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者歸來
作者:[美] 馬爾科姆·考利
分類:文化
ISBN:9787540493134
出版時間:2021-3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標簽: 美國文學 文學 文學研究 美國 外國文學 浦睿文化 湖南文藝出版社
內容簡介
《流放者歸來》對年輕一代甩掉前人的包袱、開創自己的風格的贊美,激勵瞭一代又一代在這些故事裡找到共鳴的讀者。而且,這種作用仍在繼續。
——唐納德·福克納(文學評論傢)
***
1920年代,海明威、菲茨傑拉德、多斯·帕索斯……這些後來創造瞭美國文學黃金時代的年輕作傢倍感疏離與壓抑,紛紛逃離美國,來到巴黎尋找自由的生活和歸屬感。
他們便是“迷惘的一代”。他們之所以迷惘,是因為他們與過去脫離瞭關系,無法接受過去的那套行為規范,是因為他們想生活在流放中。他們向著一個新的人生目標探索,在疑惑、不安與反抗中寫作、喝酒、觀看鬥牛、和情人做愛,同時又依然思念著早已失落的故鄉。
《流放者歸來》描述瞭這一代年輕人自我流放與重新歸來的冒險歷程。它對他們甩掉前人的包袱、開創自己的時代的贊美,激勵瞭此後一代代年輕人。
在中國,《流放者歸來》曾多次再版,影響深遠,曾入選“20年來對中國影響最深的100本書(1978-1998)”。此次新版增補瞭文學評論傢唐納德·福克納的精彩導讀、1934年版的尾聲、圍繞《流放者歸來》的出版史及大事記、作者親手繪制的1924—1949文藝生活史表,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美國黃金一代作傢的思想歷程,以及20世紀上半葉美國歷史與文化的變遷。
***
毫無疑問,這是關於一代人最為優秀的一本書。這是至關重要的一代,不僅對於美國文學來說是如此,對於整個二十世紀的美國文化來說也是如此。
——《紐約時報》
考利先生為 1920 年代的美國作傢描繪瞭一幅經典的群像,無論在真實性還是藝術性上,它都是一本很難超越的書。
——《紐約先驅論壇報》
《流放者歸來》對我青春時期的影響是很大的一本書:一群美國作傢,他們討厭美國,他們要到歐洲去尋找自己的文明。他們逃離自己的傢鄉,結果海明威發現隻有在巴黎的時候,他才能寫他的傢鄉密執安洲,才能寫他童年的故事。我特別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能夠到世界各地去流浪,逃離自己的傢鄉,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理解你的傢鄉。
——許知遠(作傢)
他們流放到藝術,流放到巴黎。和我們相似,他們的流放也是在富足幸福中主動的流放。和俄羅斯流放一代的沉痛不同,他們的所得歡快愉悅得多。他們對出發的傢園不夠在意,因而叛逃與歸來都失去根底。他們最終大部分回到原點,回到小木屋,回到紐約的經營與世俗的經濟。
——郝景芳(雨果獎獲獎作傢)
一代美國作傢走出國門走進世界,就像格林童話裡的孩子們逃離瞭冷酷的繼母。他們為瞭尋找寶藏而在外流浪多年,然後返回祖國,像成年的孩子一般在自己的傢鄉挖掘寶藏。但生活的故事沒有那麼簡單……寶藏也許真有,也許就一直埋在他們父親的花園裡,但流放者們沒有在花園裡找到它。他們僅僅找到瞭別人也找到的東西:盡己所能努力工作,撫養傢庭,教育子女。冒險生涯已經結束,他們再次成為平凡生活的一分子。
——馬爾科姆·考利
章節介紹
導讀
版本說明
序言:迷惘的一代
第一章 空中樓閣
1.藍色的朱尼亞塔
2.大城高中
3.文藝的學徒
4.美國學院,1916
5. 救護隊
第二章 波希米亞區的戰爭
1. 漫長的休假
2. 格林威治村的思想
3. 青年社團
4. 法國輪船碼頭,1921
第三章 旅行支票
1.幣值
2.相似的歷史
3.《大西洋兩岸評論》
4. 形式與內容
5. 傢鄉的傳聞
第四章 巴黎朝聖
1.考卷
2. 聖徒傳選讀
3. 巴黎快車
第五章 達達之死
1.達達簡史
2.墓前佈道
3.個人記錄
4.意味深長的姿態
第六章
1.法國輪船碼頭
2.有一隻乳房的女人
3.曼哈頓旋律
第七章 島嶼時代
1.康涅狄格谷
2.查爾斯頓監獄
3.吵鬧的小子
4.無路可逃
第八章 自殺的回想
1.留在梳妝臺上的信
2.太陽之城
3.文字革命
4.適時而亡
尾聲:除夕
附錄:出生年份
編輯附錄
附錄 A:《流放者歸來》1934 版尾聲
附錄 B:圍繞《流放者歸來》的出版史及大事 記
附錄 C:文藝生活史表(1924—1949)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小懶博士的評論 數千位流放者在河北印廠困瞭一個冬天,終於被放瞭出來,正在奔向全國各地。
- 兩個人和全世界的評論 作為一名90後中國作傢,我在這本書裡找到瞭啟發我作傢之路的東西。
- 祝羽捷的評論 如果對the Lost Generation感興趣,這本無疑是我讀過最好文本,畢竟考利是文學素養很高的親歷者。迷惘的一代跟美國根的疏離,試圖通過逃往歐洲尋求古典審美和道德價值,美學、哲學、歷史,社會學等交叉學科,波西米亞主義,達達主義,象征主義等理念,諸多作傢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呈現一個完整的迷惘的一代。
- Cheesekov的評論 「沒有比昨晚的派對更遠的過去,也沒有比今晚的派對或明天要寫的一本幻滅的書更遠的未來。」
- 佈拉格西的評論 一代年輕人的自我流放和歸來後與現實和解的故事。年輕時,喜歡看巴黎的部分,到瞭中年,開始對回到紐約,回到日常生活的部分深有同感。結尾處,那句“然而,當你走出這個時代時,你還是會感覺到一絲欣慰,就像從一間人聲鼎沸的房間裡出來,走進瞭冬天的暖陽裡”,感覺經歷一個時代,就像經歷一段人生一樣,有一種令人欣慰的解脫感。
- 曉林子悅的評論 這是一部自我代入感強烈的文學作品,它采用瞭“我們”的敘事角度和抒情筆調,用不斷呼喚的“我們”作為一種締造傳統和召集令的方式——“我們”是同時代人。考利不斷翻閱“迷惘的一代”作傢的作品,在這些作品裡,理想的破滅保留著一種美感,年輕人註定要情願或不情願地從他們的文化困境中突圍,《流放者歸來》以“一本描述思想的書”的嘗試來力求表現這個過程。
- 小明的評論 蝸牛閱讀,第888條批註,“瑞典文學院在1930年12月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劉易斯之前,並沒有把該獎授予馬克·吐溫或亨利·詹姆斯,這並不表示他們認為劉易斯比那兩個作傢更偉大,它表示的主要意思是他們承認,比起1910年來,美國已成為一個更強大的國傢。”
- 人都是要死的的評論 為什麼還沒有評分。。
- Werckmeister的評論 一代人的歷史總似輪番上演著,昨日的逃離在今日也會前赴後繼奔湧不息。
- 的評論 什麼是自由與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