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之海
作者:[澳] 格雷格·伊根
分类:小说
ISBN:9787513350440
出版时间:2023-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极致的唯物主义美学,绝对的认知快感!
★当代科幻难以逾越的两座高峰:一座是特德·姜,另一座是格雷格·伊根!
★一套书囊括72个世界级科幻大奖及提名。
★收录各时期代表作和口碑新作,经典篇目齐全、量大管饱。
★精装三卷本,满足收藏欲,便携易读。
★宝树、陆秋槎、北星倾情 撰文导读,真正进入世界科幻大师的灵魂。
★九名译者耗时两年打磨,格雷格•伊根亲自审定译文细节。
★特邀科学顾问严格把关。
★内外双封,基•连恩、李启龙中外画家联手绘制封面。
【内容简介】
自我是一场幻觉,选择并不存在,真理不是大厦,是流沙……
如何在动荡不安的世界活下去?
.
三卷本收录了当代硬科幻大师格雷格·伊根三十年创作生涯的20篇经典力作。伊根火遍西方世界和日本,却从不曾以真面目示人:不签名,不混圈子,全网不露照片,甚至邮箱的线索都以智力题来呈现。他认为,人的内在和外部世界一样是可以用自然科学认知的,观念、人格、记忆甚至爱都能从物理学深处找到解释。我们能够认知一切,只要我们足够勇敢。
.
《闪光》(星云赏获奖作):中国的光子计算机证明,两个自相矛盾的数学命题,竟可以同时为真。刺客、数学家、军方、金融寡头齐聚上海,一场捍卫世界最底层逻辑的战争,已悄然来临。
《恰如其分的爱》(星云赏提名作):为了挽救出车祸的丈夫,她将其大脑移植进自己的子宫。她是爱人还是母亲?在以爱为名的终极剥削中,是否已丢失了自我?
《祈祷之海》(雨果奖获奖作):遥远异星的人类后代,为了信仰,身负重物沉入大洋,在即将窒息时获得神启。然而在漫漫人生中,坚守信仰困难重重,尤其当他撞上了真理的高墙……
【名家推荐】
伊根的作品是智慧且富有逻辑的……当我读到他的作品,我立刻就能明白他的创作意图,因为这同样是我想做的事情。如果伊根是科幻作家,那么我也应该是科幻作家,这就是我的归属。
——《降临》原著作者 著名科幻作家 特德•姜
格雷格·伊根的作品贯穿着“我可能是谁”“我可能不是谁”这种跨越平行世界的想象力。
——《你的名字》《秒速五厘米》导演 新海诚
格雷格·伊根也许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科幻作家。
——美国科幻频道旗下在线杂志 《科幻周刊》
《你的名字》《瑞克和莫蒂》《凉宫春日》《你好,世界》《活体脑细胞》《交响诗篇》《伯纳德小姐说》纷纷向其致敬
新海诚、贰瓶勉、宫泽伊织、伊藤智彦、伊藤计划、伴名练、濑名秀明等众多名家深受其影响
章节介绍
闪光 Luminous 1
学习成为我 Learning to Be Me 45
植入的公理 Axiomatic 65
水晶之夜 Crystal Nights 83
恰如其分的爱 Appropriate Love 119
亲密 Closer 139
游离之境 Unstable Orbits in the Space of Lies 159
祈祷之海 Oceanic 179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新星出版社的评论 当代科幻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峰:一座是特德·姜,另一座是格雷格·伊根!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坎贝尔纪念奖、日本星云赏……30年创作生涯,收获190项世界级科幻大奖及提名。“格雷格·伊根经典科幻三重奏”第一部《祈祷之海》收录《闪光》《学习成为我》《植入的公理》等8篇经典获奖佳作。特邀科学顾问严格把关,中外精美插画用心呈现。
- 无答之问的评论 感谢邀请试读。读了《闪光》这一篇,是相对少见的数学科幻,以数学理论与物理现实的联结为主题,即使是看似与现实完全无关的数学理论,与现实世界也有证明者这一联结点,“我”与艾莉森的辩论令人读得津津有味。在这个故事里,数学不再只是对客观存在的一套阐释工具,而是与之有紧密的联系,甚至能够反过来影响现实,非常新颖。期待本书正式出版!
