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感史?
作者:王晴佳
分类:文化
ISBN:9787545220070
出版时间:2024-6
出版社:光启书局
标签: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世界史学名家王晴佳,用一本小书讲透情感史:从史学史与基本概念梳理、认识论与方法论探讨到案例研究,系统完整。书中还有大量东亚,特别是近现代中国的案例研究,深入浅出,适合入门学者。
直击历史研究的关键问题,对各史学领域均有所启发:情感史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上颠覆了许多传统的史学观念,包括种种传统-现代的历史分期,自然/社会、身/心的二元论,男性中心与西方中心的历史叙述等。方法上打破了文本材料至上的观念,关注口述证言、身体姿态动作等人类各种表达方式。价值观念上超越语言学转向与后结构主义思潮,质疑所谓的“中立客观”态度,重新引入对历史学者道德立场的思考……如此种种,都为当代史学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也为普通读者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角度,而本书是对这些变革的集中呈现。
【内容简介】
情感史已然成为当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颠覆了许多传统的史学观念,从自然/社会、身/心的二元论,到男性中心与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叙述,也带来更多反思:究竟什么是历史事实?史料的价值如何检验?历史学家是否应该持有道德立场?历史叙述是否需要连贯一致?
本书为世界史学史专家、光启情感史主编王晴佳教授多年来介绍与实践情感史研究的论文集,系统梳理情感史的缘起与发展、理论与价值、方法论与认识论,并在此基础上以案例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评论推荐】
当代史学出现了一个“情感转向”,将历史研究从理性层面拓展到感性层面。本书从理论探索与方法实践两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外学界的最新进展,尤其是情感史与社会史、性别史、身体史、心理史、儿童史、动物史、医疗疾病史等领域的关联,为读者在知识上开拓了一个崭新与宽广的天地。
——黄克武 “中研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员
王晴佳教授从世界史角度叩问“情为何物”的脉络,思考情感研究对当下人文学科的启发。全书从西方情感史的发生及论述开始,佐以现代东西方案例,钩沉发微,颇有洞见,尤以顾颉刚研究最为引人入胜。“情理之辨”是传统中国学术的重要命题,王教授以情感史作为方法,为传统命题带来崭新维度。
——王德威 哈佛大学东亚系与比较文学系教授
王晴佳本人是情感史这一史学新趋向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不仅在书中对其理论和方法问题阐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还提供了个案研究。我尤为喜欢关于顾颉刚的那几篇,其对一代史学大家自负自傲又自卑的复杂心理状态和情感的分析,令人耳目一新。总之,对那些希望了解情感史的发展脉络、理论方法及今后研究取向的读者,这都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必读书。
——王笛 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席教授
章节介绍
上编 理论探索
当代史学的“情感转向”: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和情感史的发轫
为什么情感史标示了当代史学的一个新方向?
拓展历史学的新领域:情感史的兴盛及其三大特点
跨学科的情感史:缘起、现状和未来
性别史和情感史的交融:情感表现的性别视角
下编 方法实践
口述证言能否成为历史证据?——情感史研究对近现代史学的三大挑战
如何开展情感史研究的实践?——以日本情感史发展为例的讨论
顾颉刚及其“疑古史学”新解——试从心理、性格的角度分析
顾颉刚及其“疑古史学”再释——试从父子情感的角度分析
顾颉刚的边疆史地研究——个人情爱与民族情感的交汇
附录 交叉融合、双向互动:西方史学新趋势之分析
跋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落花梦的评论 出书可真容易
- fateface的评论 作为入门书很好用,前半部分的综述给了很多参考书目和提要,如果想要了解这方面研究的话,是很好的指南。但是我其实不喜欢专门列个“情感史”的门类出来。好的历史研究多多少少都是有一定情感维度的,尤其是涉及人的研究。不过重点推荐一下里面讲慰安妇研究的那篇文章,他提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什么是可靠的史料?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记忆是否能作为史料?如果可以,应该怎么使用?涉及顾颉刚的三篇有点像很多年前流行过的心理史学,前提也是顾颉刚本人留下了大量日记、自述等材料。但在我看来,顾本人的人格并无太多可取之处,所以读来也没太大意思。
