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
作者:[美]克萊格·尼爾森
分類:歷史
ISBN:9787521704082
出版時間:2019-12-5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標簽: 歷史
內容簡介
深入挖掘日本走向戰爭深淵的緣由終始,揭秘美國“恥辱之戰”的前因後果
非虛構寫作典范,自海量資料和深度細節中披沙揀金,震撼再現戰爭場景
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美國不是創立於1776年7月4日,而是1941年12月7日。那一天,由航空母艦、驅逐艦和小型潛艇支援的354架日本戰機突然猛烈襲擊美國珍珠港,造成2 403人死亡,重創8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188架戰機。珍珠港事件是太平洋戰爭的開場,迫使美國結束長期以來的孤立主義政策,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徹底改變瞭二戰的走向和國際政治的格局。
克萊格•尼爾森為寫作本書成立瞭一個研究小組,進行瞭近5年的研究工作。本書展示出戰爭中美日雙方恐怖、混亂、暴力、悲劇和英雄主義攻擊的異常豐富的細節。我們會看到水手、飛行員、軍官、外交官、將軍、天皇、總統,不同立場與角色的人,在世界歷史上這個令人震驚的戲劇性時刻如何做出自己的選擇;我們也會看到當日軍飛行員飛臨夏威夷時,被旖旎風光打動而拍照留念;當日軍轟炸機群呼嘯而過時,“內華達號”的軍樂隊仍渾然不覺地吹奏著國歌;當“俄克拉荷馬號”被魚雷擊中時,巨大的震動觸發一臺留聲機播放起流行的爵士樂;當轟炸機俯沖投下致命炸彈時,日軍飛行員卻對地面的美國士兵露出微笑;當被毀的“亞利桑那號”開始下沉時,年輕的水兵必須立即選擇是與軍艦一起沉沒還是跳入燃燒著柴油的水域……
在大量原始資料的基礎上,作者追蹤1941年之前數十年的草蛇灰線,從美日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各個方面,分析導致珍珠港事件爆發的必然和偶然因素。從美國海軍準將佩裡的“黑船”打開日本國門,到東鄉平八郎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俄國海軍,到五國海軍會議,再到二二六兵變,以及二戰爆發後美國和日本的微妙關系。最後,本書得出瞭重要的結論,即悲劇的不可預見性以及該事件延續至今的影響。
編輯推薦:
1. 1941年,深陷中國戰場的日軍資源難以為繼,轉而向東南亞的英美利益范圍開戰,珍珠港事件爆發。而美國的加入改變瞭二戰的走向,中國的抗日戰爭成為二戰的一部分,太平洋戰爭的結果也奠定瞭時至今日的亞太政治格局。
2. 本書基於大量原始史料,作者的研究小組匯集整理瞭近100萬頁的文檔,同時從日美雙方的視角進行考察,使本書具有超強的權威性、公正性和可靠性。
3. 探尋歷史事件背後的復雜脈絡,回溯至20世紀初,通過日美兩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方面,探討日本如何一步步走向戰爭,美國的孤立政策如何走向結束,日美之間以及與蘇、英、法、中等國的利益關系,日美之間的文化誤解等問題,深入分析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原因。
4. 通過梳理大量史料,還原戰爭細節,不僅翔實描寫各部隊和戰艦的作戰情況,更展現出個體在戰爭中的真實處境,促使人們反思戰爭、政治與人性。作者是多次獲得重要獎項的非
虛構作傢,使本書具備瞭更強的文學性和可讀性。
章節介紹
序 言 無畏艦和磨石
第一部分 通往戰爭之路
第一章 未雨綢繆
第二章 邪惡的風
第三章 1941年秋
第四章 11月
第五章 12月6日
第二部分 突襲 !
