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乱
作者:[萨尔瓦多] 奥拉西奥·卡斯特利亚诺斯·莫亚
分类:小说
ISBN:9787536096806
出版时间:2022-5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历史与现实充斥着疯狂与暴力,我们何以抵御精神错乱?
拉美后“文学爆炸”时代重量级作家,“嗑了药的卡夫卡”
荒诞不经的黑色喜剧,引人深思的现实寓言
波拉尼奥、詹姆斯·伍德、乔治·桑德斯、朱诺·迪亚斯 推荐
内容简介
一位毒舌作家逃亡在国外,莫名发现自己被一个教堂雇去编辑 一份长达一千一百页 的口述档案。这份档案记录和揭露的,是十年前军队对当地原住民骇人听闻的屠杀事件,其中包含很多受害者的泣血证词。
在编校的过程中,他不断为证词中如巴列霍诗歌一般醇厚的字句而沉醉。从受害者的自述“我的脑子缺了一块”,到亲人的哀叹“那些房子,它们在伤心,因为里面早已无人……”,再到最直击人心的“我们都知道谁是杀人犯”。他的意识逐渐被吞噬。像一只正走向祭祀场的羔羊,他因病态的妄想而陷入神志错乱,直至分不清历史与现实,不可避免地对施害者和受害者都产生了认同。
而与之相对应的,他也身处真正的危险之中。毕竟,大屠杀的刽子手们仍然统治着那个不具名的拉美国家。
编辑推荐
1.拉美后“文学爆炸”时代重量级作家代表作,众多欧美名家倾力推荐。
★ 西班牙语文学界最高奖项之一曼努埃尔·罗哈斯奖章获得者。
★ 莫亚的作品不仅畅销本国萨尔瓦,更斩获诸多国际声誉,受到诸如罗贝托·波拉尼奥、詹姆斯·伍德、朱诺·迪亚斯、乔治·桑德斯等欧美名家倾力推荐。
★ 他使萨尔瓦多文学在世界文学版图有了一席之地。
★《错乱》是作者首部译入英语等12种语言的小说代表作,入围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作者手稿已被马德里塞万提斯学院珍藏。
2. 一部荒诞不经的黑色喜剧,在爆笑与不安之间获得一次癫狂眩晕的阅读体验。
★ 莫亚的文字风格强烈,被誉为“嗑了药的卡夫卡”“中美洲的托马斯·伯恩哈德”。
★ 叙述者以喋喋不休的语流、时喜时悲的辩白,将读者裹挟进一个荒诞与恐惧交织的词语旋涡中,使其以加速度坠入癫狂的意识深渊,在荒唐爆笑和痛苦不安之间摆荡,这将会是一次不可多得阅读体验。
3. 一篇引人深思的现实寓言,见证历史的同时,思考在同样充斥着疯狂与暴力的今天,我们何以抵御精神错乱?
★ 中美洲以其特殊的历史,至今仍是全球暴力现象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小说原名《我们都知道谁是杀人犯!》,其背景就是长达36年的危地马拉内战期间军队对国民犯下的种种暴行。
★ 莫亚以其“最懂得如何叙述恐惧”的大师之笔,不仅生动展示了中美洲历史中的野蛮与疯狂,也深刻描摹了人类普遍的冲突与心灵奥秘,堪称一篇精妙的现实寓言,引人深思。
名人推荐
(莫亚的)写作仿佛发自其祖国的诸多火山之底。……他作品中犀利的幽默,仿如巴斯特·基顿的电影,又似一颗定时炸弹,足以威慑那些蠢蛋(民族主义者)脆弱的稳定感,让其失控,恨不得把作者吊在公共广场上。而实际上,对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来说,我实在想象不出还有比这更高的荣誉。
——罗贝托·波拉尼奥
一位风格强烈的作家。在其精悍的小说中,他以情感强烈的讽刺笔调攫住一个虚构概念,然后再不断对其进行挤压,再挤压。
——詹姆斯·伍德,文学评论家,《小说机杼》作者
仿佛嗑了药的卡夫卡。
——雅沙·霍夫曼
奥拉西奥·卡斯特利亚诺斯·莫亚是当今最具创造性的小说家之一。他对人类状况的探索,植根于他对政治和心灵奥秘的深刻了解,具有无尽的魅力,他是一个世界宝藏。
——克里斯托弗·梅里尔,联合国国际写作计划负责人
奥拉西奥的小说是理解中美洲现实和当今文学意义的关键。他是与时代最息息相关的在世作家之一,对人类冲突及矛盾有着深刻的理解。我们为有他作为西班牙创意写作硕士课程的一员而感到非常自豪。
——阿娜·梅里诺,艾奥瓦大学西班牙语创意写作项目负责人
我力荐奥拉西奥·卡斯特利亚诺斯·莫亚的这部极其优秀的作品:在一个不具名的国家,一位作家接下一份编辑记录了军队暴行的报告的危险工作。它仿佛一段堕入地狱之旅,也是一个关于人何以为人的故事。
——朱诺·迪亚斯,普利策奖得主,《奥斯卡·瓦奥的短暂而奇妙一生》作者
它的成功取决于叙述者富于尖刻的喜剧性、黑暗而分裂的声音。
——亚伦·舒尔曼
莫亚有着罕见的才华,他写的小说,节奏快速而内容完满——让人感觉大气,同时形式上又美妙且富于戏剧感……读完这部作品惊人的结尾,你又会重新回到开头,惊艳于他的大师手笔和见识。
——乔治·桑德斯,布克奖得主,《林肯在中阴界》作者
一部技艺精湛的道德寓言,仿佛卡夫卡去拉丁美洲寻找写作素材了。
——罗素·班克斯
和卡夫卡一样,莫亚以讽刺之眼关注官僚是如何成为独裁者的同谋的……从荒谬写到恐惧,又回到荒谬,这和《城堡》有某些相似的特质。
