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科知识史
作者:章清
分类:文化
ISBN:9787108077707
出版时间:2024-4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标签:
内容简介
学科知识的“援西入中”,奠定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调。这涵盖知识的“传播”与“接引”两类相互联系的问题,前者牵涉“西学”(“东学”)传入中国的基本路径及译介的相关著述,后者则关乎“分科知识”成长的制度和社会环境。通过展示中国学科知识成长关联的从学科术语到学科史书写等不同的面相,以及所关涉的基本史实与相关史料,本书简要说明了如何在中国开展“学科知识史”的研究。
章节介绍
序
引论 中国近代学科知识的成长:问题与视野
一、问题的辨析
二、“未完成性”:成长中的学科知识
三、中国视野:本土因素的作用
第一章 西学、东学、新学:知识传播的路径与变奏
一、“西学”传播:选择与迎合?
二 、“东学”:日本因素的影响
三、“新学”:“普遍性”与“现代性”
第二章 新知与新语:各学科专门术语的译介
一、理解新知识:催生学科术语的基本因素
二、新型政治治理方式主导的“政治话语”
三、“文明”观念影响下的学科术语
四、回归“知识”后的持续论辩
第三章 学科的制度化(一):以分科为基础的分层教育的确立
一、变革科举、推广学校
二、“中学”“西学”纷争下分级分科教育的推进
三、“普及”与“提高”:“国家政权建设”主导下的各级教育
第四章 学科的制度化(二):研究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一、“国家政权建设”与教育学术
二、如何使学术教育成为建国的力量
三、学科规划之“国际化”与“本土化”
第五章 学科知识走向公众:知识传播的媒介
一、“有一学即有一报”
二、白话报章与知识的“演义”
三、以声音、图像为媒介的知识传播
第六章 重塑过去:“学科史”的书写
一、“他学”催生的“新史学”
二、“专史”:新的历史书写样式
三、“有”还是“无”:“学科史”书写的难局
结语 “学归于一”:近代中国学科知识成长的意义
一、立足于中西古今的视野
二、确立“整体性”的观念
三、守护“历史的维度”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泰井的评论 一天半读完感觉能打个6-7分,普及一下能看看,深入的话感觉还能多说点。整体感觉比较麻。[裂开]
- 月皎的评论 主要是中国近代知识史的形成
- 豆豆大宝要奋斗的评论 感觉是从概念史的角度入手研究清末民初的学科知识史,概念发展沿革论述有余,史学理论体系建设以及史学研究方法论析出不足。
- 俗尘渺渺总茫茫的评论 作者从知识的引入与接受、学科的成长与分立入手,独在古今中外东西新旧下确立“学科知识”的研究主题,通过考察知识传播的国际路径、知识落地接受的媒介、体制性学术成为学科的凭借,把握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双向互动,每每把握问题,都不是单向度的一边倒,在考察新名词的生产时还注意“旧派”抗拒新名词背后的取向。文本、译词和制度,强调这三点接近于国内概念史的取向,作者通过阐述从“学”到“学科知识”的过程,避免了零碎概念的堆砌和同质。好的历史研究是对本质主义论断的剖析、追问和解构,还原人们将对象本质化认知的本相与过程,比如“本土”。顺着作者使用的材料(辞典汇编),可以用在自己关心的具体知识上。不太满意的是,作者不曾解释,何以在“学科”形成后新知识背景下成长的学人不曾怀疑嫁接的曲折,相当自然地接受了以今度古。
- 采铜的评论 【乐道文库上新!】学科知识的成长,无论中外,都是特定历史时空的产物,西方分科知识的传入只是问题的一面,什么因素主导中国对此的接引,是值得重视的另一面,并不存在单纯的“知识移植”,需高度重视“本土的作用”或“传统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