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劍、石
作者:[美] 瑪麗· 阿拉納
分類:文化
ISBN:9787521724707
出版時間:2021-4-5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標簽: 歷史 拉丁美洲 拉美 世界史 拉美文學 非虛構 近代史 新思文化
內容簡介
★201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書單榜中榜非虛構獲獎作品
★2020年安德魯·卡內基優秀小說與非小說獎入圍作品
★理解拉丁美洲的鑰匙,就藏在銀、劍、石三股力量交織的歷史之中
.
【內容簡介】
萊昂諾爾·岡薩雷斯生活的小社區位於秘魯境內安第斯山脈5 500米的高處,那裡是海拔最高的人類居住地之一。與已故的丈夫一樣,她在金礦上工作,其工作方式與西班牙征服後的印第安人被迫從事的幾無二致。在當地,文盲、營養不良和疾病與五百年前一樣盛行,而時至今日,一個礦工的生存狀況依然受制於更廣闊的全球市場。
卡洛斯·佈埃爾戈斯是古巴人,年輕時曾在安哥拉內戰中浴血奮戰,現居住於美國新奧爾良郊外的一個安靜社區。他是1980年古巴驅逐到美國的數百名罪犯中的一員。他的故事呼應瞭貫穿拉丁美洲歷史的暴力行為,從前哥倫佈時代的征戰到西班牙殖民的暴行,從19世紀和20世紀的戰爭與革命到今日的街頭動亂和軍事鎮壓。
哈維爾·阿爾沃是一位來自西班牙巴塞羅那的耶穌會神父,他移民到玻利維亞,數十年如一日在原住民中工作。他自認在思想和情感上都是一名印第安人,因而在自己的“第二祖國”廣為人知。盡管他的目標更多是學習而非傳教,但他的經歷實際上與一段充滿變數的過去一脈相承。那時,神父與征服者並肩前進,為瞭爭奪新世界而強制原住民皈依基督教。從那時起,天主教會就在拉丁美洲的政治生活中發揮著中心作用,而這種作用顯然具有兩面性。
在《銀、劍、石》一書中,秘魯裔作傢瑪麗·阿拉納用豐富的歷史資料和紮實的紀實寫作將三位當代拉美人的故事與拉丁美洲過去千年的歷史無縫編織在一起,從而闡釋瞭自前哥倫佈時代至今,定義拉丁美洲的三個恒久主題:來自外部的對資源的無盡索取(銀)、揮之不去的暴力陰影(劍),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石)。串聯歷史與現實,拋開“勝利者視角”,阿拉納嘗試挖掘拉丁美洲的獨特經歷奠定的“本性”,勾勒出這片土地上人民的身份、心態與命運。
.
【編輯推薦】
1、揭開朦朧面紗,用一本書感知拉丁美洲
怎樣全面把握拉丁美洲的歷史和現實?這片土地上的人有著怎樣的特征?無論是神秘的古代文明、鮮明的文學風格,還是動蕩的政局、不平衡的發展,拉丁美洲究竟為何與世界其他地區如此不同?讀完這本書你或許會有答案。
2、銀—劍—石:把握拉美靈魂的三元素
作者阿拉納獨到而大膽地提出瞭千年來定義拉丁美洲這片土地的三個恒久主題:銀——來自外部的對礦藏資源的無盡索取,劍——根深蒂固的暴力手段,石——宗教信仰的持久力量。它們的影響自殖民者到來之前就已存在,也根植於今日拉美人的思維之中,是理解拉美的重要切入點。
3、秘魯裔美國作傢真誠思考拉美身份,嘗試挖掘拉美的“本性”
阿拉納出生於秘魯利馬,9歲移居美國(父親是秘魯人,母親是美國人)。她童年經歷瞭兩國生活的轉換和適應,對拉美文化身份有多年的思考和洞察,既有豐富的切身經驗,又能具備他者視角,既有批判,又有反思,堪稱寫作本主題的不二人選。
4、歷史與紀實結合的寫作手法,兼具全景與洞察
阿拉納以記者身份深度跟蹤3位訪談對象,短則5年,長則25年,用特稿式的生動寫作呈現瞭他們的經歷。她又用紮實而嚴謹的文獻研究鋪陳出拉美的千年歷史大背景,使我們看見這3位礦工、士兵和神父的生活軌跡如何與數百年前的祖先遙相呼應,拉美人民的命運如何與“銀、劍、石”的故事交織在一起。
.
