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
作者:[美] 菲利普·罗斯
分类:小说
ISBN:9787532786954
出版时间:2022-4-3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如果他们说的没错,那么在纽瓦克,呼吸这件维系生命的事就变成了危险动作——深呼吸一下,你可能就会死。”
《报应》是菲利普•罗斯五十四年写作生涯的封笔之作,也是“报应系列”最后一部。
这一次,罗斯虚构了一场瘟疫。1944年夏,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市,一个名叫威夸依克的犹太社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小儿麻痹症。主人公巴基•坎特是位体育老师,暑期工作是负责公共操场上90个孩子的日常体锻。因疫情爆发,操场上的孩子接连中招。没人知道这种病毒何时以及如何传播开来。社区里的意大利人将疾病的流行归咎于犹太人,而犹太人则怀疑疾病是那些“有色人种女清洁工”带进来的。
无从得知的病毒来源和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引发了极度恐慌,公园和影剧院也纷纷关闭。巴基听从未婚妻建议,满怀愧疚地离开了那些孩子,去波科诺山区未婚妻所在的夏令营避疫,不承想等待他的却是更严酷的命运……
编辑推荐:
1.五十四年写作生涯的封笔之作
巴基的邻居被握手和亲吻的恐惧抓牢,人们战栗着回忆起他们什么时候、跟谁有过亲吻或者拥抱……罗斯展示了小儿麻痹症暴发初期那些可怕的日子如何孵化了种族偏见和仇视。
2.一场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蝴蝶效应
威夸依克的确诊病例,印第安山的蝴蝶群,当蝴蝶扇动翅膀,一个人乃至无数人的命运至此改变。
章节介绍
一、纽瓦克热浪
二、印第安山
三、重逢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思郁的评论 罗斯写作生涯的封笔之作,这本书在当下读真是别有一番滋味。读第一章的时候以为是个《鼠疫》一样的故事。但巴基不是英雄,是面对灾难时候的无数普通人的缩影,是一个信上帝的犹太人陷入怀疑的悲剧故事。斯坦伯格医生劝他说,你有良心,有良心是可贵的品质,但如果因为良心开始让你觉得要为远超责任范围内的事情而受到责备,那么就不可取了。巴基的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因为他有良心。小说最后一章像一首散文诗一样。相对于晚年水平不稳的小说家,罗斯的这本书依然保持了他一贯的水准,让人惊叹。
- AL288-1的评论 罗斯晚年的四部作品——《凡人》《愤怒》《低入尘埃》《报应》格调非常相似。都思考衰老和死亡,都讲述普通人(犹太人)的悲凉与无奈,四部作品的笔墨尤其重于人之晚年的追悔、回忆、不平。个中缘由或许是罗斯度过古稀年后,对人的脆弱和人的局限有了镂心刻骨的认识。
- 绝迹江湖张书评的评论 疫情的关系 导致我收齐这套书都有了难度 这本跟当下很重合 但是看了结尾 总有种不咸不淡的感觉 和罗斯以往的精彩 差很多
- 你吃小蛋糕吗的评论 故事在冗长的铺垫下,已显露出不祥的痕迹。这本书里罗斯的安排似乎过于刻意了一些,最后一章“谜底揭晓”的时候,才是命运的高潮。巴基·坎特牺牲自己的幸福,宁肯坚守内心的英雄主义,也不要唾手可得的幸福,同时又将他人的痛苦加诸于自己身上,仿佛背负得越多,他就越安心一样。可,这样的生活究竟有意义吗?
- 樱桃花发满晴柯的评论 这部小说就感觉还行吧,要是套用当前的时代背景,似乎还蛮应景的,尤其是书里一再强调的20世纪初的反犹反意倾向与偏见。我想作者应该是想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上要记得设置边界,不要太过愚昧、逞能、凡事量力而行:“不要和自己过不去。不要把自己当替罪羊,让事情变得更糟”。
- 小路爱读书的评论 1944年的纽瓦克,一场小儿麻痹症正在酝酿七月初,一群意大利人在操场的闹剧让巴基·坎特的命运被彻底改写.疫情放大了人们内心对于不可名状事物的恐惧,加剧了藏匿在黑暗的种族偏见与仇恨.在孩子心里,坎特是他们值得尊敬的老师和偶像;在家长心里,他是让孩子们暴露在病毒温床的始作俑者;对于坎特自己来说,他是一个不能去战争前线的失败者,是一个外表坚强内心脆弱的人——他的人生,因为这场疫情而发生了剧变他对于上帝的信仰,也因此坍塌这一切,究竟是否是他的“报应”还是偶发的“不幸”?
