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上瘾
作者:[美] 迈雅·萨拉维茨
分类:科技
ISBN:9787573000989
出版时间:2021-9
出版社:理想国丨海南出版社
标签: 心理学 科普 神经科学 心理分析 心理 上瘾 医学人类学 外国文学
内容简介
成瘾问题专家,亲身诉说25年成瘾自救之路
通过药物、大脑与学习的机制,解开人类成瘾之谜
禁毒专家包涵作序推荐
「编辑推荐」
1.25年成瘾自救之路,以亲身经历写成的心理学力作
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专业高材生、成瘾问题研究者、资深媒体人25年成瘾自救之路,以科学理论加生动案例,全面讲解人类成瘾的神经学和心理学机制——原来,成瘾是大脑的一种复杂的学习障碍,成瘾也是许多复杂症状的统称,决不可一概而论。
2.关心成瘾者个体,揭露美国法律对待成瘾者的不公平
成瘾并非一种天生的道德标签,上瘾者也不应该被社会歧视。出于历史、文化与社会原因,20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对待药物成瘾者的法规体系非常不合理、不健全,导致了无数个人与家庭的悲剧。每个成瘾需要具体被关心和对待,由社会和家庭协助他们戒瘾成功。在近30年对成瘾的调查研究和写作期间,作者与其他专家一起推动了美国成瘾治疗相关法案通过,保护了许许多多成瘾者的身心健康。
3.一部坦露与真诚之作
虽是一本心理学科普,却是用作者本人的回忆录来讲述。作者出身优渥,从小天资聪颖,却在青春期后深陷环境造成的药物上瘾泥潭,但是她也通过坚强的意志、积极的学习与家人的支持重回正轨,并且最终解开成瘾的谜题,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某些阴暗面。一个被成瘾折磨多年的患者,发自真诚的自我坦白,唤起药物成瘾弱势群体的共鸣,令人信服。
「内容简介」
科普作家萨拉维茨生于一个美国犹太中产家庭,她在20世纪80年代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时,不幸对药物成瘾,在治疗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美国戒瘾制度的阴暗面,此后20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改变成瘾治疗的困局。在讲述自己人生轨迹的同时,她从神经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药物学等角度,对成瘾的本质、原理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她发现,成瘾是一种学习障碍,每个人成瘾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根本不存在一种“一刀切”的戒瘾方式。与其说上瘾是一种堕落或心理疾病,倒不如它说是多种不同疾病的统称。只有了解每个人成瘾背后的不同因素和机制,才能深入成瘾的核心,最终解开上瘾之谜。
章节介绍
中译序
引 言
第一章 针尖大小的生活
第二章 成瘾的历史
第三章 成瘾的本质
第四章 激烈的世界
第五章 关于成瘾的谣言
第六章 贴标签
第七章 初中即地狱
第八章 青春期的大脑
第九章 多巴胺的作用
第十章 思维与环境
第十一章 爱与成瘾
第十二章 冒险的生意
第十三章 被捕
第十四章 触底的陷阱
第十五章 反社会行为
第十六章 十二步法的难题
第十七章 减少伤害 3
第十八章 新西兰的经验
第十九章 传授戒瘾之道
第二十章 神经多样性与成瘾的未来
致 谢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Mr.Craner的评论 就像作者自己在前言里说的那样,这本书对“成瘾”概念的分析是颠覆性的。相较于生理疾病或道德沦丧,作者认为对成瘾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学习障碍”。这里“学习”指的是“反映主观体验的脑部变化”。在正常情况下,它是大脑适应外部变化的一种良性机制,而在成瘾现象中,驱动习惯行为和负责最终决策的神经网络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进一步导致大脑——这个复杂系统的稳态丢失。所以事实上,那些传统被认为更适合学习的大脑,会因为变成“专家系统”而丧失灵活性,因此也是更容易成瘾的大脑……(其实就是偏执型人格)
- 风掠水漾的评论 这是一本很妙的书。你可以把它当成一本传记来读,那种感觉就像在看《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你可以把它当成科普书读,那会是《毒药手帖》中关于”毒品”栏目的延展介绍;你可以把它当成心理学来读,它是《回家吧,受伤的内在小孩》关于成瘾部分的的延伸,讲了神经科学、成瘾机制、大脑与学习……这让我联想想到曾奇峰老师的一些观点:症状不是问题,药片能消除症状,但药片无法消除症状背后的焦虑、压力。要想彻底地消除症状,需要去发现真正问题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最后才是我们要怎么办。ps:作者说她能区分药物成瘾和瘾君子的边界在哪里,这让我想到多年前嗜酒如命的自己,我也能区分”爱酒之人”和”酗酒”的界线在哪里。
- 昵称想了半天的评论 多好的科普题材硬生生写出了自传的味道 少讲点故事多写点科学事实不行吗?
