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度與人心
作者:趙冬梅
分類:文化
ISBN:9787521723984
出版時間:2021-1-15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標簽: 歷史 政治史 中國歷史 制度史 宋史 中國 政治
內容簡介
《法度與人心——帝制時期人與制度的互動》是北京大學宋史研究專傢趙冬梅老師以30年史學研究為依托,為普通讀者打造的一本通解帝制時期人與制度糾葛的通俗讀物。
本書由制度史、文化史、史學著作精讀三部分構成。作者一改制度敘事的嚴肅刻板印象,以輕松明快的方式來思考制度變遷,理解歷代制度之得失,並分別從國傢故事、群體故事、個體故事講述制度在與不同層面的人的互動中產生的關系。與其他制度史寫作者相比,作者更強調“從史學角度關註個體的生活與命運”走向:制度如何影響人的命運?人在制度中如何自處?人如何改造制度?如:個體在制度直接或間接作用下顛沛流離的境遇;官僚群體與更迭的制度“相愛相殺”,在制度變遷中的宦海沉浮;士庶群體在制度變革中的顛簸起落等。入仕、升遷、貶謫、宦遊、服役等境遇是古人生命的常態,圍繞這些具象化的常態,制度變遷的前因後果一目瞭然。關註人與制度的互動及人在制度中的命運,不僅帶有人文關懷精神,同時,從人與制度的關系層面通講制度發展的歷史,這在已出版的通俗類制度史作品中獨樹一幟。
本書以開放的歷史話題、充滿問題意識的探討方式,對那些真正塑造瞭傳統中國並影響至今的歷史要素進行瞭深入探討,並解答瞭“歷史並不一直向前”這一隱蔽邏輯——在對朝廷性質和君臣關系的認識上,元朝曾出現兩大倒退:從朝廷性質看,華夏傳統將天下稱為江山社稷,主張“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而元朝的天下則入瞭皇傢私囊——江山社稷變成瞭皇室私產;從君臣關系看,華夏傳統主張“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而到瞭元朝,臣子淪落到以自稱奴婢為榮——君臣關系淪落為主奴關系。專制與猜疑的強化自此一發不可收,直至近代。這使我們不得不思考:金元以降,政治文化的發展和國傢治理水平為何會走下坡路?推動其江河日下的原因究竟何在?本書就此話題展開瞭細致生動的剖解。
作者既能從已有的史觀中提出新見解,又能從悉知的史料中得出新史觀;其帶有問題意識的講述方式充滿瞭探討的可能性與話題的延展性。
本書為讀者開啟瞭深入瞭解中國古代制度與文化的通道,同時為管理者提供瞭可資借鑒的大量管理案例。輔以帝制中國大事表拉頁、私房推薦書目、經典歷史著作解讀,以及近60幅高清彩插,圖文並茂地詮釋瞭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與政治文化的變遷史。
編輯推薦:
1. 30年制度史研究的深厚積淀,對70年歷史研究成果的“讀書思考”
北京大學趙冬梅教授傾30年制度史研究的積淀,為讀者通解帝制時期人與制度糾葛的作品,是一本吸收過去70年歷史研究成果的“讀書思考”,也是繼新作《大宋之變:1063——1086》後的又一力作。
2.本書更關註人與制度的互動及人在制度中的命運
相較於其他制度史研究專傢,作者更關註制度中的人——制度如何影響人的命運?人在制度中如何自處?人如何改造制度?制度發展的整體脈絡是怎樣的?