- 杳杳的评论 如果不经历新冠,我想我是体会不到过去那些关于疫情的故事。在疫情之前读过《鼠疫》,处在疫情之中,这本书的深度又加了一层。读《报应》时,也能体会到那种无助。关于最后的章节,“我”对于坎特的理解与不理解可能已经不那么容易了。深处疫情中的每一个人,在面对这种夺人性命的灾难中,我们都是微不足道的。可在这种灾难中,我们也能拨开一些莫须有的东西看到一些本质的东西,不管是自身的,还是周围的一切。在疫情中,我们会被很多无情的力量狠狠抓住,抗争与否,为何抗争,全在自己。
- momo的评论 第一本罗斯。
- 碧根果的评论 书中提到的蝴蝶应该是北美帝王蝶,跟封面上的蝴蝶不一样
- 宸文的评论 暮年的菲利普罗斯将封笔之作定义在了这本《报应》之上,落下了彰显其思想以及文学价值的最后一笔,从整部作品来看,罗斯将个体中的人被裹挟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感进行了极为精准的细腻架构与描绘,无论是思想主题还是内容情节都极具观赏性,主人公坎特先生悲剧性的一生是社会影响和个人选择的缩影,不幸的家庭背景、个人品性的制约、战争阴云的笼罩始终维系着他前半生青春但又脆弱的生活,当周围鲜活的生命相继离去,他在质疑、彷徨、苦闷中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结局,这里面探讨了生死、取舍、信仰等等核心问题,也赋予了小说更高的层次。小儿麻痹症放在特定时期背景下的灾难性不亚于当今仍在蔓延的新冠疫情,个人的举止心理往往折射出了不同的社会面和价值观,种族、群体、利益等等方面的因素使人类不得不面对更多问题的挑战,时至今日,本书依然精彩。
- Inge的评论 这本在当下来看带了点别样的味道。个人又能做啥呢。“残暴的偶然性”“过多的责任”“…在我们那些男孩心里,他所向无敌。”
- 豆友167851392的评论 很喜欢这一本中的精准。需要很慢很慢地去读,是老年人走路那种缓慢而沉重的步伐。文字一点一点加重在心头,沉浸在那种很细微的体会与情感的波动中。在这缓慢地前进中,回望的那一瞬间仿佛大厦轰然坍塌。
- 美丽女孩刘狗蛋的评论 三星半吧,读完了,故事结构很清楚,但感觉没有PR的其他书精彩。后疫情时代读很应景,两个战场(战争和疫情),和未婚妻的诀别,都能窥见男主有良知而大男子主义英雄观。但给我的感觉写得不深,好像不是PR一贯的水准了
- 孤独美食佳的评论 罗斯的最后五本书具有出奇的一致性,都关注衰老和死亡的苍凉。但《报应》在二十页后表现出诡异的日常气息和叙事的平庸散漫,罗斯一生对小说技巧的探寻蜕变为中规中矩的对白和描写,并走向加缪和萨拉马戈式的寓言。但与里厄医生不同,巴基·坎特没有存在主义,只是表现一个普通美国犹太人的责任心、无力感和留下的灾难。如果说《反美阴谋》预言了2016,《报应》则预言了2020,可在2022年来看,罗斯对现实的揣测太仁慈了。
- Sebastian的评论 犹太裔体育健将理想的幻灭,又一个《美国牧歌》般的初始设定,而巴基总被沉重的责任感困扰则源自外祖父的教诲,一代移民&三代移民是祖克曼系列中父子关系的变形,反叛者我行我素活得洒脱,继承者负重前行遭到报应,巴基无意间成了罗斯福的反面,小儿麻痹症成全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政治神话,却将犹太裔年轻人的翅膀折断,不幸的命运让主人公质疑起了传统的宗教信仰,越来越愤世嫉俗,可在无神论者看来(叙事者/作家本人),巴基的言行不过是对宗教充满幻想的幼稚理解进而表现出的傲慢…在罗斯的封笔作中,过往的主题换了副差不多的皮囊再现,从头至尾都在酝酿第三部分叙事者对巴基的审判,批判先行,人物次之,如此不依不饶的劲头倒让故事有些失真。不过传染病蔓延时的众生相倒与此刻暗合,未知的恐惧和忧虑吞噬着人们的灵魂,极端的情绪借机野蛮生长…
- Ehdn~的评论 封笔之作,疫情期间来读倒是有点应景了~
- 就愛生氣的评论 @廈圖
- 闲云不作雨的评论 被时代撕成碎片的人,把悲剧转化成内疚,可时光却像风一样呼啸而过了,只有他还停留在过去
- Yundi的评论 这男主也太自负了吧….
- Eva的评论 是个人悲剧还是一九四四年夏天的整体悲剧?操场管理员/体育老师巴基·坎特从小由外祖父母带大。外祖父培养尤金(他敢用煤铲打死老鼠后外祖父称他“巴基”)成为勇敢无畏和负责任的人。巴基带着寄望与使命,梦想带好操场上的孩子们。天意弄人,肆虐的小儿麻痹症夺走两个男孩的性命。恐惧在蔓延。家长们不愿孩子再出外运动而留在家里,不使用一切公共设施还要勤洗手。他们错认巴基是负责公共卫生的成员,质问为何没有办法消除疾病与困扰。马西娅邀请巴基来夏令营顶替离开的辅导员。原以为远离故乡便得安宁。巴基仍无法放下心中牵挂的外祖母和孩子们,怀疑当初选择离开是否正确而非逃避问题,连连叩问上帝为何如此考验世人。当后来的蔓延和猝不及防,他把责难和愧疚全部包揽,不承认自己能力有限。理想鼓舞他,亦束缚着他。若重新选择,悲剧就不会重演吗?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