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Epub+Pdf夸克资源

0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中国话Epub+Pdf夸克资源
中國話

作者:鄭子寧

分類:文化

ISBN:9787510895746

出版時間:2021-1

出版社:後浪丨九州出版社

標簽: 語言學  語言  文化  人類學  中國  科普  後浪  文學   

內容簡介

☆偵探小說般層層推進的語言學科普

☆九大領域詮釋中國話的前世今生

☆重新發現中國人的文化史

▎編輯推薦

九大領域解讀中國話的起源與傳播

重新發現中國人的文化史

◎糧食作物稱謂的傳播

——為什麼東非馬達加斯加島和印尼群島上“米”的發音都非常相似?

——為什麼中國普遍北方吃粳米,南方吃秈米?

——為什麼中國臺灣的阿美人會把“小米”供奉為神靈?

◎傢畜動物稱謂的興衰

——為什麼歷史上“豬”的曾用字“彘”“豕”“豝”都消失瞭?

——為什麼楚國“虎”的發音——“於菟”和東南亞地區的發音非常相似?

——漢語的“馬”是草原上的印歐人傳入中國的嗎?

◎金屬加工冶煉的歷史

——為什麼青銅器上的銘文會被稱作“金”文?

——越南為什麼會用“銅”作為他們的基本貨幣單位?

——“鐵”是一個來自西方的詞匯嗎?

◎血緣親屬稱呼的異同

——“爹娘”是比“爸媽”更老土的詞嗎?

——“哥”什麼時候取代瞭“兄”?

——“媽”(ma)是全世界的語言中對母親的通稱嗎?

★名人推薦

本書對“語言中的歷史線索”已有非常精彩的論證,深入淺出又饒有意味,但這並不隻是“趣味歷史”而已……因為語言中異於規律的現象不僅可以提醒我們對結構的重新認識,也可以補齊文化交流中“缺失的一環”,有時是被遺忘的歷史。對中國人來說,這樣的書實在是太少瞭。

——知名書評人 維舟

本書內容廣博、材料翔實,伴隨著優美的文筆徐徐展開,讀來有“山陰道上行,使人應接不暇”之感。相信讀者諸君讀瞭本書之後,一定會對中國人與中國話之間的互動關系,有更為深刻地瞭解認識!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 盛益民

▎內容簡介

本書從語言學的角度切入,分別深入探討瞭中國的飲食、數字、動物、稱謂、地名等方面的文化。一方面,作者從縱向的時間維度,分析語言的發展、演變;另一方面,又從橫向的空間維度,探討不同語言之間的傳播、交流。作者借由語言,探索中國人的歷史與文化記憶,為我們描繪出一條清晰的、不同民族間的歷史發展與文化交流軌跡。

章節介紹

最初的華夏農民
稻農的出現
從東非到太平洋——種稻者的擴張
環繞青藏高原的稻谷
回到華南
秈米和粳米
秈米之路——從東南亞到中國
東亞的外來戶——麥
青藏高原邊緣的稷農
稷為何物?
喜馬拉雅南麓和太平洋上的稷
十二生肖與中國數字
中原的天幹地支
印度東北的十二地支
中國數字的輸出
2和7的神秘聯系
中國話裡的其他進制
萬之謎
回到幹支
可汗墓碑上的生肖
十二生肖抓小偷
東南亞的生肖
中國人的伴侶動物
中國最重要的牲畜
漢語的豬從何而來?
彘之路
“雞”的南方起源
雒鳴湘西
東亞共通的“鵝”
老虎吃野馬
楚國的老虎
新疆虎湖
東進之馬
西方來客
數學天才萊佈尼茨的語言學研究
中國的大熔爐
傳承千年的神劍?
不氧化的金
銀銅和錢
冶煉技術的誕生
從冶鐵學生到煉鐵老師
中國人的七大姑和八大姨
自遠古傳來的爸媽
“爺”是祖父還是父親?
“爹”從何方來?
稱呼親戚背後的邏輯
“女郎”為娘
永不變的“舅舅”
論資排輩的重要性
中國人用過的銜頭
中國之外的“伯”
“後”——最早的尊貴頭銜
“汗”與“可汗”
貶值的“單於”
文藝和不文藝的中國地名
熊在蒼山跳
離不開“勐”的壯侗人
山東的壯語地名
中國城市在外語中的稱呼
敦煌、敦薨與吐魯番
妙香國和鬱金地
中國的江河
甜蜜茶點
舶來的甜蜜
飲杯chay/te
“茶”之源
飲茶吃果
附錄
本書標音說明
推薦書目

網盤地址:

書籍網盤

書友評論

  • 陸釣雪等待瑤寶的評論 從語言學的角度探討日常生活背後的文化史。我想作者在本書中主要的發揮點還是漢藏語系和南亞語系、壯侗語系,其他語系包括國內某些發達地區的方言等等則居次要地位,主次還是很不同的。在飲食方面,一向不太愛借詞的漢語可是毫無抵抗能力。來自法語的café(咖啡)、滿語的sacima(薩其馬)、泰語的ต้มยำกุ้ง(tom yam kung/冬陰功)、日語的すし(壽司)、意大利語的latte(拿鐵)、維吾爾語的nang(馕)都是不少人趨之若鶩的心頭所愛。如果更有點冒險精神的話,緬甸語的hpaluda(泡魯達)、印尼語的satay(沙茶)、俄語的хлеб(列巴)、英語的scone(司康)、傣語的撒撇(釣雪按:恕我不打緬甸語和傣語瞭)可能也會出現在你的餐桌上。雪再按:學習外國文學的道路上不慎入瞭語言強迫階段
  • 江海一蓑翁的評論 知名語言文化學者鄭子寧老師的最新隨筆合集。在這本小書當中,作者一方面發揮他對各種語言的超強學習能力,以歷史的縱深感,探討和梳理各種常用詞匯的語義演化變遷史;另一方面又從社會文化史和文化人類學的視角出發,探討這些詞匯含義變化的社會背景、文化語境與時代氛圍——這種語言分析與文化研究交融、學理探究與生動講述交匯的寫法,讓本書兼具學術性、可讀性和科普價值,值得一讀。
  • 韌勉的評論 本書與作者鄭子寧前作《東言西語》封面風格一致連用,作者以中國文化關鍵名物為探討對象,梳理其語言發源與文化傳承之關系,探尋漢語詞發展的脈絡性,讀後令人感慨掌握語言夠多,的確會有許多奇妙的連接點,比如探討粳、糲、米之間的物候傳承關系,見證漢語源自藏緬語系的特性,以及物種流變的規律。探討印度紀念也有地支,突厥紀年也有非十二生肖的動物紀年,大大地拓展瞭文化史的視野。包括一些語言地名的錯置,如山東的壯語地名,新疆的虎湖等等,全書知識點密集,趣味十足,由此可見語言越優秀,思維越活躍!
  • 雨渙的評論 較之於上一本《東言西語》,這本書的學科專業性更強,論述更為嚴謹,但是閱讀門檻也更高。不過作者仍然保持瞭一貫的幽默的、日常中的冷知識的選題進行分析和解釋,以小見大,匠心獨運,意義非凡。
  • wangjiaojiao的評論 我有一個假想不知當講不當講,“輕呂”可能是異常重異常大的寶劍,參考“弱水”。
  • 金枝玉蕊皮獅虎的評論 作者的旅行路線更有趣。
  • mucen的評論 收獲不大
  • BUYER的評論 我不太明白瞭解一個字在十幾個不同地區、不同時間的讀音對我來說有啥幫助。如果能試讀,我肯定不會買這本書
  • 七纏的評論 比上一本寫得更好瞭,更稱得上是“一本書”。各部分的內容關聯和銜接好瞭太多。由於涉及到一部分語言學基礎知識,最好讀過上一本再來看,這樣會收獲得更多。訓詁小學往往涉及到歷史,地理,文學甚至古代音樂等學科概念的基礎基礎,如果沒有瞭解到將是很大的遺憾,推薦給所有熱愛漢語的朋友。
  • HeliumTrois的評論 還是要跟作者之前的《東言西語》(我購買的早期版本還叫《南腔北調》)比較一下,這本書的視角更大瞭,從漢語的現象入手,輾轉外域,溝通古今,把好多語言和文明都溝通瞭起來,也確實非常厲害瞭!由於多少對於上古漢語音韻感興趣,所以裡面牽扯到的古代漢語讀音還算是能夠理解(雖然對於鄭張和白-沙的擬音還是瞭解太少)作為外行人,有幾個感慨:1.我雖然喜歡比較語言學,但是對印歐語言的熟悉程度居然超過瞭母語和漢藏語系,有點慚愧2.漢藏語的好多小語言是真的復雜呀[捂臉]3.所以終於知道瞭勐海的“勐”是啥子意思
  • 隗青。的評論 讀過第一本語言學的書。挺好玩的。可是我是普通話玩傢,不懂任何一門方言,所以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感覺自己少瞭些什麼……
  • waterfaye的評論 讀來欲罷不能,拍案叫絕。
正文完
 0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