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線女兒
作者:王聰威
分類:小說
ISBN:9787208167520
出版時間:2021-2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標簽: 港臺文學 小說 臺灣 文學 長篇小說 華語文學 長篇 港臺
內容簡介
濱線,從海底冒出的一方土地,它曾是高雄最富裕的港市,吸引懷揣各色夢想的來客。然而,時光蜿蜒流動,抵不住繁華褪色……
女孩阿玉,在半夜醒來,後悔偷吃瞭弟仔的西洋奶粉;
歐媽桑說,本地的唱片行女兒不做瞭,要去市裡開店;
姨婆,也曾是千金小姐,現在成瞭獨守大院的刻薄 老人;
馬公婆,她的日本情人再也沒有回來。
這是寫給母親傢鄉的一頁,致以飄逝遠去的海港風華。
===
★ 《聯合文學》雜志主編王聰威小說代表作。
★ 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 ,被《文訊》選為21世紀七零後臺灣作傢二十本耀眼小說之一,臺灣“新鄉土文學”代表作,被譽為“高雄書寫至今最成熟的長篇小說”。
★ 臺灣一代漁港的二十年盛衰起落,土地與人的聚散與情思。
★ 濱線市井的“山河歲月圖”,蕩氣回腸的“芙蓉女兒誄”。
===
饑餓、匱乏、驚恐、迷失…… 這無法抹除的語言,是王聰威為“濱線女兒”們書寫的戰後人物志——她們的情感與形象、她們的隱忍或爆發,匯成這部有關命運和創傷的歷史寓言。
——金宇澄
聰威是那種即使瞎編編也能寫出好看故事的人,但《濱線女兒》無疑是他寫得最用心的作品。
——路內
本書寫濱線女兒的故事,媽媽的故事。哈瑪星曾經的輝煌與沉重,民間視野下的歷史記憶躍然紙上。貼近自然的寫實,間雜現代敘事手法,將瑣碎的民間生活轉化為傳奇故事。回望、溯源父母輩親身經歷的大院生活、人性的復雜、人生的悲涼,把破碎的歷史拼成完整;物換星移,滄海桑田,蕩氣回腸處卻是一個告別的手勢。以濱線女兒為主角,以阿玉為視點人物,在男性中心的傳統社會裡,女性的處境和命運明顯帶著時代烙印和地域特點,阿玉、大姊、姨婆、瘋千金,良傢女子的悲苦人生、風塵女子的愛欲沉浮,一切都真實、真切得令人如臨其境、感同身受。傳統與現代的交替、窮人與富人的交鋒、男人與女人的交集,都完整呈現在故事生動細致的敘事裡。
——梁燕麗
這是王聰威為哈瑪星寫下的芙蓉女兒誄,也是他為故土雕刻的山河歲月圖。市井硝煙裡有英雄有狗熊,泥石歲月裡有笑聲有悲聲,這本烽火人物卷因而也躍出瞭地方志的范疇,成為歷史神話學,成為時代符號學。其中,最令人感動的地方是,在每一個令人萬念俱灰的時刻,王聰威都會扶讀者一把。
——毛尖
在歷史的節點處被建立起來的陸地幾乎是為瞭虛構而存在的。為瞭不要迷失在時間的迷霧中,也為瞭找到陸地的閘口,請一定放慢閱讀的速度。因為洪流來臨時,每一個脆弱的美麗的名詞,都被濱線女兒們一再捕撈、編織和守護,收於此書中。
——周嘉寧
王聰威透過細膩而靈活的筆觸,以女性視角刻畫出一幅昔日高雄鼓山港邊哈瑪星的庶民風景,豐富的日常生活細節,構成瞭小說堅實又動人的基礎,故全書從街頭巷弄商店風土,到人物面貌對話行止,皆仿佛是躍出紙面,歷歷在目。王聰威也以溫婉節制的筆法,描寫處在戰爭陰影之下,這群小人物內心深處的壓抑、失落、崩潰與瘋癲,哀而不傷,怨而不怒,連綴而成為一首耐人咀嚼、回味再三的抒情詩歌。
——郝譽翔
章節介紹
濱線鐵路 大院 第一船渠 木麻黃林
公用便所·鶯聲貼·依賴幸運信聯系·大姊的衫裙·姨婆·坐裁縫車看風景
大院 四枝垂 大新百貨
墨綠色炸彈·殺死懷孕的貓·王麗珍從電梯頂摔下來·匪諜·銅罐仔人
高雄驛旁畸零地 代天宮 岸壁 鼓山國校後
地雷陣囚禁·瘋千金的相簿·烏魚船入港·大雨毀壞的街·沿岸賺食查某
哨船頭 旗後 千光寺 大院
航線廢止日·走私計劃·苔膏人·埋殺囝仔的海埔新生地·五形脫·日月蛤
後記:再記一頁女兒故事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於是的評論 父母輩的故事都是寶庫。最好的細節都是時代給的。人心人情人事好像隻是在器物細節上反復而已,所以都能懂。
- 1Q的評論 獨特的私人經驗與宏大歷史敘事中不可避免的重復。在歷史的宏大敘事中,抓住個體纖細的瞬間,“一般人遵守的普通時間給燒熔成無法復原的灼熱漿汁” //王聰威在《復島》中就多次試驗、討論“重復”,被復刻的島上那些吊詭的人生也好、復讀機發出的口吃男孩的聲音也好,這種對於“重復”的執著在《濱線女兒》裡也有體現,重復的人生遭遇(被拋棄、落水的兩個孩子)仿佛是似曾相識,不動聲色間讓人悚然。重復所致的“單調”本身,又是對於戰爭的仿寫,畢竟多數人的死亡證明上必然是寫著“死於戰爭”,這是時代給予的終極“重復”。
- 開心的眼淚的評論 當我們瀏覽濱線女兒們的人生時,她們的個人故事組成瞭一幅特殊而有力的群像,以此為背景的關於創傷和復原的寓言,則展示瞭在災難中和災難後,人如何拾起和挽救自己被壓抑的主體性,而個人主體性復原的過程又如何復原瞭由他們組成的社會。
- 的評論 致以飄逝遠去的海港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