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視
作者:[加] 彼得·沃茨
分類:小說
ISBN:9787547739792
出版時間:2021-7
出版社:理想國 | 北京日報出版社
標簽: 科幻 科幻小說 小說 理想國 加拿大 神經科學 文學
內容簡介
★人類最終的進化方向到底是什麼?如果唯有摒棄自我意識才能在茫茫星海中生存下去,這是進化還是滅絕?雨果獎得主彼得·沃茨代表長篇,近十年硬科幻領域集大成之作,獲加拿大極光獎、法蘭西學院科幻文學翻譯獎、日本星雲獎等諸多科幻大獎。
★重新定義人類與異星的“第一次接觸”,打破歷代作品中千篇一律的“外星人”形象,直接對生命形態發出拷問。以嚴肅文學的寫作手法、科幻冒險的起伏跌宕,探討存在與意識的終極命題。
★十年全新修訂版,特別收錄作者專門提供的《上校》《零和》番外中短篇二則及完整版後記,以供讀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故事線和書中關於自我意識的討論。同系列續作《模仿》即將於年底出版。
◎ 內容簡介
2082年2月13日,65536個外星探測器包圍瞭地球,初時它們如同鑲嵌在大氣層中的無數個黑洞,其後它們一起燃燒殆盡,引發瞭地球以及地球同步軌道上的所有無線電同聲共鳴,每一架紅外線望遠鏡都隻能看到一片雪花。一場短暫的、明亮的,來自不明生物的窺測。
地球方面探測到信號的來源,先後派出三支隊伍前往源頭——海王星軌道附近柯伊伯帶上的一顆彗星,本斯—考菲德進行勘測,前兩支隊伍均為無人探測器。在第二波無人探測器即將靠近時,星核中埋有人造儀器的本斯—考菲德爆炸瞭。
天火墜落兩個月後,包括主角在內的第三支探測隊出發,途中爆炸的消息傳來,飛船自行改變航向,載著船員前往大朝型星體大本。
船員們陸續從星際旅行的休眠中醒來:一個擁有四重人格的語言學傢;一個以植入機械設備取代五感的生物學傢;一個戰鬥指揮官;一個吸血鬼;以及一個綜合傢——人工去除瞭一半心智的拓撲信息觀察者,作為向中心匯報情報的紐帶。他們將要面對的是戰鬥還是談判?他們能否解讀外星生命的密碼,揭開天火墜落的真相?
◎ 媒體推薦
沃茨在這部令人激動的科幻小說中探索瞭意識的本質,將迷人的外星環境與引人入勝的戰鬥完美融合。他對我們所熟知的異星接觸題材進行瞭令人戰栗和本質性的顛覆。——《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彼得·沃茨掌控瞭第一次接觸的核心並將其粉碎,最終成就瞭這部令人震撼又充滿創意和警示的傑作。這是一部罕見的、可以為科幻小說創作開啟全新篇章的作品。——加拿大科幻小說作傢卡爾·施羅德(Karl Schroeder)
彼得·沃茨的外星人既不是有著奇怪外表的人類,也不是人類無法理解的怪異組織——它們是新事物,而且無限地令人不安,這迫使我們面對有關意識本質的難以置信的可能性。強烈推薦。——雨果獎得主、《末日奇點》作者查爾斯·斯特羅斯(Charles Stross)
章節介紹
1、盲視是作者[加] 彼得·沃茨創作的原創作品,下載鏈接均為網友上傳的網盤鏈接!
2、 提供優質免費的txt、pdf等下載鏈接,所有電子書均為完整版!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朝顏的評論 明明是個硬核到炸裂的故事,字裡行間還埋伏著各種文藝的小陷阱,稍微走個神就能錯過的那種。比如切爾西打給席瑞的最後一個電話,比如卡律佈狄斯計劃的始末,比如貝茨作為作戰指揮官存在的意義。“血肉講述給機器的回憶錄”,沃茨自己的概括真是太合適瞭。真正的科幻不是什麼傳遞人性光輝的工具,真正的科幻本身就是人性,哪怕是在扭曲的機械、算法、進化法則裡掙紮動搖最終選擇放棄的,那也是人性。血肉會消亡,機器也許會不朽,但是凡有所見所得所感,都是血肉留下的,不是機器。就算最後一切歸零從頭再來,曾經被人記住過的也是血肉不是機器。
- grassdog的評論 看瞭後記和兩篇番外,如果說費諾文奇是上個世紀的超前沿,那沃茨就是這個世紀的瞭。沃茨的文風堪稱噴射式掉書袋,不僅是科技設定,連劇情陳述都帶有打啞迷式的半連貫性(有可能是翻譯的效果),讀起來的感覺像是和沃茨本人在賽跑一樣,讀過《盲視》後會比較適應,後記中的文摘引用目錄是一大寶庫,有興趣的可以繼續閱讀。
- makzhou的評論 等瞭很多年的完整版,非常好。小說正文我隻匆匆掃瞭一下(讀瞭太多遍瞭),應該是修訂瞭腳註,正文沒變;然後原書後面的文獻部分也一並翻譯瞭,非常用心(扯一句,Watts引用的大部分不算主流科學,我讀瞭幾份他引用的文獻。但確實非常好玩)。附加的兩個短篇其實需要一點背景才能理解,《上校》的故事發生在《盲視》之後,為續作Echopraxia做瞭鋪墊。而《ZeroS》(中譯《零和》)則接著Echopraxia,據說會接上「尚未出版的」同宇宙第三部小說Omniscience。Watts本人的在這整個系列裡的核心關註依然是意識(身心二元論,以及很多非主流構想)和理解,我已經在豆瓣上吹過很多次瞭,快買瞭讀吧!最後,祭出粉絲自制電影預告https://youtu.be/VkR2hnXR0SM
