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来自马里乌波尔Epub+Pdf夸克资源

0次阅读
没有评论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Epub+Pdf夸克资源
她來自馬裡烏波爾

作者:[德]娜塔莎·沃丁

分類:文化

ISBN:9787513342988

出版時間:2021-4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標簽: 東歐  女性  紀實  德國  二戰  非虛構  納粹德國  文學   

內容簡介

★內容介紹

“如果你看見過我曾見到的。”母親總是一再重復這句話。

“親愛的上帝,請讓我感覺她感覺到的,隻要一瞬間就好。”多年之後,女兒這麼說道。

娜塔莎·沃丁十歲的某天,母親出門,再也沒有回來,後來才得知母親自沉雷格尼茨河,沒能留下隻言片語;父親則酗酒,終日埋首俄語書籍。——在那之後,作者才意識到自己對她一無所知,唯一知道的是她來自馬裡烏波爾,1943年作為強制勞工被驅離烏克蘭,前往德國。憑借少得可憐的線索,娜塔莎·沃丁一點一點地把碎裂的瓷片拼接在一起,她發現,這個傢族的過往是一個巨大的謎,是一則關於東歐苦難的歷史寓言……作者用迷人的方式完整還原瞭一部母親的個人史、傢族史、二十世紀動蕩史。雖然這是一部非虛構作品,卻比虛構作品更魔幻,更戲劇化,也更驚心動魄。

————————————————

★編輯推薦

◎一部傢族史,百年世界災難縮影

◎20世紀東歐災難實錄,填補二戰東方勞工史出版空白

◎堪與溫弗雷德·塞巴爾德媲美的作傢,用文字搶救逝去的生命與記憶之書

◎重寫東歐史,拼接歷史的碎片,完整還原悲慟個人史。12000000名東方勞工,絕非二戰猶太人大屠殺之外的歷史註腳,展示歐洲文明悲劇的全景,揭示烏克蘭人不為人知的命運

◎斬獲德語第二大文學獎“萊比錫圖書獎”(非虛構類)、德佈林獎,德語文學在線、《明鏡周刊》、《德國時代周報》、《法蘭克福匯報》、《南德意志報》等高度贊譽

◎一出版即譯為法國、黎巴嫩、意大利、立陶宛、荷蘭、西班牙、烏克蘭、阿拉伯等文字,長期踞於德國圖書榜首

————————————————

★媒體評論

以傢族史展現瞭世紀全景……一部瞭不起的作品。

——《明鏡周刊》

……隻有通過個人性的敘述,我們才能知道歷史事件是怎樣影響瞭一個人的經歷,當下的事件是怎樣從根本上形塑瞭一個人的生命。這部作品讓人看到瞭德國偉大的記憶藝術傢塞巴爾德從遺忘中搶救逝去生命的影子,這絕非偶然。

——勒夫勒(Sigrid Löffler),2015年德佈林獎頒獎詞

關於遺忘的重要文本。……這部扣人心弦的傑作,已經遠遠超出瞭尋找個人傢族之根的范疇。

——德語文學在線

人類的生命是如此渺小又如此豐富,在歷史的粉碎機裡消逝得又是如此悄無聲息。這就是《她來自馬裡烏波爾》所講述的,作者在虛構和研究、重構和記憶中遊走,尋找。……作者的語言樸實無華,但這再合適不過。……非常偉大、極富影響力的藝術。

——猶克‧瑪根瑙(Jörg Magenau),德國廣播電臺文化臺

不可預知和令人大跌眼鏡的線索盤根錯節,活像一部犯罪懸疑片,每個細節都增添瞭張力,偶然又衍生出瞭一連串不可思議……《她來自馬裡烏波爾》是二十世紀災難史的縮影,其影響至今綿延不絕。

——赫爾穆特·伯蒂格(Helmut Böttiger),《德國時代周報》

近年來有好幾部關於二十世紀夢魘的作品,它們與暴力相關,如檔案中記錄般遙遠。雖然娜塔莎·沃丁僅展示瞭正在發生的故事的一小部分,但她的講述是如此拉近瞭讀者,我們在當中看到瞭我們自己。

——《法蘭克福匯報》

娜塔莎·沃丁確立瞭一種既古典又非凡的寫作范式。

——漢斯-彼得·庫尼施(Hans-Peter Kunisch),《南德意志報》

革命,饑餓,世界大戰,內戰,古拉格,這是一個更富戲劇性的傢族故事。……娜塔莎·沃丁繼承瞭歷史學傢似乎無法接續的使命:將強制勞工和戰俘的歷史曝光在公眾的視野中。

——德意志廣播電臺

這本書引人入勝,讀開頭第一句話就把心提溜到瞭嗓子眼,悲壯,震撼,很難停下翻動紙頁的手指。……屬於赫塔·米勒和凱爾泰斯·伊姆雷一脈。

——《科隆城市報》

……一部偉大的書,對抗沉默。那是一段鮮活的,生動的,發出叩問的,絕望而又動人的歷史。當然,也充滿瞭痛苦。這是一部催人淚下的書,是多重線索和尋找下的個人史書寫。

——巴伐利亞州第二電臺文化頻道

憑借有限的信息,沃丁小心翼翼地把謎一般的傢族史碎片拼接起來,於是便有瞭這部飽受贊譽的深情傑作,堪與W. G. 塞巴爾德媲美。……《她來自馬裡烏波爾》填補瞭文學領域的空白,通過對母親傢族的深情追溯,為成千上萬東歐人民樹立瞭紀念碑。

