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与蛆虫Epub+Pdf夸克资源

3次阅读
没有评论

奶酪与蛆虫Epub+Pdf夸克资源
奶酪與蛆蟲

作者:[意]卡洛·金茨堡

分類:文化

ISBN:9787559838056

出版時間:2021-7

出版社:理想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標簽: 歷史  文化史  中世紀  意大利  世界史  新文化史  名著   

內容簡介

多梅尼科•斯坎代拉,一位普通的磨坊主,生活於16世紀意大利東北的弗留利地區。他能讀會寫,讀過《十日談》、意大利本國語言版《聖經》和曼德維爾遊記之類的書,也能用自己的語言重述它們。他先後面對鄉鄰、神父和宗教法庭的法官,表達自己的情感,闡述自己對教會和世界的看法。如果有機會覲見教皇、國王,他也想要慷慨陳詞。

他不相信基督救贖,懷疑聖經文本,譏諷洗禮等諸聖事不過是一樁生意。他說上帝是一縷空氣,視眾天使為奶酪中的蛆蟲。他大聲指斥壓迫窮人的教士、貴族,呼籲教會放棄特權、返樸歸貧,甚至渴望發起一場激進的宗教改革。對他的兩次審判相隔十五年,親朋的退避、教士的斥責和審判官的威嚇,皆未動搖他“離經叛道”的立場和信心。

最終,在近乎默默無聞中度過一生之後,由於教皇的直接幹預,他被宗教法庭下令燒死在火刑柱上,就死在大名鼎鼎的佈魯諾被燒死前夕。

金茨堡在錯綜復雜的審判檔案和精英文化、低層文化之間穿梭遊走,編織瞭一個結構巧妙、敘述迷人的故事。通過磨坊主多梅尼科的眼睛,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他的奇思異想、喜怒哀樂和挑戰權威的決心,16世紀歐洲大眾文化的瑰麗圖景乃至歐洲宏大的歷史畫卷也徐徐展開。

編輯推薦:

★史學巨擘金茨堡經久不衰的經典,出版45年來首次在中文世界出版

本書是幾乎每一個學歷史的人都知道或聽過的名著,自1976年出版以來,享譽全球,至今已以意大利語、英語、法語、德語、葡萄牙語、加泰羅尼亞語、西班牙語、俄語、日語、韓語、捷克語、希伯來語、波蘭語、愛沙尼亞語、芬蘭語、克羅地亞語等多種文字出版瞭二十多個版本。本書不僅是微觀史學三大代表作之一,經過半個世紀的檢驗,也已成為當之無愧的現代史學經典。

★抽絲剝繭,探索個體的知識來源與世界觀,呈現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碰撞

在本書中,作者花瞭很大的力氣去探討主人公離經叛道的思想、讀過什麼書、可能接觸過哪些思想和團體,展示瞭他讀過的那些書與他閱讀這些書的方式之間的差異,他以相當不同的方式重述(甚至扭曲)瞭他讀過的內容。通過他的故事,我們不僅看到瞭他的生活,還看到瞭普通民眾的宗教信仰、他以一己之力向宗教和政治權威發起的挑戰,也可以感受到書面文化與口頭文化之間的交織滲透:啟蒙運動、宗教改革和印刷術都對這個“邊緣小人物”產生瞭影響。