- 亦非的評論 “是沉浸於大腦無窮的遞歸與模擬,感受藝術、共情、美德帶來的愉悅,還是拋開自我意識的束縛,成為進化程度更高的物種?” 就算我是怪胎,也有和我一樣的怪胎,世上最好的相遇不是人與書的相遇,而是書讓我認識你們。
- 書淺的評論 想像,你被毫無準備地丟進未來世界。到處是陌生的信息:有直角排斥反應的吸血鬼?選擇把意識上傳到天堂的母親?用螢火蟲勘測地球的外星人? ……這就是閱讀《盲視》的第一感覺。這是一個被完全設定的世界,而你,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沒有人會耐心地給你解釋設定,沒有人會把社會人物關係都給你捋清楚,角色們講話時才不會顧及著幫你做名詞解釋,主人公在思考時也不會考慮專業術語你到底懂不懂。這絕不是一本容易讀的科幻,但它卻是一本好看到讓你一直渴望下一頁的科幻。如果你也看過太多打著「燒腦」旗號卻覺得「完全沒有被燒到誒」的潮濕助燃物,那麼試試《盲視》吧。
- yezI的評論 理宅鐵憨憨,虐待文科生狂魔。一邊感受智商被吊打,一邊拍手稱絕。著迷。
- 王小一的評論 這是我看過的最硬核的科幻,沒有之一。第一遍看的時候,我隻有一個感覺:“這是個大佬,但是我看不懂。”書中有大量而專業的術語,第一遍讀起來慢,而且不流暢。在這個故事中,你可以思考文明的交流(比如夢想中的地外文明交流就隻是一間雞同鴨講的中文屋);你也可以看到人類發展的抉擇(人造人、雜合人、天堂,還是落後的基準人類);文明的高度發展是否需要意識(或者理解為交流與自由意志)……然後我再來看瞭第二遍,才看到作者在看似冰冷硬核的故事裡埋下瞭多少溫情的種子。想象你是席瑞·基頓。
- 校長的評論 新版。紙張柔軟,無論翻到那一頁,平放著都不會自動卷縮,翻閱極度舒適。封皮黑白新封面,一改舊版過份繽紛的彩色漫畫感,就是一個真正的羅夏:你想象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內封更加絢麗,黑白的絢麗,有點老雜志的味道。翻譯:比上一版更流暢,終究是找回瞭科幻世界譯文刊那種原始的生猛又冷酷的質感——那正是真如主角無情的流水賬口吻說出來的悲劇故事。不過某章前句的某個詞,還是再一次騙過瞭譯者的眼睛。故事:十多年瞭,它始終還是一本冷門的小說。盡管好像最近熱度起來瞭,短片也拍瞭,新中文版又補上所有後記,加上兩個相關的短篇。連續集都在準備出版。不過它依然不會是個流行的奇怪東西。浪漫,冰冷。無限的幻想力,被一波波硬邦邦的科學理論繪畫成形。這是一個我最想寫,卻永遠也不可能寫得出來的故事。
- 大風起的評論 看此書就像在一條充斥著高科技字眼兒和無數逼王對話飛沫的河流中逆行,所有不以故事表達為目的而是為瞭唬住讀者的小說都是耍流氓。
- 臺村光夫的評論 不算太友好的閱讀體驗,整本書探討的核心問題是作者通過咀嚼幾十上百篇科學論文試圖理解的意識是否是進化中昂貴的累贅。
- 小裕裕的評論 想象外星文明,想象幾萬個螢火蟲從天而降,是你疲憊生活中的短暫逃離,抬頭看一看星空,關註整個人類,而不是手頭的表格,明天的會議。
- 奔葬之人的評論 非常精彩的構思,這本小說在自我意識議題上的探討都不能很籠統地稱之為“掉書袋”瞭,簡直是作者在借科幻小說發表長篇論文,雖然作者在技術細節上的追求有點過火,離經叛道瞭點,但我認為小說整體並沒有偏離“科幻即人性”的軌道,還是具備不錯的文學價值的,其實小說在其他部分的語言充斥著理工男的幽默,其實沒圈子內傳得那麼難啃
- 桃子的評論 我一直覺得我寫的不足夠好,我不知道原因。而我分明有感知能力的,小虎寫的東西常常叫我激動的手舞足蹈,寫得太迷人太可愛太讓人怦然心動,好像經由小虎的眼睛,我才更為真實的看到瞭星星,橘子軟糖和夏天。看到《盲視》我突然醒悟,對,我整個都是瞎的,我寫不出來是因為我什麼都沒有看見,我的眼睛被過往的經歷,記憶,體驗,知識,以及由這些東西組成的自我意識團團包裹著,我睜開眼睛看到的都是這些過往的凝固下來的陳腐的東西,我從沒有真正睜開眼睛去看。我看不到,於是我也寫不出來。
- 陳老巨的評論 有同世界觀的短篇
- 小不愣愣的評論 太硬核,以至於看不懂卻也停不下來,很適合在夜晚的飛機上閱讀
- Lapseeeee的評論 雖然我一直搞不懂薩拉斯第攻擊Siri的動機,但這書真是對我們人類可笑的自尊的一記重擊。我非常喜歡Siri這個人物,或許是因為自閉癥譜系障礙的緣故 能在他身上找到我的影子。
- 冰封千裡草的評論 希望繼續引進更多彼得沃茨的作品,當年在科幻世界讀完就一直是我心中最好的硬科幻小說,可惜科幻世界一直沒出瞭,希望你們加油
- 於可欣的評論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