- 机械决定论的评论 第一次读《闪光》应该是十年前了,足够理工科的内核设定+好莱坞式情节设计,再读还是依旧迷人。这段时间正好看了一些科学革命的书,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兴起了科学崇拜和机械决定论,大家乐观地相信,有朝一日数学和物理学的大厦能够完全建成。数学能够长程推理的独特性,严格、准确,每一个接触过的人都会认同这就是世界的真理吧。
- 展颜的评论 读《闪光》一篇让我一直联想到那句“物理学不存在了!”-“数学不存在了!”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家面对自己研究多年的理论时的反应以及所思所想,不存在了该怎么办呢?他们要做的更多。
- 陀螺上行的评论 参加了试读。《闪光》这篇非常硬核,各种词汇看得文科生头大,但是核心概念还是可以把握的。两种数学系统相互对立却同时成立,真理的确切性不过是风雨飘摇的孤岛,我们要捍卫自己的文明,保障“我的真理”,可是远方的真理呢?是否也有陌生的文明在无助地守望?我们不能接受数学不存在了,而外星文明也不愿放手那些曾经固若金汤的事实,闪光机器变幻诡谲的图景,与其说是数学的角力,不如说是不可能的理解鸿沟一边在分裂一边在聚合……那陌生的文明,我的朋友我的敌人,你在我身边,又那么远,宇宙注定我们要遇见,既背靠背,又脸对脸……
- 迢递的评论 幻想设定的外壳之下是对理性思考的深度实践,中短篇幅清新隽永,回味悠长,适合随机择取一篇白日做梦!里面居然提到了上海,具体到街道,未免太有代入感了!
- 西周小呆的评论 我没想到第一个《闪光》背景是在上海,熟悉的空间带来的是更注重故事本身的发生,这个故事有趣在于科幻故事里,人类总是先入为主的想着被迫害,然而对方并未真的会像人类那样对彼此充满恶意。第二个故事《祈祷之海》前面更偏向于宗教思索,直到后来学历上来了,揭穿了这些骗局,不知道为啥,我脑子里想的竟然是:不学数理化,生活处处是魔法。
- 糊泥马的评论 祈祷之海绝了,别的书写不可描述的事情是增加激情,伊根这大仙写不可描述的事情竟然是为了关键设定
- 徐五花的评论 感谢八光分的试读机会,首先这套精选集确实是精选,选篇的质量比我之前读过的选择要好的多。伊根有时会出现的问题——虎头蛇尾,结尾的处理总是不如人意,甚至在结尾才花大段篇幅解释设定,在这本中却未出现。无论是闪光结局的迷思,祈祷之海结尾主角对于神明的思索,无不令人震撼。伊根最好的故事似乎都是这样,用霸道的设定介入我们传统的道德,用一波波新的浪潮来叩问我们时代的每一个人。
- X-MONSTER的评论 感谢给机会试阅!虽然不太懂数学哲学,但第一篇《闪光》依然感到刺激精彩,看到后面甚至心潮澎湃。《祈祷之海》的故事与信仰有关,感觉和另一本里的《快乐的理由》有某种内在的神似之处。另外看了一下目录,这两篇一头一尾的设置还挺妙
- 没头企鹅的评论 [试读]喜欢《闪光》。数学对于人们并不是绝对真理,因此它大有可能出现矛盾,读的过程中想到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不知道伊根有没有受此影响。伊根在这篇科幻中提供了一种可能:如果在时间开始之前,系统之间便存在着原发矛盾,如果逻辑不可信任,数学也并不符合逻辑……带来矛盾的另一套计算系统存在于远端,远离日常计算,以至于我们这么久都没有发现它,但它毕竟存在。这是一种有如信仰坍塌式的发现,让我们信任的常识岌岌可危。通过“闪光”找到“缺陷”,发现它虽然无法被消灭,但也暂时没有打算越过边界。只是,和平会持续?无法自洽的新矛盾应当如何处理?从这一刻起,世界对于人们来说,将是他们第一次认识的全新空间。《祈祷之海》则像一份存在主义宣言,看到真相后不再自我欺骗,找到自身的主体性,抛却荒谬的信仰,获得自由。
- 风挑一点灯的评论 《闪光》以小说的形式表现一种理论的猜想,构思比较简单;《祈祷之海》是一篇很丰富的大作,重构了一种文明的形态,与现实形成意味深长的对照,宇宙的坍缩,“天使”的失落为这个世界涂抹上怅然的诗意。《快乐的理由》的核心,某种程度上和《祈祷之海》里对宗教意识的科学解释比较相似,写作高度不如《祈祷之海》。
