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皇国兴废在此一战……」,日本帝国的兴旺就靠这一战了。从日本视角,彙整出日本战败这一方的故事。半藤一利亲访参与这场战役的人士,採集他们的证言、日记、回忆录和访谈。「我活下了,你却死了。这之间什么必然性都没有。有的不过只是偶然分隔了生死。然而,因为这个偶然,我们到今天还活着。总觉得很对不起死掉的你……。」
倖存下来的人,是为死者而生,死者却为生者而死。然而在只有杀人或被杀的战场,不可能像在承平时期进行反省或分析。在浑然忘我的状况下,战争的正义与不义都没了。作战的合理与不合理也没了。半藤一利笔下的战斗景象,不只是震耳欲聋的砲击、枪击、轰炸的轰鸣声而已。当喧嚣过去,战场漂浮着无穷无尽的虚无,那里有的是满身是血的死者、严重扭曲的钢筋、弹痕,堆积的血印,还有灰色云雾的飘流与完全的寂静。作为追求「战争真相」的非虚构历史文学作家,半藤一利擅长说故事的本领,再次让这本20万字的作品,带领读者重回1944年10月那个炙热的太平洋。
雷伊泰岛,名留世界战争史,成为世界史最后一场舰队决战的代名词。这是世界海战史上独一无二,以后也不再会发生的历史。其涉及範围之广,参战人数之多,战场、战况之複杂,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绝无仅有的,也是一场关键性战役,至今令后人读起来叹息万分。
雷伊泰湾海战,既是大舰巨砲或舰队决战思想雄伟无比的告别作,也是装饰「大日本帝国」最终章的宏伟送葬曲,日本海军至此走上必然的灭亡之途。
过去,以雷伊泰湾海战为主题的日本及美国出版的各种书籍,尽是以栗田舰队(萨马岛海战)、小泽舰队(恩加尼奥角海战)、西村舰队与志摩舰队(苏里高海峡海战),以及神风特攻队的战斗区分、彙整这场战役,读者不易掌握战场的全貌。本书中,非虚构写作大师半藤一利,把四场主要战斗的过程彙整起来,串联成一场战役的角度来解读全貌。针对战场双方各自的动向,宛如棋盘上推演,以一贯生动、惊心动魄的方式带着读者俯瞰。
雷伊泰湾是攸关美日胜败的关键一战,双方都有输不得的理由。「不管付出多大牺牲,联合舰队都不能让美军登陆菲律宾」。投入了所有青春热情的年轻军人,明知道不能胜利,却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
日军倾巢而出,大和号战舰、神风特攻队都被派赴战场,期待士兵的壮烈牺牲,能够换得日本帝国的长存不灭。「与舰同生,与舰共死」,这是恐怖的物理能量的聚集,也是一心想要摧毁敌人而凝结的意志与悲愿,也是精神能量的聚集。参加雷伊泰湾海战的六十艘舰艇中,最后只有仅仅三艘驱逐舰在终战时没有受损而残存了下来。联合舰队真的是战到最后一舰、最后一兵了。
日本人的作战计画就如同在围棋上的深谋远虑,细细推敲,他们的每一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行动。然而,这些计画并非在平和的情况下完成的,各方经由多种考虑、妥协,最后以最终的目标——打败美军为共识,拟定出从四个方向杀入战场的「捷号作战」计画。
然而,走投无路的日本军方,打算以同归于尽为目标,因此作战计画本身就是要把雷伊泰湾变成是「日本海军的葬身之处」。这是从一开始就彻底破坏了战略常识来订定的自杀式作战计画。故栗田健男从雷伊泰湾的撤退,是在整个战争中日军指挥官在战术层面上最有争议的决断。关于这件事的争论一直持续到现在,不光在日本,在美国也是如此。也为雷伊泰湾海战留下许多永未解开的谜团。
作者简介:
半藤一利
日本「昭和史着作第一人」。1930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53年,从东京大学文学系文学部毕业。同年进入文艺春秋社。后历任《週刊文春》、《文艺春秋》编辑长、出版局长专务取缔役等职。
着作包括《日本最漫长的一天:决定命运的八月十五日》、《幕末史》、《昭和史》在内超过70部作品。1993年以《这不是漱石先生吗》获得第十二届「新田次郎文学赏」,1998年刊行的《诺门罕之夏》,获得第7届山本七平赏。2006年以《昭和史》获得「每日出版文化赏特别赏」。2015年更以《日本最漫长的一天》等无数历史非虚构文学作品,成为读者不断追求「战争真相」的指引,获得「菊池宽赏」的肯定。
燃烧的海洋网盘地址
燃燒的海洋.zip (访问密码: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