如何走好你的学术之路
作者:[英] 唐·J. 韦伯
分类:文化
ISBN:9787547749241
出版时间:2024-7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标签: 学术
内容简介
【学者推荐】
本书对于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来说,是一本重要的学术写作指南;对于大学管理者和学科带头人来说,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培训手册。如何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何进行同行协作?如何提升高校对外部的影响?研究者个人和研究机构都能够从这本书中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
—— 孙华,北京大学教授,《学术写作与表达》通识核心课主持人
这本书击中了当前青年学者与研究生的痛点——学术焦虑。虽然有志于学术,但是治学之路绝非坦途,不是所有人都能摸着石头成功过河的。作者所列的建议,既有在认知上提升对于学术工作的认识,也有在实践上建构共同体的卓见,更有在情感上保护学术热情的高招。我相信,这本书的读者如果能够知行合一,是可以在学术上走出一条光明大道的。
—— 郑伟平,厦门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手把手地引导学者成长,充分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特征与魅力。无论对于学术研究的初学者,还是拥有一定经验的年轻学者以及学术带头人、研究机构的管理者来说,本书都可谓难得一遇的“指南车”。我愿向所有有志于学术之路的读者推荐这本文不甚深、词不甚俗、常读常新的方法书。
—— 杨果,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写作与交流课程教研室主任
从读研究生开始算起,我在学术道路上整整摸爬二十年了。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经常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通透感,潜意识中也时常有一个声音,“如果能早点儿领悟到这本书中的奥妙,这二十年的路可以走得更好、更快些”。现在,我愿意把它推荐给我的学生和年轻的同事,然后跟他们一起大步快跑。
—— 黄伟,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计量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孙华教授、厦门大学郑伟平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杨果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黄伟研究员诚挚推荐。
★众多资深学者几十年来工作中的经验、乐事、反思与成就,毫无保留与你分享。
★获取研究灵感、扩充研究方法、拓展研究思维、有效同行协作、参与学术会议、发表期刊论文、协调教学与科研、扩大研究影响、应对外部资助,涉及各个学术环节,全方位指导走好学术之路的每一步。
★对于博士生、青年教师来说,本书可指点迷津,助力确定研究方向、顺利发表论文、缓解学术压力;对于陷入瓶颈的资深研究者来说,本书可助力提高产出速度,让研究重回正轨。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一本开创性学术指南,涉及了一个在众多研究方法类著作中从未被过多讨论的领域:如何增强学术研究者的研究潜能和成就。
为何有的学者在从事研究活动时更加成功?研究者可以参加哪些活动来提升自身和其他人的研究质量?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管理经济学讲席教授唐·J. 韦伯以专家的视角,汇编了无数备受尊敬的“过来人”的心得体会,即来自不同大学的不同研究环境的优秀学者的经验与反思,并结合自身几十年来的经历、观察、听说或采用过的公开或未公开的实践,从实际出发总结出了100条实用建议,旨在指导学术研究者产出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在未来实现更大的目标:有目的地共同提升社会研究成果的质量。
对于刚入行,想了解最佳研究实践的博士生、青年教师来说,本书是必备的学术生活指南。对于迷失方向、想让研究重回正轨的资深学者来说,本书可指点迷津,助力提升研究产出速率,增加研究成果在高质量期刊上的发表概率。
章节介绍
前言:我们该如何加强研究?
第一部分要点
1. 大量阅读!
2. 每天写点东西
3. 放弃项目
4. 交谈、讨论和辩论
5. 不停地展示
6. 反复试错
7. 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
8. 接受和提供建议
9. 腾出时间做研究
10. 了解你的读者/受众
第二部分你会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找到灵感
11. 好研究是偶然出现的
12. 定期做研究,但是不要筋疲力尽
13. 做研究要经常休息(每45分钟一次)
14. 锻炼
15. 了解自己在合作研究中的优势
16. 问不平常的问题,才能发现不平常的事物
17. 读、写、重读、重写
18. 在不同的经历中茁壮成长
19. 打磨论文需要很长时间
20. 学会从研究中抽出时间
第三部分 扩充你的方法工具箱
21. 计量经济学
22. 统计学
23. 问卷
24. 访谈
25. 焦点小组
26. 让学生了解你对项目的看法
27. 人类学
28. 睁大眼睛!
