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視
作者:[意] 阿爾貝托·莫拉維亞
分類:小說
ISBN:9787559457059
出版時間:2021-7-10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標簽: 婚姻 意大利文學 小說 意大利 傢庭 外國文學 文學 經典
內容簡介
婚後兩年,丈夫在工作、金錢和理想面前節節敗退,妻子的鄙視成瞭對他而言最大的懲罰。他時時揣摩自己為什麼被妻子鄙視,卻把妻子越推越遠,一樁原本幸福的婚姻即將轟然崩塌。
“我鄙視你,這就是我不再愛你的原因。”
✲
★意大利的“魯迅”
★20世紀意大利國民作傢◈犀利審視時代的精神癥候
★15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入選法國《世界報》20世 紀百大圖書。
★由新浪潮名導戈達爾翻拍成《蔑視》,成為影史標桿
★卡爾維諾、加繆、埃科、蘇珊·桑塔格都是他的忠實讀者。
★《鄙視》寫的是婚姻危機,講的是現代人的愛無能。
★我渴望的其實不是分手,而是重新相愛。
★閱讀莫拉維亞,就是閱讀我們時代的精神癥候。
✲
我偏愛莫拉維亞,他是意大利唯一一個就某個角度來說我願稱之為“風俗”派的作傢:定期交出的作品中有我們這個時代時光流轉間對道德所下的不同定義,與風俗、社會變動、大眾思想指標息息相關。——卡爾維諾
·
我們的意大利朋友在今天的全部創作中,體現出一種豁達、一種由衷的熱情、一種鮮明的樸實,這些是我們法國作品所略微缺乏的。——加繆
·
我們不要忘瞭,中流社會說的意大利語,其最高尚的形式,其實源自一些作傢樸實而且完全為大傢所接受的散文,比如莫拉維亞。——翁貝托·埃科
·
莫拉維亞的作品被看作一種對意大利社會進行批判探索的介入文學的起點。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通常是一個既頭腦清晰又無能為力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他遠在薩特的《惡心》和加繆的《局外人》之前,就表達出一種存在的不安。喪失行動的能力,而又對自己的不行動有負疚感,他不停而又徒勞地去適應一個離他遠去的世界。對生活的厭倦和冷漠是莫拉維亞世界的中心主題。——米歇爾·瑪利(《導讀戈達爾》作者)
·
在他的小說中,愛情幾乎總是受苦而不是享受。不管是在最不忠誠、最熱烈的時候,還是在討論夫妻關系的時候,它很少能解除一種咬牙切齒的疏離感,因此,他作品中的人物經常在驚訝、困惑的不同階段中互相凝視。無論如何,他的作品是具有啟發性的。他把強迫性的思考和夢幻般的情節展開結合起來,創造瞭一個令人信服的、完全個人化的世界觀,迫使我們把書翻到最後,留給我們的是一個既一致又難以捉摸的心理結構,以至於讀者會在未來數周——我身上則是數年——思考它,重新考慮它。如此,我對一本書沒有更多要求。——提姆·帕克斯(《鄙視》英文版導讀作者)
·
莫拉維亞筆下的裡卡爾多跟其他幾部小說的主人公一樣,“他們都在與現實抗爭,竭力想征服現實,因為他們感到受到現實社會的排斥,無法融入現實生活”。小說《鄙視》就是從一對普通的夫婦感情生活的破裂這個側面反映瞭當時的社會現實和現代人深刻的精神危機。——沈萼梅(意大利文學翻譯傢,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
莫拉維亞無疑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傢之一,而《鄙視》又是他的代表作。這部小說寫於上個世紀50年代,卻特別貼近當今中國的生活。故事講一個在羅馬尋求發展的劇作傢裡卡爾多的遭遇,他娶瞭一個美麗的妻子,接瞭一些收入頗豐的工作之後,買瞭房子和車子,卻遭到妻子的鄙視,兩人關系破裂。他為付月供蠅營狗茍,妻子也淪為制片商的情婦。莫拉維亞用犀利的筆觸,揭示瞭經濟發展時期的夫妻關系,也細致入微地描寫瞭裡卡爾多的內心世界,以及人喪失尊嚴,淪為工具的過程。原本幸福美滿的傢庭,夫妻相愛,赤誠相對,這是最普通不過的事情,為什麼會變得越來越艱難?這也是作者通過整個故事,反復探討的問題。——陳英(意大利文學翻譯,四川外國語大學教授)