3. 以深切的同理心和共情力解讀歷史
歷史隻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生發出真正的同情。作者長期關註制度中的人,所以她非常重視從“理解之同情”的角度解讀帝制時期的制度與政治文化,以此帶領讀者看懂並理解歷史上的有為與無奈。這樣,讀者才能深入體察與明白古人之所想、所為,激發出真正的同情心與同理心。
4. 一場“典型個案普遍化思考”的思想盛宴
作者精挑細選大量典型案例,史觀鮮明,見解獨到,具有“熟悉的陌生感”——選取我們悉知的歷史人物,但多是發生在他們身上鮮為人知的故事。通過短小精悍的案例,讓讀者對這些歷史人物的認識更為飽滿立體。如 “一札薦三相”——額頭跑馬肚裡撐船的歐陽修(謙謙君子天下之心 廓然大度公私分明),如歐陽修給范仲淹的一封信——臺諫官“面折廷爭”之職責 士大夫堅守道義之氣節,如中國古代救災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富弼賑災(有條不紊接濟30萬河北災民)等。
5. 一本充滿問題意識與探討視角的獨特歷史作品
本文以帶有問題意識的探討方式和多元化開放性的視角,為歷史呈現留有更多可能性。文本充滿探討的可能性與話題的延展性,如:以“玄武門之變”“王安石變法”為例——對各執一詞的歷史事件做價值判斷,雖改變不瞭過去,但會影響未來。再如:“抄近道”還是“繞遠路”——從狄山博士的死,看如何權衡變通與堅守。此類問題的探討,可幫助讀者拓展知識面,調動思考力。
6.對宏觀問題深入淺出的解讀——從天下國傢到傢產制國傢,歷史為何會“開倒車”?
為什麼說“歷史並不一直向前”?當歷史的車輪開到元朝,江山社稷變成皇室私產,君臣關系淪為主奴關系。金元以降,政治文明的發展水平和國傢治理水平為何走瞭下坡路?導致其江河日下原因是什麼?表現有哪些?
7.近60幅高清宋畫彩插+私房薦書+帝制中國大事表拉頁+經典史學著作精解
高清彩插:以近60幅高清宋畫及每幅畫300字左右的解讀輔助讀者理解。
帝制中國大事表:一張拉頁看懂帝制時期大事發展的脈絡
私房薦書:專業又個性的歷史書目推薦,為讀者提供深入探究古代政治制度、文化及人與制度關系等歷史知識的入口。
經典史學著作精解:為讀者開啟瞭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與文化的一扇大門。
名傢推薦:
趙冬梅教授的這部作品,從制度、文化到社會生活諸方面勾勒歷史脈絡,點評千秋功過,將史學傢的眼光和思考編織進人物事件的具體情節,寓嚴謹的專業知識於生動的史實敘事之中,史學洞見貫穿篇章,啟發讀者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 斯坦福大學社會學系 周雪光教授
作者以多年制度史研究功底為依托,將看似抽象的制度與文化還原到鮮活的政治生活場景中,就一系列影響中國古代歷史發展進程的重大問題,進行瞭深入又生動的探討。這本書對讀者瞭解中國古代制度變遷與文化更迭的軌跡,認識歷史上人與制度的互動關系,大有裨益。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張帆教
章節介紹
前言 1
歷史中國的空間、時間與中國人 5
一、歷史中國的空間 5
二、傳統中國的時間 12
三、中國人——我們都是“混血兒” 17
上篇:典章經制下的理亂興衰 25
引言:遊戲與規則 25
一、皇帝的權力與矛盾 31
1.帝制的宿命 31
2.皇帝也有怕的? 36
3.最高權力如何交接 42
4.皇帝的“崗前實習” 47
5.從傢天下到公天下 52
6.帝王的禮制與情感 57
7.至卑賤者至跋扈 61
二、如何決策?如何糾錯? 66
1.皇權哺育下的相權特點 67
2.此消彼長還是共同擴張? 72
3.缺宰相的政府靠什麼運轉? 76
4.禦前會議解決啥問題 80
5.朝堂上的一股清流 85
6.君臣關系也有軟肋 89
三、帝制國傢的地方治理 93
1.封建與郡縣的是是非非 94
2.央地關系的錯喻 98
3.中央巡視制度的興與衰 101
4.如何解決邊疆問題 105
5.上級集權下的地方狼狽 111
6.盜賊之患與解決辦法 115
四、選官與用官的那些事兒 118
1.當官兒的觀念與實踐 119
2.小圈子政治的人才困境 123
3.唐後期的升遷高速路 128
4.科舉時代的中國夢 132
5.開放式政府的三大難題 136
6.選任集權的利與弊 140
五、利益配置的矮化與隔離 145
1.如何對待功臣? 145
2.出將入相到文武分途 150
3.危險的兵權該怎麼管? 154
4.刺青後是否有回頭路? 159
5.進退兩難的狄青 163
6.官吏分途的等級差別 168
7.被歧視與被矮化者 172
