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以來的中國
作者:王人博
分類:歷史
ISBN:9787510887437
出版時間:2020-6-1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標簽: 歷史
內容簡介
1840年以來的中國近代史,無疑最具爭議也最受人關註。
軍事的視角、政治的視角、文化視角、社會視角與觀念視角的近代史敘述,我們都已不陌生。
這本《1840年以來的中國》,為我們呈現的,則是一幅與眾不同的近代史圖景:法學視角。
————–
編輯推薦
一本“獨特”的中國近代史,寫作前後歷時大約25年,可謂擁有史學傢的洞察X法學傢的嚴謹X哲學傢的智慧。
1.以立憲為線索,重新梳理中國近代 史的關鍵節點
1840年,在突然跌入現代世界之後,中國也曾將憲法作為救國的藥方,希望依靠憲法,讓中國快速擺脫困境。
但為何中國的立憲之路,卻異常坎坷?
為什麼說是焦躁的心態,讓中國近代立憲之路變得痛苦而曲折?
在本書中,抓住“立憲”這樣一個關鍵動作,王人博老師專註考察近現代史中的重大立憲時刻:從戊戌變法、清廷預備立憲到辛亥革命、以致1949年以後的五四憲法、七五憲法、八二憲法。
在對這諸多“立憲”事件反思中,中國近代轉型失敗原因的剖面清晰顯露出來。
2. 憲法問題,並非一個單純的法學問題,其背後交織的,是現代國傢、現代文明的核心理念。
當一個老大帝國要完成立憲轉型時,必然也牽扯出更為復雜的普遍價值與特殊價值沖突。
舊中國先前“獨立自我喂養的精神世界”如何開始逐漸崩塌?
西方的普遍價值如理性、自由、平等、法治、權利,在一系列“立憲”實踐後究竟通過何種方式滲透進中國人的意識中,並被逐步接受?是外在的宣傳灌輸?還是基於內心的誠服?
以上問題,是本書貫穿的另外一條線索。
章節介紹
引言
如何思考中國
上部
中國的近代性
受損的傳統世界
西方的誘惑
求生之道
革命
“五四”思想
結 語 歷史的意義
下部
尋找“中國性”
民權詞義考
庶民的勝利 ———中國民主話語考論
一個最低限度的法治概念 ———對中國法傢思想的現代闡釋
水:中國法思想的本喻
權力與技術 ———對勞動教養問題的一個憲法學分析
憲法概念的起源及其流變
憲法的中國性 ———對五四憲法發生過程的一種解釋
被創造的公共儀式 ———對七五憲法的一種閱讀與解釋
中國現代性的橢圓結構 ———“八二憲法”中的“建設者”述論
餘論
什麼是關鍵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白凹的評論 搞的這種壟斷銷售惡心之至,學術何為?這就是狼狽為奸。
- 苦茶的評論 王人博,法學傢,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以近代史為題的政治思想史,作者是西政的教授,內容是根據現代憲政來重新勾勒近代史。作為憲政法學,其實本身就是近代的產物,傳統的四部之學裡雖然也有法學,但是恐怕不同於今日高校中的法學專業,更沒有所謂的憲政理論。而作者以學科視角為出發點,指責近代歷史人物沒有現代憲政意識,其實是一個非常無厘頭的想法,如果古人有瞭現代人的想法,難道不是穿越?以此為視角的批判,其實是後置的政治視角,這種寫法近三十年來屢見不鮮,總有後見之明者好以此批評古人拘泥不化,不如現代人自由民主。觀念並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謂現代觀念,其實還是在大航海和殖民時代構建出來的一套意識形態,就是希臘羅馬也未必如此,強調不懂殖民更不懂資本的中國人接受憲政意識,豈不是荒唐可笑。
- 莫裡利亞的評論 這本書,是作者的一種擔當,看看目錄就明白
- 法拉小姐的評論 昔日西南政法大學的精神領袖、如今的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王人博老師“王大爺”,幾乎每本著作都7.5分以上,可謂中國“論法第一人”。今年又見老師新作,深感欣喜,馬上拜讀 :)
- 禦坂喵的評論 雖然有蘇格拉底死因刻板敘述的早年瑕疵,但是全書可謂是十分真誠。以法學傢的視角重新解讀瞭近代史的敘事。簡而言之,近代史的敘事,急功近利,即便重視的憲法不過是一個最具功利性的裝飾品。近代史的一切行動不是為瞭成為一個正常普通的現代國傢,而是作為一種現代性路徑而不擇手段地逐強競富。借用知乎的發問,要有現代國傢,必須有立憲主義的制度;可如果一個國傢本身不是現代的,憲法制度又怎麼可能在完全非現代的土壤上生根發芽?如果把法律隻是作為治理術的一部分來對待,則永遠都不會結束施密特的緊急狀態,也不可能走出近代史。想到一個著名的笑話,北京出租車司機都知道憲法是最沒用的法,即使他理論上有最高效力。傷心
- 舍人的評論 思考維度增加,值得一讀再讀。
- 閑居的評論 本書所描述的“現代憲政思維”概念與那個時代對標,相當於是制造瞭一隻真空球形雞在泛泛而談。
- #Lee#的評論 看前言在做對應筆記的時候,真的寫瞭好多好多“這太維特根斯坦瞭”,很多實例很棒!
