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次大陸
作者:[美]托馬斯·特勞特曼
分類:文化
ISBN:9787509015919
出版時間:2021-4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標簽: 印度 歷史 世界史 世界歷史 歷史思考 美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為密歇根大學本科生開設的“印度文明通史”課程講義,簡要概述瞭世界古老文明之一的印度次大陸文明的發展歷程。
譯本經過校譯者細致的校訂,更正瞭臺版譯文的錯譯、漏譯之處,統一瞭專有名詞,增強瞭譯本的可讀性、可信性。
印度次大陸是世界古文明發祥地之一,孕育瞭領受河流滋養的大河文明,其獨特的地緣強有力地塑造著次大陸文明。世世代代的印度人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著屬於自己 的輝煌燦爛的文化。
這裡也是古代國際貿易的十字路口。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環繞著印度次大陸,見證著多元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早在公元1世紀,來自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希臘商人已經學會利用季風的周期性,勇敢地駛向印度及更遠的地方;同時,中國人也建造瞭可以航行於海洋進行國際貿易的巨大帆船。奢侈品海洋貿易快速發展起來,連接瞭羅馬、希臘化中東、印度、東南亞與中國的港口。阿拉伯海上密密麻麻的大帆船將印度文明的智慧與富庶,載向瞭東亞、西亞、北非和歐洲。
作者摒棄繁復的專業術語和概念,用十分簡潔通俗的文字和最短的篇幅,生動敘述瞭印度次大陸從古典文明的發祥到現代文明建構的歷程,上至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興起,下迄南亞民族國傢的建立,涵蓋印度次大陸從古至今的政治、經濟、社會、科學和藝術等方面,展現瞭印度次大陸5000年豐厚的文明史全景。
章節介紹
第一章 導 論
印度、印度人和印度文明 //003
印度文明史 //012
印度文明的地理概貌 //015
第二章 印度文明的起源
摩亨佐—達羅與哈拉帕 //027
經濟、工藝與文字 //032
宗教 //035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及其宿命 //037
第三章 吠陀時代
《梨俱吠陀》//047
經濟、技術與社會 //051
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印度—雅利安語支 //052
吠陀後期 //058
史詩:《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068
第四章 新宗教、新帝國
遁世思想 //076
摩揭陀的崛起 //081
孔雀王朝 //083
第五章 古典印度時期
古典印度文明形成期(前 187—公元 320 年)//091
古典時期(320—600 年)//104
古典印度文明後期(600—1000 年)//114
第六章 傢庭、社會與政體
傢庭 //123
社會 //133
第七章 思 想
宗教 //147
法律 //162
科學 //168
古典藝術文學 //175
第八章 印度文明與世界
中亞 //182
東亞 //183
東南亞 //186
中東與歐洲 //189
第九章 突厥人與莫臥兒人
伊斯蘭教與印度 //199
突厥人 //205
莫臥兒人 //212
第十章 歐洲人
歐洲商人 //224
英國統治 //229
印度與歐洲文明 //236
第十一章 民族國傢
印度民族主義的興起 //250
甘地與真納 //259
印巴分治與獨立 //268
第十二章 新國傢
印度共和國 //274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280
尼泊爾、斯裡蘭卡、不丹和馬爾代夫 //284
印度文明的未來 //288
延伸閱讀 //293
參考文獻 //299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椿二的評論 拿到手被封面驚艷,慢慢讀完被內容層次驚艷,好清晰的一部簡史!(雖然沒有圖,一張也沒有我有點點意外)印度這麼復雜磅礴的古老文明,相關主題也見過一些,大多過於凌亂讀不下去,這本的思路就十分簡潔明瞭,前半對思想、文字、宗教、傢庭、種姓的梳理是迄今見過最優秀的一版。作者對「文明」概念的界定難能可貴地公平,宗教和語言兩塊尤其印象深刻,之前也好奇米坦尼語言中的印歐元素,原來和印度文明可能存在關聯!和一位比較語言學、一位略懂烏爾都語和波斯語的朋友分享瞭其中的片段,收獲瞭「有聲閱讀」體驗~想來如果某位即將進入pku的同學去年底能讀到這本書,印地語會不會成為ta的第二志願呢
- 勞小姐的評論 -_-通俗易懂。讀這本書之前需要區分一下兩個概念:古印度和印度。古印度是一個地理名稱,是以印度河平原為中心的一塊古老文明區域。在地理上現歸屬於巴基斯坦。也就是「印度文明」的發祥地。印度則是一個國傢名稱。在英殖民者進入並控制南亞次大陸之前,那裡並沒有叫印度的國傢。隋唐以前,我們把那裡的小國叫天竺。唐代玄奘西渡取經以後才稱之為印度。有瞭這個概念,才能瞭解印度當下的宗教信仰、文化理念;明白它們種族、姓氏、階級、男女間的不平等關係;清楚印巴分治的歷史根源,以及對南亞地區國際秩序的影響。
- 馬倫戈的評論 非常不錯的簡明印度文明史。之前讀很多(用中文寫作或被譯為中文的)印度史書目的時候都會感覺很散,畢竟梳理這樣一個復雜文明的歷史本就是一件相當難的事兒,但本書讀起來就很踏實。另外本書在第一章提到瞭“單數的文明”和“復數的文明”的區別,一下體會到之前對文明研究做的一些瞭解還是有用的。
- 桃花石上書生的評論 印度次大陸太廣袤、歷史悠久、復雜多變瞭,其歷史仿若一個遊吟詩人編造的故事般充滿破碎的邏輯、轉折,常出現新的人物和離奇的情節。這本書翔實,中允,又好讀,看介紹是作者講課的匯編,怪不得。就是居然沒有插圖太遺憾瞭!
