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分类:文化
ISBN:9787553820828
出版时间:2024-6
出版社:岳麓书社
标签:
内容简介
一部极简中华文明史,道尽五千年华夏之美
冯友兰、骆玉明、刘擎赞叹的石破天惊之作
本书有如穿越历史长廊,对中国之美所做的一场鸟瞰式的巡礼。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谈起,一路走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触摸青铜器“狞厉的美”,感受楚辞汉赋的“气势与古拙”,聆听“盛唐之音”,融入宋元山水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感受明清文艺的市民气息与“浪漫洪流”……在短短十几万字里,李泽厚娓娓道来,梳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脉络,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形式,既大气磅礴,又细腻深刻。
本书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产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勾画出中国历史与文艺的整体轮廓,堪称一部极简中华文明史。
1、内容升级:①新增近200幅高清插图,图文混排,方便对照阅读;
②附赠名家万字导读手册:骆玉明(复旦大学ZUI受欢迎古典文学教授)+牛宏宝(人大哲学院教授、美学与现代艺术研究所所长)领衔导读。
2、装帧升级:①锁线裸脊,可完全平铺阅读;
②内外双封面,护封印金+烫红,典雅厚重。
3、实用性升级:优质的博物馆游览指引——书中近200件文物插图全都标注了收藏博物馆,适合带书前往相应博物馆打卡,配合李泽厚先生的深度解说文字,让你对每件文物的意义有真正的理解,逛博物馆不再是走马观花!
章节介绍
1、美的历程是作者李泽厚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 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梦魇马戏团的评论 做过类似工作,明白要做好这本书的插图和导读需要多少心血和热爱,但这对实践意义的美学教育和审美能力培育又是必需的。致敬。美永远是指向未来的。
- 金利来睡衣舒服的评论 佩服得五体投地。典型的那个时代的非功利读书的产物。这一版做得相当用心。
- 时间之葬的评论 关于内容,沿用过去对旧版的评价“是美学史也是思想史,两者从未分离”足矣。此次再版,新增的两篇导读都极好,提纲挈领地解读了《美的历程》这本小书的价值与意义,最感慨的一点是,其最初问世的80年代,由于讨论哲学还有诸多掣肘与限制,因此只能借美学来曲线探讨思想,也算是此地独有的现象。另外,新版的配图比之旧版完善合理得多,基本上对于文中所涉的大部分关要都能以直观的图片呈现,对于理解文字帮助不小,有时感觉像在国内十几座顶尖博物馆间穿梭流连。
- 希腊小庙的评论 重读四十五年前的经典文本,美的历程是指向未来的。推荐新版导读。
- 睡莲睡了的评论 “魏晋风度”一章反复看了多遍,隐而不显,闭麦一生。李泽厚老师生前最后一次采访最后说的两句诗歌也是那个时期,“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陶潜);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陆机)”。本版新增了近200幅配图,其中文物全部标注了收藏博物馆,图文混排,便于阅读时理解,同时随书附赠一份导读手册,关于为何与如何。
- 陈斯文的评论 毋庸置疑的经典。“如经百劫天真在,愿乘春风再写诗。”历来给这书挑点错就打差评说李泽厚不行的评论者,可能永远无此心境与气度。章培恒先生曾说,即便我们比李泽厚可能有更多的知识,但是我们没有李泽厚的思想。
- 愚公∞的评论 李泽厚,中国湖南宁乡人,生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本书是1979年出版的《美的历程》四十五年后的新版本,二十多年前在大学时就开始读李泽厚,陆陆续续读了二十多年,初看李泽厚的作品,其实很诧异,一点马列的味道都没有,根本感觉不到前三十年那种唯物唯心,形而上学的术语,相反整部书反而更多是引用黑格尔。当然,李泽厚很清楚,这部书本质上是将美学概念与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艺术创作结合起来,从原始的造物,到青铜鼎铭,秦汉诗赋,唐宋诗歌、书法、绘画、小说,应该说这部书并不是严格意义的中国美学简史,但是可以说是李泽厚将美学与中国文化结合的典范,给中国美学一个阔达的分析和表述空间。当然,这种放飞的写法,让整部书显得蜻蜓点水,虽然面面俱到,但是每个领域都只能是浅尝辄止,文辞虽然优美,但是分析显然不足以支撑。
- 刀叢中的小詩的评论 《美的历程》——虽有宗白华、朱光潜珠玉在前,在一个以美为小布尔乔亚情调被批臭的年代里,本书一出,可谓在以又红又土为特色的国度扔了一颗狂销百万册的炸弹,方才重新拾起美的传统。本书新版,多了两篇导读,杂以种种美学知识图谱——既能一窥华夏万千年美学的渊源和流变,以及各个时期的美学特征;又能在游走在各大博物馆的器物和作品之间,感受美之具微。
