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经学源流
作者:王葆玹
分类:文化
ISBN:9787220123849
出版时间:2021-10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标签: 经学 思想史 学术史 中国哲学 秦汉史 历史 秦汉 哲学
内容简介
经学,是中国传统学问的根基,也是传统学术的筋骨和底色。西汉是经学的肇始时期,西汉经学对于后代学术思想有着重要影响。本书即为研究西汉经学的学术专著。作者王葆玹先生兼用考据与西方现代哲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西汉经学的来源、流派、著述形式、分期、思想及衰变过程,就西汉礼学、春秋学和易学的一些疑难问题作了考辨和分析,提出了大量新的见解。由秦、汉的社会变革、学术政策,乃至西汉后期的宗教改革,都说明经学在当时的地位与内涵。氏著对经学的文献,各派的概念、思想,以及彼此间的争论,都有新证及新见,是一部难得、严谨的学术著作。
章节介绍
引论
一、经学模式与中国文化继承中的选择问题
二、从西汉经学的分期到中国文化史的分期问题
三、《诗》《书》之依附三经以及经学流派问题
第一章 经书系统与经学著述形式
一、引言
二、六艺五经及其与孔子的关系
三、“以六为度”和“以五为度”的经书系统
四、传、说、记和章句的著述形式
五、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西汉经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章 西汉经学流派——齐学、鲁学、后氏礼学和古文经学
一、引言
二、甄别齐学与鲁学的理由
三、鲁学的经典和以荀子为关键人物的鲁学传承谱系
四、马王堆帛书《周易》与鲁学的关系
五、齐学的经典与传承谱系
六、齐学和鲁学所习经书及其思想风格的差别
七、六艺次序问题及其意义
八、古文经典的出现及其不同的命运
九、融汇齐鲁学说与古文礼书的后氏礼学
十、古文经学的兴起
十一、齐学、鲁学、后氏礼学与古文经学的分野
第三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经学史的分期问题
一、引言
二、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献记载
三、“经传说记”系统中的诸子学
四、“汉承秦制”与汉成帝的革新
五、从“博士七十余人”到“十四博士”的演变
六、《天人三策》之年问题的解决及其意义
七、孔子的素王地位及其与“独尊儒术”的关系
八、王凤及其家族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件中的作用
第四章 《春秋》公羊学及其与穀梁学的纷争
一、引言
二、从《邹氏春秋》看公羊学的渊源
三、公羊学派的构成
四、《春秋繁露》的可靠性及其与穀梁学的关系
五、公羊学“孔子王鲁”说及其与穀梁学的分歧
六、大一统与元学
七、关于宇宙系统模式的构想及其感应
八、带有形上学倾向的思想方法
第五章 与国家宗教并行演进的西汉礼学
一、引言
二、以郊禘为核心的礼学的形成
三、今文《礼经》的篇目及其内容的局限性
四、《礼古经》和《礼记》的三种辑本
五、后氏礼学和西汉郊祀制度的沿革
六、西汉宗庙禘祫制度的沿革及其礼学依据
第六章 学院派易学的形成和演变
一、引言
二、秦代焚书事件与学院派各家易学的形成
三、帛书《周易》的价值及其所属的文化地域
四、帛书《系辞》与《易之义》的区分及其意义
五、西汉易学中的鲁学与齐学
六、河内女子发现《说卦》的事件
七、梁丘氏易学的兴盛
八、孟、京卦气说
九、费氏易学的兴起
第七章 贯穿于西汉经学史上的重要命题与思想
一、引言
二、“圣人感生说”与“圣人同祖说”
三、“五德终始”与“皇帝王霸”的历史观
四、关于“世卿”的争论
五、禅让说与革命说
六、从阴阳五行说看齐、鲁、古三派的宇宙构成论、观念论和系统思想
七、阴阳构成五行的图式
八、宇宙发生论
第八章 西汉经学的衰变
一、引言
二、高于五经的谶书和超乎传记的纬书
三、西汉今古文经学的剧变
结论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danyboy的评论 今天到手,颇觉感动。前几年花重金买了台版,一直为本书竟然没有大陆版耿耿于怀,如今总算出来了。并不是说本书是金科玉律,但确实是当代最好的经学研究著作之一,每一个章节都很漂亮。这本还是精装本,很欣慰。虽然读过了,但有些问题并没有读懂,有些还存在疑问,留待后续重读吧。
- 苦茶的评论 王葆玹这本书先是在台湾东大出版,国内这是初版,内容涵盖了经学通论,经学流派、独尊儒术,这算是经学史的内容,后面分论春秋、礼经和易经的流派问题,最后对西汉经学后期历史进行总结。经学通论民国时期就有不少,齐学、鲁学的区分来自于蒙文通的研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钱穆有相关的研究,先秦方术与西汉儒学的关系,顾颉刚也都有研究,这些学术史,王葆玹基本上都没提,换句话这本书的引注基本上没有作脚注或者尾注,更多是文末的括号标识一下。如果说台版直排不方便,那么横排后为何不把注释调整一下呢?王葆玹已经提到汉承秦制,也就是说郡县取代封建,这个是秦汉同制,而国家公务员如何选拔,秦朝用法吏,而汉代呢?王葆玹虽然提及汉代经学制度,不妨说经学制度是用来取代秦朝的法吏制度,从而形成特有的文官体系。这就不是经学能够将明白的了。
