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息Epub+Pdf夸克资源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稍息Epub+Pdf夸克资源
稍息

作者:[意大利] 老安

分类:生活

ISBN:9787532178889

出版时间:2021-11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标签: 摄影  纪实  艺术  中国  画册  社会史  Photography  单读   

内容简介

意大利摄影家老安在华40年首部摄影集。

190张照片,记录在改革开放之初的“稍息年代”,

普通中国人如何小心翼翼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生活。

在这些照片中,我们将目击自己的记忆,也将看见我们的遗忘,

并重新发现有待省察的生活。

陈丹青、余华、刘小东、顾铮、彭磊、李静、冯梦波等推荐

————

本书收录了意大利摄影家老安(Andrea Cavazzuti)1981到1984年在中国拍摄的190余帧照片,记录下了那个“稍息年代”里中国人的一些日常生活场景。

照片里的中国,刚刚走出动荡不安的岁月,尚未来得及拥抱传真手机网络等工具。那是一段罕见的、短暂的沉静时刻,人们在喘一口气,准备跃入即将来临的狂热。

老安的摄影,聚焦于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端正的构图里,在有限的画幅中,捕捉无穷无尽的细节。它们无意于报道与解释,却留存下一个时代的气氛。我们将在这些照片中目击自己的记忆,也将看见我们的遗忘,并重新发现有待省察的生活。

本书还收录了陈丹青、刘小东、顾铮的评论文章,老安与奥利沃·巴尔别里、彭磊、冯梦波的对谈,以及老安用中文撰写的风趣幽默的散文作品:《气呼呼的小词典》。

————

这些照片极其珍贵,它们干净,有内涵。既不首肯,又不否认,而是设身处地。

——奥利沃·巴尔别里 [摄影家]

你有过瞢忪发呆的时刻吗——忽然忆及很久前的一幕,陷入深深的、长久的发呆,没有思绪,不带情感,只是呆呆“看见”了自己的记忆——这时刻,就是老安的摄影。太动人了。他成功地使观看者忽略,以至不发觉他的照片如何动人,就像照片中的人没发觉他。

——陈丹青 [画家,作家]

老安的照片,对于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是弥足珍贵的记忆。在这一张张或安静或活跃的黑白照片里,我们看到过去的自己如何挣脱束缚,小心翼翼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生活。

——余华 [作家]

老安从来不骚扰他眼前景观,从来不把镜头推得更近,从不把自己的欲望表现在前。老安总是保持和物象间礼貌的距离,摈弃滥情、摈弃抱怨、摈弃明辨是非,像个过来人,不愤怒、不嘲讽……

——刘小东 [画家]

老安用照相机插入现实的瞬间,可能是一个相当暧昧的瞬间,是一个并不说明什么的瞬间,但就是这个瞬间,可能抽出、保留了某个时代的某个时刻的气氛,观者可以据此确认时代。

——顾铮 [摄影评论家]

老安的摄影,宛如契诃夫式的戏剧:散漫,无中心,在一个意义稀薄的日常空间里,重要性大致相当的主人公们微弱地行动着,无所事事,波澜不惊,却在剧终,一切富有韵律、貌似熟悉的细节蓦地发生核聚变,轰然达成一个诗意而陌生的象征。

——李静 [作家]

看老安的照片,给我那种小时候在中国到处转悠的感觉,每个地方完全都不一样……这么素、这么平淡的照片,现在看起来反倒有些不一样的感觉,比较时髦的感觉。

——彭磊 [导演,音乐人]

老安的照片几乎没有碰出来的东西,里面都有看头。

——冯梦波 [艺术家]

