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以为序章Epub+Pdf夸克资源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继往以为序章Epub+Pdf夸克资源
继往以为序章

作者:田雷

分类:文化

ISBN:9787559843081

出版时间:2021-12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法学  宪法  政治学  宪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政治哲学  历史  法律   

内容简介

回应西化的“傲慢与偏见”,爬梳“八二宪法”如何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变革,一部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宪法研究著作,探讨中国宪法制度如何展开。

王绍光、黄宗智、汪晖、苏力等多位学者一致推荐

【本书卖点】

1.王绍光、黄宗智、汪晖、苏力等多位学者一致推荐,“雅理中国”系列003号图书;

2.从宏大历史事件到特写镜头下的个体决断,呈现一幅多层次的立体的中国宪法史画卷。每一部宪法的背后,都有一篇史诗。本书点、线、面结合,既有大历史的跌宕书写,也有对人物的细节刻画,打开了宪法研究必要的历史纵深;

3.有着深刻的“问题意识”,始终扎根在中国大地。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历史及批判性分析对比美国宪法,本书试图回答:“八二宪法”,作为改革开放历史时期的国家根本法,它在文本上确认并规定了什么,追根溯源,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宪法第一条所言称的根本制度,到底规定了什么?作为一部法律,“八二宪法”又是如何实施的?;

4.回应西化的“傲慢与偏见”。对西方的经验和理论,作者反对“接轨心态”,反对不加区别的拿来主义,中国宪法学者可以借用外来的概念工具去理解中国的理论和实际,有勇气、能力与想象力去探究我们自己的宪法;

5.一堂生动的“宪法课”。本书的宪法叙事并不枯燥,而是以历史和规范文本为基础,从具体的人、事出发,追根溯源,爬梳“八二宪法”如何容纳时代的大变革;并且,书中呈现的“宪法观”,有趣生动,引人深思,值得广大法学人士阅读。

【图书简介】

一部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宪法研究著作,探讨中国宪法制度如何展开。书中讨论的“宪法”,不是一个简单的文本或某种西方的普世理论,而是站在中国宪法(尤其是“八二宪法”)的自身实践基础上,展现中国宪法和制度的自身逻辑与发展道路。

全书辑集了作者2010年以来的9篇作品,记录下一位青年学者10年来的学术探索。作者有着深刻的“问题意识”,在梳理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历史基础之上,不仅探讨了中国宪法研究中的概念、范畴、方法和理论,还通过批判性分析对比美国宪法,试图打破西方理论的普世神话和话语霸权,进一步提出立足于中国实际的研究方法。同时,围绕中国宪法的实际框架,具体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合理性及其积极意义。

【名家推荐】

站在政治的高度,跳出法条谈宪制,这本书树立了一个典范。

——王绍光,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

这是一本带有较浓厚的“历史感”和“真实感”的书。这里,“宪法”绝对不是个简单的文本或某种普世理论,而是一个形成和演变过程,其中包括历史人物的抉择和其历史情景,也包含政治和司法实际,更包含变与不变。在这样的视角下,宪法和宪法学成为一个变动中的、多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既有矛盾又有抱合,既有碎片也有整体。作者使用了生动的文字和实例,使得全书可读性较高。

——黄宗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荣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

如何发现中国问题,如何形成适合中国历史条件和时代变迁的概念、范畴、方法和理论,几乎是所有知识领域面临的挑战。不但需要反思简单的移植和搬用,而且需要对传统范畴和外来概念同时置于具体情境中加以审视,才能形成有说服力的理论。沿着苏力、强世功等对中国宪制的探索思路,田雷在中国政法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又一个富有生机的范例。

——汪晖,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不是关注概念层面的应然,而是从经验层面关注当代中国的一些宪法实践,田雷教授的研究非但拓展了宪法研究,也出色例证了社会科学的宪法研究进路。

——苏力,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编辑推荐】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中国宪法史一路磕磕绊绊,终于在以“八二宪法”为开端的改革阶段稳固下来,本书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范畴,探讨在改革开放的风云变幻中,宪法制度如何深刻地影响中国社会历史变革和制度创新,揭示宪法在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上的演进。

本书装帧设计夹带“私货”,重庆为西南地区“法学重镇”,又和作者的求学、工作经历息息相关,故封面以重庆的摄影作品为主设计。摄影师是美国国家地理、星球研究员签约作者,其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国家地理》《这里是中国》。

