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看不见的世界
作者:[日] 伊藤亚纱
分类:科技
ISBN:9787573508751
出版时间:2024-6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标签: 科普
内容简介
★ 关于“看”的颠覆之作,关于身体多元化的崭新领悟!
人类有八至九成的信息通过视觉获取。渐渐地,我们以为用眼睛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全貌。
看不见的人,是感知“世界的另一种样子”的专家。他们用手阅读,用耳朵眺望,把脚当做探照灯;还能通过语言借他人之眼,用幽默态度翻转种种“不便”。
东京工业大学教授伊藤亚纱经过与视障人士的长期相处,从空间、感觉、运动、语言和幽默五大主题,带领我们一起走进“看不见”的世界。在那里,当视觉消失,身体生长出意想不到的崭新可能。就好比这世界上有四只脚的椅子,也有三只脚的椅子,二者有着各自的平衡。这本书想去关注的,不是四只脚的椅子少了一只脚的“欠缺”,而是原本就由三只脚创造出的“完整”。
我们已经迎来身体多元化的时代,认识他们的世界,同时意味着认识自身的更多可能。
【编辑推荐】
★ 北大医学博士、知名眼科专家陶勇诚挚作序,领路阅读!
——“这本书的主题是帮助大众理解视障人士如何认知世界。我做了20年眼科医生,因为职业和“光·M计划”公益项目的关系,我结交了很多视障朋友。我的视障朋友们可以潜水、跑马拉松,可以自己化妆,可以做程序员、做翻译、做老师,可以从事艺术创作、做音频主播。他们通过听觉、嗅觉、触觉等方式感知和理解与我们眼中不一样的世界,这种独特的体验值得我们每个明眼人尊重和学习。”
★ 带有温度地观察与记述视障人士的生活,打破刻板印象,倾听真实心声
——触觉敏锐?盲人摸象?推拿高手?无法自理?世界只有一片黑暗?必须要用眼睛,才能看?……
——在这之前,先听听他们说:我可摸不出这是什么玩意儿;看不见,所以没有死角;看不见之后,反而不容易摔倒了;我其实更愿意一个人住;我们盲人也有看罗丹的权利!……
——身体如此多才多艺,视障人士“解绑”了器官与能力,也解锁了种种令人想不到的可能性。
★ 那些和视障人士一起“看”过后才会明白的事,原来残疾可以这样对待!
——大家都有自己的做得到和做不到。看不见是一种身体特征,不是能力不足的象征。
——在基础与必须的福利保障之外,收起同情,放下怜悯,别把关爱变成障碍。
——助力“残健融合”新思路:真正的无障碍,是平视与尊重,像朋友和邻居一样相处。
★ “明眼人真不方便啊”:从看不见的世界折返,抵达被双眼隐蔽的真相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一闲下来,就不自觉地刷起手机?你的眼睛,是否除了睡觉总没有一刻休息?一旦停止“观看”,身体便会经历无可遏制的饥饿?
——翻开这本书,逐渐体会看不见人与世界交往的方法时,你将意识到我们对身体的利用是多么狭隘、缺乏灵活性。一眼望尽,我们以为掌控了一切,其实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章节介绍
◎ 推荐序 “心”鲜的世界 陶勇
◎ 前 言
◎ 本书的主要登场人物
◎ 序 章 如何看见“看不见的世界”
◎ 第一章 空间――看得见的人是二维思维,看不见的人是三维思维?