【名人/媒體推薦】
瑪麗·阿拉納的拉美史新著《銀、劍、石》意義深遠,令人驚嘆。建議任何想瞭解這個半球和我們當前危機的人都去讀一讀這本書。
茱莉婭·阿爾瓦雷斯Julia Alvarez
多米尼加裔美國作傢、美國國傢榮譽藝術獎章獲得者,《蝴蝶飛舞時》作者
正如阿拉納本人所言,《銀、劍、石》並非一部直截瞭當的拉丁美洲史。同樣,它也不是一部新聞紀實作品。確切而言,它是個混血兒,將學術性的歷史分析與深度報道和政治評論結合在一起……有理有據、擲地有聲的表達,值得廣泛關註。
阿爾瓦羅·恩裡克Álvaro Enrigue
墨西哥作傢、普林斯頓拉美研究項目研究員,《突然死亡》作者
追尋一個大陸的靈魂是一項非凡壯舉,瑪麗·阿拉納以精準的學術性、公允的道德立場和優雅的行文做到瞭這一點。任何想要瞭解——真正瞭解——拉丁美洲是什麼以及從何而來的人,不妨從《銀、劍、石》開始。
胡安·加夫列爾·巴斯克斯Juan Gabriel Vásquez
哥倫比亞作傢、《墜物之聲》作者
基於細致入微的研究,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史詩般的敘事、優美的文筆和豐滿的人物刻畫……阿拉納的優勢在於她講故事時的激情與力量,她對過去五百年裡是什麼塑造瞭拉丁美洲的闡釋觸達瞭真相……上佳之作。
《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
通過對三重“烙印”的獨到挖掘,阿拉納將拉丁美洲的歷史娓娓道來……在這部探索、聯結與分析的傑作中,阿拉納提供瞭一種扣人心弦、另辟蹊徑的視角,重新看待一個被貪婪和暴政背叛的重要地區。
《書單》(星級書評)
Booklist (starred review)
章節介紹
第一章:至今尚尋黃金國
第一部分:銀
第二章:山神之脈
第三章:金屬饑渴
第四章:白衣王之蹤
第五章:盲目的野心
第二部分:劍
第六章:嗜血之欲
第七章:塑就拉丁美洲心態的革命
第八章:強人崛起,惡龍出現
第九章:慢燒的野火
第三部分:石
第十章:昔日之神
第十一章:此石勝彼石
第十二章:上帝之傢
後記:本性如此
致謝
註釋
參考文獻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江湖騙子的評論 五星力薦,用英語寫作的thematic拉美通史目前個人最佳,對原住民文化(墨西加/瑪雅/克丘亞/艾馬拉/瓜拉尼/馬普切等)和解放神學的涉及有助於祛魅歐洲中心史觀——即使有些“黑色傳說”的影子。最後感嘆一下致謝部分提及的作者朋友圈也太強大瞭吧!一個個都是神交已久的老熟人瞭TwT,但(無可避免地)他們幾乎都是在全球北方工作生活的知識分子。讀瞭這本書你就會知道,為什麼將軍走不出他的迷宮…
- ExileLoz的評論 銀是指拉美外部剝削性的采掘經濟結構,劍代表拉美政治文化中對有組織暴力的崇尚,石則是拉美人精神世界中宗教具有的特殊地位,三者分別代表經濟、政治、文化三層面,構成瞭拉美文明史的三條線索。歷史和現實的交叉敘事富有史詩感,讓人想起《血管》。文筆精彩,不似加萊亞諾的鋒利,而更細膩平和,但並不因此缺少力量。翻譯加分。看完本書之後重讀《百年孤獨》,一定大有收獲。
