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影响整个世代亲子关係的革命性研究
人际关係心理学经典──依恋理论创始
解开你的不安全感源头、迎向健康的人际联结
★依恋理论创始经典作品,看见内在不安全感的源头
★改变英国医院父母陪床规定,影响整个世代亲子关係的革命性研究
「当孩子离开母亲,被送往一个陌生环境时,我们可以预期到孩子表现出的三个行为阶段:抗议、绝望、疏离。当孩子经历了几次失去母亲角色的经验后,他所体验到的不安全感,会让他渐渐的不再依附任何人。」──约翰・鲍比
每一个孩子出生时,都会自然而然的对母亲有着强烈依附倾向,这是必经的生理现象,一旦失去了母亲角色,孩子的悲伤与痛苦,将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心理状态。他们对于母亲的离开感到焦虑,从一开始不断的用哭泣、发脾气表达自己的抗议,并且时时刻刻关注母亲回来的讯号;接着,孩子变得退缩、失去活力,感到深深的绝望;最后,当孩子无法再次忍受分离经验,他不再让自己依附任何人,转而将注意力转向物体(糖、玩具)。
童年时期的一切经历建构了我们,安全的依附关係让我们能够有勇气探索新事物而不陷入失去照顾者的焦虑,这样的联结与安全感,是儿童发展心智与兴趣的重要基础。然而,忽略幼儿时期的心理安全时,多数人却要在成年时期,付出更多代价重新建立自己的安全感。
依恋理论创始者──约翰・鲍比的革命性经典着作《依恋理论三部曲》,探索着儿与父母的依附关係,以及失去主要依附角色的严重性。我们在鲍比的研究当中看见的不只是影响近代心理学最着名的理论,还有孩子失去与母亲联结时是如何绝望与悲伤。最终,我们或许会在这样的研究中发现,自己的不安全感,其实都来自于童年的不安全感。
本书重点
1. 影响近代心理学的革命性研究
在鲍比提出「依恋理论」之前,心理学分析大多都是以「回顾」方式来回溯童年经历与成年心理问题的关联。然而,鲍比运用了开创性的研究方法,追蹤了儿童幼年状态来印证他的理论。也因此,鲍比发现了幼儿时期与母亲分离的孩子,深刻的影响成年后的心理状态。而这个开创性的研究理论,甚至影响了当时英国医院的父母陪床规定。
2. 从童年依附关係,看见成年后的人际连结
在谈论成人关係时(尤其是两性关係),几乎所有近代心理分析与研究,都会提到鲍比的「依恋理论」:我们逃避与他人的亲密联结、焦虑于他人对我们偶尔短暂的忽视……这一切的心理状态,都可以回溯到童年时期与母亲的依附关係。因此,当我们深刻了解依恋理论的源头、看见童年时期的依附关係如何影响我们,或许就能解开与他人亲密关係中的死结。
3. 看见儿童依附关係发展,给孩子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
当我们看见儿童如何依附母亲角色,就能更加明白母婴关係与联结。和父母分离是儿童成长的必经过程,儿童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越来越独立,最终脱离父母的羽翼。然而过早分离、分离时间过长、过于突然的分离,是孩子无法理解的,这些状况都有可能影响孩子成年后的心理健康状态。
作者简介:
约翰‧鲍比(John Bowlby, 1907-1990)
英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母爱剥夺实验和依恋理论创始人,最着名的理论为他在1950年代所提出的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
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和心理学。1946~1972年以陆军精神病学家的身分长期在英国家庭心理健康权威机构塔维斯托克(Tavistock)诊所和人类关係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儿童和家庭精神病方面的医疗、教学和临床研究。他系统性的研究了母爱剥夺对人格发展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儿童对母亲的依恋理论。而后,依恋理论也经由他的学生安斯沃思(Mary Ainsworth)研究证实,并且延伸到成年的恋爱关係中,成为了近代最知名、运用领域最广的心理学理论。
审订者简介
翁士恆
英国爱丁堡大谘商与心理治疗博士,专长为欧陆现象学哲学与客体关係理论心理治疗。曾是儿科临床心理师,面对特殊儿童与罕见疾病的家庭,多年来与他们以及历经暴力对待的儿童与家庭一起工作。现为国立东华大学谘商与临床心理学系助理教授,主责授课心理衡鉴、诊断与心理治疗。
依恋理论三部曲1:依附 网盘地址
依戀理論三部曲1:依附.zip (访问密码: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