- 威尼斯男人的评论 本书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的标志。因为这本书真正代表着那个时代,尤其是年轻人的理性与感性、激情与理想,以及对美和自由的渴望。而且不仅仅如此,本书还成为中国新时期美学研究的先声,因此,怎么推举这本著作也不为过。
- 陆钓雪de飘飘的评论 苏轼认为杜诗颜字韩文是集大成者。又说,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东坡题跋》)。这数人中,以韩时代为晚,与盛唐在时间上几乎不大沾边(如按高棅的划法,也仍可属盛唐),但具体的历史充满各种偶然,包括个人才能的偶然,从来不可能像理论逻辑那样整齐。盛唐已有韩文的先行者,只是不够出色罢了,这就足以证明韩文作为一种时代要求将必然出现。所以,如果抛开个性不论,就历史总体和精神实质看,韩文不但可以,而且应该与杜诗、颜字并列,看作是体现了同一种时代精神和美的理想。至于吴画,真迹不传,存而不论。这些产生于盛中唐之交的封建后期的艺术典范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练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是保留了天才美的人工美。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 借助于博集天卷出品的简装新版出版之机,对这部当代学术经典时隔半年之后的又一次阅读。这是一部集中国美学研究的经典之作、李泽厚先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与中国改革开放发端时期标志性的思想文化文本这三者于一身的“大家小书”。距离初版时隔四十多年之后再读,无论是其对中国古典文化与古典美学的大力宣讲与传播,还是其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新兴艺术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国古典美学展开的精彩分析,都让人击节赞叹、过目难忘。博集天卷的这个最新版本,补充了不少帮助理解原文语境的专业注释,并编配了大量相关的精美资料图片,是对于大众学术读者非常友好的一个版本,值得推荐。
- 游啊游的游的评论 阅读过程中,最惊喜的莫过于在插图中看到自己曾经在博物馆参观过的文物,《美的历程》一版再版,而新增的近200件标注了收藏博物馆的文物插图是这一新版的最大亮点,必须力荐。
- 十点翻篇儿的评论 1930年之前,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中国没有美学。不记得小时候有没有美育课,反正一直到大学,才算正式上过一学期美学课。翻开这部1981年首版,道尽五千年华夏审美发展历程的极简中华美学史、文明史,被视为文化标志的《美的历程》,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形式,勾画出中国历史与艺术精神所投射的文化史的整体轮廓,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建构美学史范式的重要视角。既大气磅礴,又感性敏锐,细腻深刻。这版还新增近200幅文物高清插图,全都标注了收藏博物馆,适合带书前往相应打卡,对照阅读,理解每件文物的意义,让逛博物馆真正成为“美的历程”!
- 张大水的评论 经典总是要读的,讲楚国与汉,讲魏晋的这几章节特别好!
- 筱筱爱吃鱼的评论 博集天卷这个版本非常赞!它保留了原著的精髓,还精心插入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图片,这些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给我们构建了丰富多彩古代艺术世界。此外,骆玉明与牛宏宝两位教授的导读更是锦上添花,他们的深刻解析与独到见解,让我们在阅读《美的历程》时会更有更深层次的体悟。
- 一只橙子的评论 还会再读
- 梦竹的评论 感谢编辑赠书,读罢很有一种贯通的感觉,真的是细数了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之前看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也有这种被打通了的感觉,只是很遗憾,书中对东方艺术着墨甚少,此书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
- 雪条的评论 好书,真正从中国角度分析美的历程。值得一读再读。
- 多吃蔬菜长身体的评论 一开始看了第一二章觉得,看完这本书以后逛博物馆看到的东西会更多,而不仅仅停留于文物表面了,完全是一本文物欣赏指南,后来发现,其实不仅仅是教人如何欣赏文物,还有如何欣赏中华文化,教人怎样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 别逗的评论 要想粗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脉络与精髓,获得美的熏陶,《美的历程》不可不读。将审美、艺术与历史进程有机结合的美学观更是为普通人理解艺术打开了“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