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
作者:许宏 / 魏兴涛 / 唐际根 / 雷雨 / 刘瑞 / 王宁远 / 孙周勇 / 赵海涛 / 蒋文孝 / 全洪 / 齐东方 / 李岩 / 杨军 / 郑建明 / 于春雷
分类:文化
ISBN:9787521736168
出版时间:2022-1-1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大方
标签: 考古 历史 中国历史 中国 中信出版社 非虚构
内容简介
《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是一本以考古视角呈现5000年中华文明的通识读本。精选15个代表中华文明的大遗址,包括殷墟、三星堆、良渚、秦始皇帝陵、南海I号、长城等,涵盖都邑、陵墓、水下、高原、沙漠、窑址等众多场景,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全彩呈现。考古学家们精彩讲述亲历的考古故事、生动阐释考古发现背后中华文明的大建设、大交流、大梦想。每一篇附考古小知识,零基础也能看懂。全书根据考古发现时间编排,从1921年至2020年,致敬中国考古百年、致敬中国考古人。
章节介绍
1.总序:考古中国,唤回我们的文化记忆丨许宏
何为考古?为何考古?
影响中国历史的大遗址
大发现见证中国考古百年史
全球文明史视角下的古代中国
2.仰韶: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点(1921)丨魏兴涛
仰韶村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西水坡M45:中华第一龙
豫晋陕交界:中华文明的初曙
双槐树:中华文明的胚胎
仰韶文化的传播
3.殷墟:一片甲骨惊天下(1928)丨唐际根
殷墟与商王朝:都邑文明
殷墟与甲骨文:看不见的大历史与小细节
殷墟与青铜器:神秘的青铜王国
殷墟是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
4.三星堆:青铜时代的奇葩(1929)丨雷雨
“沉睡几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
古蜀文明与中华文明
5.阿房宫: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志(1933)丨刘瑞
在文献中寻找阿房宫
在考古中发现阿房宫
在选址中解密阿房宫
在名赋中重读阿房宫
从阿房宫看秦汉都城
6.良渚:中华文明5000年的实证(1936)丨王宁远
何谓良渚:基本概念与认知
何以良渚:江南模式与成因
匠人营国:都邑选址与规划
城郭宛然:古城功能与设计
法无定法:考古技术与手段
7.石峁:中国文明的前夜(1958)丨孙周勇
30块钱“抢救”回的文物
石峁古城与“金字塔”皇城台
石峁玉器“藏玉于墙”
黄帝都城抑或夏都?
8.二里头:3700年前的中国第一王都(1959)丨赵海涛
二里头是夏都吗?
二里头之“最”
二里头文化的统治、影响与衰亡
9.秦始皇帝陵:千古一帝的雄心壮志(1962)丨蒋文孝
奋六世之余烈:秦始皇帝和他的帝国
秦始皇陵:帝王之都的规划之一
外藏系统:秦始皇帝的雄心壮志
10.南越王墓:岭南文化之光(1983)丨全洪
割据岭南近百年的南越国
从未被盗掘的汉代王陵
南越国与海上丝绸之路
11.法门寺地宫:看得见的大唐盛世(1987)丨齐东方
信佛的皇帝
玻璃与对外文化交流
茶具与茶文化
法门寺地宫的其他发现
12.南海I号:南宋的海上文明使者(1987)丨李岩
南海I号发掘记
海上丝绸之路
揭秘始发港及目的地
海上航行的聚落
13.海昏侯墓:黄金遍地的废帝刘贺墓(2011)丨杨军
沉睡了2000多年的海昏侯墓
海昏侯与海昏侯国
海昏侯墓的惊世发现
14.后司岙:解密中国青瓷的巅峰之作(2015)丨郑建明
皇家御用秘色瓷
消失千年的秘色瓷寻踪
窑址考古揭开贡瓷之谜
15.清平堡:沙漠里的明长城(2020)丨于春雷
什么是长城?
清平堡遗址与明朝边防
长城地带与中国文明
附录1:致敬中国考古人
附录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0—2020)
附录3:中国重要考古遗址(新石器—清)
出版后记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新月的评论 这两年流行的考古队长课程合集之一。
- PeterT的评论 专家亲授,一手资料,权威、科学且通俗!
