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哀伤失落理论」经典──依恋理论最终回
当代「哀伤治疗」与「丧亲治疗」关键研究
从儿童期失落经历,看见成年焦虑与忧郁原型
★人际关係心理学经典、当代最知名、运用领域最广的心理学概念
★依恋理论创始经典作品,看见内在不安全感的源头
★改变英国医院父母陪床规定,影响整个世代亲子关係的革命性研究
★划时代心理学经典,探索丧亲悲痛与母婴依附关係的联结
◎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迫自己独立、不愿意依靠他人?
◎为什么我们总是勉强自己照顾他人,即使早已筋疲力尽?
◎为什么遭逢失落时,我们总是无法自主的先责怪自己?
▲回头看看童年时期的失落经验,或许你就能解开这些关係死结▲
「我会一遍又一遍的强调悲伤的绵延性、从失落中恢复的困难程度,以及失落通常所导致的人格功能不良结果。只有严肃面对这样的事实,才有可能缓解个体的痛苦。」──约翰‧鲍比
【从童年失落研究,探索成年后的不安全感与心理疾病来源】
我们总是以为儿童的悲伤是短暂的,认为失去父母的悲痛是一时的,但事实上,孩子的哀伤是长期、难以消除的。他们用哀伤、哭泣、愤怒……来面对这样的失落,却被成人所忽略与否定,甚至误以孩子「难以管教」。而最终,他们隐藏了自己的悲伤、深深的压抑自己的失落反应,但是就算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已经恢复,我们依然可以在孩子的某些细微动作中看见悲伤依旧留存、他对母亲角色的渴望依然存在。
失落的悲伤是持续且强烈的,若孩子无法重新拥有健康的哀悼过程,便会在往后影响他的心理健康,以及与他人重新建立情感联结。
【解开你的焦虑型依附,迎向健康的人际关係与身心状态】
依恋理论创始者──约翰・鲍比的革命性经典着作《依恋理论三部曲》,探索幼儿与父母的依附关係,从最开始与依附对象的紧密联结,再到与依附对象分离时的焦虑,最后看见当孩子失去依附对象时,他所展现的行为反应以及对后续心理健康的严重影响。我们在鲍比的研究当中看见的不只是影响近代心理学最着名的理论,最终,我们从童年的经历看见自己为何陷入焦虑的泥沼、无法脱离。因为无论是与依附对象分离、失去依附对象,抑或是遭受被抛弃的威胁经历……最终,我们都将面临童年时期所形成的不安全依附影响。
本书特色
1. 近代「哀伤治疗」与「丧亲治疗」关键研究
失去挚爱个体是所有人类经历的痛苦中,最强烈的一种,然而大多数社会,却忽略了丧亲所造成长久、强烈的哀痛,认为这样的失落,应该在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后,就应该回归正常。然而,鲍比的研究发现,不论成人或儿童,若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健康的关怀。本书提供的许多哀悼研究与观察,开启了心理学界对于哀悼反应的重视,并在近年来成为了哀悼治疗与丧亲治疗的关键研究。
2. 深刻探究「丧亲哀伤反应」,提供成人与儿童健康的哀悼过程
「丧亲」是我们一生中无法避免的课题,然而,我们的社会却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完成丧亲哀悼。本书提供了许多案例与研究,带领我们深刻探究童年丧亲的心理与行为反应,让我们看见许多人「强迫性照顾他人」、「坚持情感上独立」、「焦虑与忧郁」……其实都是没有经历「健康哀悼」所产生的病理性问题。作者呈现出的完整研究让我们重新反思整体社会是否提供丧亲者足够的支持,提供成人或儿童健康的哀悼过程。
3. 从与母亲分离的「失落」,理解我们情感发展的基础
「失落」的基础在于「依附」与「分离」,而与母亲的分离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对于情感的发展的基础──相信自己可以永远爱一个人、也相信会被这个人永远的爱着。这样的依附关係会深深影响一生中所遇到的每一段情感联结,影响我们是否有稳定而有安全感的亲密关係。若与母亲分离的失落过程中拥有健康的哀悼过程,才能在未来的亲密关係中获得健康而稳定的联结。
作者简介:
约翰‧鲍比(John Bowlby, 1907-1990)
英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母爱剥夺实验和依恋理论创始人,最着名的理论为他在1950年代所提出的「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
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和心理学。1946~1972年以陆军精神病学家的身分长期在英国家庭心理健康权威机构塔维斯托克(Tavistock)诊所和人类关係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儿童和家庭精神病方面的医疗、教学和临床研究。他系统性的研究了母爱剥夺对人格发展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儿童对母亲的依恋理论。而后,依恋理论也经由他的学生安斯沃思(Mary Ainsworth)研究证实,并且延伸到成年的恋爱关係中,成为了近代最知名、运用领域最广的心理学理论。
审定者简介
翁士恆
英国爱丁堡大谘商与心理治疗博士,专长为欧陆现象学哲学与客体关係理论心理治疗。曾是儿科临床心理师,面对特殊儿童与罕见疾病的家庭,多年来与他们以及历经暴力对待的儿童与家庭一起工作。现为国立东华大学谘商与临床心理学系助理教授,主责授课心理衡鉴、诊断与心理治疗。
依恋理论三部曲3:失落 网盘地址
依戀理論三部曲3:失落.zip (访问密码: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