章节介绍

目光与心事 / 陈丹青
礼貌的距离 / 刘小东
稍息:摄影的暧昧瞬间 / 顾铮
老安在中国的最初岁月:1981—1984 / 奥利沃·巴尔别里 (Olivo Barbieri)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图版)
气呼呼的小词典 / 老安 (Andrea Cavazzuti)
照片的看头 / 彭磊 冯梦波 老安
代后记:中国之后是岔路口 / 老安
作者简介
鸣谢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祝羽捷的评论 黑白的80年代初,淳朴、天真、向上、祥和,“稍息时代”是一个美好的短暂过度,市场经济和资本还没有如潮水涌来,谢谢老安如此深沉的记录。
  • 赫恩曼尼的评论 稍息的年代过去了,现在每个人看似都站得笔笔直,其实内心已经瘫倒。
  • 内陆飞鱼的评论 年代感太强了,看昆明那些照片,会想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特定的气氛、故事,老安的照片拍得端端正正、工工整整,却总有细节让人回味,
  • 李摩诘的评论 淳朴,怪诞,幽默,令人惊诧的组合与对比。老安是瞬间抓取象征譬喻的高手。每一帧都需”旷观“良久方能消化。
  • bird的评论 第一次观看会有期待落空之感,他与那些知名的摄影师拍的反差太大,不猎奇,也不中国。《稍息》的书名把我拉了回来,意识到那或许是中国近一百年最平静的几个年头,前后的错乱、斗转星移把那个时空严密隔绝。于是他者纳入取景框的是符号,不服从习惯浪荡的老安看到的是纯朴厚重的市井烟火,老百姓的尊严生活。老安分享拍出这些照片的秘笈:把相机屏幕呈现给被摄者,就会得到他们最大程度的信任。
  • 涅朵奇卡的评论 或许每个中国家族相册里,都扣留有这样空净的80年代初期:人们生活与精神上都出现了短暂的松弛与沉静,相对于前阶段的“立正”状态,此刻揣有一种“稍息”的轻快,但同时又对即将到来的变化充满希冀、机警和不判断。
  • 电子猫的评论 嵩山的女孩 红喜字的暖瓶 眼神…
  • MongoNavy的评论 听说豆瓣被罚款了800万,为支持豆瓣书店尽绵薄之力,在书籍购买推荐里,豆瓣书店没有排第一,体面啊
  • titivillus的评论 编过本雅明、约翰·伯格、陈丹青讲摄影的书,但做老安这本摄影书,才算终于学到了一点观看的方法。我们很容易去欣赏阿杰特拍摄的巴黎清晨橱窗与街道的动人表情,我们也很容易理解沃克·伊文思拍摄的大萧条时期美国某个路边小店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但对于我们那些四十年前的橱窗,还有里面的塑料模特、廉价连衣裙,以及路边的一个个门市部一个个小店,我们却难以有自信说:拍吧,这里有真正的生活。仿佛意义是在遥远的地方,而不在此时此地的生活。老安的摄影则像一道光,照亮了我们对于自己的懵懂无知,让我们意识到,普通人平凡生活里的温情与尊严。以前做过维利·罗尼的《那一天》,不过那毕竟是罗尼的巴黎呀,不是我的。老安这本书,像是我把回忆和印象借给了他似的,只是他拍出来,竟然这么好看。
  • heym的评论 标签之外的80年代
  • 桃浦万的评论 想去那个年代喘口气。
  • 乐乐要加油的评论 感觉还不错
  • 松子鸽的评论 和新认识的小姐妹在798旁观书社翻阅
  • 八哥的评论 2021年闲读之65:挺有意思的书名,以这样一本轻松的书作为一年读书生活的结尾也挺不错。稍息与立正,显然是不同的状态,对于发命令和做动作的人都是如此。上个世纪的81—84年,中国人从苏醒到准备起跑的阶段,那些胶片中人的状态被这个外国人准确地把握、拿捏住了。图片因其真实和诚恳而具有特殊的力量,有些看着动人,也会有心酸。这既是一本私人的影像回忆录,也是留存一段历史的标本合集,包括书末收录的老安的小词典(那完全是一个外国人视角看中国的独特而有趣的认识)。
  • 不懈不戒的评论 很多照片都有不少令我忍俊不禁的细节,就像书后附的《气呼呼的小词典》,既透着出人意料的地道感觉,又不乏生趣盎然的外部视角,像当初阅读《江城》的体验。我对摄影了解不多,对我来说,喜欢通过文字构建起的想象与画面,也经常聚焦于影像中那些无关宏旨的状态与细节,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摄影,似乎与文字正相反、与影像正相连,它能诱引出回忆与文字,也能定格住倏忽而过的瞬间。
  • Equis的评论 文字比照片好看,《气呼呼的小词典》也太妙了。
  • 龔文若的评论 陈丹青:“他喜欢拍摄人群的剧集—就像中国天天发生的那样,不知为什么聚集—各有各的完美布局。”“相信吗,在费拉拉,奥洛纳堡,我随处遭遇老安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所目击的老街深巷,无所事事的人,尤其是,纯良的眼神。”彭磊:“当时我们都属于特别特别傻的人,其实那时候在北京应该买房子,那些东西都比房子贵。”老安:“中国是一个故事驳杂、场景纷乱的宝库,而我试图用我的录像和纪录片来不加修饰地予以讲述。我经常花好几个小时拍摄吸引我的客体,但只在最后剪辑时,它才浮现出由素材本身决定的形状。”
  • 后四塔的评论 书名起的太有水平了,新中国以来短暂的一段蛰伏期。不提照片,这文字也太有意思了。
  • Eudaimonia的评论 感谢好友送的生日礼物让我的确在胡乱忙碌了一学期之后借机“稍息”了一下。81-84年的中国至今在我心中好像都不是四十年前的事,但是看着这些年代感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的照片好像又觉得这个有点前现代又有点新生儿的懵懂的“稍息时代”的确非常遥远了。然而能得出这个题名到底是要靠回望才知道。看照片的时候想的是,也没必要带着《昨日的世界》一样的眼光去美化那个日常,这样的图像好像翻看家庭影集就能找到。看前后的文字的时候又觉得,那个时空的错位感和一个外来人(外星人一样)的特定位置真是非常有趣,气呼呼的小词典真是太可爱了。仿佛赶上了三个“好时代”老安14年就写出了中国之后是岔路口这样的话,且看吧。
  • Trady的评论 在单向空间翻完 和同类题材摄影集相比没有太大特点和优势
正文完
 0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