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音室Epub+Pdf夸克资源

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回音室Epub+Pdf夸克资源
回音室

作者:[英] 柯律格

分类:文化

ISBN:9787208188105

出版时间:2024-5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著名艺术史学者、牛津大学荣休教授柯律格全新中国艺术专著

以考古发掘般的严谨打捞史料中的细节,结合前沿研究方法与成果,呈现艺术史学者多年的思考结晶

▶跨国界、跨时代、跨语言、跨学科,打破艺术史研究的藩篱,重新认识20世纪初的中国艺术

谢赫在加尔各答,康有为在罗马?摒弃泛泛的传统东西二元论叙事,以全球化的眼光颠覆关于东西方艺术的固有认知

以“气韵生动”一词的翻译与流转为线索,揭露思想传播中的“回音室”现象,连通古今与中西,细致入微地讲述“中国艺术”在20世纪的形成

▶中英双语完整呈现,特别制作阅读折页,追踪“回音室”中的每个声音!

完整收录作者英文文稿,方便对照阅读、研究

随书附赠折页,辅助理解“气韵生动”与“韵律”的传播路径

▶巫鸿、包华石、郭伟其、阮圆 知名学者联袂推荐!

·

20世纪初,随着中国艺术品流入海外,西方掀起了中国艺术的热潮。以“气韵生动”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画论与彼时的西方思想潮流不谋而合,经历冈仓天心、劳伦斯·宾扬、喜龙仁等多位汉学家的转译,在多种语言的回音室中流动、循环。而留学海外的陈师曾、滕固、刘海粟等人又将其从日语、德语、英文等语言译回中文,并应用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中,进一步奠定了谢赫“六法”在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在这部创新之作中,著名艺术史学者柯律格运用多元材料,突破固有的观念和既定的边界,以世界主义的视角重新思考艺术史的边缘和被形塑的“中国画”。

·

通过发现和重构中国美术进入国际语境的若干关键历史时刻,柯律格教授引导我们思考“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二元观念如何通过理解和误解而逐渐形成,又如何成为人们思考中国艺术的基础框架。这是一本叩问深层问题的书,灵活的叙述也非常引人入胜。

——巫鸿

·

柯律格针对晚清民国时期中国艺术史的世界主义思想基础提出了新颖的见解。这部历史佳作考察了其中关键性的“遭遇”和翻译上的细微差距,引导读者重新思考东西二元论,并欣赏艺术世界中丰富的跨国融合。

——阮圆

·

柯律格教授的演讲力图打破“东西相遇”的泛泛之谈。从“六法”翻译入手展现“跨国”语境中的观念纠缠,在北京年度讲座结束之后的写作中,柯律格进一步将这一语言循环流动的跨国空间概括为“回音室”,既形象地描绘出跨越欧亚大陆的艺术观念世界,也勾起我们对讲座现场的回忆,仿佛精彩的演讲与问答至今余音绕梁。面对不断突破边界的对象,柯律格的研究同样很难简单界定为“中国艺术史”,这一充满创意的著作本身,也必定将如“回音室”一般。引起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重要话题做出强度不一的种种回响。

