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画·影Epub+Pdf夸克资源

3次阅读
没有评论

物·画·影Epub+Pdf夸克资源
物·畫·影

作者:[美國] 巫鴻

分類:文化

ISBN:9787208166264

出版時間:2021-7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標簽: 藝術史  巫鴻  藝術  物質文化  藝術評論&理論&藝術史  中國藝術史  歷史  視覺   

內容簡介

◆ 編輯推薦

·

美術史傢巫鴻全新力作

一場跟隨穿衣鏡的時空漫遊

嶄新視角串聯奢侈品、繪畫和影像

聚焦全球貿易流通中關於鏡像的視覺想象與藝術創造

·

◆ 內容簡介

·

從凡爾賽到紫禁城,穿衣鏡是否為東西方聯合創造的結果?

從怡紅院到養心殿,鏡屏如何引發中國人關於真與 幻的文學和藝術想象?

從歐洲到全球,穿衣鏡攝影模式怎樣在世界范圍內流行起來?

從程式到主體,攝影師和藝術傢如何以鏡子表現個人身份和主觀意識?

有座架、可移動的落地玻璃鏡被發明,並通過跨國貿易在世界上流通,物品、繪畫和攝影由此在全球歷史進程裡串聯起來。帝王、藝術傢、作傢和民眾在與鏡像相關的視覺聯想和藝術創造中,構建出繁復無盡的時空幻象,既參與著曾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件,又總是映射著超乎現實生活的信息。

·

◆ 專業評論

·

在巫鴻的研究裡,穿衣鏡這一不為傳統藝術史關註的器具獲得瞭新的生命,它的“物”與“像”串聯起世界貿易、新的再現媒介和現代人多元化的自我表達方式,同時也對藝術史的敘事本身提出新的要求。

——吳雪杉(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

·

他的著作打破瞭按照材質分類,按照西方概念講述中國故事的傳統,從基本結構上改變瞭西方中國美術史傳統寫作的范式,正在構成一種具有歷史關懷的、生動新鮮的敘事。不僅如此,以他為代表的這一代學者甚至在對世界范圍內整個美術史學科的走向產生重要的作用。

——鄭巖(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

·

巫鴻教授有關中國美術的相關研究,跨越上古與中古時期的墓葬美術、宗教美術與傳世書畫藝術,兼及史前時代的玉器文化與當代實驗藝術,其開拓領域之廣、研究力度之深,可謂前所未見。他在研究方法上,引入瞭當代人類學的思維與視角,創造性地將繪畫、雕塑、器物與建築有機整合為一體,從而發展出一套適用於美術史學科的、能夠打通微觀研究和宏觀敘事的“中層研究”方法論體系,使圖像、器物與建築空間的研究能夠與人和時代的精神、思想和文化相聯通。

——李清泉(廣州美術學院美術研究所教授、藝術與人文學院院長)

·

巫鴻並未把藝術品作為多樣而變化中的世界觀的圖解。相反,藝術品在他手裡成為瞭歷史中的演員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歷史的標志物。

——伊萬蘭•卜阿(Yve-Alain Bois,哈佛大學美術史與建築史系前系主任,現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

·

巫鴻希望的,是通過分析美術材料本身找到一條可以跟隨的線路,尋找視覺材料內在的演變路徑。換句話說,也就是把美術演變的軌跡從這些概念中剝離出來,在美術中說明一個精神性的“中國”。

——胡一峰(《中國文藝評論》雜志副主編、編輯部主任)

·

他在方法論上兼具中國傳統美術史和美國美術史的研究方法的優點,重視人類學和美術學的跨學科融通,並且推陳出新,形成瞭自己的獨特方法論。

——朱志榮(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美學與藝術理論研究中心主任)

·

巫鴻先生在解讀中國畫史名跡時不僅註意重新審視傳統的讀畫方式和內容實質,還充分註意到繪畫媒介形式的物質性特征,將繪畫置於一種由創作者、觀賞者共同參與動態過程,從而豐富和提升瞭鑒賞這幅名畫的內涵和意義。

——赫俊紅(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

·

◆ 媒體評論

·

巫鴻認為作為處理歷史材料的研究者,終能夠改變西方中心格局、建立全球性美術史的途徑並不是以抽象思維的方式推演出一套理論話語,而是通過對於歷史的具體的作品,通過考古材料,通過歷史上的書寫進行具體分析,從中提煉出多元性的美術史的概念和敘事方式。

