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Epub+Pdf夸克资源

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卡片笔记写作法Epub+Pdf夸克资源
卡片筆記寫作法

作者:[德] 申克·阿倫斯

分類:文化

ISBN:9787115564672

出版時間:2021-7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標簽: 寫作  方法論  筆記  讀書筆記  自我提升  閱讀  知識要轉化成生產力啊  解決問題   

內容簡介

德國著名學者盧曼基於學習心理學的洞察,借鑒久經考驗的筆記技術,使用卡片盒筆記寫作法,積累瞭9萬張知識卡片,一生中寫瞭58本書和上百篇論文。

本書是該系統的第一本中文綜合指南和說明,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從寫 作知識、寫作準備、寫作能力和註意事項四個角度概述寫作的基本問題;第二部分總結瞭有效寫作的四個原則;第三部分是成功寫作的六個步驟。詳細解釋瞭卡片盒筆記寫作法的工作原理和具體寫作方法,這一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將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思考、理解和提出新的寫作思路,而不用將時間浪費在尋找筆記、資料或參考文獻上。無論你喜歡用筆和紙,還是喜歡在Windows、Mac或Linux上做筆記都沒關系,這個方法都能夠輕松應用。

章節介紹

中文版序
推薦序一 像盧曼一樣寫卡片
推薦序二 外腦思考,突破思維局限的寫作法
推薦序三 用卡片筆記積累你的知識復利
譯者序
導論
第一章 緒論
關於寫作,你需要知道的
關於寫作,你需要做的
關於寫作,你需要具備的能力
關於寫作,你需要註意的幾個問題
第二章 有效寫作的四個基本原則
寫作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簡潔是最重要的
沒有人完全從零開始寫作
讓工作推動你前進
第三章 成功寫作的六個步驟
明確區分獨立而又相關聯的任務
閱讀和理解
記卡片盒筆記
發展想法
分享你的洞見
養成習慣
後記
參考文獻
卡片筆記寫作法實踐

網盤地址:

書籍網盤

書友評論

  • 你真的是有點迷的評論 1、不斷地打怪(閱讀)2、收集怪物掉落的碎片(閃念筆記)3、將碎片存起來,記錄什麼怪物掉什麼碎片,下次需要可以再去打(文獻筆記)4、將碎片裁剪縫合打磨成自己想要的形狀(永久筆記)5、在4中挑選自己需要的材料,制作裝備武器,自用或者出售(輸出)
  • oraj的評論 方法接受,書寫的有病。就像是寫完發現字數不夠,復制粘貼瞭二十遍,然後打亂換個說法,重復一個事情說很多遍。
  • 少楠 Plidezus的評論 終於等來瞭中文版!翻譯的很細致。說說感受,從本質上講,卡片筆記寫作法不是一種「技巧」,而是一個「系統」。一種存儲和組織知識、擴展記憶以及生成新連接和想法的系統。簡單來說,就是把你感興趣或者將來可能會用到的知識收集起來,然後用一種像集裝箱一樣標準化的方式,去處理這些筆記,建立筆記之間的聯系,供你使用。而使用這套系統,則需要我們對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一次升級 ——重要的不是記錄,而是更好地思考。也正是由於這本書,還啟發瞭我和老朋友再次走上創業之路,基於盧曼卡片盒的筆記工具: http://flomoapp.com/
  • 差點沒頭的女巫的評論 翻瞭一下英文版,指示很清楚,也可以通過搜索“盧曼筆記法”得到相關信息。核心思想是區分writing和archiving,圍繞有用的、會產出的內容記筆記。最有吸引力的兩點:1.是一個bottom-up的工作方式,通過不斷細微的閱讀、攝入、小的想法而逐漸擴展為大的想法,而非定下一個大的topic然後茫然無措無法推進。2. 作者非常強調good experience,可持續的寫作方式應該能形成不斷積累和產出的正向循環,而不是總處於挫敗和痛苦之中。準備試一下子~
  • 甚小望遠鏡的評論 與其說這本書揭示瞭什麼盧曼大師的秘傳心法,倒不如說它捅破瞭一層大傢欲說還休的窗戶紙:現代學術工業究其本質就是一種剪刀加糨糊的遊戲,隻要你能夠“按照正確的方法”積累出足夠數量的卡牌,然後像菜場大媽一樣沒事把它們拿出來嫻熟地排列組合,洗牌、碼牌、摸牌、看牌、胡瞭,你就能生產出一篇在水準線以上的文獻瞭。(當然,沒有人否認盧曼是優秀的學者,但他真正值得學習的顯然不是掌握瞭打麻將的不傳之秘。)
  • 雪小豹說的評論 每天寫6張卡片筆記,一年就可以完成博士論文,你信嗎?20世紀最偉大的社會理論學傢盧曼教授就是這樣做的。這本書詳細地介紹瞭盧曼從閱讀到記筆記到寫作的整個工作流程及其背後的認知原理。真希望十年前的自己知道這個卡片盒筆記法,強烈推薦每一個學生、科研工作者、作傢、終身學習者都閱讀這本書並認真地實踐它。最推薦的工具是Roam Research,可以實現書中提到的從閃念筆記、文獻筆記到永久筆記,以及歸入永久筆記卡片盒的全流程。我直播講解這本書的視頻在這裡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54y1p72U
  • 業餘讀者綠的評論 這個學習整理的方法我現在非常需要,但這本書的編排並不好。1/5的精華內容,4/5在陳述這個方法為什麼重要為什麼有用。花兩小時看完,不如看十分鐘的視頻。建議配套看相關的卡片盒知識體系的視頻,或者相關軟件的視頻介紹更為清晰直觀。核心原則:1. 隨時捕捉生活中的靈感——閃念筆記。2. 用自己的話寫筆記——這個翻譯的過程會加深理解,是融入個人思考的關鍵。3. 引用內容要標註來源出處——方便回溯。4. 建立筆記之間的連接——重中之重,通過梳理,讓死的內容活過來,構建神經網絡般的體系。5. 每個筆記的內容必須簡明扼要,且隻討論一個觀點。【一定要配套軟件進行思維整理,我用的是Obsidian.】
  • 藍俠的評論 如果接下來我一年寫出瞭博論,我就給我孩子的英文名取名叫luhmann。
  • 覺煮的評論 這本書更偏原理>實操,看瞭很感興趣想學習下如何在數字化環境裡實操盧曼卡片筆記法,結果看瞭知乎各種專業大神分析各種工具後更雲裡霧裡瞭,技術進步難道不是要讓工具更為我所用麼,做筆記的目的難道不是為瞭創作>信息收集麼……(繼續求靠譜實操
  • 瑩瑩的評論 全書結構很隨意而囉嗦,反復講瞭很多原理(雖然這些原理也很顛覆),但真正筆記如何寫隻是寥寥幾句帶過,到底永久筆記應該寫些什麼,始終沒有舉一個好的例子。總結一下是,閃念筆記記隨時的想法,用自己的話記文獻筆記,永久筆記是重讀前兩者思考與自己研究的、感興趣的東西有何聯系而寫成的筆記,存入卡片盒。其實我自己最近幾年也實踐過類似的方法(小時候也用過),雖然不是用卡片因為怕丟,但我會在筆記本上用自己的話寫一些摘抄,然後思考其中的聯系,寫下一些心得。以後會更加頻繁這樣做的,也可以嘗試用卡片。重點是:手寫,自己的話復述,思考並寫下聯系、發散的內容,經常查看。相關軟件可以試試:Notion,Obsidian,Roam Research,浮墨。