- 江州穆瑾的评论 非常精彩的经学史著作,不过奇怪的是作者一点不做学术史回顾,而且很少的脚注,并且没有参考文献。不过其对西汉经学派别的划分,以及对春秋,礼学,易学的讨论确实是别出心裁,而对经学史上重大命题的解构也是令人耳目一新。属于需要常常温习的著作。
- 摄摩腾的评论 持续学习,比较有益。
- 三清喵的评论 西汉经学有两大转折:汉武与汉成二次。前者崇五经而容百家,后者崇五经而废百家。此论可与蔡亮女史互证。西汉经学有今、古两派,而今文一派又有齐鲁两脉,后氏之学介于今、古之间。此论虽辟徐复观之说,然应参考蒙文通、钱穆之见。汉代谶与纬存在差异,前者多系方士所造,崇奉天帝,后者常为儒生所编,信仰圣王。此论与钱穆、王青之论近似,与夏曾佑、顾颉刚之见相悖。
- 赖怀普的评论 气势恢宏的经学史著作,年度十佳预定。此书最可贵之处是搭建了西汉经学研究的框架,对西汉经学的来源、流派、演变及衰亡皆有精彩的论述。同时,此书还对西汉六艺五经、今文学派的齐鲁之别、经学史的分期问题都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在不少问题的研讨上都有启山林之功。不过,此书部分段落也有着论述不充分及过度解读的弊端,但这无损于它的经典地位。
- booloo的评论 不好的地方:各章之间有小重复;轻率的比较(比如,黑格尔式的体系blabla);意识形态:老要提,进步主义,民主社会,把古代智力精英当成是“受到历史限制”而不能抵达(现代人具有后见之明的)更了不起的真相(暗示所以现代人应该更怜悯一点),简而言之,liberal-minded的(胡适遗毒还没清理干净哈)。好的地方:能说清楚的都说得比较清楚;没有怎么非难清代淆术。总的来说,比二十世纪的,若干,一般通过复读一些宋儒命题的“新儒家”还是好很多的。可以看看。
- Veneanar的评论 夹夹缠缠学了几年也始终懵的经学,早该看这本。现在最珍惜清晰明了的书。堪比North本文学理论。
- 马瑞里安的评论 短评里五个五星,按标准是十分满分吧?大家来看看都有谁#劣币驱除良币#
- 曰..曰的评论 好啊,再版功德无量,回头写个书评(拖三个月再说)
- 侠客行者的评论 此书介绍西汉经学的源流和发展条理清晰,终于搞明白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是怎么回事了,另外作者穿梭在史料和经学之间,使得对于义理的阐发有些像是读侦探小说的感觉。另外此书初版于九十年代,当时对于中国文化的介绍更更多侧重哲学史、新儒家和之后的思想史等体裁,此书在当时即以经学之流变来看文化之演进,于当时来看则有些小众,如今再版来看,我们当前对于中国的认识已经不局限在义理阐发,更要回归语境。
- 刘弗住的评论 胆大心细。西汉内部的经学思想转变,至今无人出其右。
- 北竹君的评论 对西汉经学的划分写的极好。作为一个经学史的书可以了。但是我记得作为一个经学内容研究的书可能有些方面还不够。
- 黑猫警长的评论 暑假读了台版,双十一收藏一本。
- 太史籀的评论 细节上不乏推理过快、循环论证之处,但论经学之发展关节颇有启发意义。如相关短评所言,齐鲁学之分野肇于蒙文通而该书却无相关学术前史之梳理。此亦使读者在运用部分颇具启发意义的章节,仍需注意辨析是否已有先说。是书于1994年出版,相关章节的撰写似可推至80年代,如是,则行文论证有当时风气,可以知矣。然而此书于其时,大有先声夺人之势,此又其独特之处。本版为简体一版,297页,乾 字误简化为 干。
- 壹卷YeBook的评论 作者王葆玹先生兼用考据与西方现代哲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西汉经学的来源、流派、著述形式、分期、思想及衰变过程,就西汉礼学、春秋学和易学的一些疑难问题作了考辨和分析,提出了大量新的见解。由秦、汉的社会变革、学术政策,乃至西汉后期的宗教改革,都说明经学在当时的地位与内涵。氏著对经学的文献,各派的概念、思想,以及彼此间的争论,都有新证及新见,是一部难得、严谨的学术著作。
- 豆友185309140的评论 本书从来源、流派、思想嬗变多个角度描绘了齐鲁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在西汉发展的伟大画卷。部分假设过于大胆,非我这种经学黄头小儿能辨。作者立论在古,实哀近也。作者全文两次赞西汉是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时期,两次哀叹齐学开放外向进取之不存,科技之止步,思想之独尊,余亦悯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