章節介紹

2013年版前言
英文譯者序
英文版前言
意大利文版前言
第1章 梅諾基奧
第2章 小城
第3章 初審
第4章 “鬼迷心竅瞭?”
第5章 從康科迪亞到波托格魯阿羅
第6章 “大聲指斥尊貴之人”
第7章 一個落伍的社會
第8章 “他們對窮人百般壓迫”
第9章 “路德派信徒”和再洗派信徒
第10章 磨坊主、畫傢和小醜
第11章 “我的看法是我自己從腦袋裡琢磨出來的”
第12章 書
第13章 鎮上的讀書人
第14章 印刷制品與“奇思異想”
第15章 死胡同
第16章 童女神殿
第17章 聖母馬利亞的葬禮
第18章 基督之父
第19章 審判日
第20章 曼德維爾
第21章 矮人族與食人族
第22章 “自然神”
第23章 三隻戒指
第24章 書面文化與口頭文化
第25章 混沌
第26章 對話
第27章 神話中的奶酪和真實的奶酪
第28章 對知識的壟斷
第29章 《聖經輔讀》中的話
第30章 譬喻的功能
第31章 “主人”、“管傢”和“工人”
第32章 一個猜想
第33章 農民宗教信仰
第34章 靈魂
第35章 “我不知道”
第36章 兩種靈,七種靈魂,四種元素
第37章 一種理念的傳播路線
第38章 自相矛盾
第39章 天堂
第40章 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第41章 “殺掉那些教士”
第42章 一個“新世界”
第43章 審訊結束
第44章 寫給法官們的信
第45章 修辭手段
第46章 第一次判決
第47章 牢獄
第48章 回到鎮上
第49章 告發
第50章 與猶太人的夜談
第51章 第二次審判
第52章 “奇思異想”
第53章 “幻象和異夢”
第54章 “哦,偉大、全能且神聖的上帝……”
第55章 “要是我在15歲時就已經死去”
第56章 第二次判決
第57章 刑訊
第58章 斯科利歐
第59章 佩萊格裡諾·巴羅尼
第60章 兩個磨坊主
第61章 支配文化與被支配文化
第62章 羅馬來信
致謝
註釋
人名譯名對照表
中譯本說明

網盤地址:

書籍網盤

書友評論

  • 神威的評論 修行28th,我國有名言“二十四史乃是帝王將相傢譜”,與此書創作主旨“我們關於那些非特權階級的知識不過是一些統計數字而已”,都形象的描述瞭在當代之前底層民眾尤其是有特點的個人史完全缺位的現實狀況,這一現象也與史料的嚴重缺乏有很大關系。得力於非常令人意外的羅馬宗教法庭執法與審判的縝密程序與細致庭審記錄制度以及史料的保存得當,作者有瞭描述一個因印刷制度的發展而有瞭閱讀的可能,並勤於思索和表達的磨坊主個人史的機會。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到人類對閱讀對知識對表達的欲望與渴求,還可以看到對我們每個人都意義重大的文本閱讀是如何被初具規模與結構的個人三觀選擇性吸收的,知識與信息對個體的影響,還有信息在傳遞與流轉過程中的謬誤過度引申等嬗變,此書意義絕非一種,不同的人可以讀出不同的含義,是一本上佳的文化史
  • 安提戈涅的評論 三星半,略失望,檔案羅列的太多,真正重要分析甚至都不是點到即止,而是過於劃水。我以為要描繪傳統口頭文化與上層精英文化之間復雜的角力,可是最後卻用上層文化也存在傳統農民文化的根源就結案陳詞瞭,以為會描述和解釋梅諾基奧如何曲解、割裂、挪用和篡改聖經字句,結果卻磨坊主的特殊身份與口頭傳統(語焉不詳always)搪塞過去,在哈代的《無名的裘德》裡,也存在農民對於《聖經》的明顯的篡改與挪用 ,可是並沒有所謂的口頭文化支撐,倒是磨坊主身份的社會負面氣質,可以用佈萊克《天堂與地獄的婚姻》的詩句來印證:在佈萊克筆下,地獄的入口是一個磨坊。真正令我感興趣的,是一個人如何在意義確鑿的年代重新輸出與發明新的意義,在信仰自然地鑲嵌在腦海中的時刻,如何“就信仰問題徹夜長談”,畢竟,這是現代的獨立個體才更為熱衷的。
  • 的黎波裡智術師的評論 一般來說,期待越久反倒容易失望,但本書不枉久仰大名,確有一種獨特而迷人的閱讀體驗。除去微觀史寫作這樣的理論問題,本書的主題似乎與我們的時代很遙遠,但在主人公磨坊主梅諾基奧身上,我看到瞭許多令人感動、同情和共鳴的地方,這也讓整個故事格外雋永。本書是英譯本的中譯,譯者指出,金茨堡所有著作的英譯都是泰代斯基夫婦操刀,他們之間交情甚篤,英譯本質量完全可憑。很多朋友關心這個問題,特加說明。
  • 瑪乃的評論 本書初版已45年,期間經歷瞭多次學術轉向,如今讀來依舊讓人激動、興奮(其中,作者是小說傢的兒子、本身愛讀小說,這對該書的文筆、結構幫助巨大)。從中學到的一點是:充分發掘史料中的蛛絲馬跡,然後循著這些史料,充分展開想象吧!
  • 和菜頭的評論 沒想到,還挺好看的。
  • Nelly.L的評論 讀《奶酪與蛆蟲》數次流淚,最能打動我的,一直都是普通人的孤勇。人類走向現代社會的核心動力就是對“平等”的追求,在意識形態領域長期被基督教把持的歐洲,它還包括承認信仰相對主義、打破(宗教)特權階層的文化壟斷和道德裁定權。有一個16世紀的意大利磨坊主,他雖然會讀寫但談不上有多少文化,通過反復閱讀咀嚼手頭不多的書,在平等成為時代精神之前就自發思考這個問題,在反復的嚴刑拷問和死亡威脅面前依然拒絕放棄自己的觀點,也不願供出他人的名字連累對方。這一點讓人非常感動。作為微觀史的代表作,《奶酪與蛆蟲》也幫助讀者瞭解六七十年代起風靡至今的歷史學的“大眾文化研究轉向”。金茨堡在前言中的史觀討論很有啟發。總之很推薦。
  • 絳淺的評論 本書配得起它的名氣。中譯本翻譯得十分流暢,閱讀正文時暢快無阻,註釋反而需要花很久時間去看。宗教改革和印刷術的傳播讓這位磨坊主不僅有瞭表達自己所想的勇氣,更知道如何去“利用”流通文本中的話語為自己所用(盡管他經常脫離文本的原本含義)。在磨坊主的智識世界中,可以明顯看出一些書籍的影響,也可以看出路德派、純潔派、烏托邦主義的影子(論及四元素與“幹冷濕熱”時也許和體質論也有關系)。通過對磨坊主智識世界、漫長審判過程的還原探析,最終試圖明晰個體如何成為“窄眾”,乃至工業化以前歐洲大眾文化(更確切地說是農民文化)的一個普遍性假說。而這也像書中總強調的米哈伊爾·巴赫金的理論一樣,可用“循環運動”(circularity)一詞概述:支配文化與被支配文化間的雙向循環互動。
  • 小綿羊花花的評論 低於期待值,敘述和分析均有空間。
  • austerlitz的評論 感覺一項開創性的研究,必由一種克制感與審慎猜想之間的張力貫穿,前者正是“開創”之外在客觀條件所決定的(有限的材料、試探性深入、階段性結論),而非後人想象中那種一朝發現新大陸、眼前一片豁然開朗的突破。如果說40多年後有人讀來覺得略顯平淡,那是因為當初的開創之舉早已啟發眾多、深入人心。
  • 小野山的評論 不知中文翻譯裡是不是有錯,但讀起來很流暢。這本書給我的啟發在於一種文學的寫作方式(註釋都在最後且作者沒有迫不及待地做文本比對),以小標題串聯起敘事與研究,勾勒社會宗教背景,知識傳播路徑,個人生活的圖景,史料運用極為出色細膩。重讀也讓我回想起本科時的就想到的命題,歷史與文學之間的關聯性,不僅僅是方法論上的體現,本書也試圖分析一個人的語言,思想與閱讀文本之間的隱秘關聯,而這關聯被誤讀,曲解,發散,落於紙上成為文字而層層遮蔽起來,揭露的方式必然是文學。(這一部分作者的參考書是埃科的il problema della ricezione ,非常有趣)
