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與文明
作者:張笑宇
分類:文化
ISBN:9787559832870
出版時間:2021-3
出版社:一頁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標簽: 歷史 科學史 社會學 科普 科學 科學人文 技術 人文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我們有石器時代的情感,中世紀的組織,卻有著神一樣的技術,這是最可怕的事情。
.
人與機器之間的邊界,最危險之處並不在於機器能夠變得多麼像人,而在於人在多大意義上已經變得像機器——像機器一樣隻在規范之內定義自己,接受權威灌輸和社會主流觀念的潛移默化以及消費主義的各種操縱,而無力反思更高層面的問題。畢竟,人的自由意志能力,並不體現在他們願意做什麼,而體現在他們不願意去做什麼。
.
★我們總是過分強調精神與觀念的偉大,卻常常忽視技術對人類這一物種根本性的塑造能力
——現代社會和現代文明是啟蒙運動時代的大知識分子的思想締造的,還是科技進步締造的,抑或是在國傢和國傢間的競爭中締造的?如果沒有現代技術的加持,新教改革能否發生,啟蒙運動能否發生,英國革命、法國革命和美國革命能否發生?
——當下流行的那些經典解釋框架—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或者左翼思想,它們有多少成分是在第一、二次工業革命之前就發展出來的?在今天,它們還有多大的有效性?
.
★以技術驅動為視角,從兩千年人類歷史長河中,選出14個歷史關鍵時刻,洞察人類不可逆轉的命運走向
——弩,如何扣動瞭中國大一統的扳機?——聖本篤會與現代資本主義有何關系?——如何看待技術型制度與信念型制度間的差異?——為什麼說火槍的發明徹底改變瞭人類的命運和歷史走向?
——為什麼工業革命獨獨發生於英國?——為什麼“光榮革命”的意義不隻是立憲革命,更是一場“技術革命”與“資本革命”?
——鐵路的發明跟威權政府之間是什麼樣的關系?——機槍的發明如何讓20世紀世界格局重新洗牌?——核武器的發明如何改變“國傢工廠”的模型?
——人與機器之間的邊界是什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機器取代瞭傳統的基因進化,是人類進化的新形式,稱為一種更高效地改變人類“性狀”的方式?——如何理解當下中國制造與世界的關系?
——為什麼說在技術型社會中,人人平等,但技術專傢卻比其他人更“平等”,這是進入技術社會必然發生的事情?
……
作者積十數年之功,依憑規模龐大的知識基座,以技術發生為經線、人類攀爬技術天梯為緯線,導演瞭一場文明演進的大戲。
.
★物種規律:一種嶄新的觀察世界史演進(人物/歷史事件)的視角
——過去人類慣常的觀察視角,要麼是以具體的個人在具體時空的活動為出發點,要麼是試圖從歷史發展脈絡中提煉某個主義或歷史規律。
——但本書以為,更有意義的視角不是提煉歷史規律,而是提煉物種規律: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規律遠超於歷史學傢們熟悉的帝王將相史、文明史或思想史。
——在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之外,農夫、工匠和商販們代表的龐大卻易遭忽視的底層物質力量,必須得到反饋。
.
★劉擎、吳國盛、吳思、劉蘇裡、張樹新都被書中的洞見打動
本書以豐富的實例技術發展與社會演化的互動歷程,學識淵博,語言和思想皆雄辯有力,既曉暢易懂,又洞見靈現。
.
技術是人類意志的延伸,幾乎內化於人的本質。人類處理與技術的關系,約等於處理人類自己——層級累進、彼此纏繞、相生相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人類度過幼年、少年、成年期後,不免反思“技術進步”的結果,爭論可想而知。而一項論述得以成立,核心環節是提出正確的問題;進而解決這個問題,表明該項論述是成功的。
同時完成兩項任務的作品並不多;而洞見迭出的論述,從來可遇不可求。作者積十數年之功,依憑規模龐大的知識基座,以技術發生為經線、人類攀爬技術天梯為緯線,導演瞭一場文明演進的大戲,波瀾壯闊,令人嘆為觀止。“嘆為觀止”,引發討論和爭議乃題中之義。我期待接下來的討論和爭議。
——劉蘇裡 萬聖書園創辦人
.
