榿木王
作者:米歇爾·圖尼埃
分類:小說
ISBN:9787549635337
出版時間:2021-7-24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標簽: 法國文學 米歇爾·圖尼埃 小說 法國 外國文學 文學經典 文學 龔古爾文學獎
內容簡介
◆ 王小波推崇的文學大師!
◆ 我們的命運與歸宿,都寫在瞭《榿木王》的寓言裡!
◆ 法國龔古爾文學獎歷史上唯一一本全票通過作品!
◆ 法國銷量超400萬冊,讀者心中的“神書”。
◆ 影響瞭中國文壇一代作傢:王小波、莫言、畢飛宇等都愛看圖尼埃的作品。
◆ 被譽為與諾獎得主格拉斯的《鐵皮鼓》相媲美的傑作。
◆入選專刊世界名著的文庫與書單:《七星文庫》《西方正典》《理想藏書》。
◆一本思考密度、象征意義和信息量極大的寓言式小說。
◆改編電影《亂世啟示錄》,由奧斯卡獎導演沃爾克•施隆多夫執導,著名影星約翰·馬爾科維奇出演。
內容簡介:
榿木林的沼澤中挖出一具沉睡千年的古屍,
人們以歌德詩歌中魔王的名字稱呼它:
榿木王。
—————-
一個吃人的魔鬼,出沒在時間的黑夜。
我是迪弗熱,一個法國汽修廠老板。人們叫我“吃人魔鬼”,但我隻是一個躲藏在大眾之中的無辜之人。我充滿柔 情,可世界卻邪惡,背信棄義。你看到那充滿意義的征兆背後,無處不在的惡瞭嗎?在這個魔鬼主宰的時代裡,一切都“倒錯”瞭。
而人們還不知道,人類災難的根源,就在他們每個人身上……
···························
✶我自幼就喜歡讀小說,並且一直以為自己可以寫小說,直到二十七八歲時,讀到瞭圖尼埃的一篇小說,才改變瞭自己的看法……因為這個發現,我曾經放棄瞭寫小說,有整整十年在幹別的事。——王小波 《我對小說的看法》
✶《榿木王》是自普魯斯特的作品出版之後,法國最重要的一本書。——《紐約客》
✶“榿木王”,這是一個富有象征性的悲劇,它已經遠遠超出瞭非善即惡的二元對立,超出瞭人性與魔性之間的永恒沖突。——翻譯傢許鈞
✶我很喜歡《榿木王》,圖尼埃在人性之惡面前的冷峻讓我震動。——畢飛宇
✶外國文學作品中,我喜歡法國作傢圖尼埃的《榿木王》。——池莉
✶我還喜歡圖尼埃,他的小說《禮拜五》以及《榿木王》足以使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王躍文
章節介紹
一 阿貝爾·迪弗熱用左手寫下的文字
二 萊茵河的鴿子
三 極 北
四 羅明滕的吃人魔鬼
五 卡爾滕堡的吃人魔鬼
六 承載天體
在善惡之間:人性與魔性的交織與倒錯
——再讀《榿木王》(許鈞)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亦孫的評論 絕對值得再讀與慢讀的一本書。寓言嵌套寓言,故事看似離散,但每一句話都有聯系,都能在過去和未來中找到對應的意義。主人公相信一種一切皆為征兆的哲學觀,在此之上還有惡性倒錯與承載之舉。圖尼埃把墜落的美妙,人性中嗜血的本性,對天真的保護欲描寫得極好。而最迷人的是看主角如何在每一個事物裡置入他的世界觀,一步步看一個本質善良的人成為“吃人魔鬼”。如同啟示錄一般宏偉深刻。
- 吃屎女孩的評論 封面手繪很立新意!說封面醜是不是習慣瞭書的刻板規格,熱愛經典文學不代表觀念秉持守舊,作為一名有品德的讀者,沒有受邀參與新版設計,作品的濃度沒有改變,與其聲嘶力竭不如閉嘴看書,誰又能否認圖尼埃不是每個人心中的經典呢?果然文學是沒有限制的,小說維度之豐富令人驚訝,這是另一種角度的反戰文學,沒有一絲暴力、恐怖與血,但哲理、深度、寓意全都表達出來瞭。
- Ygoijgoöl的評論 封面很有藝術感,好看。把喜歡的書再讀幾遍:)