  • 王大可是隻橘貓的評論 書中講述所謂“普通(底層)人的孤勇”,實際上也是變向地強調其對立面,即所謂“微觀史”的對立面,亦即作為所謂“宏觀史“或“宏大敘事”的“上層(宗教)壓迫”(你在言說“白色”的時候,其實也是在暗喻“黑色”)——而且,主角也因為“反抗”而已然塑造成瞭一位“無聲的孤膽英雄”;可是,其最終還是寫進瞭卷宗(依然是“特例”),無論悲劇與否,終究有別於“真正沉默的大多數”——在這個意義上,全書依然是主流敘事,至少也是在其“欲言又止”的隱藏層面之上,依然是換瞭件馬甲和換瞭副面具的“宏大”和“英雄”敘事。讀者還是服從於“反權威”的“權威之下的。其實,若真關註“微觀”和“普通人”,就應該從象牙塔中走出來,至少也應該走進當時當地(本書於45年前初版)真正的“微觀”和“普通人”。可惜,“學術”終究需要金湯匙和大花轎。
  • 鄧安慶的評論 抽絲剝繭地把一名16世紀意大利鄉村磨坊主的信仰、知識來源和世界觀給呈現瞭出來,用原始材料重新構建擁有獨立人格的個體梅諾基奧。閱讀過程中,最迷人的就是看作者如何去“抽”和“剝”,每一章節都很簡短,卻是層層遞進、面面俱到,而梅諾基奧這個人物形象也躍然紙上:這是一個從零星的幾本書與農民口頭文化汲取營養並構建出一套世界觀的“異端分子”,他沉溺其中,卻也因此給傢人帶來災禍,自己也最終付出瞭生命代價。
  • 今天也要開心鴨的評論 真好啊,太好瞭,文本上有很多的驚喜,即使對宗教題材不感興趣,也能從磨坊主的故事裡看到很多感興趣的內容。有機會想寫長評。
  • medieval的評論 主人公梅諾基奧的宇宙論非常的自然主義,基本上不太承認絕對永恒智慧的設計,而是相信宇宙演化的自然性,並且把上帝降為這一過程的某種結果。金茲堡好像覺得這可能是農民古老信仰的殘餘,即便如此這個觀念系統大概也經過瞭反復的理性化才變成這個版本的樣子。不過,帶有某種自然主義屬性的宇宙創生論在東地中海一神傳統裡雖然早早被至高神設計論取代瞭,但在其他文明裡似乎還是不少見吧。
  • 一個註腳的評論 大失所望。如果寫成日常生活史或單純的社會史,應該好玩。從這個角度做思想史,真的是事倍功半,可惜瞭金茲堡的哲學背景和知識儲備,現在真心覺得,這種嘗試不過是浪費天賦和時間,當然作者後來也轉向瞭。另外,中譯本為瞭迎合大眾閱讀,正文連註釋和數字都不標,後面的尾註意義何在?出版人和編輯起碼的規矩和素養何在?
  • 鄭能亮的評論 從三枚戒指開始,梅諾基奧一轉攻勢,儼然變成一位先知,滔滔不絕的陳述自己的世界觀。讀寫能力真是很矛盾的統治工具,它既能生產順從,也能生產異端。時至今日,如何面對知識的去中心化?
  • 別吵架的評論 似乎不如《叫魂》
  • 曉林子悅的評論 這是一部“自下而上”的歷史。它並不局限於復原某個人的故事,而是深度闡釋瞭隱匿在歷史深處的小人物的觀念世界。金茨堡的研究除瞭反對趨向結構和計量的年鑒學派對個人存在的忽視,也是面對現代主義的宏大史學與權力史學的分庭抗禮。作品挖掘瞭梅諾基奧的微觀維度和更大語境之間的關系,並且構建瞭敘事過程的邏輯很強的步步深入的組織推論。梅諾基奧的“奶酪與蛆蟲”的講法是無稽的,但這種無稽的講法裡面有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觀點,17世紀近代科學的興起將證明這種觀點具有的正確性,盡管這種正確在梅諾基奧那裡隻能算是蒙昧的萌芽。閱讀的自發熱情,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 B.Yellow的評論 是我配不上的學術著作。被以小見大的微觀史經典名頭吸引過來,行文考據是真的嚴謹也詳實,但讀者也真的是需要一定量的宗教歷史知識背景,要不然就會像我一樣,在大量晦澀的專業術語、理論鋪陳間一步一泥濘,讀的很狼狽就是瞭…唯一能真切感受到的是,主角在那個大輿論時代下對自我的堅持,努力走在自省、思考的清醒之路上,對自己認定的真理不懈追求,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
  • 慕明的評論 又名:在一個權威掌握敘事的時代如何獨立思考。1.能給予一定思考空間的社會地位和生存條件。2. 熱愛閱讀,並能從中發現自相矛盾之處-> 可能有基礎性的謬誤。3.能用自己的話(比喻)描述問題和解決方案。4. 有接觸異文化經典和旅行的機會。5.站在不同的敘事體系中間(口語vs書面)會帶來新的沖擊。6. 多與人對話,思想在對話中形成,哪怕沒有人理解。精神追求是被壓抑的本能,閱讀與表達是思考的外現,認知提升是切斷繩索。
正文完
 0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