  • 江安醬的評論 本書將成為學術寫作領域的一本神作。goodreads上4400多條評價,評分高達4.27/5。目前讀到很有啟發性的幾個關鍵詞:寫作不是一個線性的過程,建立外部思想庫……/ 看到“……反復閱讀,在句子下面劃線,以便以後重讀。即便他們被告知這種方法沒有用,大多數人還是會繼續選擇用這種方法”這段話時,不由自主地在下面劃線標重點,回過神來自己都笑瞭!/ “學術或非小說類文本根本不是這樣(有個作傢給自己規定每十五分鐘至少寫250字)寫的,因為除瞭寫作,作者還需要閱讀、研究、思考和修正想法,而且這些事情所花費的時間幾乎總是大大超過預期”,真真說出瞭學術打工人的心聲!
  • bookbug的評論 其實即使沒有讀過本書這樣為卡片式閱讀和寫作構建完整方法論體系的作品,也多少都在日常閱讀中使用過這種方法,不論是文本中的批註,還是筆記本上的摘錄,抑或是目下大量app化的碎片式筆記,都是行先於知的典范,隻不過在這樣系統而全面的梳理後,我更知道此前的諸多良好習慣的確都是久經考驗和積流成河的。比如我從來都不在書本上批註,並非是書籍上的潔癖,而是批後因為不成體系導致未來無從查找於寫作無異,所以當豆瓣推出筆記功能後我就如獲至寶。隻是最早的使用更多集中在為編輯和作者挑錯以顯示自己的仔細和牛掰,但很快也就發現這樣的抖機靈同樣隻是逞一時之快,於後無異。於是慢慢習慣瞭摘錄、思考和長短評的習慣,恰如本書對卡片式筆記的分類:文獻筆記、閃念筆記和項目筆記,然後在日後對筆記的回顧與使用中不斷轉化和總結為永久筆記。
  • 我我我奉孝君的評論 兩章就可講清楚的內容硬擴充成一本書,奈何在方法論上確實有啟發。學術的過程本來就是在寫作和閱讀間“目光來回流轉”,線性計劃著實不太科學。btw,我看完瞭,現在我就是楊浦區小盧曼瞭吧(狗頭保命)。
  • 溫言的評論 非常有趣的筆記書,可以給熱愛筆記和學習的各位朋友很多靈感和啟發
  • NeeDream的評論 很好的一本書,討論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如何讓筆記更好服務寫作。過去十多年裡,我的學習方式基本跟書裡說的差不多,從感興趣的母題(自主)出發,讀瞭一千多本書,做瞭幾百萬字的筆記,然後不斷重新整理歸類筆記,更多主題在筆記的相互關聯後湧現出來。但是,這個系統也有兩個問題。一是依賴輸出。這個龐大的筆記系統需要有寫作驅動,把知識變成智慧。若不常輸出,筆記不會系統化集群化,最終被遺忘在角落。二是依賴關聯。書中說的建立筆記間的強關聯或弱關系並不容易,甚至是極其繁瑣的。至少我是沒有找到特別好的解決思路,希望大傢提供思路。另外分享幾點經驗:一是Typora輸入筆記不錯,支持Markdown語法。二是Alfred檢索筆記不錯,可以全局全文。三是石墨文檔鏈接筆記不錯,可以搭建體系,參見我的《茴香辭典》。
  • 已註銷的評論 新穎的學習方法,但是實操性很差,看完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而且也沒有合適的軟體搭配使用,後半本書都是廢話
  • 酸奶太甜的評論 一篇文章可以寫完的,用瞭一本書……
  • Ray的評論 卡片筆記方法並不新鮮,學術界一直在用,IT技術讓它能更加普及。多引文分析少操作實踐,全書有些冗長乏味。
  • 雲起的評論 一直困惑於沒有合適的知識管理的方法。覺得不能有效閱讀,做筆記,將知識有效轉化提取。過去閱讀方法往往是主題閱讀,在框架下填東西,其實正常人思考的過程是積累許多散在的知識,再構建出整體框架。這本書講的卡片筆記法感覺很驚艷,迫不及待想用用,看看效果。
  • 銀魚酥的評論 這不單單是一本工具書,更是在教我們如何從認知層面到行為方式,化繁為簡。我在看書的過程中,驚奇的發現自己也做過類似的行為,但我沒有命名,也沒有框架結構。東一榔頭西一錘。很是雜亂無章。所以,它還為我寫作過程中帶來的困惑進行瞭引導和指向。“當我們不把資源浪費在選擇上,我們就能釋放更多的潛能。”把工具化繁為簡,才會有利於我們去進行創作和遐想。當我們把行動步驟變得簡單,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費在思考和探索。等我實踐一段時間,再來做更深入的探討和感悟。
正文完
 0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