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太平家传
作者:朱西甯
分类:小说
ISBN:9787220134173
出版时间:2023-9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张爱玲赞誉,白先勇、阿城、莫言、戴锦华、张大春激赏的文学家
朱西甯生命压轴之作 大陆首次出版
一部未竟的世纪之书,华氏家族百年史
清末民初缓缓铺开的原乡长卷,古典与现代化交响的史诗
【作品看点】
★唯有文学,不能平凡。张爱玲赞誉,白先勇、阿城、莫言、戴锦华、张大春激赏的文学家,朱西甯生命压轴之作,大陆首次出版。一部梦土之书,一场未竟的文学梦。——《华太平家传》是朱西甯长篇小说遗作,也是其毕生最重磅的作品。历时十八载,七易其稿,八度启笔,待冲破三十万言大关时,全部纸稿却遭白蚁蛀空,而他只说,这或许是上帝的旨意,之前写得不够好,继而另起炉灶从头再来,终成五十五万字言。对于这位专注打造梦土的书写者,时间也只好叹息着站在一旁。“再给我十年,把《华太平家传》写完。”
★一部未竟的世纪之书,清末民初缓缓铺开的原乡长卷,古典与现代化交响的史诗。一个年轻人在时代大变革来临时的自我成长与选择,一部以家史写民族史的大河小说。——以多事之秋的一九〇〇年为起点,自义和团、八国联军、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遥想一段并不太平的“太平”盛世。回到现代化的原点,个人的命运、爱情的失落、时代的动乱、现代文明与古典田园的冲撞,面对这一切,该如何抉择?家族史与民族史交错叠合,一部为中华民族祈求太平之书。“《华太平家传》不只是一部文学小说,更是一份遗愿,一种追怀,用来敬悼一个已经逝去的时代、光明单纯的信念和那个时代里自负或卑微的活着的所有人。”
★一幅缓缓展开的《清明上河图》,传统民俗百科全书,淳美人情风俗画卷。田园牧歌的原乡,纯纯粹粹的中国,尽展“老中国的抒情传统”。——勤奋正直的华父、睿智慈祥的华祖、助人为善的李二老爹、德艺兼具的大美……展现一个革命时间表以外的、民间的中国。“读《华太平家传》,好一幅缓缓展开的《清明上河图》:天子下殿走、西南雨、望门妨、神拳、清明早露、粮草、老棉袄、躲伏、乘凉烤火、地瓜翻秧、风水、马窝、黄河见底、鱼鹰、打野、年三十儿……历历在目,好看极了。”四时物语、民俗礼仪、庶民细事、方言土语,无不蕴藏着说不尽的绵绵情意与隐含的热情,让叙事呈现为现在式——永恒的现在,旷古的当下,建构出一种现代人已经无法想象无从经历的田园生活。而华父与大美姑娘一段没有结果的纯真爱情,更是令人魂牵梦绕。
★“要说中国有一本书是可以跟《追忆似水年华》比美的,那么就是这一本书。”王德威、唐诺、黄锦树、虹影、张瑞芬、骆以军诚挚推荐。用一支眷恋之笔细绘少时记忆中的故国风景,一部用记忆写就的梦土之书,镌刻生命深处的永恒乡愁。——“怀乡作家的最后一程,是回到千百页的纸上文章。朱西甯的写作,出实入虚,反而直透‘想象的乡愁’最深沉的一面。”“朱西甯的文字是一种绝美的白话文。朱西甯式的语言,不易模仿,不易复制。他离去后,也带走了独门技艺。他的语言,他的风格,成为台湾文学的绝响。”
★附朱西甯珍贵手稿与照片,刘慕沙、朱天文、朱天心专文领读。开卷好书奖·年度中文创作。侯孝贤监制、朱天文导演电影,口碑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之《愿未央》,即以《华太平家传》一书为核心线索贯穿始终。
【内容简介】
“我有一点愿意,把当代人生活细微地留下来,让后代子孙知道祖先们曾在这片土地上怎样地生活。”
《华太平家传》为台湾文学家朱西甯的长篇小说遗作,也是其创作生涯最重磅的作品。全书原计划三百万字,作者倾其毕生功力,七易其稿,八度启笔,完成五十五万言后因病谢世,成为一未完成的交响史诗。全书共分三十五章,故事起自清光绪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遥想一段并不太平的“太平”盛世,以华氏一族百年家史为主轴,细述山东省乡下面临新与旧、中与西等时代冲撞时的种种风云变化。回到现代化的原点,家史与民族史交错叠合,个人的命运、爱情的失落、时代的动乱,《华太平家传》是一部未竟的世纪之书,亦是一曲古典与现代化交响的史诗。