- 山抹微云的评论 读过最好的中国考古入门类书籍了,15位考古学家,14个遗址,许宏做了总序。14位老师写作方法不一,有几章字字珠玑,我觉得这本书是对中国考古这100年来很好地一个总结,尤其是对史前文明(包括仰韶和石峁)、三星堆、良渚、二里头和殷墟的概括。
- 猫咪大官人的评论 考古是历史发现的证据
- hanena的评论 古多考少,要是能加一些考古时的趣事就好了,不会这么boring了。
- 彩云之月的评论 考古的意义是什么?真的就是满足好奇心吗?我觉得应该是印证历史吧,不要让历史沦为任人改写的故事,要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去驳斥那些虚妄与谎言。
- Qiink的评论 见证中国考古百年史。仰韶,殷墟,三星堆,阿房宫,良渚,石峁,二里头,南海1号,海昏侯墓……等等,了解古代中国,必读考古中国。
- 时间区の蜜❤的评论 图片超多且精美。印象最深的是南越王墓的彩绘,超有现场感!石峁遗址很宏大,难以置信这是4000年前的大建设,秦始皇陵陪葬坑里的盗墓贼遗骨也很令人震撼,总之无论图片还是文字,都是非常棒的一本书!
- Colour的评论 阵容非常强大!!一次聚集那么多考古大咖,写得也通俗易懂,在考古百年之际出版,值得收藏!
- 中信出版文艺生的评论 阵容非常强大!!一次聚集那么多考古大咖,写得也通俗易懂,在考古百年之际出版,值得收藏!
- 中信大方的评论 百年上下求索,考古发现中国!
- Bean的评论 考古百年,中国考古迎来了黄金时代,这本书回顾了整个百年的考古发现,如序言所述般深邃宽广。藏书票很赞。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 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的纪念性作品之一,也是十多位在考古发掘一线深耕的实干型学者,以堪称中华文明代表的十多个考古遗址的工作见闻为主题、进行的考古学公开课的实录合集。作为考古学入门书,其讲述深入浅出、富于实例、通俗易懂,并注重给读者培育三个方面的考古学思维方式与问题意识——一是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记载相互对照分析的意识与能力;二是把细节性的考古发掘与考证,放置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考察其蕴含的信息、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习惯;三是借助于对文物细节的观察与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文物信息的比较研究、以及大历史视野的宏观思维,考察中华文明及其相关的各个子文明的传播、流变与交汇的历史进程。综上所述,非常值得推荐。
- 点点的评论 普及读物,每篇其实写得都不错,就是定价太贵。
- 洛阳牡丹的评论 这本书籍可以作为研究历史学术而读,内容写的很全面,很不错的作品。
- 蒙娜丽花的评论 书中的配图很多,印刷细节到位,阅读体验很棒。记得在某篇介绍里看到说这本书封面上有四条烫黑色的线,寓意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细节做得相当用心了。
- 幽草的评论 四星半。作者阵容庞大,用地图上的点状发现连缀起了线状的中国历史,我们得知自己的来处、立处,也自然明白了前路。之前在罗新《从大都到上都》中读到有关长城的段落就觉得饶有兴味,在这本里更读到了明长城的许多历史细节,一道墙内外的联系、沟通,其实有脉脉温情的相依相偎,边缘的不安感令彼此互相体谅和善待吧。外封实在没有内封好看,二里头的绿松石龙不美吗!
- 郑宁素的评论 又像是一本入门类读物,很多介绍、结论跟意义都有点蜻蜓点水,不过可以理解,考古学太综合性了,要编也可以编的很艰深,但就对读者不太友好了,不过还是希望对于各个遗址的来龙去脉能够介绍的更全面些。
- 近人可读的评论 以前觉得国内考古主要是陵墓,原来还有沙漠、高原和水下。好多考古用科技还是第一次听说
- 51cm的评论 图文饕餮,观点巨搫,五千年华夏文明史漫溯途中的十五处闪光节点。中国考古百年献礼之书,做得很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