◎ 第二章 感觉――用手阅读,用耳朵望
◎ 第三章 运动――看不见的人如何利用身体
◎ 第四章 语言――用他人之眼看
◎ 第五章 幽默――活下去的武器
◎ 谢辞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闻夕felicity的评论 在我们的社会中,视障人还是太难出门、也太难出现在明眼人的世界里了;太多有才能有梦想的视障人被人为定义的“障碍”“缺陷”所困,他们的职业发展除了理疗或按摩、很少有其他选择。像“小艾帮帮”这样帮助实现明眼人与视障人共融的平台难能可贵,但仍然太少。苹果的AT辅助系统大大降低了视障人融入互联网空间的难度,但线下他们还是困于家庭、盲人按摩中心,很难被明眼人看到,也很难跟明眼人有更多交集。而“不可见”之危险,就在于它会催发误解、污名、本意很好用起来却让人崩溃的“无障碍设计”。而这本《看见看不见的世界》的好处,就在于它帮助明眼人跳出视觉中心主义,试着去理解一种非视觉中心的存在体验。
- 狗子在读了的评论 作为一名盲人的女儿,说实话,我觉得这书不是那么的接地气…就他/她们生存的艰难,书里只是提及了太少太少的一部分…甚至是非常多很广的概念。在温饱都在凑活维持的情况下,就别提什么去看画展了吧…我承认这肯定是盲人生活进步的一种表现,但真的太小众了。
- 威尼斯男人的评论 《看见看不见的世界》不仅是一部医学科普作品,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启示的读物。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视觉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加关注那些生活在视障阴影下的人们。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视障人士的生活和困境,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医学研究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 西言的评论 如果不是因为这本书,我可能永远不会触及这个话题、看见他们的世界。我庆幸自己在还不算太晚的时候,与这个我未曾想象过的精彩世界相遇。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曾经都会有一瞬觉得为什么我身体没有别人的好看、没有别人的完美,但这就是我独一无二的身体,拥有它便是最大的幸运。
- パンパンパンダ的评论 因为看得见,反而受制于视觉。恰恰因为看不见,所以没有视野盲区。书中的案例和思考都很有意思,思考方式随着书页翻转来翻转去。昨晚朋友聊起,很多哲学上的难题,可能可以通过人类进化出多一个感官而得到解决。读了这本书,我猜可能减少一个感官,也可以。
- 朽木子的评论 非常有趣的一本小书,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狭隘之处,一句“我们盲人也有看罗丹的权利”真的震撼到我并引起很多很多思考
- 伊夏的评论 会想起三年前看的日剧《白手杖女孩》,视障者的世界,正是明眼人的盲区啊。明眼人的眼睛只看前方,视障者的觉知却来自四面八方。这世界对他们全息立体展开,谁比谁活得更精彩,还真不一定呢。
- PoorLand的评论 从几个角度来叙述普通人对失明对象的理解,先从概念转变开始(不愧是当教授教学生多的作者),把信息转变成意义,将态度放在一个平等,或者同样视失明为一种状态然后反观我们看见世界的差异去对话,然后这本书展开讨论了。其中不常见的探讨了盲人幽默和盲人观赏艺术两部分,这个很有意思,对盲人通过环境气氛和话语传达来制造“环境视野”,从而达到透过他人理解艺术的效果,实话说,在这方面缺乏知识储备让我很难理解这样的观赏方式到底是否真的有价值,就像这些失明者本身已经将自己摆在一个健全的位置上,但是,事实上我们也很少谈论残疾人心理健康不是么?不过,总之读完是很好的尝试体验,大量新的概念让我意识到残疾人的“健全”和一般人在应对以及思考残疾人的“不健全”,本质上,是一种视角差异。
- sicapark的评论 用知觉积极地建构
- 扭腰客的评论 日本人一贯的毛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 瑶瑶的评论 伊藤:“我希望通过探究看不见的人‘看’世界的方法,拓宽我们关于视觉、关于身体的思考”。与吉竹伸介的绘本一起读,看似有难度有深度的话题也变得有趣起来了!
- 游啊游的游的评论 我们无意间便对某个器官形成了刻板印象,认为它就应该发挥某种作用。比如眼睛就是用来看的,耳朵就是用来听的。但是在进化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从某个器官中挖掘出意想不到的能力。
- 月下黑的评论 “看”,并不是眼睛的专利,眼睛看不见的人,眼里的世界和看得见的人,完全不一样。其实,有时候,与其想着怎么帮助眼睛看不见的人,不如把对方当做与我们有着“文化差异”的人来交往
- 渔樵的评论 与很多介绍视力有障碍的书籍不同,作者伊藤亚纱在以另外一种更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他们的生活。在作者的讲述中,我们能感受到尽管视力上的问题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这样或那样的不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人生是残缺的。作者通过空间、感觉、运动、语言和幽默等方面向我们展现了他们生活的多个侧面,让我们明白尽管眼睛看不见,但是他们的生活依然可以完整且精彩。
- 与影牵手的评论 3.0理解自己不理解的世界。
- Das Ding的评论 很有启发。
- 够诺泰姆突露思的评论 满怀感激地看完了中奖的书。写作角度很巧妙,从“视角”落笔又结合了神经医学与哲学,因此保持了讨论的中心始终是“看不见”,但也延伸出关于“看”“感觉”“触觉”究竟该如何定义的思考(也比较浅尝辄止)最后,理论总是不如生活更打动人,比如书的开头问盲人“花是__?”而得到“花是有生命的”这样的回答一样
- スダミルク的评论 挺有意思的,了解了一直好奇的盲人世界。(考虑到当下的用眼强度,很怕自己万一未来某天失明……
- 派可爱星的评论 关于视障者的生活。他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生存。讲述略浅薄,但对我很有启发。我想,真实的生活与此还是有些差距的,但还是希望他们能过得开心,容易一些。
- Ehdn~的评论 从空间,感觉,运动,语言等方面展开讨论视觉障碍群体的获取信息的方式,最后的幽默,也是一种保护机制…但如作者所做采访的样本比较少,并不能更广泛的代表多数视障群体的生活状态。但本书仍是对视障群体的一种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