作者的语言高度淳熟圆畅,叙述不厌精细,四时物语、民俗礼仪、庶民细事、方言土语,如清末民初缓缓铺开的原乡长卷,极具地方色彩与民间风情。仿佛一幅《清明上河图》,随着卷轴缓缓开展,一幕幕饱满有趣的庶民百态在字里行间娓娓流淌。并附朱西甯珍贵手稿和照片,以及刘慕沙、朱天文、朱天心的专文导读。
【名人推荐】
这里有我早年读父亲小说时的充实感,饱满,有趣。他是用我们这个“实然”世界的材料,在打造他心目中那个“应然”世界的熠熠梦土了。晚年的他,当他说“我是写给上帝看的”,我亦才忽然明白,对这位专注打造梦土的书写者,时间也只好叹息着站在一旁。
——朱天文
读《华太平家传》,好一幅缓缓展开的《清明上河图》。好心情好风日好优闲时,可展全尽览,若不,打开多少看多少,并无碍于赏读的乐趣。其实从十九世纪开始,但凡有志之士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现代化的问题。他其实是在用他的信仰回应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他在其中投入了所有的过往,是他一生思想的总结。
——朱天心
本来《华太平家传》是要写出朱老师这样的家族,最后一个人莫名其妙因为时代的变迁,流落到南方的小岛,在那边成家,种种,直到当下。应该是一部世纪之书。
——唐诺
我称《华太平家传》为一本梦书。在现代开始的彼端,朱西甯俨然有意回到时间的原点,重新来过。朱西甯的叙事典雅细腻;他唤停时序,转而娓娓道出人事刹那风景,每有旧小说的笔意。在他迤逦展开的原乡长卷里,朱西甯借心中典范人物,点染理想历史图式。他的一片民国江山,最后落实在乡野、民间、日常生活的实践上。这是他抒情的极致了。而这抒情的极致,借用沈从文式的话来说,就是生命“神性”的显现。
——王德威
如果要了解中国文明和艺术的传承,我认为《华太平家传》必须看。要说中国有一本书是可以跟《追忆似水年华》比美的,那么就是这一本书。
——虹影
章节介绍
《华太平家传》的作者与我
挥别的手势
许愿
望门妨
老棉袄
鸟窝
神拳
风水
西南雨
卜筮
妖孽
信以为假
躲伏
粮草
天子下殿走
斯文在斯
新袄
天启
打野
铁锁镇上
道可道
远交近攻
年三十儿
新春
旧的去了,新的不来
热闹又冷清
开工大吉
春来无痕
清明早雾
黄河见底
乘凉烤火
锄禾日当午
地瓜翻秧
洋大夫管家
金风送爽
魚鹰
西体中用
附录
我们今生是这样的相聚
做小金鱼的人
看电联车的日子
朱西甯文学年表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欢乐分裂的评论 4.5;以天启之眼回溯生死契阔的家族史,虽是未竟遗作,已呈巨作态势,“时代小轮所驰轨迹”先遭东洋炮火、又遇斡军血手、祖业尽空的关东,为躲乱世兵祸,遁入关内,落户尚佐县;日复一日的劳作生活经由工笔细描,丝丝入扣,记录和外部硝烟暂且隔离的烟火人间——地貌风土,俗话雅句,粮草馔食,庄稼农活,人情仪礼,坊间手艺,以极生动鲜活且别具一格的语言系统构筑出生态样貌和文化寓意(某些段落简直想读出声来方能展现其声色音节的魅力)。借祖父之口论古道今、剖析时事,时局易移然传道不辍,拿《周易》解读《圣经》,互为注脚,西体中用,“举凡不合国情礼法”便“斟酌衡量”,扬心气振心志,更有开民智教化之功;我父在实践中悟到“创比守更有福”,自比鱼鹰的少时委屈体验,后来成长为通晓事务、置办田屋、种树植田、打井饮水的“创业者”。
- 陵风入竹松的评论 洋洋洒洒六十三万字也只写到故事的四分之一便永久停了下来,一个年轻的即将拥有“波澜壮阔”一生的精明汉子在时代的喧嚣下也才刚刚拉开帷幕便戛然而止了。怎么说呢,对这部书的总体感觉就是很多时候描写的过于细致,显得有些啰嗦,像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对自己过往一生诸多念头和瞬间的深深回想及延伸,一字一字写下去便不去收住的绵延下来,过于细密。另外一方面是对基督教不甚了解的人来说阅读起来还是有些诧异的,有种把人神化了,把神人化了的感觉,说不清,保留意见。
- 执行董事的评论 意犹未尽,戛然而止,联想到了老舍先生未完成的作品《正红旗下》,这本《华太平家传》作者规划是200万字,可惜只完成了四分之一,人生必然伴随遗憾,不是吗?
