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體系:數字產品設計的系統化方法
作者:[英] 阿拉 • 霍爾馬托娃
分類:文化
ISBN:9787115522016
出版時間:2019-11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標簽: 設計
內容簡介
產品經理和設計師需要懂技術嗎?開發人員需要懂設計嗎?
應當先做設計再出規范,還是先出規范再做設計?
如果老板的意見與設計師自己的想法相左,設計師應該堅持己見嗎?
針對這類問題,先進的互聯網團隊已經逐漸形成瞭一套新的方法論——設計體系(design system)。設計體系是指產品團隊內部形成的用於指導其設計工作的一系列共享的最佳實踐。本書告訴你如何在團隊裡建立一套通用、共享的語言,從而讓團隊成員得以有效地開展合作。
“《設計體系》是給所有設計師和設計團隊的寶貴參考。本書旨在幫助你打造卓越的數字產品體驗,內容豐富且引人入勝。從闡釋‘設計體系’這一概念的角度來看,還沒有一本書能如此立體而生動。”——Jon Bell,Netflix高級產品經理
“在團隊或組織中建立一門通用語言,能大大減少內部成員間的溝通成本。如果你正有此意,那麼本書中關於設計語言的討論值得一讀。”——Bethany Sonefeld,Cloudflare高級產品設計師
“構建設計體系不僅涉及技術解決方案,還涉及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它包含瞭難題的解決之道,並為團隊齊心協力實現共同的願景開辟瞭道路。這就是本書內容的高明之處。”——Amy Thibodeau,Shopify UX設計總監
章節介紹
第一部分 基礎
第1章 設計體系 2
1.1 設計模式 4
1.2 共享語言 9
1.3 模式庫及其局限性 11
1.4 構建有效的設計體系 15
1.4.1 共享目的 16
1.4.2 識別問題 17
1.5 案例:“十分鐘食譜”網站 17
1.5.1 目的和價值觀 18
1.5.2 設計原則 18
1.5.3 行為和功能性模式 19
1.5.4 審美和感知性模式 20
1.5.5 共享語言 21
第2章 設計原則 22
2.1 有效設計原則的特性 24
2.1.1 設計原則是真實而貼切的 24
2.1.2 設計原則是實用的、可操作的 25
2.1.3 設計原則是有觀點的 27
2.1.4 設計原則是能產生共鳴、容易讓人記住的 28
2.2 定義原則 29
2.2.1 從目的開始 29
2.2.2 尋找共識 30
2.2.3 面向正確的受眾 30
2.2.4 對原則進行測試和修訂 31
2.3 從原則到模式 31
第3章 功能性模式 34
3.1 模式演變,行為不變 35
3.2 定義功能性模式 38
3.2.1 創建模式映射 38
3.2.2 打造界面清單 39
3.2.3 將模式視為操作 41
3.2.4 描繪模式的內容結構 42
3.2.5 按某個維度排列模式 44
3.2.6 將內容視為假設 45
第4章 感知性模式 48
4.1 感知性模式的作用 49
4.1.1 感知性模式有助於傳遞品牌形象 49
4.1.2 感知性模式讓系統更為連貫 51
4.2 探索感知性模式 53
4.2.1 情緒板 54
4.2.2 樣式疊片 55
4.2.3 元素拼貼 56
4.3 迭代與改進 57
4.3.1 平衡品牌性與一致性 59
4.3.2 標志性時刻 60
4.3.3 小規模試驗 61
4.3.4 平衡品牌和業務需求 63
4.4 標志性模式:團隊練習 64
第5章 共享設計語言 66
5.1 為模式命名 67
5.1.1 學習為你的團隊創造一個好名稱 68
5.1.2 好名稱是基於隱喻的 69
5.1.3 好名稱有個性 71
5.1.4 好名稱能傳達目的 72
5.1.5 協同命名 74
5.1.6 建立專用頻道 74
5.1.7 跟用戶一起測試設計語言 75
5.2 將團隊融入設計語言 76
5.2.1 讓設計模式變得可見 76
5.2.2 引用事物的名稱 79
5.2.3 將設計體系作為入職培訓的一部分 80
5.2.4 定期組織設計體系會議 80
5.2.5 鼓勵多樣化協作 81
5.2.6 維護一份術語表 81
第一部分 總結 84
第二部分 過程
第6章 設計體系的參數 88
