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剑翘复仇案Epub+Pdf夸克资源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施剑翘复仇案Epub+Pdf夸克资源
施剑翘复仇案

作者:{美}林郁沁

分类:文化

ISBN:9787214248275

出版时间:2021-10-1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标签: 历史  社会学  近代史  民国  历史文化  中国近代史  闲书  美国文学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作者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

章节介绍

导 言 1
公众同情:超越哈贝马斯 5
公众、消费文化与性别 11
情的历史及它在上世纪30年代的命运 15
暴力、正义和情的道德权威 18
历史和史学研究中的情感:一个全球性的视野 20
第一章 刺客与复仇:大众传媒时代的道德英雄主义和女性的自我想象 23
大众媒体的时代 26
刺 客 29
贪婪的军阀 31
忠诚的军人和冤屈的父亲 36
复仇:正义和英雄主义 39
感情、预谋和故事的讲述方式 48
结 论 52
第二章 媒体炒作:公共正义与城市大众的同情 56
小说连载,复仇女子和现代道德的主体性 58
戏剧与公共正义 70
结 论 82
第三章 精英们的矛盾态度———对大众和女性化情感的畏惧 86
礼、情和变化中的社会秩序 87
私人复仇和国家力量 94
女性之“情”与男性“理性”的对抗 97
女性出版物和对英勇的女性美德的同情 108
结论:精英的焦虑、新女性和媒体时代 111
第四章 审判———法庭奇观和法治中的道德情操 116
20世纪的法律:情、礼和改革 119
法庭、审判和新公众 123
辩护:作为官方策略的情 127
被告:迎合大众同情 138
原告:以法律为策略 143
法庭:正当的法律程序 147
结论:刘景桂之法律案件 150
第五章 国家特赦———国民党统治下被认可的暴力 155
1932—1933年的郑继成案 159
特 赦 161
传统英雄、孝义复仇、“新生活”的国粹 165
协会的力量:司法独立和党义 174
流言、军阀和同谋 182
结论:徐道邻案 191
第六章 30年代之后———从战时爱国主义到反革命的情感 198
女性的“情”和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 199
施剑翘晚年的命运 211
结 论 217
结 论 223
参考文献 229
译后记 260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eastvirginia的评论 生女当如施剑翘
  • 晓林子悦的评论 这部作品具有抽丝剥茧般的深入剖析和许多启发性的思考:1.施剑翘奇特而暴力的孝义行为所促生的公共道德情感。2.施剑翘的性别及其兼具传统和新女性的形象,如何有效地成了30年代中国现代性问题的争论焦点。3.“侠”的传统与身为“侠女”所象征的美德,以及这种传统隐喻性地符合了中国作为一个强壮的、善战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形象。4.媒体和娱乐文化如何作为一个“江湖”的空间而发挥作用。5.30年代的军阀势力斗争以及暗杀政敌策略。作品最后归结为:大众媒体如何开始影响一个全球范围内新出现的市民公众群体的政治参与。因此,它实质上仍然提供有效的视角,让我们观察当代语境下的血亲复仇,以及那些蚂蚁挑战大象的个体抗争事件。
  • 带刀大都督的评论 一个女性牵扯出的文化史
  • 看剧达人的评论 这个女人不简单!
  • 舟上大大卷的评论 一起复仇案引发的舆论海啸,折射出许多有意思的问题。作者从情感入手与哈贝马斯对话,证明情感有时比西方市民社会的理性沟通具有更大的规范性力量,也会驱动集体的政治参与。而消费主义与大众媒体询唤出的的“公众同情”,既易受到国家和资本主义操纵,又能保持批判的距离。对施案的审判与象征意义的解释权争夺,背后其实是知识精英与大众、国家政权与司法之间的各种角力。
  • 再见达洛维的评论 视角丰富,好看。一开始看到女性为【父】复仇,就立刻想到迅师那篇我之节烈观,可惜关于【父】这一展开不够多。
  • 碳水化合歪的评论 非常有意思!写得很好,完全没有废话,当然了翻译帮了很大的忙,真是写得太好了,翻译得完全适合中文的学理化表达。大众情感的政治力量、guomindang分崩离析的政权合法性建设、公众参与政治进程、儒家孝义和侠义精神的现代性、司法领域和行政领域的博弈、公众与精英的对话……太多太多了纵横交织又思路清晰。学术做到这个份上,真是流芳百世了,没有人会去怀疑做研究到底有没有意义会不会太务虚了!
  • 笨笨的评论 其实我很早就知道这个案子了。公平地说,几章覆盖的内容还是相当广的,功课做得也够足,但是分析的角度总在后现代的解构(例如涉及媒体的内容)与立足当时的视角摇摆,有点不伦不类。就案论案而言,挖掘出了同时期几个类似案件的功课做得很足,但基于判决说理本身的对比并没有说明白,有点可惜。
  • 草帽的评论 总感觉说了很多,又很多都没说透……
  • Dick Grayson的评论 上学时期读过电子书,出新版了买来一本收藏。
  • 某羊的评论 虽略有啰嗦,本书仍不失为一部可读性极高的专著——当然,施剑翘案本身加分不少:道德与法律、媒体与政权、军阀与中央、女性与社会,多面相的互动角逐共同构成一场“舆论盛宴”,并实际影响了司法审判,加之后世的不断演绎,更使该案被赋予传奇色彩。作者对此案的考察,其立足点是探讨“公众同情”这一近代中国社会批判性政治参与形式的形成与形态。“初代媒体女王”施剑翘正是通过诉诸法律之外、道德之上的情感策略,争得了能量巨大却又“易被操纵”的公众同情,得以道德楷模的身份获得赦免,这一“皆大欢喜”的结果在作为比较案例之一、因严守法律程序而最终失败的徐道隣案对照下,可谓充满讽刺意味。在此基础上,作者多次强调“熟稔媒体的女人和由大众参与的女性激情案例的出现并不仅限于民国时期的中国”,如今再版读来也可以说别有一番滋味了。
  • eeeehhhh的评论 太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引发的一次文化思考。太阳底下确实没有新鲜事,民国时期,施剑翘作为刺杀孙传芳的“侠女”,都已经把大众媒体玩转了,把人民群众“激发了”。又是为父报仇,又是为国尽忠,又是孝,又是侠,又是传统女性的角色反转。什么诗、自白书、新闻发布会、庭审哭诉,样样精通。同样,作者分析的这个事件背后的公众同情、精英反感、女性角色转变、政府利用舆论、政敌幕后操纵,今天不也是一样吗? 如今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马提尼的评论 这就是大女主爽文!这么具有传奇色彩的事件,能从多维度探讨了性别、公共领域、传播舆论、国家想象等,实属扎实!
  • 沐秋的评论 从人治到法治,中间有曲折
  • Cala的评论 很好看
  • 丑的评论 这个再版的版本封面很亮眼。公众同情对司法的影响由这个案例得到了很生动的揭示。
正文完
 0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