- 药罐子的日常的评论 很喜欢祈祷之海,关于人类的信仰,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于神灵,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往往会在危难之际无比希望神灵的存在,我们希望自己的祈祷能够被听见。可是说到底,那些不过是我们对于我们人生完美的期盼,我们希望所有事按照我们设想的去发展。
- 林鸽的评论 去年年底读了伊根短篇集《意识上传中》,这次很感谢八光分的试读活动,让我看了《闪光》和《祈祷之海》两篇。一个是少见的数学科幻,大胆的想象、抽象的逻辑矛盾让人想起历史上图灵和维特根斯坦的争论,最后却化为惊心动魄的边界战争;另一个则涉及宗教信仰、生物学、生态学、性别等话题,莫名让人想起特德·姜《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勒古恩《黑暗的左手》等等。伊根写的都是很硬核的科幻,他对科技的理解很深刻,讲起来就像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不仅有科学知识,更有科研精神。而且情节也十分引人入胜,故事总会从危机开始,从一个点发散出去把人带进一种全新的、细思恐极的逻辑中,甚至使人陷入哲学思考不能自拔。能够让读者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是优秀科幻的必备条件,但现在似乎越来越难见到了。
- sunflower_feng的评论 作品好,翻译也特别棒,阅读起来极其流畅。最喜欢闪光,里面通过对数学理论的存疑辩论,提出了(已有)数学存在适用边界,从而探索边界,探讨如何处理边界问题,最终升华到了文明的阶段。很喜欢最后一段话:现在,我们的世界有了新的矛盾:外来的奇异与尘世的日常之间的矛盾,实用主义与柏拉图主义之间的矛盾,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矛盾。世界将如何拥抱这些新矛盾?此刻的我们,只能努力想象。
- Crak的评论 感谢八光分的试读活动。应该是第一次读伊根的科幻小说。《闪光》表面是普通人对抗邪恶公司的套路,内里是对作为科学基础的数学“何为真何为假”的思考。本以为伊根其它作品的科幻点子也是数学背景,《祈祷之海》却呈现了一个奇妙的异星世界,里面有着独特的生物构造、科技、习俗。主人公辛苦建立的信仰,在生活与科研中步步走向破灭。主角需要在余生中慢慢学会何以自处。
- satreye的评论 参加了试阅。《闪光》:1995年的作品,2006年的故事。人体血液改造,光原理超级计算机,未来上海的都市图景,以及数学空间的惊险博弈。形象化地描述抽象的数学概念,叙事安排紧张与舒缓相间,最后一幕尤其令人屏息,阅读体验酣畅淋漓。《祈祷之海》:神的存在是否需要证明?主角在求知的道路上一路前行。活体船只、流动的性别和生育功能、依靠星星和感知能力航行、虔诚保守的水行者族群,推动科学研究的陆行者。作品娓娓道来,读者跟随主角一同体验异星生活和他在人生转折中的怅惘。非常精彩,期待正式发售。
- Freesia的评论 试读 闪光好适合改编成短片 看到虹口麦当劳餐厅怀疑作者来过上海
- Christoph的评论 闪光是另层面的第三类接触。少见的背景设定在中国且基于数学理论的科幻。伊根设定宇宙诞生初即存在完全矛盾的两种(可能更多)数学定理,通过闪光超算试图消灭远端或削减近端却迎来融合而不是毁灭。这是对人类自以为是的讽刺,定理并不以人的意志改变也不在乎对人的影响,宇宙尺度下的人类改变不了太多事情。祈祷之海则借圣约星的人类起源探讨信仰和真实的本质问题。贝阿特丽丝在但丁的神曲里是不断寻求的信仰的象征,让马丁全身心接受信仰的神秘宗教体验(如看见圣洁光,嘴巴不受控说出宗教“方言”)却被证实只是超量动物胺的刺激,真相的昭然却被其他信仰者曲解解读。就像很多的西方考古,为了证实宗教存在的物质遗迹而进行考古挖掘和解读。当我们相信一件事情时,无论发生多么荒谬的否证都能想出合理的自我解释。信仰已先入为主,真相又谈何存在呢?
- momo的评论 八光分试读/《闪光》的背景设定很有代入感,也适合影视化,可惜我的数、理知识已经大半还给了老师,只能看个热闹。相比之下更喜欢《祈祷之海》,也许知识的探索注定伴随着信仰的破灭,美妙体验的背后是冰冷的真相,但我们依然拥有选择的权利,拥有在混沌之中听从内心声音的能力(尽管这内心的声音可能并不明晰),何去何从,不过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