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信仰与社会Epub+Pdf夸克资源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科学、信仰与社会Epub+Pdf夸克资源
科學、信仰與社會

作者:(英)邁克爾·波蘭尼

分類:文化

ISBN:9787305192210

出版時間:2020-1-1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標簽: 哲學 

內容簡介

作為20世紀歐洲卓越的科學傢和哲學傢,邁克爾·波蘭尼憑其著名的意會(tacit)認知理論和富有人性的科學哲學觀引發瞭現代認識論上一場根本性的變革。本書收錄瞭波蘭尼的兩部代表作《科學、信仰與社會》與《人之研究》。

《科學、信仰與社會》是根據1946年波蘭尼在英國達勒姆大學(University of Durham)發表的路德紀念講座(Riddell Memorial Lectures)結成的集子,該書是波蘭尼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成名作,是波蘭尼第一部系統的科學哲學著作,概括地陳述瞭其科學觀。波蘭尼指出科學傢的個人判斷和寄托是科學構序和進化的重要動因,一切科學的知識塑造都離不開科學傢個人,他們擺脫不掉的個體熱情、價值等同樣也是科學的本質屬性。也是在該書中,他第一次明確提出瞭科學與價值、科學傢個人與科學理性權威的內在關系,以此成為科學歷史學派的重要思想先驅。

出版於1959年的《人之研究》是基於波蘭尼在基爾大學((Keele University)發表的林賽紀念講座(Lindsay Memorial Lectures)而完成的另一部作品,這三場講座為波蘭尼的“意會認知”理論提供瞭基礎知識,可以被視為波蘭尼最著名的作品《個人知識》(1958年出版)的導言和擴充。此時波蘭尼的科學哲學思想已臻全面成熟,並拜多年的科學傢生涯和社會活動領域的豐富閱歷所賜,其筆鋒在從精密自然科學到人文社會學科在內的一切學科領域中縱橫馳騁,遊刃有餘。

章節介紹

科學、信仰與社會
3/前言 背景與展望
17/第一章 科學與實在
38/第二章 權威與良心
58/第三章 奉獻與奴役
80/書目說明
附錄
95/人之研究
147/譯名對照表

網盤地址:

書籍網盤

書友評論

  • 喝牛奶的仙人掌的評論 本書收錄瞭英國卓越的科學傢和哲學傢波蘭尼的兩部代表作《科學、信仰與社會》《人之研究》,集中體現瞭其著名的意會(tacit)認知理論和富有人性的科學哲學觀。波蘭尼批判實證主義的科學觀,指出科學傢的科學信念、科學直覺和內在創造力都是科學研究的前提,強調科學傢的良心等是從事科學事業不可缺少的精神要素。其理論引發瞭現代認識論的一場根本性變革。
  • Walking Youth的評論 科學命題的本質是猜想,是對個人信仰的宣稱。“常有人說,科學事實恒常不變,變得隻是科學的詮釋。”然而,“除瞭沒有意義的感官印象,再也沒有任何經驗能在不附帶有效詮釋因素的情況下,作為事實存在下來。”聯系和比較韋伯對直覺主義的批評:隻有被我們經驗的東西消逝之後,我們才能理解那混沌不明的模糊性與彌散性,並且必須以概念的形式才能對其進行解釋。
  • #RosannLinde#的評論 兩篇演講,沒完全讀懂和理解吧,感覺看原文可能會更清楚?一直覺得科學是隻有一個的真理,前段時間看瞭一點兒庫克才忽然意識到科學中存在著假設與預知,有後者不斷推翻前者、幾方爭論後也不一定會達成完全統一的發生,它的結果也是探索與塑造出來的。從前並沒想過這些,就好像在洗米之前根本沒意識到存在這個步驟一樣,二者讓我感到瞭相似的驚奇。作者舉瞭量子理論和元素周期表的例子認為出現偏差不一定要否認本質,科學的推進過程是靠科學傢收集證據,憑借直覺和經驗,根據規則,最後做出的自身抉擇。科學和宗教與法律不同的是它不存在中心/最高權威,科學傢是憑良心行事。第二篇的作者所說的意會在我看來就是通過片段以把握整體世界的過程,神經突觸聯結的結果。另外這本紙質很舒服,味道好聞,封面的康定斯基很有感覺ww
  • 蘇幕遮的評論 講科技史也好,科技哲學或者科學范圍內的操作理念方法也好,就一以貫之,強行過度到政治,說一些價值上的東西顯得不倫不類。
  • Chaosfire的評論 實話實說,沒啥意思的一本書
  • 簡單的評論 若是按照波蘭尼所期待的科學研究那人類科學就沒有必要再去批判瞭也或許正是批判造就瞭科學,因為批判的來源正是人性中最深處的信仰。
  • 凌雲一寸心的評論 德先生如何統領賽先生:自我意志作為科學研究的風向標與調和劑。
  • malingcat的評論 科學哲學的人文脈絡。波蘭尼說,意會認知(tacit knowing)是他所有文章的基礎。在科學實驗中,自始至終貫穿著直覺和觀察的相互刺激。科學命題實質上似乎就是猜想。走向發現的過程其實也是某種精神重組過程。人類之所以能發現新的知識,靠的正是小鼠在走出迷宮時所用的意會能力。由此過程,我們終於掌握瞭某種知識,信任其為真理。唯有通過“攝悟活動”(act of comprehension),人類方能獲得有意義的知識,而這種攝悟活動,就包含在我們將自己對一組細部的意知融合為對整體意義意知的過程中,也是因此,它必然是個性化的。現實中,每個人能直接獲知的真理為數極少,其餘部分隻能通過信任他人來達到。在《人之研究》中,“科學”就這樣通過“信仰”(理解)走向瞭社會——信任和責任——大學的使命亦如是。
  • 茶幾的評論 (題目裡Faith的翻譯或許隻能理解成“對科學的信念”)
  • 其中的我的評論 連接科學、信仰與(自由)社會這三個概念的起點是傳統前提,所有社會成員的良心都應內聚於這一點,從這點出發,才能去追求公平與寬容。
  • 知行捕手的評論 很難讀,譯者可能沒有理解,作者表達也比較混亂,知識和觀點存在,但需要結合作者其他書來看,僅看這一本是比較模糊的,知識的樂趣所在,科學並不科學,知識能夠實踐一時收獲就可以瞭。
  • 神性的流動的評論 除瞭導言外,翻來覆去的講一些重復的話,看著乏味。
  • 南大社·折射集的評論 by 波蘭尼
  • 被除名的小廢青的評論 波蘭尼的知識論背景與庫恩、費耶阿本德等人並無太大差別,但催生出的實在論立場卻與其大相徑庭。不過波蘭尼的文筆說是上流也不過分。
  • 鋼琴與小步舞曲的評論 受益匪淺
正文完
 0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