——雅昌藝術網

·

巫鴻是一個有著特定的視角和興趣,並將這種視角和興趣沿用到極為多元的研究對象之中的學者。

——《燃點》

·

在如今更趨多樣化的美國學界,芝加哥大學的巫鴻教授可謂是活躍的一個中國藝術學者。他的研究領域跨越瞭古代與現當代的壁壘,以人類學的研究方法貫穿始終並互為借鑒。

——《藝術新聞(中文版)》

章節介紹

解題 一個虛構的微電影腳本
楔子 “史前”大鏡
上編 物件與映像
第一章 從凡爾賽到紫禁城:東西方聯合創造穿衣鏡
壁鏡的時代
清帝的鏡屏
《對鏡仕女圖》
第二章 從怡紅院到養心殿:文學和視覺想象中的鏡屏
曹雪芹的鏡屏想象
乾隆的鏡像幻想
下編 媒材與主體
第三章 從歐洲到全球:穿衣鏡攝影模式的流通
克萊門蒂娜夫人的女兒們
新奧爾良的白奴女孩
暹羅國王的妃子
中國:傳教士寫作到影樓實踐
第四章 從程式到主體:在鏡像中發現自我
辛亥剪辮紀念照
莫裡索的《賽姬》
尾聲 大鏡的失落
後記

網盤地址:

