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西南联大Epub+Pdf夸克资源

9次阅读
没有评论

最后的西南联大Epub+Pdf夸克资源
最后的西南联大

作者:丁元元

分类:文化

ISBN:9787559661999

出版时间:2022-8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标签:  

内容简介

传奇的西南联大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00多位人文大师,170多位院士。

本书作者、著名记者丁元元从2014年开始,以近乎侦探的方式,通过新闻报道、历史档案、联大校友录等,找到20位在世校友,进行抢救式采访。

第一颗原子弹研造参与者、联大化工系毕业生赵仲兴;蒋经国铁血救国会骨干、联大政治系毕业生陈志竞……他们亲口讲述的大量课堂细节,让作者触摸到联大精英教育的本质:通识教育、作坊式教学、去官僚化等,为当代高等教育保存了一份珍贵的参考。

就在这本书采访、写作的过程中,这批最后的联大学子仍在不断逝去。这让本书几乎成为最后一份以亲历者集体口述形式,保存联大教育细节的珍贵资料。它同时还补充了很多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的新鲜史料。

章节介绍

序——1
自 序——3
就当一个普通人——001
联大世家——032
国之大“义”——050
“救国”的梦——064
活着的“烈士”——081
从联大到黄埔 ——091
冲上云霄——127
浪里白条——140
归去来兮——155
何为纺织?——164
隐姓埋名于 404 ——175
百岁发明家——191
清醒时分——197
师从“男神”——205
参 悟——213
糊涂“大玩家”——223
言必称先生——228
机缘人生——234
过去的人很厚道——256
深 藏——260
后 记——267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萌橦在读书的评论 那段不可逝去的岁月,那些不可忘记的人们,都在西南联大生活过,他们也组成了西南联大完整的记忆。铭记过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 樱桃花发满晴柯的评论 通过追溯健在的西南联大一代或二代学子们的人生轨迹,蒙太奇式的追思那个热血沸腾,群星璀璨的年代里的高光时刻,有时候我会经常反思我们为何如此热爱那个传说中的西南联大,我想主要根源于西南联大所秉承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学特色和它的通识教育,注重课程的广博性与文理渗透……这正是我们现代所稀缺与所向往的一切。
  • 书蠹鱼的评论 在读到这本书自序的时候,我能深刻地体会到作者那种遗憾无奈与悲伤的心情,对于写这种类型的访谈类书籍,作者无疑是在做一件与时间赛跑的事情,让我想到了纪录片《九零后》与《三十二》。
  • ColinChoi的评论 一本用行动写成的书。
  • 哈姆雷特怕做梦的评论 由于时间的流逝,关于作者对各个校友的探访和拜见也充满了遗憾,很多西南联大的校友也不可能再看到这本书的问世,正是由于作者的抢救式访谈,才为我们对于记忆有了更为鲜活的感受,他们保持着这个时代最为稀缺的高雅,并且终生不渝。
  • 连木木的评论 乱世读书是中国知识分子几乎发乎本能的世界观,更是他们解决内心危机的方法论。我们研究联大校友的价值,在于他们一生的坎坷经历。而西南联大的精神,从来不是某种单一的精神,它是多元的。所以,哪怕这些这些老人,他们扁平的记忆会带来让人混淆的顺序、会使得史料核实工作更加艰巨;哪怕当我们说起往事,必然无法避免和绕开有意无意的选择、遗忘和美化——即使这样的访谈一时不能带来完全的解答,至少也要先把这存疑的说法记录、留存。
  • Leon的评论 在最混乱与动荡的年代,他们始终坚持着从军、报国的理想信念。在最悲伤与痛苦的时代,他们始终坚持着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们的年龄愈大,但他们的故事却焕发着生机,吸引着无数后人聆听与思考。
  • 小波蜀黍的评论 略有点隔靴搔痒的味道
  • 药罐子的日常的评论 我在这些“普通学生“的身上了解到的生活,虽然远没有那些名人熟悉,但却更加贴近我的生活,真实到仿佛我回到那个年代那个时候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他们作出的选择会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作出的选择,为了国家大义放弃自我,为了更好的生活舍弃美好年华。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其价值,总会有人成为基础建设的螺丝钉,而正是因为这些“普通人”的存在,才让那些过去的存在更加有价值。
  • えがお的评论 不评分了…只能说我没读下去…
  • 星野戒莲的评论 神坛一般的联大里走出来的多数还是“普通人”,但他们的经历大概永远不会被“复刻”了
  • Aaron的评论 这这样一个又一个的人生故事,在他们的叙述中,带我们读者一次次回到西南联大那一段热血的青春岁月。对于西南联大的精神,他们都有着最为深刻的认知,而他们的一生也都是践行和传递着西南联大精神的最好人选。而这本讲述他们故事的书《最后的西南联大》,更是把他们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读者们。
  • N.W.S.的评论 图书馆活动用书
  • 小镜子的评论 西南联大才是真正的学术自由吧,现在的知识分子应该很怀念那个时代的学术风气吧。真正做到了各自争鸣,互相碰撞、理解、融合,所以才能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相比于那种耳熟能详的大家,书中访谈对象都是平时不太常见的名字。不过人生经历也足以用波澜壮阔形容,看到最后很多老人去世。非常难受,知识分子们的没落啊……
  • 幸福只差10cm的评论 西南联大的求学岁月,并不能保证让每个人都成为专业领域大师,或者说,任何一所大学都不能。但是,一所好大学能教会学生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帮助养成独立思考、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提供宽松、自由、包容的学术氛围,奠定一生朋友圈的基础……这些无一不是构成个人成才成功的要件。
  • 刘不老啊的评论 近几年的“西南联大热”让许多人对西南联大的成功感到好奇,于是大家纷纷去研究西南联大在当时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培养了诸多在今天看来颇有成就的人。作者就是这些研究者之一。通过作者对曾经就读于西南联大的人的跟踪式访问,可以预想到当时的艰苦环境反而铸造了联大人的坚强品质,即便是在那样的环境中,大家也尽可能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思想与学习能力,响应国家的号召与局势。就我个人拙见而言,这才是西南联大最大的成功因素吧。不过看到后记中西南联大的人一个一个地去世尚感到惋惜与悲悯,但好在书中的内容也在教会我们要传承联大人的精神。
  • 小人精的评论 写顾润兴的一章,一下费青师,一下费青,到底是啥意思,查了下,是费孝通的哥哥,费青。P249“有个哥哥费达生”,费达生是妹妹,搞丝绸的。这种错误其实不应该产生,不能被访谈的人说什么,都刊印出来,尤其是被访谈者都是90多岁的老人了。其二,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些被访谈者每一个,都不是普通人,为何这么说?因西南联大本来是清华北大南开三个大学的联合体,试问现在多少人能够上这三个大学的?再加,当时的经济政治环境都远不如现在安宁的。他们中每一个都是学术精英。所以这本书,其实是看看学术精英,怎么度过人生百年的故事。如果没有国共内战,他们中很多人都是高官,跟普通人没有半毛钱关系。
  • 巍巍苁的评论 人命跑不过时间,但文字记忆可以,所以才懂了“抢救式访谈”。他们的经历比电视更戏剧化,但却更真实,联大是联接他们的纽带,当然也是一种在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
  • 芥子的评论 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学校,天之骄子的一群人的一生,站在现在的阶段还能窥探一下他们的故事和事迹,非常难得了
  • 漂泊红尘的评论 西南联大并不是光有那些熟悉的名字,更多的还是普通人在乱世浮沉当中的生活。但是精神不朽。
正文完
 0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