第六章 從天而降
第七章 珍珠港
第八章 描述不可言說之痛
第九章 恥辱
第十章 復興
第三部分 勝 利
第十一章 復仇
第十二章 勝利
第十三章 遺產
附錄 1 判決和爭議
附錄 2 榮譽勛章
致謝
參考資料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鎮長的評論 可以跟半藤的書對照著看。克萊格的書比較偏通論,從兩國淵源討論到現代,對整個事件的影響進行全面的剖析。亮點是一些從回憶錄跟資料中選出的細節,例如描述人們對珍珠港襲擊發生當下的反應,可以看出人類在災難時的一些共性,例如驚慌失措、輕信謠言、互相指責攻擊等。中文副標題說這是美國命運轉折的一年,作者也是如此指出。珍珠港是美國本土第一次遭到直接攻擊,讓他們知道再也不能“歲月靜好”,必須要面對身為大國的“天生麗質難自棄”。翻譯流暢,值得一讀。
- 鼠頭的評論 一直想找一本詳細記述珍珠港事件的歷史紀實類著作,去瞭解日本為何選擇以此種方式對美國開戰。本書的特點是成也細節,敗也細節,戰前的大量描述難以讓人從中理出頭緒,轟炸後神經質的防禦細節和戰後戰爭老兵PTSD和言和的部分又閃爍人性光芒。看完後我還是不明白最初的問題,也許應該再多刷幾遍。此前缺失的一星是因為沒有地圖。
- 心有靈犀化骨鬼的評論 偷襲前的爾虞我詐,戰爭的殘酷與慘烈,戰後的抗爭與思索 — 這是一部關於珍珠港事件的難得的好書,讓人陷入思考的要素很多。美國的戰爭機器也確實是在珍珠港事件後逐步強大起來,的確可以說是“現代美國命運的轉折” — 隻是這種轉折對世界是福是禍,還待後人評說。(另:看這倆孫子掐架,我總有些幸災樂禍)
- 吳情的評論 陰謀論縈繞著的珍珠港事件格外撲朔迷離,為何日本當時竟然敢攻擊資本主義強國,美國,引火上身,鑒於她已經深陷對華戰爭的泥潭?在美國一方,問題在於,珍珠港事件是參戰的苦肉計,還是自大所致的慘劇?《珍珠港》一書提供瞭一種具有說服力的看法。
- 漫步秋葉的評論 書中有很多之前不知道的信息,是全面瞭解珍珠港一事,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
- Z的評論 他們喚醒瞭一個沉睡的巨人,使其下定可怕的決心。當英雄殺死惡龍,就成為現在的樣子。 第一次這麼全面細致地瞭解瞭珍珠港,很多之前圍繞它的各種陰謀論和歷史猜想都被一定程度上破除。可惜的是深刻度不足,沒有說出轉折的深層原因……
- FainT的評論 E195.2/7224 3.26 普通
- 泛不系之舟的評論 太厚瞭,細節描寫出眾,甚至以為這是本小說
- Terenceli的評論 很詳細的描述瞭珍珠港的前因後果以及其後中途島的概述。
- 成功的不二法門的評論 在民主社會下,想要調動所有的國民為一件偉大的事業、共同的目標而奮鬥殊屬不易,然而一旦全體民眾達成一致,每個人無不意志堅定、同仇敵愾,爆發出獨裁者無法想象的巨大合力。美國是民主制度和民主社會的堅定捍衛者和領導者,在二戰時美國同樣成為盟軍國傢的領導者,又一次捍衛瞭文明世界的價值,把人類從納粹的集權統治中拯救出來。日本妄圖以出其不意的突襲來取得對美國的軍事優勢。他隻考慮到摧毀有型的物質力量,而永遠不會理解真正的民主制度的優勢在於尊重每個人的意志,發揮每一個人的價值,每一個人匯集成一個偉大的民主社會。
- 栗子有毒的評論 翻閱
- Gorbachev的評論 4.3 有點混亂. 1. P404 Para3 Line3 不是“AF”?2. P409 Para4 Line7 “飛船”?3. P410 Para4 Line10 “1945”應為“1944”.
- 滿天星的評論 目前描寫珍珠港最好的書
- 心仁的評論 日本以6艘航空母艦為主的數百艘戰艦組成特混艦隊於1941年12月7日襲擊珍珠港後,一度控制瞭綿延10000公裡的太平洋地區,“大東亞共榮圈”幾乎把整個亞洲踏於腳下。而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時,竟然連一艘浮起來的船都沒有瞭,需要借由美軍的輪船運輸簽署投降書的大臣。玩火者必自焚,《珍珠港》一書描述的是改變歷史的事件,讀來感慨一下人類的某些愚蠢與自負,也催生瞭另一些人的勇敢與智慧,人類仍有希望!
- disguiser的評論 很棒
- Tantalus的評論 ^
- 竹子竹子的評論 前因後果,政治地理人文各方面作者都涉及到瞭。印象最深的還是南京大屠殺的描述吧,雖然隻有一頁,但還是看得我汗毛都豎起來瞭
- littlebear的評論 讀完《非常年代 : 羅斯福夫婦在二戰歲月中》,再讀此書,對二戰歷史多瞭一些瞭解,以史為鑒,看當下世界,心生畏懼
- 樂慣大叔的評論 綜合而言,正所謂,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沒有閱讀,就談不上評判。而筆者通讀過後,發現全書出彩的地方非常多,可謂不勝枚舉、色彩紛呈。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具體《珍珠港:1941,現代美國命運的轉折》這本書如何流光溢彩、別具一格,還是請您自己一讀而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