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的誕生
作者:何肯
分類:文化
ISBN:9787513934114
出版時間:2021-6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標簽: 歷史 東亞 中國史 古代史 後浪 社會學 中古史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中國的漢服、韓國的韓服、日本的和服究竟有何異同?
◎中醫、韓醫、和醫是一回事嗎?
◎端午節、印刷術、櫻花起源地等一系列爭議為何會引發中日韓民間嚴重的對立?
◎中華文化如何在東亞傳播,漢字又在其中發揮瞭怎樣的作用?
◎撕裂東亞世界的民族意識是在何時,以何種 方式產生的?
美國漢學傢何肯充分利用現存史料與最新研究成果,回到東亞世界誕生的原點,再探漢字文化圈形成過程,揭示現代東亞各國文化沖突的歷史根源。
內容簡介
本書從全新的視角講述瞭秦漢至隋唐時期東亞歷史發展進程及東亞文化圈的形成過程。作者引用大量史料和現代學者在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闡釋瞭中華文化對東亞各國的影響,以及東亞各國對中華文化的吸收與改造。
他綜合運用考古學、文獻學、語言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證據,闡明瞭東亞各國如何通過將中華文化與當地文化相融合的方式,發展出既相互聯系又各具特色的東亞文化。
媒體推薦
何肯的這部著作涉獵范圍很廣,包括土地所有制、貿易路線、移民和軍事技術等,時間跨度長達千年。他對中國與周邊民族及文明的比較,為我們的研究提供瞭一個重要的新視角。他的作品為更加深入的討論提供瞭一個良好的起點。
—— 張磊夫,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
何肯的這部重要著作無疑將引發更多關於大學課程中關於區域研究重要性的爭論,並將促使東亞研究領域的專傢學者反思將現代民族國傢作為研究和課堂教學的基本單元的合理性。
—— 佈雷特·沃克,蒙大拿州立大學波茲曼分校教授
章節介紹
中文版自序
致 謝
第一章 序言
第二章 多元一體的“中國”
第三章 “文明使命”:東亞的誕生
第四章 “東亞”之外:全球性的交流
第五章 “核心”劇變
第六章 前越南時代
第七章 朝鮮的誕生
第八章 日本:東亞的孤島
參考文獻
出版後記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0aizai0的評論 角度可以借鑒。但本書行間距太大,浪費紙張,沒有彩頁,不符合汗青堂叢書風格。總之,定價太貴。
- 陸釣雪紅發商籟的評論 實際上,東亞各國大部分的古典文獻都是用漢文編寫的。因此,若無正規的漢文訓練,如今日本、朝鮮及越南等地的普遍國民甚至都無法使用本國的文獻史料。(更諷刺的是,多半的中國人現在也無法通順地閱讀古代的漢文文獻。)然而,當中國的東亞鄰國因無其他書寫文字可供選擇而融入漢字文化圈時,中華帝國的西方諸鄰卻頻頻地受到其他文字系統的沖擊。據載,公元6世紀時,漢字與西胡諸語同時流通於吐蕃國內。盡管吐蕃國民也研習漢文經典,卻主要以西胡諸語大聲誦讀。從敦煌出土的古代文書中,發現瞭梵文、和闐文、粟特文、回紇文、吐蕃文及漢文等多種文字。總之,中國的西域地區多種文化雲集,因此從一開始就為當地人提供瞭多樣化的選擇。唯有東亞世界的中國東部、日本、朝鮮及越南等地(因別無其他選擇),漢字及古典文言文才成為最主要的文字書寫形式。
- 霍小綠的評論 字排那麼稀疏,假裝特厚重。。。
- 後浪的評論 重新發現東亞,探究中華文明圈形成的關鍵時期,透析東亞各國歷史文化爭議的根源。