- alain.proust的評論 竟然剛好在五年後的同一天重讀完瞭!重讀也依然是滿滿當當的五星。鹿角是男根神而馬臀是肛門神,德語是堆放的卵石而法語是黏滯的流體,仰臥形同死亡側臥比擬新生而俯臥朝向大地,作為人的小男孩可以被拆解成一個由兩瓣身體拼合起來的事物,失去瞭精氣神的無頭屍體更具有身體原型的重量……迪弗熱擅長凝視身體的細節,沿著形象的輪廓描摹哲思的金線,它超然於俗世倫理,也必不能被善惡人魔所界定,它密密麻麻地縫進形象隱秘的褶皺下,不斷纏結環繞,指向遙遠的六角金星。
- 懋的評論 4.5 二戰的背景在暗處,一切都在征兆與象征中。修道院學習生活、戰爭中的信號鴿、戰俘生活、林間狩獵、納粹政訊學校裡的小學員,一切都是象征,像優雅有力的信號鴿、失明笨重的駝鹿、排泄與承受的馬,集中營的頭發,遙遠的加拿大,萬物都可這樣死亡,都可被侮辱與摧毀。
- Aaron的評論 閱讀《榿木王》對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來說並不容易。圖尼埃把他的哲學思辨融入瞭文學創作之中,用寓言的形式,用小說主人公迪弗熱非常零散的日常狀態,用他的心得感悟,串聯起瞭整本書的框架。他並不像我們絕大多閱讀的小說一樣,有著完整的敘事結構,有著精彩的故事情節,作者把哲思根植於各種生活日常之中,而正是這種不連貫的生活日常成瞭這本書的主體,即不驚心動魄,甚至有一些部分還略顯乏味。但這才是日常生活的本質。
- 夾心餅幹小難瓜的評論 第一章日記式文學太絕瞭,全文是由許多生活小事拼接起來的,避重就輕地展現瞭二戰時期的人類生活圖景,在慢節奏之中發生瞭天翻地覆。是一本值得細品的書,但不知道是不是情節過於零散,我一直沒能摸清楚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一會兒這個感覺一會兒那個感覺。或許寓言式的文學就是這樣,主人公不是一個人,是很多個人。
- kiki204629的評論 在讀《榿木王》的這兩周,我的周圍發生很多事,有些事情也顛覆我的思維,補看瞭電影《鐵皮鼓》,同是二戰時期的故事,和這本書倒是很應景。惡性倒錯是一種混亂顛倒的價值觀。某明星拜鬼事件,對殺人犯的變態崇拜,內些戰爭罪人名字標在牌上供人敬仰,簡直無法理喻。書中的主人公迪弗熱,就身處一個倒錯的時代,成為一個倒錯的人,即使他一直在控訴這價值觀。唯有魔鬼才敢挑戰魔鬼,惡性倒錯讓善良的孩童成長為魔鬼,如果不去糾正倒錯,最終結果隻有消亡。
- 雪深藍的評論 “由思辨到小說,應通過神話提供給我”(《聖靈之風》)圖尼埃的自述是分析《榿木王》的一個重要錨點,神話在此以精悍而流暢的敘事體展開,酷烈的戰爭背景則被統攝於迪弗熱超理性的直覺之下,瑣碎的日常由此轉換為啟示性極強的寓言。15歲的希特勒青年團員被殺那天夜晚,年輕同伴們悲哀的歌聲已預言瞭此後歐洲的破碎。最觸目驚心的並非圖尼埃這樣的無名之輩如何在戰爭中變成魔鬼,而是人性中的善惡分野遠遠沒有想象中那麼清晰,正如聖皮埃爾寶座上早已落下的那道撒旦魔影。
- 木由的評論 二戰背景和抽離的敘述讓我找回瞭看塞利納《長夜行》時的體驗。米歇爾•圖尼埃避而不談戰爭,反而將關註點放在瑣屑的日常,帶來幾近病態的解讀。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交錯使用,既給讀者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又使人可以從客觀的眼光審視這段歷史。每一段經歷都仿佛精巧的寓言,語言卻平實到幾近帶有恰克•帕拉尼克式的赤裸。「負載基督的巨人」有著納斯托爾的五官,備受珍愛的信鴿葬身友人腹腔,擁有二十二根叉角的鹿王死於非命,每年德國民族都將一代孩子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元首,“加拿大”是避難所亦是是奧斯威辛的噩夢。瞎眼駝鹿般的主角在冬夜摸索穿行,最終也成為瞭用孩子的無辜作為偽裝,獲得寬恕的惡魔。可是啊,「生與死,是一回事。痛恨或害怕死的人,也同樣痛恨或害怕生」。時位移人,神性與魔性在人的身上交織,人生本就是一場盛大的寓言。