·
莫拉維亞被認為是“天生的敘事者”。他從道德的角度出發,將復雜的社會現象簡化為各種抽象的人生態度:《冷漠的人》《鄙視》《不由自主》《同流者》和《愁悶》等。繼而以敘事文學的形式,創造出無窮的人物和場景,動作與行為,以及復雜的心理活動,以一個局外人的嚴厲而敵視的目光,從政治和社會的角度,一針見血地批判資產階級社會裡人們的生存狀態,而且這些狀態又主要與他所創造的知識分子形象緊密相關。在小說《鄙視》當中,影評人裡卡爾多為瞭擺脫經濟上的窘境而迎合制片人的要求,甚至被妻子懷疑有意將她獻給制片人,並因此遭到妻子的鄙視。這個形象正是莫拉維亞創造的眾多個性鮮明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形象中的一個,而小說的書名又一次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魏怡(意大利文學翻譯,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
·
莫拉維亞是意大利文學史上一位公認的來不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偉大小說傢。——《共和國報》
·
莫拉維亞是意大利“本世紀繼皮蘭德婁之後在全世界最受推崇和贊賞的作傢”。——《新聞報》
·
盡管是讓-呂克·戈達爾將莫拉維亞的《鄙視》改編成電影,貝托魯奇導演瞭《同流者》,但莫拉維亞真正的精神親屬是費德裡科-費裡尼和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紐約時報》
·
莫拉維亞如今被忽視瞭,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因為這種道德目的和藝術完整性的罕見結合曾經使他躋身於歐洲最優秀的作傢之列。我認為,現在是重新評估的時候瞭,也是他的作品推出新版本的時候瞭。——《衛報》
·
莫拉維亞的所有文學作品都充斥著他那個時代原始而尖銳的現實主義,自他充滿挑釁意味的處女作《冷漠的人》(1929)出版後,就一直如此。——意大利駐滬總領事 陳琪(MIchele Cecchi)
章節介紹
1、鄙視是作者[意] 阿爾貝托·莫拉維亞創作的原創作品,下載鏈接均為網友上傳的網盤鏈接!
2、 提供優質免費的txt、pdf等下載鏈接,所有電子書均為完整版!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harmenyinn的評論 “我為什麼被妻子鄙視”的懸念貫穿全書,也構成瞭丈夫一半的內心戲,他感到委屈、不解、憤怒、恍惚、無意義,對別人也投去鄙視;他猜測妻子任何可能異樣的動作是什麼意思。但問題是,這是這個男人的獨傢敘事,在他的敘事裡,妻子從未表達過自己的想法,他對妻子的關註除瞭美好的身體就是出身平民,是個打字員,教育程度比不上自己,根本不瞭解妻子的頭腦。不過,看看女人的鄙視有多大的殺傷力,是多大的懲罰啊。多少感情裡,男人隻愛女人的身體,而不在意女人的內心和靈魂,如果還是如此,鄙視的故事還會繼續上演。
- 惡魔的步調的評論 看完小說中對《奧特賽》的潛意識解構設想,從此對神話傳說中的秀恩愛不忍直視:大禹治水三過傢門而不入,是因為他借著治水的借口根本就不想回傢,可能這個處於職業成長期的打工人覺得他和妻子的知識構成或階級什麼的已經完全談不到一塊去瞭;後羿想離開嫦娥,殊不知嫦娥也想離得後羿遠遠的,不老藥是什麼,其實是張星際船票;牛郎織女協議離婚,但為瞭孩子,沒告訴他們,因為孩子歸牛郎,為此,織女不得不一年見上一次牛郎,秀恩愛給孩子們看,以便讓他們快樂健康成長……
- 冷建國的評論 莫拉維亞太妙瞭!把男性迅速到出人意料的心理轉換描繪得如此波瀾起伏,哀怒怨恨顧影自憐幾乎隻在一瞬間,激烈的暴力和性仿佛翻手覆手。一出完美的心理劇,和奧德修斯的呼應既是弗洛伊德式的,同時又是反弗洛伊德的。愛情是人的支撐,也放大瞭人的世俗、自大、自欺與妒忌。再想到這本書的自傳感來自作者與妻子Elsa Morante(費蘭特多次提到過的意大利女作傢)之間關系的波折(“我想殺瞭她……我們的關系是如此親密,如此復雜,而謀殺似乎比分離更容易。”),不免更加感受復雜,且迫切想看Elsa小說中的婚姻!