- YNWA.的評論 《中國的近代性》和《法的中國性》
- 滄浪的評論 初讀題目,不知所雲,翻開目錄,方知是一部近代憲政史,戴著鐐銬跳舞之作,已屬難得。作為門外漢,感覺頗為解渴。主要關註兩個時段——從預備立憲到臨時約法,以及文革前後的憲法。前者,書中梳理詳盡,道出瞭憲法的難產與妥協的艱澀。若以今時苛求往日,清末民初固然存在種種鄙陋,但當年風氣初開之時,外國范例令人眼花繚亂,國內勢力亦是錯綜復雜,能夠從中辟出一條道路,已是不易。後者,條框太多,自然不會太精彩。不久前恰好翻到騰訊11年的共和國辭典系列,提及“罷工自由”,75憲法意外地賦予瞭罷工自由,78憲法保留,82憲法取消,97年落實聯合國公約又語焉不詳地恢復,直至近年近事,就不多言瞭。總之,此書當代以前的篇幅,很值得一讀,其後就隨緣吧。
- [已註銷]的評論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 小亭亭的評論
- [已註銷]的評論 在法學傢裡,王人博是不太一樣的存在。
- 湯米的評論 看瞭半本。後半本太學術實在讀不動瞭,以後也許會撿起來?
- 王堃的評論 以法學的視角立論,以憲制為線索,以所謂“學術”的語言勾勒。其中分析還可以看,有些觀點明顯有失偏頗。比如作者史觀,似乎他覺得“不存在一個真實存在的實在”,歷史就是一種人人打扮的小姑娘。另外,掖在這些敘述之後的,欲言又止的,想說又沒有說出來的那些話,我覺得才是最應該呈現的。可惜,作者沒有說出來。不過,此書還是可以讀讀的,其中不乏靈感乍現。
- 維克多的評論 1、形式上終結瞭皇權,實際上並未走向共和。2、打開瞭民族主義的潘多拉魔盒。3、憲制綱領,卻充滿矛盾和悖論。4、作為目的的自由和平等,卻成瞭救亡圖存的手段。
- 三豐的評論 聽過王教授的課,猶記得他意味深長地說:中國為什麼沒有憲政,因為活在當下……古往今來,熱衷於權力鬥爭的中國人喜歡一席之虛名,多少人願為千秋後代鋪路?再看美國百年前由清教徒“以約立國”,信上帝不信人,信教會約束,信約定政府,一種超驗秩序貫徹始終,究其原因, 是深知制度比人性可靠。前兩天買瞭這本書,王教授無一言不為珍藏。京東鏈接:https://item.jd.com/69857935330.html
- 紅孩貓貓的評論 被王人博老師一言驚醒:“1840年以來的中國,切身感受到的是西方資本、軍事、貿易、宗教文化的擴張或征服,這也容易被認為恃強凌弱,缺乏道義。事實上,中國人正是從彼此力量的對比中發現瞭真實的自己。差距就是差距,不能用文化上的差異為自己辯護。在力量面前,弱者的正當性不能從弱自身獲得。”
- 郭小東的評論 中國人的自省,西政人的精神,不愧我王大爺!
- 方框壯如山的評論 中國近代史,寫的人太多,看的人太多,前輩的看過蔣廷黻和郭廷以,最近流行的也翻瞭翻徐中約,都還是在以史論史,上學的時候多少都學過。偶然看到王人博老師這本,弄來看瞭看,視角很獨特,對於我來說完全是全新的領域解讀,史學傢的維度,法學傢的經度,等於同時學瞭兩種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