——汤米·瓦拉赫,美国公共广播新闻杂志《世界》
如同已故的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错乱》中的叙述者“仿佛是一条蛇,他会发出咝咝响,会吐出剧毒”,但莫亚又能将伯恩哈德式长句自如地扭转,从而为其所用。
——The Millions
莫亚将焦虑变成一种艺术形式、一种反抗行为。……他使得萨尔瓦多在文学版图上有了一席之地,让它在国际上有了独立于头条新闻的存在。
——《国家》
衡量小说死活的一个指标必须是其政治相关性,而拉美文学反复出现的繁荣现象与该地区如同无底洞一般的战乱和纷争有很大关系,这并非巧合。……作为一个文体家,莫亚与波拉尼奥并不是特别像,但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他们很相似。在结构和长度上,《错乱》让人想起《智利之夜》或《遥远的星辰》……这三部作品都将叙事权交给了一个越来越不可靠的政治暴力的见证者,通过某种文学野心或学术研究的怪癖,他知道了太多。
——《纽约太阳报》
章节介绍
1、错乱是作者[萨尔瓦多] 奥拉西奥·卡斯特利亚诺斯·莫亚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 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把噗的评论 虽然很严肃、很恐怖,但真的好好笑,也许这就是阅读的“错乱”吧
- 熊阿姨的评论 “嗑药的卡夫卡”这个评语好准确,译后记写得非常好,小说顿时立体了。对历史创伤的记录并非只有见证文学一条路,真实的大屠杀四十年后,历史以文稿为载体,降临在一个虚构的小人物身上,他精神和心理世界的恐惧依然是真实可感的。同理很多我们熟悉的创伤,也可以用这种写法。
- 后浪的评论 历史与现实充斥着疯狂与暴力,我们何以抵御精神错乱?拉美文学又一本重磅新书!与时代最息息相关的在世作家之一。
- 张大水的评论 萨尔瓦多还是通过其优质的咖啡生豆认识的国家,就像其特产的某款咖啡品种名为帕卡马拉,是帕拉斯和象豆的杂交种,形状大的出奇而味道带着啤酒花和格瓦斯的口感。第一次读萨尔瓦多作家的小说,《错乱》给我的感觉大致如帕卡马拉给我的感觉。那句“白色凤尾兰上沾的脑浆,像是被一棍子打出来喷溅上去的”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凤尾兰是萨尔瓦多的国花。
- 后浪文学的评论 “莫亚作品中犀利的幽默,仿如巴斯特·基顿的电影,又似一颗定时炸弹,足以威慑那些蠢蛋(民族主义者)脆弱的稳定感,让其失控,恨不得把作者吊在公共广场上。而实际上,对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来说,我实在想象不出还有比这更高的荣誉。”——罗贝托·波拉尼奥附上界面对作者莫亚的专访:https://www.douban.com/note/836385216/?_dtcc=1&_i=0813790_5SAIsB
- 夜河的评论 《错乱》的篇幅不长,却如一场迅疾的夏日雷暴,给人以震悚的阅读体验。拉美文学里总会出现一些惊人的声音。主角接下一份意外的编校工作,同时为我们揭开一场骇人听闻的罪行。莫亚的语言和技巧是纯熟的,他力图以一种幽默的叙述来对抗我们精神危机下日益加深的恐惧。我对书中的一句话共情很深:“我们时常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感到心力交瘁。” 这是真实的生活吗?还是它只是个可怕的噩梦?可悲的是,其实历史从来没有进步过。我们都知道谁是杀人犯,我们都处在漩涡中心。
- Sachiyo的评论 “对我来说回忆,我感觉我在重新经历一次”“让我感到害怕的,是跟我们一样的人”,讲的是危地马拉内战,但是所有的战争后果都是一样的,人类太可怕了,一个边缘国家,一个小国的呐喊,一位经历了身边亲人被杀的作者的呐喊。
- bookish cat的评论 同是拉美文学代表人的博尔赫斯说:我们有两种看时间大河的方式,一种是看它从过去穿行过我们,流向未来;另一种是看它迎面而来,从未来而来,越过我们,消失于过去。莫亚的《错乱》中,这条大河停滞在现在漩涡中,向下看,全是过去;向上看,没有未来。
- momo的评论 一本充满暴力与色情的书,暴力是间接穿插的大屠杀暴行,色情是主角为了抵御精神错乱而进行的性事。同时这也是一本充斥着荒诞与恐惧的书,荒诞是主角日益疯魔的内心,恐惧是附着在这片土地上百年的恶灵。它讲述大屠杀,却不是由受压迫者亲述,而是利用想象编造一个犬儒的男人,依他的行动来表达惨无人道的暴行不仅对于亲历者是灾难,连阅读的人都会染上恐惧与死亡的阴影。虽然它的主题沉重,但作者的笔调甚至可以说是轻快的,书里没有愤世嫉俗的批判,反而有着独特的黑色幽默,我时常被主角的疯魔逗得大笑。中途主角在做爱的时候快被脚臭熏晕过去的桥段,把我乐坏了。这个月的第一本好书!爱上了莫亚!