6.1 規則:嚴格或寬松 89
6.1.1 Airbnb 89
6.1.2 TED 93
6.1.3 權衡利弊,做出選擇 96
6.2 部件:模塊化或集成化 97
6.2.1 模塊化與用戶體驗 98
6.2.2 模塊化與項目需求的范圍 101
6.2.3 權衡利弊,做出選擇 103
6.3 組織:集中式或分散式 104
6.3.1 集中式模型 105
6.3.2 分散式模型 105
6.3.3 組織挑戰 106
6.3.4 權衡利弊,做出選擇 107
6.3.5 小結 108
6.3.6 適合你的設計體系 110
第7章 規劃與實踐 112
7.1 獲得高層的支持 112
7.1.1 在設計和構建模塊時能節省時間 113
7.1.2 在做整站修改時能節省時間 114
7.1.3 能讓產品更快上線 115
7.1.4 其他好處 115
7.2 從哪裡開始 117
7.2.1 就目標達成一致 117
7.2.2 將成果公開 118
7.2.3 創造知識共享的文化 119
7.2.4 提升團隊士氣 120
7.3 關於設計體系實踐的思考 122
第8章 功能性模式的系統化 124
8.1 目的導向的清單 125
8.2 準備工作 126
8.2.1 安排時間 126
8.2.2 選擇人員 126
8.2.3 打印界面 126
8.3 確定關鍵行為 127
8.3.1 措辭是一項基礎工作 129
8.3.2 將行為分解為操作 129
8.4 按目的對現有元素進行分組 130
8.5 定義模式 131
8.5.1 具體性尺度 131
8.5.2 內容結構 133
8.5.3 命名 136
8.6 在更小的維度上重復目的導向的清單過程 137
8.6.1 操作的一致性 138
8.6.2 視覺層次 141
8.6.3 特例 142
8.7 小結 143
第9章 感知性模式的系統化 144
9.1 超越樣式屬性 145
9.2 美學特征與標志性模式 147
9.3 識別感知性模式 148
9.4 配色 150
9.4.1 從目的開始 150
9.4.2 收集現有顏色並分組 150
9.4.3 定義模式 153
9.4.4 指定模塊 154
9.4.5 就指導原則達成一致 157
9.5 動畫 158
9.5.1 目的和感受 158
9.5.2 評審現有動畫 159
9.5.3 定義模式 160
9.5.4 指定模塊 161
9.5.5 就指導原則達成一致 161
9.6 語氣和語調 162
9.6.1 評審語氣和語調的模式 162
9.6.2 定義模式 163
9.6.3 就指導原則達成一致 164
9.7 小結 165
第10章 模式庫 166
10.1 內容 167
10.2 模式的組織 168
10.2.1 提煉感知性模式 169
10.2.2 組織功能性模式 169
10.3 模式文檔 175
10.3.1 為功能性模式編寫文檔 175
10.3.2 為感知性模式編寫文檔 182
10.4 工作流程 187
10.4.1 添加新模式的過程 187
10.4.2 引入新模式的標準 188
10.4.3 人員與責任 190
10.4.4 統一設計體系的各個方面 191
10.5 工具 192
10.5.1 保持模式庫的更新 192
10.5.2 保持主設計文件的更新 193
10.5.3 將模式庫作為求真來源 194
10.6 模式庫的未來 195
結語 196
擴展閱讀資料 198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貳叔的評論 看得時間太久瞭,基本都忘記瞭。中間穿插瞭前叉手術,關關出生。挺幸福的一些事情,和傢人呆在一起最長時間的一個階段。
- ZFreet的評論 通篇都 FutureLearn 那幾個拙劣的示例
- 已註銷的評論 比較全面,對於構建設計體系、建立設計組件模式的思路更全面瞭一些。但其實希望案例可以講得更具體一些,國外的案例,並且比較舊,稍有點距離感。其實如果國內有人以ANTD為案例來講述的構建體系會很不錯。
- Hulk的評論 告知如何搭建設計體系。講的隻是簡單的入門和引導性的講解。
- 阿該的評論 受益匪淺
- 喂喂喂的評論 很好!精準指明瞭項目過程中精力分配的問題,同時,從目的出發強化模式行為的方法,有點明星思考法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