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晚期的大众文化
作者:(美) 罗友枝 / (美) 黎安友 / (美) 姜士彬
分类:文化
ISBN:9787303257577
出版时间:2022-4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20 世纪70 年代末,西方史学的研究取向发生了变化。年鉴学派史学家们放弃传统年鉴学派对经济、社会和变化的研究,不再支持总体史学,他们收编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把注意力转向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社会底层和以前不被关注的方面,如边缘人群体等,到了80 年代更转向了视个人为研究主体,以政治、饮食、服装、日常语言、身体等为研究主题的新文化史。《中华帝国晚期的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一书便是这次史学“文化转向”所影响的产物。
章节介绍
第一部分 介绍性观点
第01章 帝国晚期文化的社会经济基础 罗友枝
帝国晚期的经济
教育
刻书业
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第02章 中华帝国晚期的传播、阶级和意识 姜士彬
第二部分 具体的研究
第03章 乡村社会中的仪式专家和文字资料 许舒
荃湾和新界
对相关资料的分门别类
书籍和仪式专家的比较
结语
第04章 明清不同层次的白话文学受众:个案研究 何谷理
有关受众的初步考虑
关于李密生平的故事梗概
小说和戏剧变体
内容、行为准则和受众之间的关系
第05章 明清地方戏曲的社会历史情境 田仲一成
第06章 地方戏曲及其观众:香港之例 华德英
当今香港的传统戏曲
延续和中断
香港的当代观众
内容:文化和行为准则
第07章 宗教与大众文化:《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中对道德资本的管理 贝琳
大众文化作品“三教开迷归正演义”
民众教学法
答案:宗教作为对道德资本的管理
正确管理的例证
《三教开迷归正演义》和晚明宗教
第08章 中国教门文献中的价值体系:明清宝卷 欧大年
引言
教门宝卷:文本的背景
宝卷文献的社会情境
三类宝卷中体现的价值观:教门宝卷和文学宝卷
结论性评论
第09章 中华帝国晚期白莲教的传衍 韩书瑞
白莲教的历史
诵经派
打坐运气派
异端与正统
第10章 神明的标准化:华南沿海天后的推广,960-1960年 华琛
天后神话的起源
朝廷干预:塑造一位“被认可”的神祗
两座当地庙宇:经济和社会背景
作为安定海疆象征的天后
宗教标准化进程
作为宗族霸权象征的天后
地方祭祀组织:领导与控制
对天后的认知:对表征矛盾的研究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没静电的评论 30多年前的论文集,虽然经典,现在才出版只能算致敬的意思
- 朱颐钊的评论 原书是1979年一次汉学会议形成的英文论文集。四十多年来,在明清地方社会与文化史的研究上,无论是材料文献还是研究范式,都已经有了巨大的突破。不过回看此书,依然能感受到当初文化史转向的典范意义及嗣后数十年里对中国史研究的影响。
- ⽚⾔的评论 近40年前的论文集,估计最大的作用是追溯明清史研究的史学史,体会文化转向的影响。罗友枝和姜士彬写的概论不错。
- 旧时代抄碑人的评论 没有过气的学术,只有不会思考的大脑。
- 煙雲過眼的评论 赵世瑜序极佳,回应了近些年史学“碎片化”争议:“对于真正的社会史研究来说,那种躲躲藏藏的’碎片化’批判史多么无的放矢和可笑。”罗友枝的前言亦佳,明确的问题意识对文化史研究可谓重要之又重。年鉴学派的“文化转向”在欧美学界的表现即是与人类学的紧密结合,不管是达恩顿抑制或是本书,背后有人类学、社会学的推动,反映出跨学科方法的时兴。btw,即便是三十多年前的书,我依旧羡慕其中各式文章的写法,在国内很难写出这类文章。
- 月印万川的评论 已阅
- 上午不看论文的评论 罗友枝、姜士彬的综述,对我来说,构成大众文化研究的前提的华北金元明清市场经济、农业、教育下沉、刻书业等,比讨论的主体的大众文化和整体心态更有吸引力。何谷理从受众角度出发,对隋唐小说情节的构成进行了细分和精读,颇有说服力。欧大年对宝卷基于理念的分析也很好。华琛的神明标准化是这本所收论文中最负盛名的,也无需赘言。
- 何假南面百城的评论 三十年多前出版的英文论文集的中译本,所收文章本身的学术质量有些参差不齐。一些文章提出的观点至今仍有启发性(例如华琛的文章)),但也有不少文章的研究深度早已经被后来的研究远远超越。BTW:这么厚的书,翻译起来真不容易,加半颗星打四星。
- OTTO的评论 1279—1368,1683—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