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生活
作者:[美]康拉德·H.雅劳施
分类:文化
ISBN:9787559845238
出版时间:2022-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德国 历史 理想国译丛 社会史 理想国 德国研究 历史与记忆 社会
内容简介
一幅20世纪德国历史的完整图景,一部折射大时代的“小人物”群像
从纳粹独裁、二战、大屠杀、冷战到柏林墙倒塌
在充斥着杀戮与死亡的剧变中,普通人如何重建破碎的生活
「内容简介」
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魏玛一代”德国人,经历了20世纪几乎所有重要事件:第三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屠杀、战后重建、冷战分裂,以及柏林墙倒塌后的统一与复苏。私人生活与历史进程罕见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当他们回顾一生的经历时,曾经的热情因看清独裁政权的真相而幻灭,有人忏悔,有人以无知和被蒙蔽作为开脱的借口,也有人声称德国人同样是受害者以博取同情。
基于七十多部自传和回忆录的一手叙述,《破碎的生活》描述了普通人视角下的20世纪德国。其中既有参与前线战争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过萧条岁月的女性;有种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透过对德国民族身份的重新审视,本书试图回答:为何如此多人支持了希特勒的战争与纳粹的残暴,他们最终又如何与种族主义和独裁政权切割并重新拥抱人权,从军事侵略者变为欧洲的民主支柱。
「编辑推荐」
★ 一幅20世纪德国历史的完整图景,生动地展示普通民众在时代动荡中的颠沛命运。
20世纪20 年代出生的德国人,承继了德意志帝国的历史荣光,拥有幸福自由的魏玛童年,之后却经历了纳粹的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大屠杀的罪孽、战败的离散与清算、冷战东西德的分裂,最后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迎来两德的统一。他们的一生就是20世纪世界历史的缩影,是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最佳写照。
★ 一部折射大时代的“小人物”群像,完整呈现普通人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处境与选择。
本书的主角既有在前线浴血杀敌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过萧条岁月的女性;有种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了解他们为何支持希特勒的战争与纳粹政权,又如何与种族主义和大屠殺切割,最终如何理解自己蒙受的苦难与战争的责任,进而体会普通人如何与强大的命运进行斗争并选择自己的生命道路。
★ 一个还原普通人声音的真实世相,揭示剧变下普通人重建破碎生活的日常点滴。
从一战到大萧条,从纳粹到二战,从冷战到柏林墙倒塌,20世纪的普通人的生命不仅仅是一连串重大历史事件,还有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温馨、与同伴的游玩时光、在爵士乐声中摇摆的青春、在战争的死亡威胁下建立的温暖家庭、在冷战的紧张情势中重建的生活……这些普通人的日常,正是生命的真实面貌。
★ 史密森学会2018年最佳历史书籍,《柯克斯评论》2018年最佳非虚构类图书,《选择评论》2018年优秀学术著作。
章节介绍
人物介绍
导言 德国人经历的叙事
第一部分 战前的童年
第一章 帝国的祖先
第二章 魏玛的孩子
第三章 纳粹的青少年
第二部分 战时的青年
第四章 男性的暴力
第五章 女性的挣扎
第六章 受害者的苦难
第三部分 战后的成年
第七章 作为全新开始的战败
第八章 民主的成熟
第九章 共产主义者的失望
结语 断裂生活的记忆
致 谢
注 释
文献列表
索引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祝羽捷的评论 这本太好看了。为了重述个人命运——“内涵大于单独个体,但又小于整个社会的集体传记”,作者特意圈定了魏玛时期出生的人,他们的祖父母经历了帝国,父母经历了一战,他们经历了黄金童年、萧条、极端主义、暴力、战争、政权更迭,面临着意识形态的选择,各种因素促使不少人选择成为作恶者,后沦为受害者,在20世纪的后半叶平和中又重建生活。这本书里能看到很多历史学家忽略的真相,第五章《女性的挣扎》揭发了纳粹的厌女,但也看到一些拥护纳粹独裁的女性故事。回忆这个行为是艰难的,这本书也辩证地看待了对记忆重建和口述历史。
- 刘浪的评论 与预想的有些偏差,原本试图从中看到对普通德国人制造的历史做出某种解释,但实际上获得了一个更有价值的视点:他们如何处理20世纪的历史记忆,即回忆录中主观制造的回忆偏差,是乐园式的战前叙事;蓬勃恢复的战后叙事;以及语焉不详、避重就轻的纳粹叙事。正是有意识地迅速地从纳粹叙事中摆脱、与施害者身份划清界限进入受害者阵营,普通德国人得以轻松地回归日常完成战后重建,直至晚年梳理回忆才不得不重提纳粹历史,但与历史现场已经相去甚远。书中如此描述,“在职业中他们太过忙于应付纳粹独裁统治的破坏性后果,以致没能直面他们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的问题。直到后来重建成功,他们才有了足够的心理距离来面对可怕事件的记忆。”如此轻巧地从中摆脱,从希特勒的德国移民到了歌德与席勒的德国。
- X的评论 希望出一本普通俄国人20世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