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人之死
作者:[瑞典]拉斯·古斯塔夫松
分類:小說
ISBN:9787533959593
出版時間:2021-4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標簽: 外國文學 小說 瑞典文學 瑞典 北歐 長篇小說 文學 未知
內容簡介
▷歌德獎章獲得者,托馬斯•曼獎、古根海姆獎、瑞典貝爾曼獎等多項重量級文學獎得主拉斯•古斯塔夫松,享譽歐美的長篇小說代表作。
▷瑞典作協會員、翻譯傢王曄傾情翻譯。
▷“我痛故我在”——癌癥患者最後的“告別交響曲”,遠離塵囂的自救之旅,三本筆記裡的秘密心聲。
▷約翰•厄普代克盛贊:一部優美之作,一首冷峻的抒情詩,擲地有聲,字字珠璣。
————————
【內容簡介】
《養蜂人之死》是瑞典作傢拉斯•古斯塔夫松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古斯塔夫松坦言:“這是一部有關痛苦的書,它描繪瞭由疼痛統治的、通往終點的旅程——疼痛之下,別無其他。”
冬日的冰雪開始消融時,由小學教師轉行而來的養蜂人拉斯•萊納特•維斯汀懷疑自己罹患癌癥,時日無多。他將未開封的診斷通知扔進壁爐,拒絕在醫院度過餘下的時光,而選擇隱居鄉間,獨自開始“自救之旅”。他回憶起亦真亦幻的過往,疾病令感受越發敏銳……
小說主體由主人公留下的三本筆記構成,翻開它們,維斯汀最後的生活軌跡和心路歷程徐徐展開。通過敏銳而不失幽默的哲思,平凡人面對生之痛苦的倔強、勇毅得以呈現。
————————
【媒體熱評】
“每年我都會重讀古斯塔夫松這部美妙的小說,正如威廉·麥克斯韋爾的《再見,明天見》,這是我至愛的兩部小說。它們在構思上截然不同,但同樣感人至深。”
——美國藝術文學院蘇考夫曼新人獎得主、國傢圖書獎入圍作傢 佈拉德·沃森
“每當需要寧靜而美好的東西,我就會重讀《養蜂人之死》。……我欽佩古斯塔夫松散文的溫柔、精準,欽佩他發掘古怪而有趣的瑣事的眼光,嘆服於小說富於冥思的本質。”
——《紐約時報》暢銷榜作傢 米歇爾·裡奇曼
“我強烈推薦將《養蜂人之死》與馬克斯·弗裡施的《人類出現於全新世》兩部小說配套閱讀!”
——美國作傢 克裡斯·斯卡努瑟姆
章節介紹
序曲 一個早晨,敘述者於奇索斯山說再見/001
原始資料概要/005
Ⅰ.那封信/007
Ⅱ.一場婚姻/065
Ⅲ.童年/073
Ⅳ.間奏曲/113
Ⅴ.當上帝蘇醒/137
Ⅵ.來自天堂的記憶/149
Ⅶ.破損的筆記本/161
附錄 我們絕不放棄,我們重新開始/179
譯後記/202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楚留香草吧噗的評論 在法國《理想藏書》北歐文學部分關於這本書的介紹赫然寫道,當代瑞典最傑出的小說傢對死亡的思考,看完小說,我覺得,這段介紹中要拿掉“瑞典”兩字,作為一本存在主義小說,小說通過三本筆記勾勒瞭一個凡人的各種死亡,婚姻的死亡,愛情的死亡,童年的死亡,事業的死亡,最終是肉體的死亡,全書以一種隱喻式的語言敘述,可以讓讀者根據自身的狀況做出各種各樣的解讀,總之是一部需要反復重讀的經典小說。