——New Books in German

這本書呼籲人們關註那些鮮為人知且往往不是焦點的歷史議題,納粹德國的東方勞工史即其中之一。有時候它像一本推理小說,在這本書面前你根本停不下來,因為你不知道娜塔莎·沃丁還要往窟窿裡填充什麼。許多東西浮出歷史地表,但還有許多沒有說出來。這就是書寫傢族史的意義。

——Beyond History

此書再次揭開瞭德國歷史上的一塊傷疤。許多檔案材料被刻意銷毀,記憶隨著當事人的去世而蕩然無存,即便尚有知情人在世也大多緘口不言。……相信隨著該書的傳播,這段被遮蔽和遺忘的歷史會重新進入公共記憶之中。

——中國《文藝報》

章節介紹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網盤地址:

書籍網盤

書友評論

  • 牧羊的水鬼的評論 一部波瀾壯闊的烏克蘭傢族史,寫得像偵探小說一樣好看。傢族中的(幾乎)所有人都從俄德極權政治的縫隙間掉瞭下去,最終淹沒在大歷史的敘述中。而那些自遺忘中打撈出的豐富細節,就是私人史的意義。
  • 新星出版社的評論 堪與塞巴爾德媲美的作傢,用文字搶救逝去的生命與記憶之書。一個人的顛沛流離,一代人的東歐災難紀實。俄國革命、烏克蘭大饑荒、“二戰”、戰後遣返……揭開歷史傷疤,首次聚焦被遮蔽的群體——1200萬東方勞工。德語版《巨流河》,萊比錫圖書獎、德佈林獎獲獎作品!
  • 缺德隊長的評論 “媽媽,我們什麼時候去投河?”
  • 立夏的評論 私人史,東歐,尋找,迷失,還有什麼比這更勾人的麼!比虛構作品更魔幻、更戲劇化、更驚心動魄的迷人敘述,拼接歷史的碎片,重寫二十世紀東歐動蕩史。
  • 冷建國的評論 寫得太好瞭,讀到停不下來。真正驚心動魄的不是尋親和解開媽媽的身世之謎,而是我們循著沃丁family tree的枝蔓窺見整個東歐的歷史,看見人類選擇的政治道路如何殺死成千上萬的人並永遠改變瞭後代的生命與意志。
  • 曉林子悅的評論 談到二戰與大屠殺,我馬上想到的:集中營的猶太人,辛德勒的名單,普利莫·萊維的幸存者回憶,《安妮日記》所描述的密室生活,《野蠻大陸》所講述的戰後清算,《罪行與沉默》所揭露的卡廷慘案……這部作品填補瞭一項空白,歷史的圖像因此更加完整。寫作對象是擔負集中營日常維護的烏克蘭勞工。寫法類似《琥珀眼睛的兔子》,以傢族追尋為切入點,個人情感與族群命運的交叉映照。隨著模糊記憶、塵封往事和見證人的敘述,母親與她的兄弟姐妹在戰爭中慘無人道的生活漸次浮現,作為烏克蘭城市馬裡烏波爾遭受德國與蘇聯雙重蹂躪的歷史終於以這樣的作品引起瞭世人的關註。
  • 把噗的評論 如同書中寫到的尋親之旅一樣,這本書也是一個奇跡。
  • 不玩豆瓣的評論 後半本是張著嘴看完的……比任人虛構的作品都驚駭殘酷……“媽嗎,我們什麼時候去投河”。“很快就去”不疼的,帶上妹妹… 最終她選擇獨自離去,她的面龐遙遠而神秘———我窺探觸碰到瞭人類痛苦殘酷命運的極限。
  • 費爾的評論 明天投河,你就不要去瞭。
  • 思蕾的評論 以某一個傢族為主線的東歐歷史。從個體的經歷感知社會歷史的變革過程,作為不懂東歐歷史的人來說也是從小見大的一個切入點。借這本書,打開瞭我對那段時期 那片土地的好奇心。內容還是很令人震驚和悲痛的,可更加讓我覺得難過的是,書裡描寫的那種動亂 惶惶不安的恐懼,在今天 在此刻,可能正是敘利亞人經歷的……而現在已經是2021年瞭……
  • 綾懶遙的評論 滋磁白師新書!看瞭個開頭就被吸引下去,是那種痛徹心扉的好看。故紙堆裡拼貼起來的傢族史,俄國史版“百年孤獨”(看完應該去看《烏克蘭拖拉機簡史》)。想起《使女的故事》《安妮日記》等等很多很多類似的故事,有一種平行時空的感覺,寫著寫著把自己寫出生瞭,便一下子從歷史的旁觀者成為瞭親歷者,仿佛畫面從黑白變成瞭彩色。
  • 禧逗兒的評論 非常好看的一本書,又讓我破瞭剛剛立下的早睡flag,沒忍住看到今天凌晨才讀完。合上書,葉芙根尼婭帶著頭巾的美麗又憂鬱的面孔揮之不去,“一個美麗的女人,一個不幸的女人”。這不簡簡單單是一部傢族史,而是人類歷程上不可忘卻的一段苦痛經歷。不論是最前面如同剝洋蔥般地尋找關於母親的線索,還是後面來自姨母的回憶錄,來自作者自己的記憶,所有這些錯綜復雜的故事裡,都帶著時代的巨大悲情色彩,大背景之下豐富的細節,沉重又讓人想繼續探尋。在戰火和仇恨之中,沒有一個人的命運是可以掌控在自己手裡的。
  • QINWEN沁雯的評論 我的第三本譯作,集傢族史,二戰史,蘇俄史,“偵探小說”於一體的奇書,內容既精彩又狗血,且非虛構,可讀性極強!
正文完
 0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