- 小糊塗神的評論 看完瞭劉欣如教授的《印度古代社會史》之後又閱讀瞭這本書。兩相比較,這本書內容更寬泛一些,對吠陀以降的宗教體系梳理得清晰明澈,對於孔雀王朝解體原因及之後歷史及社會變遷的敘述則有些簡略,不如劉欣如教授講述和分析得透徹。兩本書的觀點和細節在很多方面有差異,分析問題的角度也不盡相同,可以作為互補。專門開辟的三章社會傢庭、思想及印度文明與外部世界的互動是亮點。這部著作已經出色地完成瞭簡史的任務,對印度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 夏顏秋的小時光的評論 文明的誕生,往往意味著一套復雜的社會體系的出現。在印度次大陸,宗教、經濟、政治、語言系譜、貿易和戰爭,都是促進文明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本書中,我們完全可以按照作者給出的印度文明史發展脈絡進行知識梳理,即印度文明起源-吠陀時期-新宗教與帝國時期-古典時期-突厥人與莫臥兒帝國時期-英國統治時期-民族國傢形成時期。
- 陳小憨˙Ꙫ˙的評論 一本簡明扼要的印度文明通史。吠陀時代的人們相信來世必將再次承受死亡的苦果,這一信念發展出瞭輪回原則,即從出生、死亡到再死亡、重生的輪轉永不停歇,在這一過程裡,身體主宰者靈魂。與此緊密相關的道德因果論宣稱業導致瞭輪回,一個人的道德價值觀決定著此人來世是轉生為婆羅門或神祇等高等生命,還是動物或植物等低等生命。重生、因果報應、解脫和四時代學說,成為古代印度所有後續哲學發展的主軸。印度傢庭為雙重父權,傢主宰制的對象不僅包括傢中所有女性,還包括兒子,即便兒子已成年、已婚,甚至有瞭自己的孩子,仍然受父親監護。傢主是傢中唯一的法定成人,有權對外代表所有成員的權利。國大黨最初並非群眾運動,它也缺乏任何實質意義的代表性,而是基於精英有權領導的想法;它的過程是溫和的;它視印度人民為一個統一的民族,不分宗教信仰。
- 魔若子的評論 2021年的第50本書。簡要的印度文明提綱,能將如此繁雜的主題濃縮在這樣一本小書中,足見作者的功力。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地圖減一星。
- 唐朝的評論 以印度文明的復雜程度,這本書確實是非常簡明的印度史,但若能消化它百分之六七十以上,足夠讓你再次聽到或提到印度時,可以越過隻是感到“incredible”的階段,進入社會、宗教、民族、政治與文化史的理解層面,或許能消除一些偏見和傲慢。最近兩年,我因為寫印度電影專欄,看瞭一些印度史、印度文化研究及評論的書籍,不全然對寫作有用,但對理解印度電影,理解孟買為何成為印地語電影中心、第一位國際級藝術導演為何出現在孟加拉地區,到是很有幫助。印度史不好讀,首先是因為太過復雜,其次是我們對其文化過於陌生,缺乏常識,有不少偏見和誤解,再者是空間陌生,難以將文化、歷史和空間對應,以形成持久有效的記憶。這麼困難那是否有必要去讀呢?從實用角度來講確實沒有,但你若要嚴肅談論印度,肯定得讀點,要理解人類,讀它也很有幫助。
- 睡不夠就翻白兒的評論 藏紅花色和孔雀藍這兩個顏色印得不錯
- 西豐客人的評論 一部簡明印度史。歷史上許多國傢都經歷過軍政府或一檔制時期,不過幸運的是印度雖然是國大檔一傢獨大,但Armed force並沒有聽命於國大檔,也不像緬甸那樣壓倒瞭郭嘉,直接奪取鄭泉。
- Matt的評論 非常需要這樣的通識著作,每一章每一節言簡意賅又面面俱到。印度與中國作為亞洲的兩個歷史大國,雖無太多直接交流,卻一同深刻塑造瞭周邊地區的歷史與文化。
- Blade King的評論 簡明印度史
- 扭腰客的評論 印度在封建制度下,未能建立像古代中國那樣指哪打哪兒的中央集權制度;在殖民地時期,未能開展真正的反帝反封建運動蕩滌一切牛鬼神蛇,以至於到現在不倫不類、不上不下、不東不西,也是其民族性使然
- HeliumTrois的評論 基本上就是印度文明簡史,從印度河谷文明講到現代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而且作為專業的史學傢,也確實在反復提醒讀者不要把現代民族國傢的理念套用在印度文明上面,閱讀的時候有這些提醒也確實能認清更多問題兩個缺點:1.沒有地圖,讀起來格外蛋疼;2.沒有索引和譯名對照表,不便查閱
- 心碎小貓子的評論 翻瞭大半本,這書從頭到尾居然沒有一張地圖,作為一個入門級的印度通史讀物實在不應該,好奇是國內版刪除瞭還是作者有什麼我不明白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