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
作者:[保]卡帕卡·卡薩波娃(Kapka Kassabova)
分類:歷史
ISBN:9787520157278
出版時間:2019-12-26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標簽: 歷史
內容簡介
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的人口都是移民。
.
有人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但我認為,歷史首先是由那些並非身在其中的人書寫的。
.
牧羊人說,你也會逃離,但如果我留下呢?如果你留下……我給你一個月,看見那棵橡樹瞭嗎?你會在那裡上吊自盡。
.
我愛我的祖國。我在她高高的樹枝上蕩秋千;我躺在她的監獄裡。沒有什麼東西,能像祖國的歌和煙葉一樣,減輕我的憂鬱。
.
【內容簡介】
卡帕卡· 卡薩波娃在這部非凡的敘事報告文學作品中,回到闊別25年的保加利亞,探訪它與土耳其和希臘的邊界。在她兒時,有傳言說那裡的邊境地區雖然滿是士兵和間諜,但相比柏林墻,它是進入西方的一條捷徑。她記得自己在黑海之濱的“紅色裡維埃拉”玩耍度假時,區區幾英裡之外就是一道帶電的鐵絲網,上面的倒鉤指向國傢內部的敵人。
.
卡薩波娃還發現瞭一塊被歷史不斷塑造的地方,她在書中對蹈火者、走私者、尋寶獵人、植物學傢和邊境守衛等進行瞭細膩的描述,除此之外還有來自敘利亞和伊拉克,穿越土耳其邊境的衣衫襤褸的男男女女。然而,那裡似乎還有著非人的力量:密林中藏著眾多溫泉和色雷斯人墓地,遠古世界、時間循環和萬物有靈論的吸引也從未遠離。
.
《邊境》既是一部引人入勝、讓人身臨其境的旅遊敘事作品,也是一部冷戰秘史,從側面審視瞭困擾歐洲的移民危機,是對內外地理環境的一次深刻而詭異的探索。
.
【媒體評價/本書獲譽】
.
榮獲2018年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艾爾-羅德漢全球跨文化理解獎
榮獲2018年高地圖書獎
榮獲2017年蘇格蘭藍十字協會年度圖書獎
榮獲2017年英國愛德華斯坦福杜爾曼旅行寫作獎
.
卡薩波娃寫瞭三部詩集、一本小說和三本回憶錄,她顯然在字裡行間展現瞭敏感細膩的描述才能……然而,她還擁有一種天賦,它隻屬於最優秀的旅行作傢:她能適時地瞄準那些反映當地狀況的人物。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
卡薩波娃深入地方挖掘細節,同時又能以足夠超脫的態度去看待事物,而非加以評判。她觀察、傾聽、敘述,而非從自己的觀點出發歪曲故事。她是一個公平公正的信使。在當前世界難民危機的形勢下,《邊境》一書提醒我們,穿越邊境的人絕不僅僅隻是數字。他們是人,承載著一些值得傾聽的故事。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
這是卡薩波娃的第三部作品,它以深刻博學、機智詼諧的方式生動揭示瞭一段隱秘的歷史……她輕巧而精準地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脫離眾多主題的各自特性,展現瞭一種令人艷羨的和諧關系……“這是個令人惆悵的奇跡,”卡薩波娃寫道,“至今仍然零星地留存著曾經富饒的人類多民族記憶。”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出色的編年史作傢瞭。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
卡薩波娃的書更接近於一部出色完成的人類學著作。這部作品的與眾不同之處是作者非凡的散文才華。
——美國《當代歷史》雜志(Current History)
.
當卡薩波娃穿越保加利亞腹地,沿著該國與土耳其和希臘交界的邊界旅行時, 她發現邊界塑造瞭人的生活,其中既包括試圖越境的人,也包括定居其附近人……《邊境》讓我們看到瞭走私犯和間諜橫行的黑暗世界,盡管人們努力到達更光明的未來,但往事仍占有一席之地。
——美國圖書館協會《書目》雜志(Booklist)
.
這是一個關於移民的故事,既有現代的也有歷史的;這是個來來往往跨越邊境的故事,它和土地本身一樣古老。
——美國文學網站“Literary Hub”
.
卡帕卡·卡薩波娃是一位探險傢,她與最優秀的旅行作傢一道,揭開歷史和傳說的面莎,用發現的眼光觀察每一件事物。她讓我們想要仔細看看地圖,親眼瞧瞧這些奇妙的地方。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
這是一本不同尋常的書,一個關於旅行和聆聽的故事,它為有關現代移民故事的文學作品帶來瞭全新氣象……當尋求庇護者從世界的一端漂到另一端時,《邊境》提供瞭及時的閱讀體驗。
——英國《新政治傢》雜志(New Statesman)
章節介紹
前 言
.
