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決定
作者:[美] 梅根·多姆(編)
分類:文化
ISBN:9787020148394
出版時間:2021-6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標簽: 女性 女性主義 社會學 成長 社會 美國 歷史思考 隨筆
內容簡介
● 十六位沒有選擇生育的作傢,坦誠地分享自己對這一至為重要的人生決定的思考
● 選擇不生育,不代表你比別人更自私,不代表你討厭孩子,也不代表不能承擔社會責任
● 呈現瞭“邊緣群體”生活和決定的復雜性,傢庭研究和情感研究領域有標志意義的分析樣本
● 有助於讀者理解特定生育率低下的人口趨勢的社會和心理成因
● 著名翻譯傢於是傾情翻譯
本書是十六位作傢對生育、傢庭和生命意義的思考。書中十三位女性、三位男性作傢的共性是他們或主動或被動地選擇瞭不生育,但每個人抵達這一決定的原因都不相同,但他們都以令人欽佩的坦誠,探討瞭和生育命題息息相關的“孤獨”“自我實現”“生育本能”和“童年創傷”等主題。
選擇不生育,不代表討厭孩子、比其他人更自私,或比其他人經歷瞭更多的童年創傷,也不代表不能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這一重大的選擇是個人經歷、傢庭觀念和社會影響匯聚的結果。書中的十六位作傢位作傢都積極地面對無子的生活,他們也理性地探討瞭社會對女性的刻板成見,更展望瞭醫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化進程帶來的不可逆的文化轉變。
十六位作傢代表瞭雖然屬於少數、但值得被尊重和理解的聲音。這本合集也回應瞭過去二十年社會組織的巨變對傢庭以及情感結構造成的沖擊。對人生終將孤獨的可能,我們如何建立親密關系,如何忠於自我的決定,並在日常生活裡承擔這一決定帶來的後果?本書可被視為傢庭研究和情感研究領域有標志意義的參考樣本。
章節介紹
前言……1
森林裡的孩子們……1
母性……25
別的事,成百上千……43
新版羅達……61
活在當下,意味著隨後消失……77
最重要的事……99
最怕莫過當媽……121
業餘人士……133
拯救你自己……153
煩死人的“擁有一切”……171
超越母性之再超越……195
徹底湮沒……209
如果你不是你,絕對是個好媽媽……223
最難的藝術……243
隻當阿姨……263
終結……281
致謝……297
作者介紹……298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溆的評論 “養育後代是很美好,但我決定先拯救自己。”
- 野生編輯怪阿姨的評論 很難想象,如果我在2019年之前看到這本書,還會不會模棱兩可稀裡糊塗地決定生個孩子。我曾和我媽認真地討論過為什麼不想生孩子:因為我有自己的報復需要實現,她說你忙你的,我來帶(現在也確實是這樣瞭);我說我擔心這個操蛋的社會不會善待一個小孩;我說不我想每天提心吊膽擔驚受怕,活在隨時會失去孩子的惶惶不安裡;我說我們沒有孩子也可以很開心地活著;我說我們並不指望孩子可以養老。但即便如此多的理由,我還是生瞭孩子。我不知道理由是什麼,到現在也不知道。我隻能說這本書我劃線劃得太累瞭。因為字字句句,都像是在替我發言。
- 豈能無怪哉的評論 就很奇怪我每次反問那些問我為什麼不要孩子的人“為什麼要生小孩”的時候,就很少有人會不假思索的開開心心的告訴我“有孩子特別好特別幸福”“我就是發自內心的想要小孩”,那既然有小孩的人都很少思考為什麼要生,為什麼不要小孩的人要整天面對“為什麼不生”這種蠢問題,不想生就不生咯。大傢都過好自己的日子不就行瞭嗎?我不關心你為什麼生,你也不要關心我為什麼不生,各自幸福就好咯。
- Jianing的評論 有幾篇很有意思,很有共鳴,說瞭很多我想說的話;也有幾篇很無聊。看他們用文字defend自己不要孩子的決定,極大地消解瞭我急於向催婚催生的媽媽及周邊眾人defend自己的心情。說到底是我的事情,你管我呢。如果男的可以生孩子,我也很願意出一個細胞,然後撫養我老公生的孩子。
- 阿阿阿阿阿潘的評論 決定不生孩子是一個存在主義難題,迫使人賦予此生意義,拷問存在本質。本書的女性視角更像促膝談心尤其是《超越母性之再超越》真的看到流淚
- peanut的評論 實話說這一本書男作者寫的三篇比女作者更加值得一看,因為女作者的困惑基本就是我們每個決定不生育的女性的困惑,但是三位男性作者——他們提供瞭更為冷靜和冷血的視角,他們決定生不生孩子隻和這個社會有關,和自己並無太大的關聯。換而言之,生不生孩子對女性是生理選擇,而對於男性恐怕更大意義上是社會選擇。
- 叢林宜歌的評論 16篇裡13篇都出自女性手筆,本身足以證明深入思考且最終作出不生養決定的主要還是女性,她們沒有繁殖欲,不被社會上將母性浪漫主義化的眾口鑠金所蒙蔽。除瞭被質問緣由,她們往往還需要面對這樣一個問題:萬一日後後悔。她們勇敢、坦誠、自由,有思想深度,展示出如編者前言所說的:在這個世界上,做一個還不錯的成年人,並非隻有一種途徑。
- 祝羽捷的評論 生命的終極意義在於每個人其自身,這本書提供瞭不生育的理由和生活經驗,生育不是必須選項,生而為女的意義也不在於實現子宮的孕育功能,childfree隻要開心就好。