- 陳紫蓮的評論 一口氣看到半夜,欲罷不能!妻子冷淡和厭煩的態度讓我比男主人公還著急上火,她到底為啥這樣?回回她不耐煩走開我都想揪住她領子,站住!把話給我好好講清楚。隨著主人公不斷的自省和層層疊疊的心理分析,時不時我以為自己接近瞭真相,轉眼卻又是個烏龍,牛逼,簡直可稱腦內懸疑大片。另,主人公作為電影編劇對制片人和導演的吐槽精準到位,看笑我好幾次。
- 阿夢的評論 男主與其疑惑他的妻子“她為什麼會鄙視我?”,不如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我憑什麼讓她愛我?”。男主覺得自己負債買房,是為瞭妻子;違背初心辛苦去當編劇,是為瞭妻子。人生絕大多數的選擇與苦果的動因與問題都在妻子。他自認為為老婆犧牲瞭太多,以致天天拿愛不愛要挾對方,要求獲得更多關註、回報、控制權、所有權。他是如何看待妻子的呢?漂亮,但是沒有文化,腦中空無一物。他會偷偷的親吻女同事,持續性把妻子晾在一邊,需要時無限度索求性愛。眾觀全書,隻能聽見男主自負的聲音,他責怪妻子不與自己溝通,但卻不給對方說話的空間。直到妻子死去,他對她的愛上升成夜空的星,自艾自憐又自我感動的回憶。
- 頹廢老太的評論 蔑視女人者終被女人蔑視。
- 祝羽捷的評論 雖然故事有些古老,但是人物心理描寫太好瞭,疑惑、猜測、嫉妒,對愛的的不滿足和糾結都寫的很好。忠誠等於愛情嗎?這個問題被現實和文學作品發問。《奧德賽》在其中穿針引線,映射每個人的欲念。你是什麼時候開始鄙視一個自己曾經愛過的人?
- 瓊斯黃的評論 這書真的有毒,就是靠“你為什麼不愛我瞭?你為什麼鄙視我?”兩個問題懸念般穿起主人公全部思考邏輯。雖是男性視角的心理剖析,結尾幾章還是把這組婚姻關系中人的復雜性寫得蠻透徹。三重敘事——傢庭/社會/神話的彼此呼應讓故事空間得以極大豐富,也難怪戈達爾會拿它去拍電影。這書的營銷策略不應該打“意大利魯迅”啊,而是應該精準打擊悲慘的影視從業者集體。
- 自然卷的評論 懦弱無能 自憐又敏感的丈夫、冠冕堂皇的說著為妻子做瞭一切、其實是為瞭滿足自己的虛榮掩飾自己的無能罷瞭,
- 貳約—Colorful的評論 美國有《革命之路》,意大利有《鄙視》,20世紀的北美和歐洲的文學大師,在同一時期不約而同地寫下瞭中產階級婚姻裡的不愛、不堪,以及在丈夫眼中難以理解的、妻子的能動性。
- #暗藍#的評論 無可挑剔的現代經典。愛是自我的延伸,因此主人公遭遇的“愛無能”,從根本上是自我的危機。他有關鄙視的疑心病,根本上是無力掌控現實的自我鄙視。但他又不能真的承認自己的無力,真的去鄙視自己。作品的核心謎團——“神秘的鄙視”便由此而來。通過一個不甚可靠的敘述者,莫拉維亞剖析瞭這種普遍的病態,呈現瞭一個不知“我要這男子氣概有何用”的奧德修斯。但更重要的是他沒有忘記珀涅羅珀。實際上,如果奧德修斯無法耽於冒險的幻想,珀涅羅珀隻能化身鬼怪——嫵媚、粗鄙,寬容又不容,直至神秘消失,仿佛不曾存在。