- 閏閏的評論 歷史總是在反復重演,而在拉丁美洲,現象更加明顯。千年前被奴役,五百年前被奴役,近現代依然還在被奴役。雖然瑪雅人、印加人不在被特別被標簽,但他們的基因已然被保留下來瞭,想要繼續活著。現實的殘酷以及依然尚存的礦石、權力、信仰,還始終縈繞在拉丁美洲,而舊大陸的人,多少人存有負罪感,你或者我?雖是社科類,在書中提到瞭好多位拉美作傢的文學作品,作品中對歷史事件的描述。想要繼續讀波拉尼奧全集的沖動被激發瞭,包括其他拉美作傢,好多根植於那個時代的作品。“打開一扇窗,發現窗外還有一間擁有無數扇窗的大房間。”
- 豪傑的評論 第三部分扣一星!金錢和暴力平行,宗教或者文化是根基。1.對珍寶的渴求並不像書裡所說的那樣,不相通。美洲諸帝國和歐洲人一樣,但由於某種文明-野蠻的區分,我們容易認為拉美更原始。瑪雅人可能沒那麼先進,但顯然是有文化的,相比之下歐洲人就是臭流氓。2.暴力的循環。很難想象一種自我消滅的循環,但拉美就是這樣。就好像用另一桶污水來沖刷現存的骯臟,仿佛他們絕不能也不願變得幹凈。反復提及的農神弒子,就是躁動不安的拉美大地的寫照。霍佈斯的利維坦在這裡管用,因為這就是他所想象的自然狀態。3.第三部分開頭以及之前零散講瞭一下拉美諸神,或者說原始信仰。之後就一直在討論教士與世俗權力、教會的矛盾。可問題是,如何傳教並不涉及拉美文化本身,當今的拉美不僅是被迫接納上帝的,他們還同時保留瞭更古老的東西,這些共同塑造瞭拉美人
- 貓熊不要黑眼圈的評論 軍事占領、政經控制、宗教壟斷——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是西班牙的原罪。西班牙人被摩爾人蹂躪多年,歷經千辛萬苦收復失地,卻重蹈屠龍覆轍,將拉美原住民屠戮殆盡。斑斑血淚、滔天罪行,盡在字裡行間。讓人不禁想問,這世間哪有什麼光明正義?有的隻是弱肉強食,黑暗森林。拉美革命推翻暴政,解放神學呼喚公義。左派革命不成功,一方面是美國幹預,另一方面長期以來的暴政和壓迫讓革命走向你死我活的極端,如野火般將一切焚燒殆盡,而沒有群眾基礎的革命是走不遠的。如果天主教當年支持解放神學,如今自然會在拉美枝繁葉茂,但它是國王的同盟軍,是征服者的道德壓艙石,不改變這種利益取向、轉向普世價值,那麼它在拉美的節節敗退是歷史的必然。種族主義、階級社會和系統性壓迫是歷史埋下的因,貧困與暴力是現世的果。這傷口幾時愈合?隻有時間知道。
- 神都不愛的男子的評論 這本書給我的印象,就是小時候讀的那本列寧傳記寫列寧在沙皇的監獄裡用牛奶給獄外寫信。當時,我就想TMD我一個社會主義接班人也做不到天天喝牛奶,過的日子還不如資本主義的監獄。
- 麻煩你,我要魚丸粗面。的評論 沒讀完//站在拉美視角的敘事,文藝復興時期傳教士或殖民時期旅行傢或二戰之後人類學傢編纂故事合集罷瞭。
- hj26k的評論 基本把南美人從西班牙人開始殖民到21世紀初這幾百年的苦難講到位瞭,並且行文十分順暢,這樣的翻譯功力(或者認真程度)在國內不多見。但是個人認為本書按銀劍石順序寫十分牽強,很多部分的內容是生拉硬拽到一起,不按時間順序寫導致整部書的內容十分凌亂。
- 井井井井的評論 非常值得閱讀的一本書,歷史和當代,英雄和賤民交織在一起講述著拉丁美洲悲慘的命運。與《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比更深刻的觸及到瞭社會和宗教制度,整體也沒有《血管》那麼左。翻譯算是非常流暢瞭,難得的拉丁美洲歷史經濟政治方面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