邊 境
瘋狂山脈之一
.
第一部分 繁星滿天的斯特蘭賈
龐蒂克大道
紅色裡維埃拉
斯特蘭賈
山谷村
聖 泉
萬物始於泉水
切什瑪
散淡之徒
415
心頭的鐵絲網
克裡昂(1961~1990)
貓神之墓
涼水泉
朝聖者
贖罪
一百二十宗罪
社會主義人格
沖向鐵幕
龍
火球
.
第二部分 色雷斯走廊
色雷斯
鴿子之友
祖 國
話語之間的女孩
睦 鄰
一個跳舞的神甫
大馬士革玫瑰
你若是真
通 道
人人光顧阿裡的店
安提卡大道
橋的故事
幽 靈
庫爾德愛情故事
少女泉
雞塊餐廳
.
第三部分 羅多佩關口
羅多佩傢園
永住的村莊
審判崖
踏上自由之路
雙城記
茲拉馬
梅塔克薩斯防線
瘋狂山脈之二
垂死掙紮
高山旅館
棕 熊
森林女神
煙 草
徒步一周的女人
.
第四部分 滿天繁星的斯特蘭賈
西南風
河 畔
開納吉
快樂的修道士
永恒輪回
善意的海妖
Muhhabet
最後的牧羊人
惡魔之眼
解除魔咒
.
後記與致謝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維舟的評論 這本書很難歸類,國內少有此類文字,但在歐美則是一大文類。它的文體是旅行文學,但涉及現實、記憶(尤其冷戰記憶)、歷史(作為文明十字路口的色雷斯)和傳統(特別是被一神教壓抑的神秘信仰),交錯復雜。在這個保加利亞、希臘、土耳其三國交界的地方,“邊境”按說應是清晰的、封閉的,分隔開對立的各方,但現實中它卻是一個模糊開放的接觸地帶(contact zone),人們既排斥他者,又受他者誘惑,與之交往。全書的可讀性也很強,隻是感覺略散,如與奈保爾這樣的名傢一比,就未免不夠凝練有力。
- Dynamo的評論 算是本信息量很大的書瞭,文筆也好,唯一的缺點大概是作者時常發作的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PTSD。話說,巴爾幹地區確實是適合思考人生和人類歷史的地方,在這裡能直面暴行的影響,看到不同族群千年來的分分合合,被五花八門的民俗和夾縫中謀生存的普羅眾生所震撼。在這裡,仿佛宗教、民族、國傢和制度這些玩藝都不怎麼重要,唯一重要且真實存在的是歷史輪回,如同河水一樣循環往復、生生長流。
- 您的月亮掉瞭!的評論 近期哭得最兇的一本。有些偏遠的路我也走過,但每個人的經歷最終都隻屬於他們自己,加上書裡包含瞭太多關於分割的故事(蘇格蘭公投,巴爾幹難以平息的矛盾,共產主義第五縱隊),實在是太動搖閱讀的情緒瞭,以及以及,看到“在大山裡,你需要有三顆心”的時候我整個人:QAQ (ps.第一次買索恩的書,有點丟人,想問問他們書的那個外封確實是拆開就好,還是要凹個什麼造型啊?
- 曉林子悅的評論 作者在旅行途中接觸到社會各階層的人,傾聽他們的遭遇,用敏銳的筆觸記錄下自己作為旁觀者的思考。風景退居幕後,人是焦點,是書寫的主體。被殺戮、被辜負、被遺忘,被留在時間的黑洞……奧斯維辛無止境的創痛,鐵絲網隔開的邊境,大屠殺的氣息,冷戰的氛圍,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東歐的大地上完全消失。幽靈依然在遊蕩。有歷史感的敘事報告和文化隨筆,就是要用受訪人的切身經驗,與作者實地感受的豐富細節,和歷史的、文化的記憶融合,藉此召喚真相。
- Sebastian的評論 20世紀民族主義的興起、大大小小戰爭中慘無人道種族清洗以及冷戰時期意識形態的對抗給邊境地帶的居民留下瞭難以愈合的傷疤,敘利亞難民危機打開瞭記憶的閘門,歷史與當下形成瞭一道回環,民族融合和信仰自由曾經看上去前景光明,卻又總是舉步維艱,壁壘無處不在,仇恨代際相傳,巴爾幹的近現代歷史就是一曲滿含血淚的哀歌。本書的選題是很不錯的,就是這種暢銷書的筆調叫人一言難盡,作者的移民身份、童年記憶對她寫作的幫助不大,作品屬於“看起筆就知道她要怎麼寫,結果還真就一點新鮮玩意兒都沒有”的類型。旅行/紀實/歷史這種跨界寫法蠻討巧的,但也容易陷入既不精彩也不深刻的境地。PS.不論在作者的主觀敘述還是受訪者的言語中,反問句都出現的太多瞭,字裡行間充斥著“難道不是麼?”“為什麼不呢?”,文筆不太行的作傢常犯這毛病~
- Blade King的評論 手繪地圖不錯,但沒有照片仍是一大缺陷。作者的前見太重瞭,旅行的non-fiction很大程度上成瞭依循前見去收集並解讀苦難史的過程。