章节介绍

★ 序言
★ 方法篇
☆ 重新发现中国宪法——我们所追求的宪法理论
☆ 与其改造宪法,不如改造我们的宪法观
☆ 文化内战与宪法信仰
☆ 写在“八二宪法”而立之年的思考——我们到底做对了什么?
☆ 言论自由的另一种“比较”
★ 实践篇
☆ “差序格局”、反定型化与未完全理论化合意——中国宪制模式的一种叙述纲要
☆ 最坏的政体——古德诺的隐匿命题及其解读
☆ 微山湖上静悄悄? ——论中央集权的简约治理
☆ “五十年不变”的三种面孔——并论香港基本法的时间观
★ 后记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己注销]的评论 翻了下目录,所有文章都读过,大部分反复读过,可以标记“读过”了。
  • 复刻经典拙荆的评论 承袭欧陆传统,区分作为权力工具之法与构成权力之法,也即constitution和constitutional law的区别,强调宪法或公法的政治性维度,试图纠正司法视角的偏颇。若能在思想史纵深上考察实证主义与司法视角如何兴起并主导我们对公法特别是宪法的理解,论证的力度将会更强。同时如果能从构成性角度思考国家权力的来源,结合哲学相关资源,对问题的推进会更好;此外,如果可以从功能主义角度切入,分析事实性所提供的规范性,其实对于弥合宪法研究中规范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差异具有积极意义。
  • L的评论 “我和我的宪法”共同走入不惑之年,踯躅徜徉后返回人生正途。
  • Button的评论 至今难忘十一年前,初读本书第一篇文章时的震撼。
  • 阅湖的评论 时至今日,仍依稀记得大二在凯原楼图书馆初读田老“重新发现中国宪法”一文时的兴奋之感。并不夸张地说,这篇文章以及此后田老的一系列相关文字——“改造了我的宪法观”。当然,这种“宪法观”在当时是孤独的,现在也是。在国内法学界纷纷把目光投向各种“未来法治”问题时,这本关于过往的小书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正如书名所言,唯有“继往”,可开“序章”。在“新时代”由决议开启之际,审思八二宪制的四十年实践,或许正当其时。
  • 豆得儿的评论 真好,让人手不释卷
  • 芥子书屋的评论 记得以前公司搞破冰时,曾经做过一个游戏。有一根绳子,老师要求我们两只手握住两端,不能松手,不借助其他工具,将绳子打结。
  • 密涅瓦的猫头鹰的评论 第一次读田老师的文章,是在知网上检索到了《“差序格局”、反定型化与未完全理论化合意:中国宪政模式的一种叙述纲要》这篇论文,反复阅读了数遍,印象极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除了老师深厚的法学功底、游刃有余的文字表达,触动我的还有作为一名中国宪法学者,田老师对研究中国本土宪法学的极大热情与诚挚热爱,令我深为感动。在本书预售时我的导师便帮我预定了,几日前我刚刚拿到,又重新仔细阅读了一遍,对我的启迪和帮助很大。在此,是为记录,是为自勉。
  • 西峰秀色的评论 先验论,后验视角的追溯——“颂圣”方式,来探讨问题,太官样文章了。不过关于□□自由,关于“宜粗不宜细”的解释,颇有趣。
  • Antonio Ko的评论 田老师提醒了我,其实彭真传和年谱是12年才出版的,所以我们进行宪法史研究,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历史研究,与前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么一想,当年自己本科论文就使用了彭真传和年谱,其实是一种很时髦的做法了。
  • 麒麟的评论 支持一下把过去当做现在的序章,以史为鉴那意思吧我刚明白标题的意义
  • 莫奈之家的评论 作为论文集读过。作者这么有雄心出个英译版吧,学苏力大国宪制。不能独在汉语世界流。。行。。
  • Anti-polyphia的评论
  • 王富贵的评论 别的不说,起名字最佩服雷公
  • Blade King的评论 田老师自称“慢教授”,这本书也是对十年文章的一个结集。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棒,并且将宪法作为超越文本的“共同体的根本构成方式”,能够感受到文章之中强烈的中国问题意识和使命感。当然,可能不会同意作者的所有观点,但是正如苏力老师的文章一样,启发常在。
  • 柳无益的评论 做书的职业生涯,总会有一些书值得特别铭记。图书的内容、出版的过程、人与书的故事,等等。这本书出版,不仅仅是一个结束和纪念,也是一个愿景。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做书,总要坚持些什么,憧憬些什么。
  • 王芳FDU的评论 好几篇之前读过。田老师很会写文章,文笔好,也会布局。内容上,和绝大多数让人味同嚼蜡的法学文章不同,专业外的读者也会读出味道。装帧极好。
  • 一坨春卷的评论 有些岁月,播种问题;有些岁月,收获答案。凡事过往,皆为序章。诚如黄宗智对本书的评价:这是一本带有较浓厚的“历史感”和“真实感”的书。不得不感慨,作者在学术写作之外的文笔是真好。每一部宪法的背后,都有一篇史诗。读这本书,或许能更深刻理解中国宪法演变背后艰难曲折、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进程。
  • 法式小可宋的评论 与其改造宪法,不如改造我们的宪法观。在学科西化的大背景下,本书提出的诸多问题和所做的个案研究,可谓一股清流,其带给我们方法论和研究范式上的反思更值得关注。
  • Hg的评论 说人话的学术书才值得读!
正文完
 0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