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爱音乐
作者:[美] 丹尼尔·莱维廷
分类:科技
ISBN:9787573902740
出版时间:2022-12
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纽约时报》《环球邮报》霸榜畅销书,
全球销量超过100万册,被译为18种语言
源源不断的启发、精彩非凡的论述,
只有深谙音乐的神经科学家才能做到
编辑推荐
○ 一段追寻音乐本能的故事,讲述音乐和大脑如何协同进化
一名前途无限的职业音乐人,凭借对人类音乐痴迷的强烈好奇心重返校园,在认知科学领域取得突破。他想知道,为什么好音乐让人们哭哭笑笑,百听不厌;为什么音乐串联记忆,调动神经,疗愈心情,点亮生活;一万小时理论”在音乐领域的运用,对家长们有怎样出人意料的启示?
音乐在人类史上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即使我们没有意识到。随着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进步,答案开始变得清晰。
○ 结合音乐分析、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解译人类最优美的神经冲动
如果音乐是文化的声音,那么莱维廷既是了解音乐的学者,也是研究文化的科学家。莱维廷的书揭开了音乐的面纱,让专业与非专业人士都能有幸窥见大脑与音乐之间复杂而重要的相互作用……这本书就像一块瑰宝,蕴藏着解读音乐的独特文字。
他将告诉我们,刻在人类DNA里的音乐本能是多么美妙而严谨。在读过莱维廷的作品之后,你的大脑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感受音乐。
○ 是我们迷恋音乐,还是借由音乐读懂我们自己?
本书宜与音乐一同“食用”,书中所涉曲目均收录于歌单,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搜索完整书名即可选中并播放该歌单,亦可聆听您的私人音乐收藏夹,让您的音乐大脑获得沉浸式体验。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关于音乐和大脑如何协同进化。
心理学教授、资深音乐人丹尼尔·莱维廷结合音乐分析、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述说音乐为何令人迷恋,解译人类最优美的神经冲动。
音乐是最能贴近心灵、感染情绪的创作形式。音乐作品也是我们唯一能够随身携带、不时重新温习的艺术。我们每个人都能轻易举出喜爱的音乐家或音乐类型,却难以解释为何喜欢这些音乐,而非其他音乐。仿佛在音符与和弦之间,还有某种我们能够感知却无法言说的神秘。
作曲家勋伯格说过“总有一天,心理学家将解译音乐语言。”如今预言的时代已然来临。心理学家运用核磁共振成像与记忆理论,探究人类心智与大脑如何倾听、感受音乐,以完形理论分析音乐家如何颠覆听众心理、创作令人惊艳的乐曲。科学的意义并不是要为我们消除神秘,而是要让神秘重现光彩,让神秘焕发生机。如果我们理解人类对音乐的迷恋的本质,就能更能深入地认识自己。
名人/媒体推荐
丹尼尔奏响了所有文化的和声,触动了所有音乐爱好者。我现在更充分地理解了自己的一些“直觉”行为,也很欣赏丹尼尔略带诙谐的写作风格。这是一本真正适合音乐、诗歌和艺术爱好者的好书。
——唐·德维托(Don DeVito),鲍勃·迪伦制作人,长期担任哥伦比亚A&R和索尼音乐高管
莱维廷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将音乐之美进行神经学解构,不但没有抹去音乐的魅力,反而让它变得更有魔力。
——《吉他手》
这本书博大精深、扣人心弦,我认识的人里只有莱维廷有资格写这个内容。这本书会给所有音乐爱好者带来欣喜与挑战。
——佩里·R·库克,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音乐教授
既是非常深刻的学术著作,又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虽然对我们这些外行来说,神经科学像脑外科手术一样复杂,这本书却妙趣横生。
——《波士顿环球报》
我等了一辈子的书。
——南希·珀尔(Nancy Pearl),公共电台图书馆员、《书迷探宝》(Book Lust)系列作者
向同时研究雷蒙斯乐队、披头士乐队和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的人致敬。“音乐为什么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丹尼尔·莱维廷能够以其洞察力、同理心和幽默感给出解释,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马特·海莫维茨(Matt Haimovitz),大提琴家,芝加哥交响乐团、纽约、柏林和以色列爱乐乐团独奏演奏家
音盲都会为此着迷。
——《卫报》(伦敦)
获奖记录
○ 《环球邮报》年度最佳图书
○ 《独立报》年度最佳图书
○ 《卫报》年度最佳图书
○ 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入围
○ 鹅毛笔奖 2007年 最佳出版新人
○ 2006年首版至今仍是亚马逊kindle“音乐哲学类”第一名
○ Goodreads网站59751人投票、1776 篇长书评
章节介绍
前 言 我爱音乐,也爱科学——但为什么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第一章 什么是音乐 从音高到音色
第二章 用脚打拍子 辨别节奏、响度与和声
第三章 幕后 音乐与思维机器
第四章 预期 我们会对李斯特(和卢达克里斯)产生怎样的期待
第五章 已经知道名字了,去查查号码吧 我们如何将音乐分类
第六章 吃完甜点发现我和克里克相隔四个座位 音乐、情感和爬虫脑
