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政治與皇權傳遞
作者:權傢玉
分類:歷史
ISBN:9787520153287
出版時間:2019-12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標簽: 歷史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曹魏與西晉兩次皇權傳遞帶來的政治變動,從皇權的交接之際入手,探討短暫的君弱臣強局面為政治帶來的不安。魏明帝托孤與晉惠帝為太子時面臨的奪嫡之爭,是魏晉南朝歷史中兩種具有代表性的皇權傳遞。魏明帝顧命改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瞭曹魏正始局勢的走向,甚至決定瞭曹魏最終為司馬氏取代。西晉武帝時期的太子地位以及圍繞皇儲話題形成的奪嫡之爭,曠日持久,直接影響到晉武帝對於權力結構的佈局,對賈充的依仗與放棄和對楊駿的啟用,使西晉最終形成瞭政治和軍事上宗王與外戚結合的格局,而這恰成為西晉此後的變亂之由。
章節介紹
緒論
第一章 從許昌看曹魏立國觀念的調整
第一節 漢末許昌地位的變遷
第二節 曹魏的戰略南移與許昌的地位變化
第二章 高平陵事變前夜
第一節 魏明帝顧命改易鉤沉
第二節 魏晉革代與歷史書寫的困境
第三節 正始局勢蠡測
第三章 齊王奪嫡背景下西晉政治的展開
第一節 晉武帝立嗣背景下的賈充
第二節 西晉楊駿一族的崛起
第四章 山雨欲來:八王之亂期間的元康政治
第一節 賈後執政後朝廷政策的調整
第二節 關中起義與關中軍鎮的調整
第三節 廢愍懷太子事件與西晉政局的全面失控
第五章 晉室南渡
第一節 兩晉之交司馬氏正統南移的過程
第二節 從蜀漢東晉看寄寓政權的“國”“土”觀念
結語
附錄一 南朝的蘇侯神信仰
附錄二 《隋書·食貨志》與魏晉南朝地稅
參考文獻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越石—賦扶風的評論 魏晉史真的是已經山窮水盡,憑借傳世文獻另立新說的基本多為穿鑿
- 夢在拉格朗日的的評論 通過皇權傳遞這一線索串起瞭魏晉這一段的歷史,不失為一個好的研究取向。總體來看作者對政治史的分析還是比較精彩的,考證比較細致,腦洞也挺大的。尤其是《高平陵事變前夜》一文,認為司馬懿其實在景初二年魏明帝遺詔一事中就通過兵變獲得瞭統治權,之後的正始年間曹爽實際是在司馬懿的控制之下,最後通過高平陵事變徹底解決瞭曹魏宗室勢力。不過我還是覺得這個分析有點扯,我更傾向於仇鹿鳴的看法,高平陵事變的成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 飛花子的評論 學者們如今用傳世文獻所得出的新觀點,大多隻是腦洞更大,推測更多罷瞭,陳寅恪先生的集團論恐怕並未受到過真正可靠而有力的挑戰。中古史領域在陳之後,再沒有出現過同樣有解釋力和通貫性的基本范式瞭。
- 吉高由裡子的評論 權傢玉的論文集 有些識見過於“大膽” 沒有仇鹿鳴的紮實平穩 整體閱讀體驗佳 “寄寓型政權”那篇讓我不禁想到瞭南宋 南宋稱都城為“臨安” 皇陵為“攢宮” 真是面朝大海 心系四方
- 古典夢話的評論 自詡正統的偏安政權分析建議KMT全文背誦。
- 中世與近世之間的評論 嗯,論文集寫出瞭通史的水平
- 社會主義新肥宅的評論 多為老權碩士期間文章不斷修改而成,兼有幾篇近年(如腦洞大開的高平陵前夜)和博後期間的文章。閱讀體驗極佳的政治史論著,鉤沉索隱,邏輯清晰,史料可信。最喜歡的一點是脫離概念論述,避免集團對壘這種大而化之的討論,由此腦洞雖大,卻不讓人覺著無稽。全書最大的惹人爭議的地方,應該是對諸多常見常用史料的批判,其合理與否各自見仁見智吧。
- 隱清的評論 作者從魏明帝托孤和晉武帝太子齊王之爭出發,認為魏晉之際政治矛盾的爆發均與皇權嬗位之時“君弱臣強”的緊張局面息息相關。提出司馬懿早在明帝托孤後矯詔政變,正始年便已奪大權,曹爽等不過是困獸猶鬥的新觀點;並重理瞭西晉政治,晉武帝執意立惠帝,棄賈充等、任用楊氏種下瞭外戚-宗王惡鬥的種子,而賈後在短暫平穩的元康政局後廢愍懷太子則直接招致諸王興兵內亂與王朝的崩潰。
- 濰坊王德蘭的評論 第一章寫許昌的城市地位升降,指出平吳戰爭、淮南三叛是維持許昌戰略中心的重要因素;第二章將魏晉禪代的時間節點提前至景初二年,通過分析三國志對孫資、劉放二人參與明帝任命輔政大臣之召中的描寫,認為司馬氏通過發動洛陽宮變開始執掌朝政,並通過史書對政變進行瞭粉飾;第三章以齊王、武帝-太子一系的政權鬥爭為中心,辨析瞭賈充“出鎮”及楊峻一族崛起的真實原因;第四章無甚出彩,但作者對於史書對司馬遹的褒揚與憐憫保持瞭警覺;最後一章以蜀漢和東晉為例探討瞭流寓政權,北伐、復國誠然是支撐寄寓政權的基石,但也為其套上瞭枷鎖,成為阻撓政權偏安、發展民生的夢魘,甚至淪為瞭朝臣弄權的借口,作者對諸葛亮、蜀後主的重新評價值得讀者深省,有關“北伐”口號在流寓政權中的政治影響力可以另起專著深究。
- 大灰熊的評論 關於司馬懿正始角色分析過於腦補不嚴謹。
- 寥落漸癡為蘅的評論 看樣子應該是論文集,之前讀過其中兩篇,感覺除瞭腦洞大開的內容,史料運用上平平無奇。定價偏高,五折入手就可以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