- ScusaMi的評論 作者來講課的時候一下就被迷住瞭,poignant,diligent and gallant. 書中密密麻麻的高級用詞和層出不窮的冷門地理歷史文化知識讓我中途屢次懷疑白活瞭。啃完後發現原來有中文版,不過依然認為任何譯文都有一層隱形屏障隔離瞭作者和讀者。要讀原著。
- 優遊卒歲的評論 作者原籍保加利亞,現居蘇格蘭。回到保加利亞南部邊境,也就是原色雷斯之地,觀察當地風土人情。具體而言,就是保加利亞與馬其頓、希臘、土耳其及阿爾巴尼亞等國的邊界地區,這些地方應該還是頗有可挖掘之處,無論是從歷史還是現實。可惜作者寫作之時主題不明確,雜亂無章的一堆觀感,行文又太過瑣碎與絮叨,可讀性並不強。書中述及保加利亞金字塔及其與埃及關系的傳說,比較吸引我,但有些語焉不詳。
- trats-i的評論 細節很生動,但讀來有零敲碎打之感,行走者和當地情境的間隙一直沒能縫合,整體感似乎稍弱。
- 測海的評論 “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 煙鬥客甲的評論 保加利亞希臘土耳其三國交匯地帶,古老森林,特殊在於:冷戰遺跡、遼闊荒原和大洲匯合;這裡也是北約與華約的分界線,是草木叢生的柏林墻,也是名副其實的奪命墻,現在那裡豎起的是阻擋中東難民的鐵絲網,這裡風景美到窒息但幾乎沒人來過;這片海灘是社會主義美好生活展示窗,很多歐洲國傢人來此度假,所有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是特工來自保加利亞捷克和東德;聖像是神人間的媒介,古代拜火者在此與水和諧,樂隊和蹈火者來瞭,會唱歌或預言者,育齡婦女顫抖撕扯癲狂地向火而去,東正教把拜火斥為巫術但民間不絕;色雷斯是消失的文明,沒有文字記錄但有石鑿神廟墓穴壁畫和黃金制品,分佈在保加利亞希臘和土耳其一帶;保加利亞有很多居住幾代的土耳其穆斯林,占人口8-10%,1986年要求他們改名皈依基督教,成為復興運動,但他們回到土耳其也遭到歧視;
- 經濟人讀書會的評論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作者:經濟人讀書會(來自豆瓣)來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61465128/第一次讀這個作者的書,第一頁就被文筆打動,敏銳、獨特而具備觸動性。作者是出生在保加利亞,19歲時候移m民英國。25年之後,重返回保加利亞,探訪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希臘等國邊界。這本書,是遊記,也是尋根之旅。她認為,歷史往往由那些並非身在其中的人書寫的。所以,她力圖讓當地人發出聲音。隨著時代不同,邊境意味也在變化,是一種對於中心的強化,或者冒犯。
- WZM的評論 行文囉嗦,讀得很累!
- 東海舟龍馬的評論 索恩文化。
- 茶餘的評論 詩性的紀實書寫
- 周拳拳拳的評論 相比《沿墳墓而行》,《邊境》的“旅行”屬性更強一些,它既是一部飽含情感、引人入勝的旅遊敘事作品,也是一部冷戰外史或秘史,審視瞭困擾全歐的移民危機。
- 李丸的評論 旅行寫作也發展瞭一套“術語”表與結構體式,一條死胡同。
- 今天也要開心鴨的評論 最近好喜歡看這類型的書,跟著作者的腳步,身臨其境,感受同一片土地上流動的歷史。
- VivianC的評論 經歷瞭古色雷斯/古希臘/兩河/波斯/奧斯曼帝國/現代/冷戰,數不清的族群,宗教/政治/民族主義的極端沖突,這片邊境充滿瞭苦難,但作者完全用一種魔障般的人類學視角去呈現,那些蹈火者、拜火儀式、泉水祭拜、占卜者、牧人、陰暗面和復雜人性…為自由拋棄生命…倒穿鞋的Hermes。非線性而輪回的時間,大山的魔力,迷路時選擇哪一條路,紅色和綠色的火球,叢林中的標記,詩一樣的語言。購於萬聖
- 耐心醬的評論 對保加利亞-土耳其-希臘邊境太陌生瞭,大部分時候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但是偶有故事細節特別動人。比起神秘的邊境,都市的一切都顯得平穩但無趣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