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尼采
作者:[美] 约翰·卡格
分类:文化
ISBN:9787513937092
出版时间:2022-1
出版社:理想国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标签: 哲学 尼采 理想国 美国 随笔 西方哲学 社会学
内容简介
⭐️两代哲学家跨越时空的对话
⭐️重走尼采的哲学现场,在知行合一中领悟哲学
⭐️在中年危机来临时,从尼采的哲学中找到救赎
⭐️从平庸到超越,如何理解尼采推崇的“超人”
⭐️追寻何为真正的“回归自我”
⭐️如何将深奥而遥远的哲学,运用到我们真实的生活中
————————— ———
这是一个关于两次哲学之旅的故事:一次发生在约翰·卡格的青年时期,19岁的他只身前往阿尔卑斯山,在群山间寻找尼采写下名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灵感之源;另一次则发生在17年后,人到中年的卡格已经为人夫、为人父,在截然不同的心境之下携妻女重上阿尔卑斯山,再度与尼采的困境与救赎相遇。
何为“超人”?如何“成为你自己”?这是尼采哲学中两个极为关键的命题,而本书作者卡格认为,这两个问题在某个层面上可以合而为一。“超人”是对平凡自我的超越,但实际上也正在“自我”之中;“自我”并非一个被动存在于某处等待我们去发现的事物,而是一个在不断积极变化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的形象。
攀登尼采,是攀登尼采走过的崎岖山峰,是攀登尼采哲学中的精奥之处,也是在攀登的姿态里叩响与尼采理想的共鸣,在人生无可避免的坠落处,找到那条回归自我的“超人”之路。
————————————
两次攀登尼采的哲学之路,两代哲学家的跨时空对话
在本书中,作者以新一代哲学家的身份重走尼采的阿尔卑斯攀登之路,将旅程中自己的感悟、困惑、惊喜、绝望、震撼、释然真实记录下来,眼前的风景、自身的境遇、尼采的人生、哲学的碰撞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场两代哲学家之间无形却又如有实质的精彩对话,带给读者奇特的阅读体验。
从“绝望之路”转向“光明之路”,用尼采的哲学思想回应进退茫然的人生困境
尼采人生中的困境与救赎,曾经通过哲学的呐喊而完成。本书作者带着为人夫、为人父、进退茫然、生活失去热情的人生困境与尼采的思想重逢,反复叩问找到人生出口的方式何在,最终将尼采的哲学思想剖析透彻,也将自己的哲学观点融入其中,为读者提供一条可能通向自由的光明之路。
美国国家电台年度好书、《纽约客》《纽约时报》推荐
本书名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2018年度好书榜,《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纽约客》《大西洋月刊》等各大媒体相继撰文推荐。英国哲学家奈杰尔·沃伯顿评价,本书“是关于哲学如何关照人生的严肃讨论,而这种讨论是通过作者个人的部分人生经历来呈现的。本书内容可读性强又趣味盎然,但并不显得松散随意,体现出了作者非常优秀的写作技巧”。
章节介绍
序言 母山
第一部分
旅程的开始
长久的伴侣
末等人
永恒轮回
第二部分
恋爱中的查拉图斯特拉
在山中
论谱系
颓废与厌恶
深渊大酒店
第三部分
马
瞧,这个人
荒原狼
成为你自己
尾声 清晨的火光
尼采生平与著作年表
参考文献和延伸阅读
译名对照表
致 谢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祝羽捷的评论 约翰·卡格重走尼采之路,路上不断回忆自己的青春期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不断咀嚼尼采的哲学理论,上半程重新理解“上帝已死”、“超人”、永恒循环,下半程“主人道德”、“奴隶道德”、“颓废”等,也列举了其他经常的林居者,比如黑塞、卢梭。读得懂的哲学书系列,哲学理论和现实生活像两条绳上那样不断拧在一起,让哲学脚踩大地,让哲学帮助生活。
- 李厂长的评论 感恩今天的书,读后心里焦虑缓解太多,我好荣幸,好幸运。也有一点点懂得哲学的意义,原来和自己对话,回归本我才值得用一生去追求
- Sakura、的评论 当年19岁的约翰·卡格带着导师给的3000美金只身前往阿尔卑斯山寻找《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灵感之源;17年后,已经为人夫、为人父的中年卡格在截然不同的心境之下携妻女重上阿尔卑斯山,企图再度与尼采相遇重获自由,却发现自己已经被重重家庭义务牵绊,无法脱身。“超人”是对平凡自我的超越,但实际上也正在“自我”之中。提到艾默生,瓦格纳,叔本华,莎乐美,托马斯曼和黑塞。“About combating despair and complacency with searching reflection.”阅读过程中处处看得见的尼采哲学与自我救赎、婚恋与育女的结合。顶点不是终点,对于生命真正的感悟永远出现在攀登的过程中——引用尼采的名句来说,“透过群山之巅无可避免的坠落,方有「成为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