- 耐心醬的評論 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它指出瞭主動選擇不生育的人並不是一個整體。有些人是不喜歡小孩,有些人是以事業為重,有些人是不相信自己能夠成為好父母,有些人是出於對世界的悲觀預想……我有時候甚至會想,人們給丁克族貼上“自私”“短視”“缺乏責任感”等標簽的行為,也是我不願自己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原因之一——一個缺乏包容的世界,在我看來就等於是危險的。不過,就像我不承認存在什麼“最壞的遺憾”,我同樣不認為有什麼可以被稱為“最好的決定”。每個人都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就好瞭,也別去指摘別人的生活,否則架是永遠吵不完的。
- 大汁兒的評論 最棒的一點是,讓我意識到,人生可能要有所依寄和指望才行,對很多無法面對人生日常生活背後更混沌、虛無部分的人而言,生孩子本身就是活下去最大的意義。而決定不生養,是極具勇氣的選擇,這的確是自由,不是輕飄飄的,而是復雜、厚重的答案。
- 貍梨子的評論 沒看到多少期待的內容,都在絮絮叨叨社會環境,童年經歷,事業發展,自身情緒,說瞭一大堆最後來個不後悔,我過著充實的生活。
- 嵇澹的評論 《自私,膚淺,自我迷戀》是長久以來主流意識形態對選擇不育人群的污名,禁忌在集體意識根植之深以至女性面臨是否生育的沉思時不免為聽從自由意志而非文化建構的決定自責,仿佛逆流而行,成為女性群體的叛徒。中譯題目改為《最好的決定》,擅自添加的幻想色彩以自以為是的歌頌姿態把本書議題的開放視角堵死在與其極力反對的單一終極目標難分伯仲的狹隘定性,如同化學雞湯奇香撲鼻內含劇毒。母性與童年等虛構概念,社會勾結父權發明的浪漫說辭,奴從形態的女性和升華為本能天職的屬性鎖定,無論順其自然的道德綁架,還是生兒育女和自我實現可以擁有一切或兩者兼顧的哄騙,都是完美謊言。不想生養的決定隻是出於個人意志的選擇,沒有好壞。人類命運宏觀敘事令我厭倦,末日似乎隨時可能降臨的前夜,我先忙著拯救自己,並暗自享用著對抗世界贏來的微小勝利。
- 我是蘿卜啊啊啊的評論 看第二篇,你就會覺得現代社會關於孩子的各種主流話語是多麼可笑。不如承認你的第四代就不會記得你是誰這種現實吧。
- 索馬裡的評論 蹲大傢的讀後感
- 聶塔塔的評論 傑夫·戴爾太會寫瞭吧,太能表達瞭。第237頁,絕瞭
- 雙流兔頭的評論 在思考要不要生孩子的檔口看到這本書,我抱著極大的期待,結果卻是相當失望的。吸引人的僅是提出的一個概念,實際內容就像傢長裡短的閑碎碎念。中文版書名改為《最好的決定》,不知該說出版社聰明還是雞賊,反正有被騙的感覺。
- 一棵休閑的菜的評論 其實它是一本不生孩子理由的作傢自述隨筆合集,尊重個人選擇,也看看選擇不生孩子的人的內心世界。但如果你希望能得到什麼指導意見的建議,還是慎重閱讀,有點傢長裡短。這個翻譯措辭太接地氣,導致閱讀的時候在想這是講外國?爹媽/約/大包小包擠火車/大卸八塊諸如此類。在三胎開放的檔口,這本書能順利出版值得慶賀。不過挺諷刺的在於1973年得州的“羅訴韋德案”讓墮胎合法化,而2021年5月得州州長卻簽署瞭全美最嚴苛的反墮胎法。“世上沒有誰擁有一切——為人母也好,不為人母也好,男人也好——隻要是人,都有欠缺。無論現在或未來,所謂完美的人生都不存在,否則就等於放任一種危險的幻想——人可以沒有遺憾地活一輩子。沒有誰的人生沒有遺憾。每個重大選擇都有其利弊,不管人們承認與否,也不管人們能不能認清現實。”
- B.Yellow的評論 和編者和大部分參與討論的作者一樣,我也並不想懷著極度嫌惡的反育心情來翻開這本書,解讀這個問題。找到一些不同的途徑,來探討不要孩子的選擇,請社會不要再假設每個人都“應該”生兒育女,這才是落腳點。沒有什麼是永恒不變的,沒有人會擁有一切。所有社會和他人想象的孤獨、漂離、怪異乃至不堪的死亡…可能存在,可能發生,但不必要因為恐懼這些未發生的困境而讓自己制造一個新生命,陷入更無法掌控的境地中。選擇不生育的人,也可以很喜歡孩子,和孩子快樂相處;他們隻是做出瞭選擇。有些驚訝原來西方的社會文化環境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自由寬容(當然還是走在瞭前段),路漫漫其修遠兮。
- sammi1119的評論 喜歡《終結》這篇提出瞭一個接納自我選擇的角度,繁衍傳播文化基因而非生物基因。
- 梓然的評論 中文譯名實在太抓馬瞭,實則非旦沒有暢言無子之歡,反而是坦誠分享有過的坎坷、意外、錯失時機、童年往事、性向掙紮,相比於『順其自然』地成為父母,這些在結果上逆流的作傢們在解析生命何為上更向前一步。生育是一個選項,也應該隻是一個選項。/忍不住說,雖然書中有男性也有gay,可男性在面對生育選擇時的自如自我還是溢出紙面,而所有的女性無一不在『生育是否是一種必須承擔的社會和傢庭責任』的泥潭中反復掙紮過,這還能說『母親』不是被建構出來的社會角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