29. 放宽假设
30. 跟大众交谈,试图理解他们的看法
第四部分 额外培训能扩展思维
31. 计量经济学和其他定量研究方法培训
32. 定性研究方法培训
33. 开展培训,拓展他人的思维
34. 教师培训
35. 参加会议也算培训
36. 审查博士/硕士生论文
37. 开展大胆的研究
38. 参加不同主题的讲座和演讲
39. 跨学科和多学科互动
40. 学会排除干扰
第五部分 同行与协作
41. 不同的人会为科研团队带来不同的要素
42. 跟学习榜样合作
43. 跟你可以教导的人合作
44. 跟你乐意合作的人合作
45. 请人阅读你的论文
46. 阅读并探讨彼此的论文
47. 了解时事
48. 积极参加员工研讨会
49. 组织院系的员工研讨会
50. 组织研讨会
第六部分 会议
51. 规划会议出席情况
52. 适当聆听听众的提问
53. 尽量多参加会议
54. 参加社交活动的重要性
55. 做真实的自己,享受会议的乐趣
56. 在领域内确立名声
57. 全面展示自己的贡献,但不要言过其实
58. 在其他员工研讨会上展示自己的论文
59. 成为参谋能强化网络联系
60. 主动提出组织相关会议
第七部分 期刊循环:审核并提交论文
61. 尽量不拒绝评审邀请
62. 评审时要有批判性,严格要求,但也要保持谦恭
63. 厚着脸皮问难题
64. 勿在无法胜任的情况下接受评审邀请
65. 从自己评审的论文中学习
66. 让相关期刊的编辑团队认识自己
67. 要理解每份期刊都有不同的研究重点
68. 注意论证连贯性的重要性
69. 尝试用同样的批判性眼光评审自己的论文
70. 将论文提交给适合的期刊
第八部分 教学
71. 教授跟你的研究相关的课题
72. 教授对你有用的内容
73. 了解其他相似模块的内容广度
74. 围绕主题阅读
75. 质疑潜在假设
76. 尝试以多元化方式教学
77. 确保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而非只知其然)
78. 教学团队里要有你的学习榜样
79. 了解对常见话题的批评
80. 跟学生互动,他们也会跟你互动
第九部分 学术研究跟外部资助的工作息息相关
81. 要意识到外部资助的工作会占用学术研究时间
82. 现在是你从事这项工作的最佳时期吗?
83. 只参加能出版学术作品的资助活动
84. 与他人合作开展外部资助项目
85. 确定合约方的需求
86. 事实、解释和政治修辞
87. 准备向非学术群体展示信息
88. 跟你想支持的组织建立联系
89. 资助方为何要专门联系你?
90. 你能承受不从事外部资助研究造成的后果吗?
第十部分 影响
91. 跟现实世界建立联系
92. 外部互动和知识交流
93. 研究实际、有用的问题
94. 了解你的研究有哪些用途
95. 从事无报酬 / 回报的志愿活动
96. 证明你促使他人改变了行为
97. 跟非学术群体 / 政策制定者合作
98. 你的研究的相关性和影响将不断发展、扩大和缩小
99. 推广你的研究结果
100. 跟媒体打交道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亲爱的海的评论 就如曼德拉所说:“人生中最大的荣耀不在于永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都能站起来。”不管你周围的环境如何,都要尝试找到自己内心的力量,承认并拥抱随时可能出现的善意批评。毕竟,人生中一些有力量的教训只能以挫折的形式呈现。
- 苏拉维西的评论 很不错的学术界生活建议,探讨了研究选题、期刊选择、同仁相处、成果推广等多个话题,基本足够硕博青椒度过最开始的成长岁月。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建议,就是劝告学人要平衡好学术与生活,特别是睡好觉,因为部分研究表明缺觉真不利于科研、写作,而且长时间、过度沉溺于研究项目也不利于创意激发。看来我目前坚持8小时科研、中途再散散步望望远是正确选择,以后要保持,当然熬夜的毛病要改掉
- 离魂异客的评论 泛泛而谈
- 礼貌响铃卷的评论 很好的指南,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心流”。
- 十指的评论 很详细的建议,一共一百条,每条篇幅不长,很基础,但基础的常常是重要的、会被忽略的东西。
- zbb的评论 有学术入门时期的相关指导,也有给资深研究者的建议,常翻常新,推荐~
- 刘先森的评论 很受鼓舞,做好研究的前提是享受研究,找到了“心流”
- 豆友Biahyzi9rE的评论 解决困扰的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