青年政治學傢張笑宇講述瞭一個關於技術與文明的故事。他打破瞭專業鐵籠的束縛,進入跨學科的“匯流”視野,來探究技術發展與社會演化的互動歷程。從細致的個案考察中呈現時而令人驚奇的發現,從而闡發獨到而宏闊的分析思考。
這是一個妙趣橫生、充滿真知灼見而發人深省的故事,甚至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最終,這是關於我們的時代與未來的故事。
——劉擎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
遠行歸來,沒想到竟一口氣讀完《技術與文明》。本書實例豐富,洞見靈現,令人甚為驚艷,有一種幾年前讀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時的酣暢漓淋感!雖然有些思考,比如關於數字化和人工智能與未來社會的關系、中國發展與世界關系,似可再進一步深入和展開,但能在當下讀到一本由中文青年作者原創、以技術驅動為視角且學識淵博的《人類群星閃耀時》,已殊為不易,可喜。
——張樹新 阿拉善SEE生態公益學院院長 中國互聯網產業奠基人之一
.
【內容簡介】
歷史學傢隻能等待重大事件發生後再去記錄,但技術早已為重大事件在什麼時間以怎樣的形式發生埋下瞭伏筆。
本書以技術驅動為視角,從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篩選出14個關鍵歷史時刻,洞察人類社會不可逆轉的命運走向:
——弩,如何扣動瞭中國大一統的扳機?
——聖本篤會與現代資本主義有何關系?
——如何看待技術型制度與信念型制度間的差異?
——為什麼說火槍的發明徹底改變瞭人類的命運和歷史走向?
——為什麼工業革命獨獨發生於英國?為什麼“光榮革命”的意義不隻是立憲革命,更是一場“技術革命”與“資本革命”?
——鐵路的發明跟威權政府之間是什麼樣的關系?機槍的發明如何讓20世紀世界格局重新洗牌?
——核武器的發明如何改變“國傢工廠”的模型?
——人與機器之間的邊界是什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機器取代瞭傳統的基因進化,是人類進化的新形式,稱為一種更高效地改變人類“性狀”的方式?
——如何理解當下中國制造與世界的關系?
——為什麼說在技術型社會中,人人平等,但技術專傢卻比其他人更“平等”,這是進入技術社會必然發生的事情?
…………
作者積十數年之功,依憑規模龐大的知識基座,以技術發生為經線、人類攀爬技術天梯為緯線,導演瞭一場文明演進的大戲。
我們總是過分強調精神與觀念的偉大,卻忽視技術對人類這一物種根本性的塑造能力。技術如同一道地平線,每增高一分,人類文明的圖景就被改變一分;如今,技術把我們帶到瞭一個從未想象過的運行規模和層面,世界正在發生緩慢而堅定的轉變,無論是古代的偉大思想傢,還是近代的啟蒙運動先驅者,從未有人明確告訴我們該如何組織社會,如何與技術的力量共存,一切隻能由我們自己摸索。
章節介紹
序 言 重新連接世界,重新連接自己……1
第一章 弩與大一統……11
大一統 / 12 弩、墨傢和守城戰術 / 13 動員術 / 20
秦獻公與河西地 / 24 秦國變法與“弩機猜想” / 26
墨子的政治理想 / 30
第二章 兩千年前的蒸汽機……39
亞歷山大港的希羅與《氣動力學》 / 40 古希臘學術 / 43
機械降神 / 50 奴隸制大生產 / 52 古典世界的終結 / 56
第三章 信仰與工廠……65
神秘的隱修會 / 66 本篤修士的生活 / 70 哥特教堂與動力革命 / 74
0.13%的分流 / 83
第四章 流通的力量……91
13世紀的全球化 / 91 虛擬貨幣 / 97 資本的力量 / 104
從技術的角度理解制度 / 109 制度的沒落 / 114
第五章 知識分子與生意人……121
兩種印刷術 / 121 沒賺到錢的古登堡 / 126 贖罪券生意 / 131
自媒體大V:馬丁·路德 / 136 思想與技術產業 / 145
第六章 槍炮與國傢……153