結語:陛下與誰“共天下”? 177
1.東西方帝國的差異 177
2.雇主夥計到合夥共利 178
3.滕子京謫守背後的反思 180
下篇:王朝政治省思 181
引言:文化與歷史的交錯塑造 181
一、觀念隔膜下的古今代溝 186
1.天命觀——理解與共情 187
2.天人感應的糾錯功能 192
3.孝的尺度與邊界 197
4.愚忠是個死胡同 202
5.道德至上的真實觀 206
二、主流政治文化的變遷 211
1.迂闊下的穩健 211
2.從高效到失效 217
3.儒與法的艱難融合 222
4.禮治與德化的合奏 227
5.興亡反思下的帝制夢魘 232
三、帝政興衰的北宋故事 237
1.這是最好的時代? 239
2.養子即位的大轉折 245
3.立場差異下的大變法 248
4.王安石變法是成是敗? 252
5.寬容政治為何會終結? 257
6.司馬相公是不是合格的政治傢? 261
四、傳統政治文化何去何從? 265
1.金:政治的殘暴化 267
2.元:政治文化的兩大倒退 271
3.明:朱元璋的無知與恐懼 276
4.明:廷杖下的士大夫之氣 282
5.清:盛世的狹隘 288
結語:歷史並不永遠向前 293
外篇:中國古代史讀書筆記 297
代後記——中國古代史讀書筆記 297
1.祝總斌《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299
2.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 302
3.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306
4.楊訥《丘處機“一言止殺”考》——歷史學者掰謊記 310
5.黃仁宇《萬歷十五年》 315
6.姚念慈《康熙盛世與帝王心術:評“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 320
7.孔飛力《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 325
8.王汎森《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文獻中“自我壓抑”的現象》 329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羅成的評論 《冬梅講國史》文字版終於來瞭,視角很新穎!
- 華 迅的評論 以通俗的故事敘事方式解讀中國帝制時期人與制度的關系,角度、思路、和趣味性兼而有之,受益良多。
- 伊靠譜的評論 相當好的一本書。都說中國歷史燦爛輝煌,但是事實上卻相當令人沮喪,這種沮喪是建立在數千年也沒有走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死循環,金觀濤在中國政治的超穩定結構中總結過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不過正如那個經典的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科學的問題一樣,在一個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大一統的范圍內,或許問題真的藏在為什麼科學隻發生在歐洲,在這一點上,這本書沒有談起,頗為遺憾。對歷史報以同情之理解,但是如何讓這種理解不成為虛無主義,就成瞭每一個回望歷史的人都該去想一想的
- 桑榆hc的評論 太淺
- Shirleysays的評論 #說書# 主要講中華帝制的利弊,以及這種制度如何推動歷史向前(有時靠慣性),依然以宋史為主要例據。其實呢,30多萬字,結論就是我們今天的制度,依靠的是歷史傳承,可以找到上自春秋下至大清的影子。要說穿越回宋朝,也沒啥意思,因為大宋早晚是要亡的。興亡百姓皆苦。
- Nelly.L的評論 預定今年我的年度十佳之一!之前我對趙冬梅老師的印象停留在宋史研究,沒想到她寫中國通史也如此通透明晰,讀罷給人酣暢淋漓之感。她從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的層面勾勒出帝制中國的歷史進程。從鳥瞰視角回顧這段歷史前路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下中國的問題,看清文化與歷史如何共同塑造當下的意識形態。一個感嘆:如果說宋元明清一路下來就是一個政治文化節節衰退的故事,那麼已經跳脫出帝制循環的當代中國要如何揚棄歷史包袱——比如過於重視道德以至於欠缺具體事件具體分析的能力、對異見缺乏寬容——重塑一種健康積極的政治生態?