——郭伟其

章节介绍

致谢 1
引言 5
第一章“传统的本土观点”:谢赫在加尔各答,康有为在罗马 23
第二章 “一变从前精湛严整之习矣”:金绍城在巴黎,杜里舒在北京 105
第三章 “宇宙万物皆有生命”:保罗·塞尚在上海,刘海粟在巴黎 183
结语 271
参考文献 273
ACKNOWLEDGEMENTS 305
INTRODUCTION 307
CHAPTER ONE
‘The Traditional Native View’:Xie He in Calcutta and Kang Youwei in Rome 321
CHAPTER TWO
‘Quite a Change from the Former Fine and Regular Manner’: Jin Shaocheng in Paris and Hans Driesch in Beijing 383
CHAPTER THREE
‘All Things in the Universe are Possessed of Life’:Paul Cézanne in Shanghai and Liu Haisu in Paris 447
AFTERWORD 513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祝羽捷的评论 以权威而独特的视角,深入解析了清末中国绘画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与演变,生动展现了“东风西渐”的艺术交流史。柯律格教授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和丰富的历史资料,详细阐释了“六法”这一中国绘画理论在跨国交流中的核心地位,从谢赫“六法”中最为人熟知的“气韵生动”展开,柯律格的研究推翻了此前学术界的公论,即冈仓天心首次将谢赫“六法”介绍到欧美世界。根据柯律格的考证,谢赫“六法”的首个译本出自大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退休官员、哥伦比亚大学汉学教授夏德,他于1897年用母语德语出版了《中国绘画史的本土来源:从早期到14世纪》。柯律格通过广泛的资料搜集,展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学术“回应室”是如何形成的.
  • 新京报书评周刊的评论 气韵生动是独属于东方艺术的审美传统吗?油画的观念与技法只存在于西方艺术中吗?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东西二元论的叙事,在艺术领域也不例外。《回音室》试图打破这一固化的视角,以全球化的眼光颠覆关于东西方艺术的固有认知。本书也是艺术史学者、牛津大学荣休教授柯律格全新的中国艺术专著。柯律格以“气韵生动”一词的翻译与流转为线索,指出中国古代画论实际与彼时西方的思想潮流不谋而合,经历冈仓天心、喜龙仁等多位汉学家的转译,而留学海外的陈师曾、滕固等又将不同的语言译回中文。如此,这些艺术理论与研究一道在多种语言的回音室中流动、循环,互相影响与形塑,成为一种回音室现象。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并非简单地呼吁打破二元观念,更重要的是回到东西方艺术相遇的若干关键历史时刻,从而看见这一对概念是如何形成及演变的。
  • Lasophus的评论 第186页脚注[4]及188页[9]脚注中的“沈宁,《难忘师府园:民国时期美术史札记》”中文字应为“难忘帅府园”。后英文对照也出现同样错误,写成“shifu yuan”,应为“shuaifu yuan”。
  • qingfan的评论 准备带着问题读:1【以“气韵生动”一词的翻译与流转为线索,揭露思想传播中的“回音室”现象,连通古今与中西,细致入微地讲述“中国艺术”在20世纪的形成”】非常好奇从古画论关键词组织现代素材的方式。巫鸿先生曾提炼的“位置经营”的再诠释也是类似的方法框架。这一方法如何寻找关键词?如何赋予古典词汇新的意义?2 书的封面,是陈师曾(衡恪)一九一七年的《读画图》轴,为了募捐京畿水灾,收藏家在中央公园举办展览,“展览七日,每日更换,共六七百种”,石守谦先生写过这副画,重点在新旧之际,谈论观众的雅俗之分,不知柯律格的观点是什么。3 中国画从古代如何走入到现代?如果不认同“先制作后匹配”,我们的画意又如何蜕变成为形式?
  • 老睿的评论 关于20世纪中国画“气韵生动”的翻译,真的觉得这个选题很有趣!2019年听了柯老师在北京的讲座后就很期盼这本书能出版,当时有没听明白的内容,看书就清楚多了!!而且中英双语真的很适合对照学学英语。
  • 沉香木的评论 6月1日读第一章,谢赫六法,首个译本诞生于1897年夏德《中国绘画史的本土来源:从早期到14世纪》。然而冈仓天心1903年《东洋的理想》及其中的谢赫六法更为人知。而《东洋的理想》出版商John Murray 将其纳入“东方智慧”丛书,而尼维迪泰修女对此书的出版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甚至被认为是代笔人,同时冈仓天心也受斯宾塞“韵律”的影响(托尔斯泰也深受斯宾塞的影响,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而宾扬在《公元4世纪的中国绘画》也直接引用了冈仓天心的原文中关于谢赫六法的话,以及他对泷精一《中国绘画的”气韵“与”传神“原则》的引用。中西交融、交汇、互补乃至如”回音室“般影响、浸透、发展甚至转化。作者占有的资料太丰富,且梳理得很细致。厉害。简言之:谢赫六法被西方的广泛认知,冈仓天心功不可没。二三章,2日完成
  • ly的读享生活的评论 这本书,我只读了40来页时,我就在朋友圈推荐了。不愧大学者,问题意识、观察视野和分析力度,太赞了!从前,我读《龙与狮的对话》(王宏志)《异国事物的转译》(张宁)等书,我认识到,特殊的文化意涵通过翻译的“再创作”,通过作者缜密的阐释,成为近代历史研究的一个窗口。现在,我再次看到了,“翻译”如何促成全球化的文化交流,艺术也是历史的组成部分。