- 賀宇軒的評論 在火車上的5個小時裡讀完,一部1975年的作品。但其中耀眼的先鋒性依然能產生震撼——它就像是搖動的手風琴——折皺裡充滿瞭人文與思考(他們破碎,他們散漫,他們跳躍),而那些被拉開的位置上充滿瞭事無巨細的生活。隻是貫穿其間的,是感受,是言語,是一種可能會走向“忠實”的記錄。我們當然在乎其中的疼痛,隻是在某一個展開的時刻,終歸會永久的忘記它。
- 懋的評論 【2021037】3.5 疼痛與死亡,自然景觀持久重復。筆記裡的碎碎念和漂流,謎團一樣的對話,真的沒有出路,“疼痛”與“我”同場。“母親般的黑暗”太少瞭,多的是壓迫、強力、吞噬的暗。
- KEY-可以文化的評論 養蜂人維斯汀和我們一樣,都不願被病痛所支配、折磨,他也並沒有表現得像我們平常看到的那些抗癌事跡的主角那樣意志堅強、不屈不撓,他隻是單純、直接地表達出瞭感受疼痛時的所思所想,這樣反而會讓人更加有代入感。疼痛難道隻有消極的含義嗎?某種程度上,疼痛或許是我們存在於這個世界的證明。
- 陸釣雪等待瑤寶的評論 M有一種滑稽的性格:她喜歡就一些小事撒謊。從沒有大的欺騙——要是多想,多年來,我一直處於能在大事上蒙住她的位置。她隻在小事上撒謊。她可能會說,自己跑到加姆勒比購物瞭,其實是去瞭法格什塔。可能她說自己孤獨地織瞭一晚上的佈,其實明顯能看出,她給草莓田除瞭草。我對此絞盡腦汁,直到得出這麼個結論,其實非常簡單:通過這些小謊,她制造瞭一個自由領域。雖說這裡頭沒什麼實際意味,但這麼做自然讓我感到不安,因為不知她去瞭哪傢店;這麼做給瞭她一點控制瞭我的感覺。如此形成一個她能獨斷的領域。這事兒顯示出的並非她有什麼糟糕性格,而隻是我在不自覺中一定和她保持瞭一段可怕的距離。是什麼讓我不願和人有關聯?因為我不希望讓他們以某種方式控制我。可他們無論如何還是會控制我!“孤獨”是不可能的事,“我”這個字眼是語言裡的空白點
- ALTAZOR的評論 我要等另一個譯本。捏著鼻子也沒忍下去它狗屁不通的翻譯。
- 不想上班的評論 如果我是維斯朗,當身體出現罹患癌癥的征兆——或者說直觀感受到已經癌癥晚期,死期不遠——我會去醫院檢查嗎?檢查之後又會不會看診斷報告?或者也將它直接扔進火裡。一隻小蜜蜂,終日在花間徘徊,采得百花粉……可能等不到百花成蜜,意外被蜂巢巢框壓扁,其他蜜蜂會將它們拖出去,當然,首先會取下花粉。我們每一個個體就像一隻隻小蜜蜂,集聚在一起的我們就像是一個蜜蜂族群——我們所有的人都必須是悲觀主義者。在木心看來,悲觀主義是透觀主義。看透瞭骨子裡的悲,而由此生發出來的透徹理性。這是對人生來說的。而對生活本身來說,我們需要感性,貼近大自然的,敏感細微地去觀察,去感受,去感動。哪怕明瞭不久將離開人世。
- 把噗的評論 這本書讓我憂傷瞭一段時間。
- youxia的評論 最喜歡尼奇那一段。那個小小的野蠻的苦行僧。一個完全特別的族類。他閃耀著異樣的光芒。
- 珍妮的肖像的評論 蜂群,一隻蜜蜂與人類社會,人類個體的命運,於宇宙下望,隻是具有象征類同的生物樣本。養蜂人收到絕癥通知,病痛來襲,從前的慣性秩序被打斷。回憶夢囈潛意識超載的碎片,絞起宇宙瞳仁球形靈魂裡的黑暗。在現實與虛構裡親密與缺失,“用謎語來解釋謎語”。以孤獨來感知的,以疼痛來感知,以已被宣決的死亡來感知。以已知的無意義來反抗,以不堪忍受來反抗,以細碎的始終希望來反抗。