- 168 Hours的評論 20年前的原著引進翻譯,給西方普通讀者寫的以瞭解古代中國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是如何成型和發展的著作,因此全書出現的比較對象為繼承希羅的西方文化圈和與東亞相鄰的印度化的東南亞。歷史年代的敘述上截止到唐代,和西方學界認定的中國“中世紀”的截止年代大致吻合,周邊日韓越的國傢形體基本成型,此後東亞圈也沒有在外部進一步顯著擴張(此後主要是越南的南向發展),與其他文化圈的地理范圍基本框定,溝通交流也較少。全書對東亞史的書寫與中古文明史的發展脈絡相似,黃河流域的中心向邊緣擴散的思路,輔之邊緣地帶的各自特點,後面則分別論述日韓越的文明史。這個結構的缺點在於沒有探討東亞圈為何定型於此,邊緣地帶離中國核心圈存在多大程度的差異,唐之後的千年間又發生多少沖擊,東亞整體文化的特點在哪種狀況下會保持穩定和受到強烈沖擊。
- 賀拔嶽的評論 中古時代的東亞世界是什麼狀態,如何形成的,本書給瞭一個鳥瞰式的總結。隻不過去漢字化和各國的民族主義勢力的崛起讓曾經共同的漢字文化圈千瘡百孔。
- 寶木笑的評論 突然想起當年上專業課的時候,古代漢語老師非常動感情地和我們說:“漢字作為自源文字,是世界所有現存語言中唯一的表意文字”,非常遺憾的是,當時的我們年少無知,不以為然。而今白駒過隙,不再少年,反倒每每主動找尋中華文化的那些讓人禮贊和自豪的地方。這本書雖然講的是東亞文化圈,但處處寫的是曾經的中華,從秦漢到隋唐,其實是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內核。如果說宋是我們這種根骨之外的繾綣柔情和散適舒韻,明是這種根骨之內的剛厲倔強和膽氣昂揚,那麼這本書在事實上回答瞭另外一個隱形的問題:何種文化更具有普適的傳播性和同化力。
- 維參的評論 何肯在《東亞的誕生》中寫道:“ 所謂的中國化,應當是東亞儒學文化與周邊地方文化之間進行的一場開放式對話,而不是周邊地區對中原文明的全面復制。”這更接近於結果而非緣由,江南、嶺南、雲南展示瞭成功且完全的中國化,而日本、朝韓、越南則展示瞭不完全成功的中國化。是故,“總之,復制‘傢長權威’模式,就意味著否定之前的‘權威’。東亞國傢的漢化程度越深,它追求自立的要求就越強烈,它企圖另立‘天下’,自成‘天子’的野心也越膨脹”,一言道出瞭東亞其餘諸國既身在中華文化圈中又要力圖自立的根本邏輯。
- 老頹肥·廢的評論 從整體上關照「東亞」諸國走向如今「和而不同」的歷史淵源,雖然文獻材料並沒有多少新見,但基於漢字文化圈的文字書寫和禮儀制度的價值觀念還是塑形出某種地緣政治上的共性。不要拿現在的民族國傢概念去判斷中古以前的東亞諸國,華夷之辨更多是關註傢族而非族群,但是要警惕任何時候的「天下中心」思想。謝@hinabookhqt #讀而益#102
- bookbug的評論 對文化而非地理意義上的東亞之源流和傳承講述得比較詳細,除瞭中華之外,重點還是日、韓及越南三國
- Olivy的評論 1.一直對東亞這個概念非常感興趣。這本書很好的解釋瞭“東亞”概念的形成及東亞內部聯結的關鍵:儒教(漢儒加工版)和漢字。正因為東亞講求“倫理秩序”,所以導致東亞內鬥養蠱習性。畢竟“天子”隻有一個,誰都想當“爸爸”。2.但中國雖說以儒教治國,但作者認為真正儒傢的典籍和精髓在日本;真正的儒教國傢在李氏半島;很有意思。3.文化“趨同”並不會導致世界各地“可口可樂化”。4.整本書很像一個博士論文的體量,中間對越南、朝鮮、日本歷史的梳理,雖然紮實清晰,但有湊字數的嫌疑,僅是學界公認的知識復現,沒有自己的觀點和論斷。即使在電商購買,98元的書價還是偏貴瞭。5.終於搞清楚北方遊牧民族韃靼、柔然、回紇這些概念瞭。