  • 韧勉的评论 柯律格的晚清民国艺术史力作,从两条线书写晚清民国时期中国艺术史的艺术技法在西方的传播,一条线将陈师曾、潘天寿、滕固、刘海粟这些中国艺术史家在西方留学与讲学时,就西方提出的中国画“六法”为何种技法的充分讨论,另一条西安讲述冈仓天心、谢赫、劳伦斯·宾扬、喜龙仁、柏格森、福开森等或在西方介绍中国画法、或在中国学习画法的外国人如何感受中国画法的学习介绍支线汇流在一起,柯律格指出早年通过贩卖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古代艺术根本不受重视,只是作为补充日本古代绘画史的一小部分存在,即便是《女史箴图》最初的地位也很低。西方对于中国古代绘画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中国贩卖到西方的瓷器等商品上的绘画,故而柯律格指出是否存在董其昌可以作为判定西方的中国绘画史早晚的标志。本书的另一好处是将该书英文原版附在书后,方便对读学习翻译。
  • 邓安庆的评论 二十世纪初,中西方单就在艺术这一块的交流从来不是隔绝的,反倒是在多种语言的回音室中流动和循环。书中详细地为我们展示这个过程。作者考据功夫之细致和全面,让人叹服。柯律格在整本书一直强调要在跨国框架里进行解读中西方的诸多材料,以避免讲所谓连贯或单一的“中国”和“西方”观点的并置视为简单的二元对立。其所切入的视角,也让人耳目一新。
  • 真好的评论 柯对于文献的驾驭能力令人赞叹,同时本书流畅的翻译,也令读者可以切身感受到他严密且富有创造力的思考与推理过程~可能是研究方法与兴趣相似,这本书为我当下论文的写作带来了许多启示~必须承认的是,这种研究方法与角度并不新颖,但娓娓道来的历史重现,为我们理解东西交汇中的六法,甚至是中国画提供了别样的视角。
  • Nelly.L的评论 《回音室》让人惊叹的是作者收集材料之广,书中使用的材料远超“中国”“艺术”和“历史”的范畴,柯律格认为,人们对艺术的理解需要被放置在最广义的思想领域中去考察,而思想是流动的,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更是相互影响的。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柯律格关注时代精神对个体的影响,这之中必然有史料有限无法确证的情况(比如XX于XX年在某地到底见了谁、读了什么书、在展览中看到了什么作品),但他的大胆推论又是有诸多材料可以间接支持的,作为读者,阅读时颇有推理的快感。强烈推荐与柯律格的前作《谁在看中国画》配套读。
  • 立不住的评论 《谁在看中国画》的续集??这本书更聚焦了,理论性也更强了,要沉下心看进去。但和《谁在看中国画》联系起来就容易理解了,中国画不是既有的稳定概念,而是在文化的相互试探与碰撞中确认自身的。
  • 西坝河人文艺术的评论 以“气韵生动”一词的翻译与流转为线索,揭示思想传播中的“回音室”现象,细致入微地讲述“中国艺术”在20世纪的形成
  • 文景的评论 跨国界、跨时代、跨语言、跨学科,打破艺术史研究的藩篱,重新认识20世纪初的中国艺术
  • 大甜甜~~的评论 写得太好。不过科律格的这种好,不是一种很鲜明的,给人一个明确结论的好。甚至,他这本书不是一个简单的讲述“西洋”美术观念如何进入“中国”的过程,他是用“回音”这个概念,表达东方和西方的同频共振。因为,不光是中国人第一次需要反思自己怎么理解中国画,同一时期欧美人也需要重新思考自己怎么理解自己的艺术传统。艺术史是一个大浪淘沙,把民国时候一大批二流的名画家都淘汰了,才留下今天这个人。艺术的关系,是不能像一般史料那么处理得绝对明晰的。因为艺术的播迁,本来就是很细微的一种神经元的震动。他是用丰富的资料,把一种可能的历史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尤其是涉及中村不折和徐悲鸿的地方,很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未来还想再读一遍。
  • Itsuho的评论 要是我上学的时候就读到这本书就好了!!柯律格对文献的梳理解读和问题意识,思维太开阔了!!一直知道谢赫六法和气韵生动,但以前只当是古代艺术史的概念,读了这本书才把它和中国现代艺术史联系起来,真的豁然开朗
  • 伊夏的评论 “气韵生动,为中国画论的中心问题。”像是一场场壁球赛,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来回推手。读东西方交流的东西越多,越可以理解东西方之间的墙其实可以无限趋于透明。
  • 橙与珍珠的评论 在这个艺术史的切片里,不同的语言如何构成一间错杂往复如同气流循环般的回音室,又或者说,地球本来就是一间巨大的回音室。
  • 浮生若梦的评论 以往对于艺术史基本止步于时代,流派,作者,作品,风格,以及渊源流变的机械了解,这本《回音室》则打开了一扇新知识的大门,对于中国艺术史,乃至其他所有学科的学习与深化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维框架。从谢赫的“六法”如何通过异域人士传出中国,在传播的过程中又经历了怎样的误解和诠释,乃至又从外域以另一个形态回归本土。观念与思想如何在不同的土地与社会当中回环往复,形成题目中所说的“回音室”,无论是考据之精细,还是切入点的精妙,亦或是推论的严密,都非常之难得,极具说服力。
  • ❤不恬的评论 2019年OCAT研究中心的年度讲座。插图色彩还原度非常高,印刷非常好。看到《女史箴图》被孟加拉骑兵队上尉Clarence Johnson以25英镑的价格卖给大英博物馆的时候,我破大防了。
正文完
 0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