- 某四的評論 【2021049】可喜歡可喜歡瞭。“我們決不放棄,我們重新開始”,這話看著挺愣,展開一寫,巨迷人,尤其在論及個體的疼痛、焦慮,論及社群的個性與智慧,論及生命的大無畏,論及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的“一團黑夜一樣的謎”時,我大腿直接拍腫。說字字珠璣並不過分,拉斯•古斯塔夫松 ,又是相見恨晚的一位。此書唯一的“缺點”是譯者王曄整的那個洋洋灑灑的附錄,哦,太面面俱到瞭,我們強迫癥找不到可以補充的點,非常難受【喂】
- 啤的評論 果然是北歐,已經能想象出改成電影什麼樣瞭,需要豐富很多細節,空間大。
- Sheryl的評論 寫作形式有趣,主角極端的自我卻讓人感到不適。譯後記的中文讀起來很正常,正文卻充斥著“想法是,比如一張紙上的圖形可代表它自身以外的別的”“這事兒顯示出的並非她有什麼糟糕性格”等謎之行文,不知是否在盡力復制原文的用詞和語調,然而若原書如此,實令人大倒胃口。
- 杜鵬的評論 化病痛為甘泉的大師之作!
- 不玩豆瓣的評論 一個具有”反社會“人格的小學教師的患癌後的心路歷程。清冷平靜沉鬱,還抱有一種看上去似乎漫不經心無所謂的心態,讀者通過他生前留下的三本日記本,像拼圖般地拼湊構建出他的一生,從童年到成年到婚姻工作。一封對他病癥的死刑判決書一樣的醫院檢驗結果他始終都沒有去打開,寧願不知裡面寫些什麼,不想被上面的宣判所左右,而隻是順著自己直覺去過餘下的人生。一本比較另類的寫癌癥患者最後時光的書,從中你並沒有看到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和樂觀而是充滿瞭宿命感,一種向已知命運低頭但仍心有不甘的怨念,還有貫穿始終的疼痛感。
- 蘇格的評論 “那些明智的樹明顯地常結苦果,因它們知道讓自己無用,那些明智的人有無用的情感,無法用於公共事物的情感。那些終極事物內部具有目標。像一張給扔在街頭的紙片。像最後一枚被霜凍咬傷的花楸果。像一句有關愛情的無心快語:被某人於十五年後想起還能對它微笑。一切是由這樣的東西組成。秘密地,它們散發出毫無意義的美。”
- 百年孤讀的評論 1.“我”是被某種力量聚集為一體並被有序安排的存在,疼痛則是衡量這種力量的精確尺度。2.疼痛,以野獸般猛烈的自我攻擊,讓“我”感知到身體是優先的和戲劇化的事實。疼痛,把“我”拉回童年般孤獨的,自我中心式的的孤島狀態,感知和思維的神經系統被古怪難解的謎語所肢解,如同一片被爆破後撕裂的鋼筋的叢林,卻又留下另一種銳利的結晶體包裹層在閃耀,在尖叫。3.疼痛,既是哲學,也是藝術的打火石。
- 鱖膛棄的評論 詩人寫小說其實是有著天然的優勢的,隻是很多寫詩的人自己都意識不到這一點。
- little Q的評論 這並不是封面上所說的“癌癥患者的自救之旅”,而是在死亡的門前對自己一生的回顧。譯者在附錄裡說這是古斯塔夫松在潛意識裡杜撰的一個讓自己也信服的記憶。我也在閱讀的時候展開記憶,回顧、杜撰、讓自己信服。
- OOOrange的評論 通過那些筆記,我們知道,養蜂人確實活過。……“然後,我站在那裡,相當感動,風在我頭頂上,走進樹冠裡,而我的手因為一隻青蛙的尿冰涼。”“一個人可以得到所有拿破侖的體驗,而不必對馬殘酷,也不必見一個人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