- 溪誠的評論 敘述淺顯易懂,語言和例子很接地氣,章節的篇幅也不長,非常有講課或講稿的風格,對於比較少讀歷史類書籍的讀者來說也很閱讀友好,讀完還是能夠收獲一些知識、收獲一些理解歷史制度的視角。書的裝幀也蠻漂亮。但問題就在於有一點點瑣碎,待看完再讀瞭一遍目錄,看似是有邏輯的,可是為什麼讀的過程中卻並不覺得清晰,仿佛每個小節就是單獨敘述一個制度,很難和前後、整體形成一個體系。而且書名為法度與人心,法度是介紹瞭很多,但人心卻講得少,而且以為會寫一下法度和人心之間的張力,但是好像也是較少帶過,有一點點遺憾吧。
- 阿俊的評論 來瞭來瞭
- 文藝理工男的評論 10分。今年讀的第一本滿分好書,意猶未盡,尤其後半部分。前幾章有點老生常談,後半部分漸入佳境,尤其北宋的認識,太到位瞭
- 林清壑的評論 趙老師治史細致踏實可靠!插圖也超棒!
- 二十幾的帕金森的評論 不忍心打低分,但又看不下去,可能是我看書不夠耐心,在喜馬拉雅聽聽還行,作為文字就是沒有力量,不深刻,亂且雜。
- 細雨流光的評論 “另類”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從人的角度講述中國帝制時代的政治制度。從後記來看,算是作者在講述中國古代史過程中的附屬產物,帶有作者的讀書痕跡和思考,對於歷史愛好者或初學者來說,是很好的入門讀物。對於青年教師具有啟發性的是,如何將一門課發展出一本著作,一定要筆頭不綴啊!
- helle的評論 再會。
- 江州穆瑾的評論 大致是從制度史和文化史出發探討中國史,就我個人閱讀感來說,可能外篇書評更有意思。
- 滄浪的評論 趙冬梅老師用可能淺近的語言,梳理古代政治史與制度史,提出瞭許多饒有興趣的問題,尤其是制度、群體與個人的互動,讀來酣暢淋漓。有一個小奢望,如果她對其他時代能如兩宋一般富有見地,此書必當更上一層樓。
- 煙鬥客甲的評論 喜馬拉雅FM音頻講座冬梅講國史文字稿;皇權安全和中央集權是帝國兩大關鍵;唐宋間大變革是由分級管理加入分權制衡;東漢式皇帝與外戚共享,宋式皇帝與士大夫共享權力;宦官是皇權的機甲;宰相議政權和人事權幫皇帝接近抽象;所有功勞歸君主是君臣和睦之道;北宋是科舉時代開端形成陌生人官場但不能核名實;隋朝起地方官由中央任免;文武分途和官吏分途;周人的天命觀保佑有德者;忠是按照內心秉持的原則行事;迂者遠不近於利;秦末世是土崩七國亂是瓦解;北宋是王朝政治巔峰:分權制衡、同舟共濟和約束皇權;王朝政治走向三因素:開國之君、守成之主和官僚集團;王安石聯手神宗破壞寬容政治;元朝是朕的傢產和傢奴腐敗最甚;朱元璋以一人而治天下,廷杖摧毀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對華夏文化歷史蒙古人不懂滿洲人認為很懂,清朝挾私心以治中國;
- 阿遼沙的評論 宋以後,華夏傳統政治文化不斷倒退。於宋,節點在安石變法;於華夏,節點在金元征服。
- 皓日當空的評論 三星半,趙教授到底是能上百傢講壇的,通俗易讀
- 山抹微雲的評論 評論裡有些人吹捧得太過瞭讓人很不適。這本書的優點在於簡單易懂,作者雖然是宋史專傢,但嘗試對中國兩千年的帝制文化做一個總結,適合入門級歷史愛好者。缺點首先是不夠深入,其次是主觀意識太濃,舉個例子這本書把王安石黑得恨不得把中國近代的悲劇都安他身上。讀這本書的時候仿佛看到瞭很多其它書的影子,果然最後作者說是當讀書筆記來記錄的。最好看的是宋朝王安石之前的幾段,見解比較新穎。總之還是值得一讀的,從頭縷一遍中國帝制也好。
- 拖拉A夢的評論 三星半吧,雖然作者有說這本書是由音頻講課而來,但還是編排得太散太亂瞭,行文中對各個朝代的個人情緒太濃,看得讓人略有不適,不過全書語言不錯,通俗易懂,該講的道理還是講明白瞭,雖然重復囉嗦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