- 魏知超的评论 以前在新知课里解读过的那本《成瘾的大脑》出简体中文版了。
- 每天都好困的评论 好书,研究表示只有10%-20%的人会对药物成瘾,我从小觉得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容易沉浸于廉价快乐中。这本书给了我理由,但没有给方法,也许增加一章介绍个人脱离成瘾行为的手段更好。学术的探讨摻杂于故事中,增加了可读性,有的读者说不够学术,个人觉得对那些挣扎于泥沼中的成瘾者来说,戒瘾成功的故事能够鼓舞他们,他人的困境能给成瘾者连接感。
- 赵硬囡的评论 不是我想象的书,但没买亏。
- 听枫的评论 2021075
- 赶鹅客人的评论 写的啥玩意
- Kong兆年的评论 感谢提供故事和细节。
- 一把一个仙人掌的评论 对我很有启发
- 雨肖的评论 我的学术写作启蒙书。作者这类人就是生来为了写作,逻辑严密,深入浅出。尤其是向美国成瘾治疗体系、刑事司法系统、毒品法律开炮哪几章,观感不要太好!摘录297页很喜欢的一段: “当我认为天地仁慈,而痛苦能带来启迪,或者至少是有意义的,那么承受痛苦就是符合逻辑的。反过来,如果我相信’人生无望,只是等死’,就需要依赖麻醉剂才能生活,而且不会认为吸毒有什么问题。”
- 森山小道的评论 本以为是一本科普读物 没想到硬核的东西太多! 总结一下就是对于上瘾 其实一直存在污名化的地方 上瘾其实是一种学习障碍 环境 遗传 家庭都会导致上瘾的概率 .特别喜欢文中对多巴胺以及催产素的一些专业解释 知识库又更新了~
- 神奇擦擦的评论 以无比的真诚传递知识、勇气和善意,最终也就传递了力量。非常非常好的书。
- Away Away的评论 有些路一旦踏上,便难以回头,难以转弯、换道。无人会真的在意你的无助、挣扎。
- 豆友3300434的评论 这本书真好看啊,因为作者的亲身经历+神经科学背景,特真实,特厚重。《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读到后面有点像小时候看的《读者》故事,特温暖感人,每个人都有属于ta的好结局;这本书是,跟作者捱过绝地痛处之后,看她走过漫长、反复、又十分切实的重建过程,格外受鼓舞。刷新了不少认识,看一遍不够
- 大霖子的评论 读了三分之一,读不下去了。倒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前三分之一里陈述的观点扭转了我的观点,消化不过来。原来人的瘾是可以被迫习得的,社会、家庭因素各方面,很惊讶的是整个社会对成瘾的道德压迫…最惊讶的是人成瘾的时候也是有他个人意志存在的,而大环境的偏见最终会把个人意志瓦解,很悲哀。以及,「折磨她的其实是自己赋予疼痛的潜台词」。以及,小孩子没办法知道自已选择了什么样的思维模式,进而更没办法知道,在他们的眼里他们自己是什么样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成长过程是不可逆的:(
- 无用师的评论 成瘾的本质是一种学习障碍,患者学到了用药物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遇到惩罚也不会停下来。惩罚对戒瘾没用,支持性的治疗才是有用的,治本的方法是找到其他健康的解决情绪和社交问题的方法
- 没溜儿的评论 被书名骗了。借了这么一个书名,作者写了自己的吸毒史和戒断史以及对戒瘾手段的抨击。看完这书你会把成瘾归咎于性格,环境,而你可能对大部分的瘾品有耐受性?科学研究可以被拿来证明一些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科学研究来解释。就像是遗传之类的研究可以用来作为某些行为的解释,但这不是唯一的解释,也不是有因果关系的解释,这大概就是科学至上主义。伴随着对人这个个体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如何科学而理性的对待成瘾者并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 Whisky不加冰的评论 没耐心读完了,好无聊。
- 瞭望塔的评论 看看她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