書籍網盤

書友評論

  • 苦影的評論 有些失望。《重屏》裡已有的問題在此書中被進一步放大:鏡子是一個非常迷人的主題,能夠延伸的藝術、文學乃至哲學思考的確相當豐富,書中的很多單元也都有巨大的思考和擴展空間,巫鴻對空間的敏銳為其對中國古代鏡子的研究增色不少。但是,若以美術史研究視之,該書則實在過於分散凌亂,比起研究寫作,此書反倒更像是命題式大型展覽的圖錄,比起此前的“紀念碑”“廢墟”等概念,“鏡子”顯然更加缺乏深入對話的學術史土壤,因此全書顯得過於泛泛失焦。同時,以如此宏大的鏡子母題勾連起對“全球圖像小史”的書寫,能夠分出的岔口實在太多太多,而巫鴻一貫以小見大的發散思維能力在此反而成為累贅,讓全書幾乎無法真正聚焦於任何一個課題上。上下兩部分幾乎完全脫節,歐洲藝術部分尤其浮泛,更無從佐證開頭提出的穿衣鏡“是從中國流向西方”的大膽猜測。
  • 曉林子悅的評論 疫情影響,圖書館都關閉瞭,寫作準備似乎有些倉促。關於《胤禛圍屏美人圖》、郎世寧的《是一是二圖》、金廷標與郎世寧合作的《<平安春信圖>通景畫》等內容,與巫鴻之前的作品《重屏:中國繪畫中的媒材和再現》大量重合,關於辛亥革命後的幾幅剪辮紀念照的內容,與之前的作品《聚焦:攝影在中國》也基本重合。下編比上編要好一些,在材料的依賴上,也更有新意,更獨立洞察。特別是“暹羅國王的妃子們”這部分,泰國王室熱愛攝影術以及幾位王妃與此有關的地位,這種“業餘”攝影所涉及的宮廷層級秩序,古老的東方帝制國傢在攝影術這類先進生活方式的沖擊下所發生的潛移默化的改變,是很有意思的話題,材料很特別。
  • 涉江的評論 閱畢於歸傢火車上。鏡子實在是太迷人瞭,勾連著夢與幻、真與假、可見與不可見。從煬帝的鏡殿到乾隆的養心殿(這裡沒引Eugene寫鏡殿的那篇倒有些遺憾)、路易十四的鏡廳到莫裡索的對鏡像,不同時代與地域的人們探索著無限延伸的空間與重疊的自我。可惜的是,這本書最終還是落入瞭對流行風潮的追逐,雖然巫鴻一直在強調“物”的特性,但在建構宏大全球框架的指向之下,“物”本身的多元意涵反而被稀釋瞭。書中有許多延續先前研究的地方,有的很精彩,有的則乏力些;而在一些新擴展的領域,褪去中國/前現代的庇護,則顯得分外蒼白,比如論述泰王室攝影的部分。為後記加一星,巫鴻在普林斯頓樹林中尋到瞭一種很微妙的狀態,在那時他擁抱瞭樹林、也(因疫情而前所未有地)擁抱瞭自己,一如長久佇立於一架大鏡之前。好想抵達這樣平靜的寫作狀態啊。
  • Venzy-Chen的評論 一本充滿著“流動”的書,疫情期間被困之作,但卻“思接千載,視通萬裡,精鶩八極,心遊萬仞”;後記也寫得非常好非常“流動”,重新審視網絡資源對於學術研究的意義。在讀的過程中想到的一個問題是,當大鏡充斥於日常生活中時,該如何看待對鏡自拍呢…
  • 江海一蓑翁的評論 橫跨考古學、藝術史和物質文化史等領域的多棲學者巫鴻老師的最新作品,以穿衣鏡在中西歷史中的演化變遷為線索,探究中西近代以降的視覺藝術觀念、物質文化生態與文化交流歷史。書名中的“物”“畫”“影”即為本書論述分析的三個維度,即探討穿衣鏡背後的物質、繪畫、攝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的演化歷程。作者的論述,可謂“君子不器”,信手拈來而又生動易讀,其學術視野和公共化表達能力,都讓人敬服。
  • L媛媛OVE的評論 我真的太喜歡這小書瞭!穿衣鏡的藝術小史!巫鴻教授講得特別有趣!裡面關於各個鏡子歷史的主題,也非常棒!提高瞭我的審美!
  • 海地sealand的評論 出乎意料的好看!旁征博引信手拈來,作者是個很會講述的人——典與故,事與物,人文與時空,像一幕幕繽紛交錯的文史劇,如此龐雜又清晰的交織在一起又鋪成開去,讀起來趣致盎然~
  • 李廠長的評論 以國內外的穿衣鏡為原點無限延伸得藝術史小書,好贊,吃著晚飯就看完瞭,知道我最近喜歡這種內容吧,想學!啥都想學!
  • 長安的評論 提供瞭許多不那麼通識但令人驚奇的知識點,比如女攝影師暹羅妃子奕·汶納與哈瓦登夫人,比如賽姬和鏡子以及莫裡索,比如通景壁畫與鏡屏與玻璃鏡插屏。研究藝術史的最高境界真的是旁會貫通,竟然從一面鏡子為契子而引出瞭中西歷史裡的諸多領域,真·學無止境。
  • Pavilion Luc的評論 更像是作者關於重屏著作的延伸,體現古人對光線和重影的復雜感觸,既奇幻又懷古。最精彩之處,在於落地鏡在西方推廣後,在清朝鼎盛時代的變形,尤其是在幽深的禁城宮殿內,讓天子們重視自我。鏡子承載瞭更具意義的是一是二圖,西方的新生事物總是在這個帝制國傢被賦予藝術乃至哲學的價值。相比之下,關於廢奴,剪辮,早期攝影的幾個段落,卻是不知所然。不過很榮幸,成為最早一批拜讀巫大師新作的讀者,並留下片語。
  • ici的評論 物質文化,藝術史和全球史很好的結合,以穿衣鏡為線索穿梭古今中外。巫鴻老師的創作力和思路的開闊真的驚人~
  • 把噗的評論 鏡子和交媾是污穢的,因為它們讓世界增殖。(博爾赫斯)穿衣鏡說到底還是鏡子,鏡子能闡發的意義它都有,那麼如何展現穿衣鏡的獨特性呢?巫鴻力有不逮。
  • 螞蟻君的評論 小題目見大功力,以穿衣鏡為線索,結合藝術史和物質文化史,實際上延續瞭作者一直以來對空間的關註。清代貴族女性、好萊塢女星和梅蘭芳鐵鏡公主扮相的鏡前照放在一起討論非常有意思,作者真的太會組織材料瞭!
  • 黎戈的評論 把穿衣鏡這個“物”,放在全球文化交流語境中來考量,從紅樓夢到美洲奴隸照片,從傢居配件到藝術創作,從設置幻境的工具到攝影道具,從投射虛空間到自我映像,不同於一般的格物,更立體多元的文化論文。
  • Derridager的評論 有一些是之前的書討論過的,有一些是策展的內容(有兩幅主要的材料都曾經在19蘇博畫屏展展出過),所以整體並未多麼新穎,論述也常常戛然而止,稍顯奇怪。書中有不少性別化的分析,大概與鏡子和自我、身份的密切關聯有關。有一些資料來源有些奇怪,比如直接飲用維基百科,還截圖瞭《上新瞭故宮》(剛好,我恰好隻看瞭這個綜藝講倦勤齋的一集)。如果說後者是因為物理的流動性在疫情期間受限,前者就有些不應該瞭。很難定義這本書,用穿衣鏡作主題的意義不夠明確。
  • sanliy的評論 這本書其實可以看作是《重屏》的另一種延續,針對材質or媒介的藝術史爬梳。什麼時候我也能這般高產,遊泳、策展、出書、策展,:)
  • 七畝心田的評論 還是想感慨一句創作力驚人。巫鴻作品的魅力是打哪來的呢?總讀得欲罷不能
  • 的的咔咔湖的評論 玻璃鏡的發明肉眼可見地給當時的藝術傢和文學傢帶來瞭新鮮的刺激,傳統的繪畫和建築結構與穿衣鏡結合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進入現代,攝影技術的加入又給人們的自我表達增添瞭新的玩法,最後尾聲結於電影對大玻璃鏡的運用,作者的思路可說非常明晰曉暢。能用穿衣鏡這樣一個小物件把這麼多素材串聯在一起真是令人佩服。
  • 鱈鱈的評論 作為學術論文或許在結構上前後聯繫不夠緊湊,但實在是太過靈動的作品,給無比常見的意象「鏡子」做出瞭極富新意的詮釋,一口氣讀下來真有神遊四海之感。連後記也無比優美。
  • 文在茲的評論 好讀且漲知識的小書
正文完
 0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