- 绪野的评论 很浅。前半理论部分基本浅尝即止,连入门都算不上吧,只是在介绍,算是提供了一份线索。至于后续的实践部分,主要文章都可以在知网找到。(其实全书应该都可以在知网或其他书找到吧。)建议买点别的。
- 田季琰的评论 这本书有四个问题,1.不给affect和emotion作相对合理的区分,这是他本书里提到的某本书里侧重谈过的问题。所以,他有没有认真读过自己推荐的书,存疑。2.本书重要的概念居然翻译不统一。3.推荐的内容及时国内也有上位替代。4.作者疑似不懂他导师的研究…
- Kant的评论 论文集,分理论和实践上下两编。理论编指出了一条比较清晰的情感史阅读线索,实践编的主体是三篇顾颉刚。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暴露出了“情感”作为一种视角和方法,有没有必要独立成专门史学研究分支的问题。理论编主要梳理情感研究史,以及情感史与传统史学对话关系(但语言学转向、解构主义等等早已是老生常谈),这种方法论看似逻辑自足,但具体的分析功能是缺席的;实践编的三篇顾颉刚虽好,但其实就是比较正常的研究,而且父子情感、爱情、口吃等等作者发现的值得切入的心理分析,都没有能够有机地与古史辩、边疆史以“情感史”的独特方式联系起来,要么用一些理论(比如口吃—弗洛伊德)简单粗暴地聊一聊(作者自己也知道不能说多这个),要么在史料之后匆匆结论(比如爱情),很难说值得被单独出来视作“情感史”研究。还有很多路要走啊
- 弹簧er的评论 论文集子,但说人话
- 1N的评论 上篇为西方情感史文献综述,可资参阅。“情感史”的兴盛,是对近代理性/科学主义史学研究模式的冲击和改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情绪激烈波动的历史事件(如猎巫),二是情感对历史事件的功用,三是某种情感的长时段变化。但情感史与心态史两者是否为相包含混融,似未作辨析。下篇将情感史运用于顾颉刚“疑古史学”的个案研究,颇见新意。运用关于口吃“德摩斯梯尼情结”的心理学研究,足以解析顾的自恋、倔强固执以及好大喜功等心理特征。然而就顾与其父关系的分析,似与新旧冲突时代多数士绅家庭并无特异之处,不足以得出其以疑古反叛精神的深层动因。至于顾谭恋情,因谭的工作和行动激发了顾的边疆史研究热忱,民族情感和个人情爱交织当无可疑,但将《古史辨自序》视为顾的一封“情书”,夸大情爱的力量,推测大胆却有错误归因之谬。
- 金利来睡衣舒服的评论 这套丛书主编的论文集。非常清晰,提供了一系列跨学科的洞见。
- 向银河开炮的评论 论文集,不系统
- 小p的评论 写慰安妇和日本情感史研究的两篇还不错,其他都没什么意思
- 抄史料的人的评论 赞成f师的看法,好的历史研究多多少少都是有一定情感维度的。情感可能会有影响,但有多大的影响,比如父子情感对顾颉刚写古史辨的影响,在逻辑上很难说。
- 半人馬的Z的评论 作為介紹書 還是很不錯的. 基本上是整理過去的發表文章成冊. 上半編是很好的工具參考書. 下半編慰安婦和顧頡剛的討論很有意思,關於史料和剝絲抽繭(當然顧筆耕不輟也是另外一個因素)其實強調情感史乃至於單獨列出 至少也是歷史學科自身的一種發展和生命力體現. 比較好奇情感史和目前material turn的關係,以及就是現在情感史的理論思路和老一代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解人物動機的思路的開拓在何處 (也是單純好奇, 不過看下來很多是speech-act和performative turn的借用). 值得入門閱讀 以及以此為索引去後續延伸。
- 学习爱好者的评论 飞速略完。情感作为历史的研究对象,因其不仅具有时间性、空间性,也具有社会性。
- 我可以我很棒耶的评论 木有想到竟然是已刊发论文的合集
- 青年哪吒的评论 论文集,可读。不过老实讲,历史学的理论确实比文学哲学什么的要迟滞许多。
- soloye的评论 虽只是介绍性的作品,依然非常精彩,特别是性别史与情感史的交融,读来拍案。
- momo的评论 鹦鹉学舌的文献综述,逻辑不清,写作混乱,但好在梳理了情感史这个field的发展框架。
- 光启书局的评论 世界史学名家王晴佳,用一本小书讲透情感史:从史学史与基本概念梳理、认识论与方法论探讨到案例研究,系统完整。
- 朱维特的评论 也算是大致地介绍一下情感史的脉络了,不过理论实践部分关于顾颉刚的文章感觉无甚新意
- 爱吃冷面的评论 就看了上编、下编第一篇、附录。上编:适合入门,罗列了许多比较著名的情感史学者及其著作,相当于提供了一张情感史学术地图,但是对于这些著作的介绍闲得简略。可能是论文集的缘故,很多内容重复,其实作者可以整合一下,按照全球史的对象、内容、兴起的背景、过程与未来、重要学者著作介绍这样更好一点,不然读着有点疲劳。下编第一篇,非常详细探讨了情感史带来的史料的变革。附录:作者功力还是深的,短短两页就勾勒了自兰克史学以来的史学理论流派。总体来说,情感史作为一个新的方向,还是大有可为。不过,研究中还是要区分emotion和a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