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傷痕
作者:霍爾格·霍克
分類:歷史
ISBN:9787520711135
出版時間:2019-11-1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標簽: 歷史
內容簡介
本書揭示瞭被粉飾過的美國獨立戰爭的另一面——暴力,即美國實際誕生於一場充滿暴力和血腥的內戰。作者不但用生動翔實的文字展示瞭愛國者與保皇派、英國兵與平民、白人與黑人、印第安人之間的種種暴力行為,還展示出這種無處不在的暴力所帶來的道德困境,即英國人對無休止戰爭的左右為難以及勝利者對戰爭罪行的抹除、篡改和美化。
本書試圖從歷史中發掘美國現當代種種對外政策的暴力基因,進而對通過暴力手段追求正義目標的行為做出批判和否定。因此可以說,美國是通過一場殘忍無情、毀壞靈魂的戰爭建立起來的,無法理解這一點,就無法理解美國的過去與當下!
章節介紹
引子
第一章 捕獵保皇派
卑鄙的禽獸
忠誠者之墓
第二章 不列顛的困境
木已成舟
嗜血的內戰
公然的叛亂
第三章 盧比孔河
唇槍舌劍
屢遭重創
猶豫不決的入侵
討伐美洲保皇派
第四章 美洲護民官
“副官的女兒”
殺雞儆猴
贓物政治
第五章 肉體凌辱
復述強奸
第六章 屠宰場
從被俘到埋葬
擔心自己失去雙腿
一群骯臟的人形生物
第七章 戰俘的黑牢房
海面的騷動
不自由,毋寧死
漫長的歸途
第八章 斬盡殺絕
不裝火石的格雷
被亂砍的身體,道德上的勝利
法國的匕首
第九章 城鎮毀滅者
完全的毀滅
美利堅帝國
第十章 美國化戰爭
猛獸
哈利的頭顱
第十一章 以命抵命
公正
報復
傷感的愛國主義
第十二章 落魄而歸
最後的旅程
和解
後記
註釋與譯名對照表
譯後記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鳳閣舍人的評論 腳註做成二維碼倒是挺有意思的,不用來回前後翻瞭。
- 綠皮青蛙的評論 一個國傢的獨立是踏著血走來
- 之免的評論 一個國傢必然經過血與火的淬煉。而繼承者們天然的正義就是享受祖先們打下的江山。人類歷史不是電子遊戲,一代一代玩傢的屬性不會重置,相反要隨時間累加。現有的政治經濟科技條件,完全可以塑造更大的國傢,未來世界的版圖一定會缺少更多的顏色。文化的多樣性一直都在,而靠政治扶持的文化恐怕也是阿鬥一類。所以文化的多樣性不是什麼正義的東西,也不是什麼可以抑制的東西。
- 凱申兄的評論 沒有不流血的革命,也沒有反對派不流血的革命。
- 李定國兩蹶名王的評論 雖然很不恰當,但是很多讀者相比會把美國獨立派對保皇派的暴行與去年某島聯系起來,不過對我而言美國第一次內戰的記憶更是封鎖在十多年年看《神駒小佳人》的那個下午。
- 德意志的仰慕者的評論 雖然作者竭力要渲染戰爭帶來的悲慘與痛苦,但是與其他暴力革命(這個就不與俄國以東並包括俄國在內的東方式專制國傢比較瞭)相比,美國革命造成的苦痛已經算是微小瞭。不過,每一起慘案,對受到無法挽回傷害的個人和群體來說,無可置疑都是一起慘劇,加害者或許是天性殘酷,也或許是存在不同的意識觀念,但每個人的流血,都值得人們為之反省。
- adnamdA的評論 “我們發現美國的愛國者一方面對野蠻的英軍和保皇派、土著居民以及德國盟友的種種暴行義憤填膺。另一方面,對於他們對保皇派施以復仇的暴行卻三緘其口。他們指控英軍燒殺搶奪,無所不為,甚至強奸幼女凌辱囚犯。並將美國戰俘前送亞洲和非洲賣身為奴,但他們似乎忘記瞭自己也曾對他人施以同樣的暴力。暴力會四處蔓延。”
- 沙丁魚罐頭的評論 精華都在引子裡瞭,在現在的美國革命研究中,已經把革命視為一種觀念的延伸,這觀念是充滿浪漫的對民主自由的追求、對英國帝國專制的反抗以及對開國元勛們的贊美。在這種敘事下,革命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暴力,美國革命中的殘酷一面常常被完全忽視。在革命發生時,各個族群之間的暴力層出不窮,並深刻影響著戰爭和政治的發展。而隨著時間發展,英美關系修好,英國人的暴力被遺忘;而在革命敘事和對開國元勛的贊美中,保皇派遭遇的暴力被覆蓋;在20世紀60年代中,歷史學傢們甚至不知如何書寫黑人在革命時參與戰爭並在戰後依然在美國作為奴隸的歷史;參與戰爭的印第安人也在戰後逐漸地走向消亡。在這些被遺忘的事實和對美國革命的理想化浪漫化過程中,該書就旨在揭示建國之時就存在於美國觀念中的暴力因素,幫助美國民眾理解當今世界不斷發生的革命。
- 大篷車上的星屑的評論 寫得很微觀,畢竟暴力需要還原到普通人身上才能體現。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印第安人的遭遇,這些北美大陸原來的主人被拽進殖民者的紛爭,無論站在哪一方,最後的結果都是被抹去。他們的文化被當作一種異域產物來展示,側面證明其野蠻和落後,“漁獵”的屬性則被不斷加強,借以證明殖民者侵占土地的合理性:反正他們能總能到別的地方繼續討生活。結果是無人記得被愛國者們燒毀的農田、被掠奪的糧食、被剝下樹皮的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