- 收件人的评论 我觉得书里的第八章就是他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其实放到我们现代和平社会里,暴力依然是存在的。这种“暴力”没有血腥也会磨灭一些东西,也会让我们错乱。
- Duke的评论 读到结尾然后意识到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后感觉文本的意义变得不一样了;译后记写的真好(还和译者吃过饭hhh
- 宗城的评论 布考斯基和伯恩哈德的混合体。既是一部大屠杀阴影下的左翼精神图鉴,也讲述了在错乱年代,幻灭之人通过沉溺性爱或躲进文字迷宫泡泡糖,都无法治愈现实的疼痛,终会在某一刻如梦魇般卷土重来。说的是异国,却让人心有戚戚,大概我们都处在一片乌云之下,我们都凝视着那头黑处的大象。
- Eva的评论 “关于见证”的小说。这是有真实事件作为依托的。一位因写作文章遭责被迫远走的编辑抵不住五千美元酬劳诱惑而接受编辑一份口述史料。这份稿件远比介绍人埃里克说的要厚重,超五百页,而是一千多页。原以为能够与这份口述证词保持距离的他,刚开始被幸存的印第安人的证词的有力而深刻所吸引,譬如“他们的衣裳在伤心”。很多句子让他联想到塞萨尔·巴列霍这样级别的诗人。他专门摘抄下他觉得优美的句子时常翻阅。当他越发投入到编辑工作中,他感觉深陷在证词还原现场的痛苦当中。他曾试图沉迷美与性,但无助于出离痛苦。他有时觉得自己正是受害者,有时出现幻觉变成施害者。再也不能在其中保持适当距离,他察觉自己被卷入更隐秘的危险中。有人不愿这份报告被公开!朋友以为他精神错乱,却不知错乱竟真实存在。“对我来说回忆,我感觉我在重新经历一次。”
- #21的评论 拉美史上有许多血腥统治时期,这一次是危地马拉。莫亚利用了现实与历史的两重性,用艳遇与屠杀调和出了叠加态的“恶心”。读完最感触的一句话来自译后记里那位被采访的危地马拉老汉:“我们这样一个文盲国家,得过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阿斯图里亚斯);现在,一场战争正无休无止地进行着,竟又得了个诺贝尔和平奖(门楚)”,如同一处诡笑着的注脚。
- 看不见的城市的评论 3.5。“我们都知道谁是杀人犯”。见证文学的另一种写法,面对这样的历史,造作与造爱都不是逃避之道,陷入无法摆脱的错乱之中显然也是理所当然。
- 陈紫莲的评论 关于脚臭本书中有一章有惊为天人的描写,看完我立即将脚掰到鼻前闻了闻。没那个威力,我的脚不大行。我对这种冷幽默可太爱了。
- Zoo的评论 。
- Jounyeats的评论 好喜欢,每个人脑子都缺了一块,在当今这个时代。
- 阿尔小屋的评论 当下何尝不是一个错乱的时代,墙外布查的鲜血还是湿淋淋的,墙内对人民精神的肆虐……
- 成濑敦子的评论 暴力不止出现在文字里,也流窜于现实的街头,所以他并不是被一千一百页的报告吞噬,从一开始他就被暴力摧毁,神经错乱。规避和疏忽,都是无用的,人不可能独立存在,脆弱不安的生命永远依附他人,永远处于暴力的威慑之下。他被那些字句俘获,然而其他人却无动于衷,尘封的证词没有意义,讲述和记录只有在被聆听被阅读时才能延续生命。在每个人的大脑都缺了一块的世界里,要避免精神错乱是不可能的。当镜中出现另一张脸,我们都知道谁是杀人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