- HeliumTrois的評論 1.正是在中原核心文明的影響之下,周邊地區的日本、朝鮮半島及越南等地才逐漸發展出瞭具有地方特色的東亞文明變體。——P.4292.世界上並不存在“亙古已有”的文化,也沒有創造現代文化的“土著族群”。——P.4393.文明化的矛盾之處在於,有時候它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P.440
- 薇子的評論 內容很多,要慢慢看。
- 曾經巫山難為雲的評論 《東亞的誕生:從秦漢到隋唐》一書細數瞭從秦漢到隋唐時期中華文化的發展傳播史,展現瞭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燦爛輝煌,同時就中華文化的影響對周圍國傢的催生進行瞭細致分析。全書引經據典、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居於極高的專業學術價值。書中對日本、朝鮮、越南的誕生給予瞭客觀論述,為讀者對這些國傢的瞭解提供瞭新的角度和思路。但也由於涉及到文化的原因,大量古典文獻和生僻文字詞語的引用也讓閱讀增加瞭一些難度,特別是太多的族群、部落以及歷史區域的描述,的更會讓普通讀者無所適從。但不管怎麼說,讀此書可以進行一次中華文化的系統瞭解,能夠引領讀者去探究中華文明的精髓,從而進一步激發愛國熱情,發憤圖強。
- Eldorado的評論 有題有點有料無論,待查待考。
- Nelly.L的評論 和作者的另外一部著作《東亞史》相比,《東亞的誕生》聚焦的時間段更具體(從秦漢到隋唐),並且把越南也納入瞭討論。書寫東亞史的一個核心目標是擺脫現代民族國傢觀念的桎梏,看到不同地區間的人口與觀念流動在塑造“地方文化”上起到的重要作用。就前近代的東亞地區而言,作者認為“東亞世界”的形成關鍵是漢字和儒傢政治理念的傳播,但值得註意的是這個文明共同體基本局限於各地區的上層社會。最後一章中關於“漢化”和“西化”的討論頗有啟發性:“全球趨同”與“地方應對”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文化互動不僅自然,而且永不停歇;它不僅不會導致徹底的趨同,而且反而是造就區域性差異的動力。這對近年來陷入某種文化焦慮的我們來說是一個重要提醒。
- char的評論 作為一位闖入者,可以刷新中國讀者的一些觀念。作者再次將文化、人種、認同、宗教、民族等等概念拋出,幫助讀者們重新梳理瞭東亞之誕生。 中國並不是一方土地,而是一種文化。民族國傢也是近代歐洲國傢紛紛自決、自立後才慢慢形成的觀念。
- 默扉的評論 區域文化的形成本就不是一個孤立的過程,而是多元文化互相碰撞、融合的過程,在東亞文化誕生過程中,中華文化無疑占據著權威地位並對周邊國傢地區產生瞭深遠影響,但與此同時,也在被它們影響著,吸收並容納更多地文化和內容,但非常值得欣慰的是,雖然產生過多次劇烈的動蕩,中華文化的延續性卻並沒有中斷。
- 茍活。的評論 好陳舊的觀點。“東亞”如何從一個地理概念發展為文化概念的過程,側重【早期】東亞如何從亞洲地理單元中分離並逐漸成為統一整體,【漢字】與【文言文】組成的【儒學】中心文明(以自身仁政感化外邦,帝王自我約束而引到萬民自律,禮法教化)向周邊(日本,朝鮮,越南)擴張但是內部語音不同差異顯著,東亞長期處於割裂之中;“知書識字”為精英階層標志,精英在文化上的統一(奈良時期天皇權威的確立與朝貢貿易對“唐物”的壟斷)前近代東亞文化常態:差異性的地方文化與普世性儒學傳統有機結合
- 無齋公子的評論 “天子”隻有一人,隻有能活著從“怪物房”裡走出去的國傢,才能成為東亞地區的“天子”,才能有資格問鼎藍星,成為整個藍星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