戰鬥力低下的火槍 / 153 科爾瓦多的西班牙方陣 / 159
莫裡斯的軍訓 / 162 古斯塔夫二世的線列步兵 / 168
軍費來源的變革 / 173 從海上馬車夫到日不落帝國 / 178
第七章 蒸汽機的勝利……187
商人社會中的紡織機 / 189 從紐卡門到瓦特 / 195
燒煤的倫敦人 / 201 技術革命的曲線 / 203
第八章 鐵軌上的霸權……209
鐵路與官僚 / 210 “工業黨”李斯特 / 214 老毛奇的勝利 / 218
軍國主義的極限 / 224
第九章 槍下亡魂……231
慈禧的失誤 / 233 文明的屠刀 / 236 工業軍國主義:
“普魯士化” / 241 文明的絞肉機 / 246 大兵變 / 251
第十章 鋼絲上的人類……259
原子能科學界 / 261 曼哈頓工程 / 267 無法抵禦的武器 / 273
鋼絲上的大國 / 280
第十一章 糧食與人口……289
無法持續的農業 / 289 人工制氮 / 292 綠色革命 / 296
白鼠社會 / 305 過載的世界 / 308 消費主義 / 312
第十二章 人與機器的邊界……321
自動機械裝置與計算機 / 321 控制論與人工智能 / 335
人與機器的邊界 / 341 人依附於機器 / 348
第十三章 中國與世界……359
新中國的建立與產業大擴散 / 359 制造業與公平 / 368
全產業鏈無限細分覆蓋能力 / 373 8字雙循環 / 377
自動化危機 / 386 疫情之後的“中國制造” / 391
第十四章 瘟疫與文明……405
被人類塑造的世界 / 405 西班牙大流感 / 411 醫學與政治學 / 420
“落後”的自由主義 / 427 專傢影子政府 / 434
結 語 從“鐵籠狀態”到“匯流模型”……445
韋伯的“鐵籠狀態” / 445 5%的人 / 449 打破鐵籠 / 451
技術型社會的“匯流模型” / 454 低河床在哪裡? / 458
匯流模型中的個人 / 461
參考文獻……467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曉鏡的評論 笑宇老師雖然本身是學政治哲學出身的,但他並不局限於人文學者的視角,甚至,在這本書裡,他的諸多觀點是“冒犯”或至少是挑戰瞭人文學者的。我在編輯稿子時常常為他捏一把冷汗,但又不能不佩服他的縱橫捭闔的貫穿能力和大膽的見識。他從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選取瞭十四個例子,來論證技術與社會發展、人類命運之間的隱秘關系。無論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我相信都會有所啟發,畢竟,我們已經到瞭需要像討論霍佈斯、盧梭和制憲會議一樣討論如何制約亞馬遜、蘋果的時代。
- 陸吳雙的評論 一般般,《得到》有電子書,很快就刷完,當閑書可以讀,大雜燴,沒說出什麼好觀點。羅列人類發展史上的一些技術突破點,想說明技術改變社會的偶然性,但也就是個歷史梳理,沒能有什麼讓人信服的結論。後半部現代社會,特別是疫情的處理,有點糾結社會制度。但時間尺度不對,自由民主制度占人類歷史很短的時間,目前進入智能時代,歷史終結論肯定是不靠譜的,作者最後寄希望於科學傢個人的良知,就有些可笑瞭。
- James Wu的評論 蠻好看的書,技術的影響是巨大的
- Kafka的評論 不斷超越塑造瞭人的意義,它是一座橋梁而非目的。
- Midori的評論 一本有想法甚至有些“冒犯”的好書,從歷史長河中選取14個切片來展現技術與社會、人類之間的隱秘關系
- 恰恰的評論 人與機器之間的邊界,最危險之處並不在於機器能夠變得多麼像人,而在於人在多大意義上已經變得像機器——像機器一樣隻在規范之內定義自己,接受權威灌輸和社會主流觀念的潛移默化以及消費主義的各種操縱,而無力反思更高層面的問題。畢竟,人的自由意志能力,並不體現在他們願意做什麼,而體現在他們不願意去做什麼。
- 葉追光的評論 以技術的角都展開看人類的歷史變遷,視角新穎。