- 懋的評論 現代性摧毀瞭一切,一切都不再是那麼牢固。用傢庭夫妻關系角度看奧德修斯,情節充斥著矛盾心理中不能自拔的現代人的悲劇。沒有愛其他人,隻是在日常中消耗殆盡瞭所有情緒,難以再次相信,難以回答我們到底在鄙視什麼。喜歡這種呈現,關系的瓦解並沒有那麼多故事,它就是瓦解瞭。
- 塗龜的評論 “要是隻親一下,我很願意,可是你會沒完沒瞭的。”什麼事重復久瞭都會厭倦,還有與不斷逃離不同的處理方式嗎。
- 勞小姐的評論 -_-一個男人愛人的能力是和他征服世界的實力成正比的。實力不僅是愛人的資本,也是被愛的資格。高攀不能令一個男人自信,反而更容易使他陷入自卑。混得好的男人會覺得老婆崇拜自己,離不開自己。混得差的男人就下意識覺得老婆嫌棄自己,不諒解不支持自己。所以說,男人的自卑衹能通過提昇實力去解決。把失敗的理由推給女人,或隻靠女人捧場無腦吹,都是解決不瞭問題的。
- 赫恩曼尼的評論 看莫拉維亞寫心理,是一種莫大的享受。整部小說隻由一個問題貫穿:曾經相愛的妻子為何鄙視丈夫?而這個問題恰恰串聯起對於婚姻和愛的一連串質詢:當所愛之人不愛瞭,維系這段關系是不是隻是出於自我幻覺?婚姻是本能、自然的愛的反面嗎?當愛的無意識轉變為有意識的動作,繼續下去是有意義的嗎?從坦誠到隔閡,身處關系之中的兩個人為後果承擔瞭多大程度的責任?奧德賽式的逃離和回歸,果真能挽救嗎?——你會懷疑,難道婚姻的本質,到最後變成瞭不可說,不可對對方說,不可對外人說。
- null的評論 結構太棒瞭,戲裡戲外的呼應,編劇對劇本的無知,奧德賽還能以這樣的形式解讀,而主角的自我憐憫、自我感動、自我諒解又在看似平和的中性結局之上,狠狠地最後疊加瞭一層鄙視。回過神來的讀者,必然要像他的妻子一樣,永遠對他鄙視下去。
- 讀客熊貓君的評論 莫拉維亞之於意大利,如同魯迅之於中國。這不僅在於莫拉維亞是意大利學生持續閱讀的國民作傢,還在於他同樣用文學介入現實,犀利審視時代的精神癥候。
- fushia的評論 雖然完全不明白書裡這男的為什麼會這麼想,但我大為震撼。本書實力詮釋:男人的小腦瓜,到底在想些什麼。
- 陳楸帆的評論 傑作,與奧德賽的互文觸動心弦。“我渴望的其實不是分手,而是重新相愛”。
- 夜夜夜貓子的評論 從一對夫妻的婚姻危機寫起,從丈夫的口吻敘述,那些微妙的、大男子主義的、愁悶的、理所當然的想法,讀下來,你會知道為什麼妻子會鄙視丈夫,也開始鄙視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更會知道親密關系的破裂,不是一件事導致的,而是無數件細枝末節、磕磕絆絆的小事。探討瞭當代青年的精神癥候,不愧是莫拉維亞,就很會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