- 伲凹的評論 左手寫盡吃人魔的倒影,神話虛構填充進魔性的世界,深刻的人性勾描,左右顛倒,我喟嘆於他的隱喻,象征……什麼墜落,承載,孩子,命運,倒錯,敘事文學遊戲實在是加劇折磨(驚瞭)。黑暗破碎的世界裡,純潔的渴望帶來的危險誘惑,真的能顛覆善良。
- 夜夜夜貓子的評論 一個吃人的魔鬼,出沒在時間的黑夜。人們以歌德詩歌中魔王的名字稱呼它:榿木王。故事就是圍繞著這個意向來敘述的,講的確是一個善惡倒錯的故事,當普通人成為惡魔,當惡魔本心為善,錯的到底是這個人,還是這個世界呢?很難回答。所以說,“隻有在迷醉的情況下,生活才是可以忍受的”,這一生,我們自己能做主的時刻,又會有多少呢?我不是個宿命論者,但卻相信現實有一雙魔幻的、翻雲覆雨的手,我們都在盡可能為自己尋求一份庇護,安於此便可樂於此。
- youxia的評論 一筆連成始與終。這是一個踐行命運的故事。我們生來就是在踐行自己的命運。一步一步,記錄,感知,最後達成圓滿。
- 不喜歡紫外線的評論 本來讀之前會有些忐忑 因為二戰 反戰這個題材實在是被太多文學影視作品所演繹 但這本書以納粹分子的視角帶來瞭全新的詮釋 並不像戰爭與和平那樣大段的哲學思辨而是用寓言的方式 營造一種神秘的氛圍娓娓道來 雖沒有西線無戰事那樣大量戰爭現場的描寫 卻處處揭示瞭納粹的血腥與殘酷 主人公從一個備受欺凌的普通人到狂熱的種族主義者的轉變讓人不寒而栗 即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 這本書的寓言依然有著很強的警示作用 警醒我們如何在物欲橫流的社會自處
- 奇諾的評論 再版瞭,這封面夠diao……文字也夠diao,看過的最喜歡的一本法國長篇小說
- 林浮雲的評論 圖尼埃作為新寓言派代表人物,忠實於歌德《榿木王》寓言詩的同時,將自己的哲學思辨與法蘭西血液流動著的浪漫相合,完成一次《榿木王》二戰語境的移植。即便在這樣復雜的寫作方式下,圖尼埃仍保持著節奏,在理性與主觀之間自然遊移,文學價值而言便已是稀世珍寶。鹿角的男根學,馬臀象征的肛門,圖尼埃在榿木王之中所展現的首先是自己對於符號,隱喻的把控與再註力。左右手寫作的動機與差異,德語的匍匐大地與法語的浪漫嘶啞,魔鬼與上帝,迪弗熱與榿木王……在這些地方顯現出的是圖尼埃二元對立寫作模式以後的不斷消解,最終得出非二元的答案。金色傳奇中那個背著耶穌過河的巨人與迪弗熱在沼澤泥地中背著心愛孩子過關的遙相呼應,卡爾騰堡剪下的孩子頭發與奧斯維辛的女人頭發,我所看到除卻寓言,更是對於魔性與非人性的批判,對於人本的憐憫。
- 馬永權¹⁸⁹²⁶¹⁹⁸⁸的評論 讀過2000年的版本,也是許先生的翻譯,真是一本好書,希望更多人能看到
- 陸辛的評論 比希摩特終於遇見瞭上帝,並在解救中倒錯性地領悟到瞭救贖,他終於逃脫瞭天命,並將納斯托爾那暴力的庇護牢牢囚禁於內心深處…
- 白雲千載的評論 這本書被譽為與諾獎得主格拉斯的《鐵皮鼓》相媲美的傑作。但感覺我能看懂《鐵皮鼓》裡面的大多數隱喻的出處,而這本書裡面的隱喻埋藏的更深一些。但是,這毫無疑問就是一部佳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第四、第五章關於吃人魔鬼的描述。還要再多通讀幾遍全書才能更好地瞭解其中深刻的內容。
- harmenyinn的評論 當撒旦變成上帝,人類善惡倒錯的寓言。遠古的古屍、魔王的神話、負載的故事在現實中不斷回響,仿佛在一個普通人身上有永恒的時空觀。人類的惡行越恐怖,動物的生命就越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