- Farmer的評論 張笑宇“文明三部曲”第一部《技術與文明》終於得以出版,後面兩部【《商業與文明:現代世界的誕生》《產業與文明:事關人類物種的博弈》】也將在2021年內與讀者諸君見面。這裡鄭重推薦這本書,如劉蘇裡所言,技術是人類意志的延伸,幾乎內化於人的本質。人類處理與技術的關系,約等於處理人類自己——層級累進、彼此纏繞、相生相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人類度過幼年、少年、成年期後,不免反思“技術進步”的結果,爭論可想而知。而一項論述得以成立,核心環節是提出正確的問題;進而解決這個問題,表明該項論述是成功的。同時完成兩項任務的作品並不多;而洞見迭出的論述,從來可遇不可求。作者積十數年之功,依憑規模龐大的知識基座,以技術發生為經線、人類攀爬技術天梯為緯線,導演瞭一場文明演進的大戲,令人嘆為觀止。
- 苦茶的評論 張笑宇,現為華東師范大學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世界觀察研究院研究員。這並不是一本學術專著,它的性質接近於金觀濤的系統論化的歷史解釋,當然這本書主打的核心視角是技術進步對於歷史的作用,當然就如作者在序言中提出來的,如果簡單看這不過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變形,事實上我是覺得作為觀念史,其實是很難看得到技術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的。在本書也是同樣,除瞭開篇引入的弩箭與大一統的腦洞聯系,你很難真正意識到社會組織關系,並非取決於軍事技術的進步,事實上生產的擴大化,才會導致軍事技術的迭代,用來保護經濟利益。雖然作者熟讀柏拉圖的《理想國》但是卻忽視瞭理想國中是先有豬的城邦,進而才是狗的城邦。關系顛倒瞭,那麼因果就錯誤瞭。本書核心章節中國與世界,如果與八次危機和告別百年激進相比呢,則缺乏系統和判斷。全書類似。
- 羅成的評論 技術今天對我們生活以及政治經濟的影響都越來越大,對於人類文明的走向更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書最後幾章非常貼近當下,探討人工智能、中國崛起以及疫情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有諸多精彩的論述。
- droopy的評論 人類歷史上多個技術改變進程的例子,很多觀點和主流認知不一,非常有參考意義!
- 丁丁蟲的評論 腦洞很大
- 比遠方更遠的評論 技術史的角度屢見不鮮,由此放大“技術效應”不盡是技術本身,更在於“放大”機制,而機制探討需納入太多的耦合要素和超強的整合能力,這顯然不是本著所能承載。於是:1.相較於物質史不夠細致、於思想史難達深刻,致重復的“發現”並不能轉化出新意迭出的“洞見”;2.以“鐵籠”和“匯流”兩分的結論,拉低瞭本應有的總結高度和生態視角,使滿篇的趣聞掌故、概念名詞頗像歡騰的泡沫,剎那間的聚集後,隻剩下碎屑般的流淌……
- GRush的評論 很好看
- 沈老師的評論 寫書評!
- 丶灬小白巫師er的評論 2021年03月17日 匯流,跨界。5%,技術與人文
- sparkfence的評論 給歲月以技術,給歲月以文明,在過程中,技術實現會有曲折,但方向總體是進步與成長。
- 豆友209166019的評論 觀點比較新,一定程度上看得出作者對於技術的硬核部分瞭解較少,畢竟是搞社科出身的,而且觀點也比較分散,好在文筆流暢,兼顧瞭深度和易讀性
- 青衫的評論 整體文字有點囉嗦,前言就很長,讀起來想快進
- Cohen的評論 這本書今天剛剛看完,總體閱讀快感指數可以給五星。有當年讀《人類簡史》以及《槍炮、病菌和鋼鐵》時的感覺。因為這本書認識瞭作者,很欣賞他對歷史、政治以及科學技術等領域的知識的駕馭能力,敘述過程頗具氣勢,內容生動有趣同時又很有思想。期待三部曲中的另外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