- 节律栅的评论 对读无愁河,惜乎两皆未完。
- 旅行家小王子的评论 诚意满满,事无巨细,但多少有点啰嗦与无聊。PS:大美没进华家的门是她的福气。
- 西来的评论 三个场景印象极深。一、哥们儿夜猎大雁,华太平牵头,自可比配《圣经》上带领众人的形象。二、除夕夜开笔学字,父子三人互动写得极美,怕再难有比这更辞旧迎新的了。三、华太平研发面包,真正呼应“创新”,壁炉掏出面包那一刻,真是叫人跟着惊呼。最遗憾的当然是未完笔,华太平的管家日子,如何搭上新生意,以及最想看的是,华太平的婚礼,想必十分动人。
- 二月兵队的评论 细之又细的农村风情画,遽变前夜各人面对新事物新时势的态度以及其带来的命运。可惜成书只是计划的一半不到,书页结束之时华太平离呱呱坠地还有好些年月呢。
- sonoko的评论 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读完的(很多不认识的字哈哈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愿意用这种方式花这么多时间来读这本书。照理说我也不爱看农村题材,但真的被吸引。小男小女也好看,各种农活也好看,给洋人当管家钻研如何烤面包也好看,义和团也好看,要是能把祖母的那部分全部去掉就更好看了。祖父整体的感觉很像喜来乐,唯独一开始论证西人不通而我国如何如何就宛如中国文学史话里的胡兰成附身。
- 与影牵手的评论 ★★★☆农事,义和拳,食物,乡土,历史,事无巨细,作者是想把记忆里的家乡全部写下来。
- _荒野_的评论 想用前一阵看的一本书《多谢不阅》中的一句话来形容——“事实上,好作家的话是不太容易重述的。”
- 电话听听的评论 这本洋洋五十多万字的未竟之作写的究竟是什么?我想大约可以用“家国情怀”四字来总结,且将其放在他虔诚的信仰之上。他写下的,风云变幻,历史大势,风土人情,稼穑四时,是真正扎根于乡土的中国文学。优秀的作品所能涵盖的内容,会超越作者的年龄。此书已写完的故事背景,均在作者出生之前。但他能够做到写的如同亲身经历一般,让人不由的怀疑,这朱老先生莫不是也掌握了几代人的记忆不成。优秀的作家总是写人情好过写国情,此书也不例外。书中最吸引人的,是那些平凡生活中表达出的点滴细节。但想来朱老先生在这人生压轴之作中总积蓄了太多太多,非借机痛快淋漓的倾诉出来不可。这是后来的读者需要去体会谅解的。只是这样一本上世纪写成的描写上上世纪故事的书,放在当下出版,总觉得有些不合时宜,不知能有多少人有耐心读完这本又土又沉的大书。
- 四百击的评论 是最爱的台湾作家朱西甯的未竟遗作,虽是长篇,但是也是以短篇的方式串联,既有雄心壮志,又精雕细琢。仿佛在欣赏《清明上河图》,画面展开,既是众生众相,气势恢宏,笔力雄厚,又面面俱到,一丝不苟。
- 假寐的狗的评论 终于出版了!!!!!
- 天涯明月刀的评论 1.敢说媲美《追忆似水年华》真是厚颜无耻之极2.农事风俗人情宗教义和拳等流水账写得好繁琐3.榨干流水账情节就很单薄了4.三分已经不能再高了
- 筆誤作牛的评论 10.19-12.18,台版。簡體版的封面不好看……個人感覺。
- 氧气的评论 朱西甯老师长篇小说遗作
- Xiao的储藏间的评论 “眼前这个世代虽则全人类都在抗拒甚至弃绝文字,我可还是坚信文字会比人寿长久。”
- 斯坦利•赵的评论 高情商:娓娓道来。低情商:絮絮叨叨。
- 尤里卡的评论 纵览中国近代文学史,能与《华太平家传》相颉颃者,又有多少?岂意其阳运告终,赍志而殁。对于这一文学史上的莫大憾事,未免不让人捶胸顿足,喟然长叹。
- G.W.F.Hegel的评论 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