第七章 音乐家是怎样炼成的 剖析音乐专长
第八章 我的最爱 为什么我们会产生音乐偏好
第九章 音乐本能 进化论的天字第一号
附录一 这是你的音乐大脑
附录二 和弦与和声
参考文献
致 谢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后浪的评论 是我们迷恋音乐,还是借由音乐读懂我们自己?献给每一位和心爱歌曲共度日夜的聆听者~
- 用户435469826的评论 第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
- 永乐奏章的评论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贝多芬
- 麒麟的评论 书中写到正如约翰·洛克所说,我们对世界的所有了解都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或味觉来实现的,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认为世界就像我们感知的那样。说的没错,听觉,作为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一项,确实值得我们重视起来,我们为什么对音乐感兴趣,这个问题更像一个引子,引出了我们对人类感知力的探究,科学的了解,帮助读者更深刻理解自己的本质和人生,我觉得这就是这本《我们为什么爱音乐》的重要价值。
- 蜗牛格格的评论 探寻音乐与脑科学的神秘联系。看完或许会改变一些对音乐与脑神经的旧有认知。
- 非虛構的评论 1、我开始好奇为什么有些音乐人能家喻产晓,而有些音乐人却只能默默无闻?与其说成名靠的是内在条件或能力,倒不如说靠的是魅力、机遇、运气。2、音乐是有组织的声音,但这种声音组织一定要包含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元素,否则在情绪表现上就会过于平淡或者呆板。我们之所以能够欣赏音乐,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喜欢的音乐背后的结构有着一定的了解。音乐结构就相当于口语或者手语的语法,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结构对音乐的发展产生预期。作曲家通过听众对音乐的预期,刻意去控制音乐在某一点上是否应该满足听众的期待,从而给音乐注入情感。专业的作曲家和负责诠释音乐的音乐家都会巧妙地操纵我们对音乐的预期,所以我们才能从音乐中体会到激动、颤栗和感动。
- 想飞的鱼的评论 如果你想了解音乐的一些基本乐理,这本书会告诉你。如果你想了解音乐和认知以及心里学之间的关系,这本书也会告诉你。
- 旅途中的洛伊的评论 神书!
- 晓逢的评论 我们之所以能够欣赏音乐,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喜欢的音乐背后的结构有着一定的了解。
- 樱桃花发满晴柯的评论 这本书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音乐和大脑协同进化的运行机制,解读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意义与非凡魅力。
- 我本善良的评论 本书推荐的音乐 曲单都很棒,边听音乐边看书,本来不熟悉的歌曲慢慢的忽然就爱上了。我们为什么爱音乐?其实是一种本能,每个人都会哼自己所爱的歌,自然而然。
- 42的评论 交叉学科的书,了解的内容和新知识混在一起,读起来总是让我走神
- 橘子在读书的评论 讲解具体的音乐知识,阐释音乐对于人情感的影响,让我们对听歌这件事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 哈姆雷特怕做梦的评论 音乐能够贴近我们的内心和灵魂,也使我们感染其他情绪的创作形式,当我们在聆听美好的音乐时,能够感知无法言说的美妙。认真的聆听自己喜爱的音乐,也更多发现自己内心的旅程。
- 尤里卡的评论 音乐如今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必需品,但音乐与大脑、心理存在何种深层逻辑和运行机制,似乎从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我们为什么爱音乐》则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有说服力的解释,尤其是对那些喜欢音乐的朋友来说,阅读这本书或许会带来崭新的音乐认知。
- LivreChatLire的评论 音乐早于农业和各类文明的诞生,甚至可能先于语言出现,却不是人类进化的必需品。音乐帮助我们认识大脑,大脑教我们理解音乐。每个人都可以理解、鉴赏音乐,有独立的音乐品味。书中许多知识点的确都能在个人身上体现:「基模」让我听马五再听马勒其它交响乐会发现似曾相识的旋律走向;青少年时期的爱好以及20岁的听歌模式固定了现在的审美偏好;能记住相对的音,但说不出绝对的值;学钢琴时对奏鸣曲比较喜欢,现在听古典也更喜欢这类以及各种钢协;听瓦格纳的时候没有安全感加上可能过于复杂,并不是特别喜欢;背琴谱的时候用的是「分块记忆」,有时候从中间一个小节断掉就没法继续弹了…p.s. 开篇两章乐理知识也讲得很具体生动,这下懂得怎么跟别人解释八度和大小调相对关系了,不过没学过钢琴的看着可能会有点吃力
- 丢失的可爱兔的评论 这是一本严谨却又不失音乐魅力的科普类读物,借由大众最熟悉的音乐引入神经科学及认知心理学,带给大众一种独特视角下的科学体验。
- 是小野呀~的评论 我们把自己心灵和精神的一部分交给音乐家,让音乐带我们超越自我
- 银古桑的评论 内容是好的,但编排的结构和文字本身没有达到预期。很想给他把文字理一理……
- 小鱼爱哲学的评论 非常棒的讲音乐的书,把音乐和科学放在一起,理解音乐也是理解我们大脑如何运行,更好地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