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Epub+Pdf夸克资源

4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Epub+Pdf夸克资源
中國進入國際大傢庭

作者:[美]徐中約

分類:歷史

ISBN:9787100158909

出版時間:2018-6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標簽: 中國近代史  外交史  歷史  徐中約  海外中國研究  近現代史  國際關系  政治學 

內容簡介

本書原著為20世紀60年代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的東亞研究系列作品之一。作為美國著名漢學傢費正清教授的高徒,作者廣泛搜集和運用瞭包括中、英、法、俄、日各語種文獻在內的資料,以1858—1880年這一時間段限為切入點,對19世紀中後期清政府在一系列外交事件中的行為與觀念作出細致闡述與精辟分析,呈現瞭近代中國如何由天朝中心主義轉型為現代國際社會的一員,尤其是對外交往方面,隨著朝貢體系的難以為繼,艱難地轉向主權國傢間的現代外交模式這一過程。

本書主體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西方國傢在京使館的建立過程,互派使節常駐這一在現代外交看來習以為常的制度,最初卻遭遇瞭從觀念到制度層面的反復博弈;第二部分,則詳述瞭國際法引入中國的過程,從林則徐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夕節譯國際法至丁韙良應邀翻譯的《萬國公法》被刊行引用,其中曲折亦多;第三部分則闡述瞭中國常駐外國使館制度的建立過程,從同治年間向歐美派出臨時性使團到光緒帝繼位後大規模派遣常駐外國使節、設立駐外使館,觀念的沖突、人事的齟齬、制度的悖謬,都在這一過程中紛紛呈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關註的議題不僅在於近代中國的外交的制度嬗變,更在於制度其後的觀念轉型過程及其深層原因。作者巧妙地將時代背景和群像掃描與歷史人物個體原因及歷史事件偶然性相結合,流暢出入於歷史的宏觀與微觀之間,脈絡清晰,議題明確,分析冷靜而深入,評價公允而不乏歷史的善意。書稿附錄的近代外交史相關人員及數據資料翔實而清晰,也為有志於深入研究相關議題的學者提供瞭頗有助益的支持。

本書對於從外交史的角度進一步審視與反思近現代歷史,深入理解內政與外交之密切關系、國際關系與開放政策等對當下而言仍具重要現實意義的犖犖大端,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是一部精致而耐讀的史學著作。

章節介紹

原書序···························································· 1
致謝······························································· 6
第一章 序曲:東西方國際大傢庭的相遇··············· 8
一、東亞國際大傢庭····································· 9
二、天朝上國及其與蠻夷部落的關系···············13
三、中國的“對外”交往制度························23
四、派遣外交使節駐外問題···························29
第一部分
外國駐華使館的建立(1858—1861 年)
第二章 常駐公使問題:外交序曲·······················36
一、1858 年西方國傢的在華目標····················42
二、天津談判前的困局·································54
第三章 天津談判············································75
一、額李對桂花··········································81
二、朝廷政治·············································89
第四章 上海稅則會議···································· 112
一、秘密計劃··········································· 113
二、桂良重啟談判····································· 119
三、上海新任欽差大臣······························· 125
第五章 個性與外交:領導力研究····················· 130
第六章 大沽口之戰後的公使駐京問題··············· 143
一、英國的反應········································ 146
二、額爾金第二次使華······························· 153
三、公使館與總理衙門······························· 165
第七章 意識形態問題:公使駐京與大清體制······ 170
第二部分
國際法的引入
第八章 國際法的漢譯···································· 186
一、林則徐嘗試譯出瓦特爾作品··················· 189
二、丁韙良翻譯惠頓作品···························· 194
三、丁譯《萬國公法》的文本批評················ 199
第九章 中國對國際法的有限適用:成功與失敗······ 204
一、丁譯《萬國公法》的反響······················ 204
二、未能發揮國際法的積極作用··················· 213
第三部分
中國常駐外國公使館的設立
第十章 解決問題的早期路徑··························· 226
一、中國人對待出使的傳統觀念··················· 228
二、早期英方的建議(1858—1866 年)········· 232
三、朝廷的回應········································ 239
第十一章 舉國關註的公使問題(1867—1876年)······ 246
一、1867—1868 年的中英修約····················· 246
二、向西方派遣的第一批使團(1868—1870 年)···· 253
三、1871 年的中日條約與1874 年的臺灣事件···· 259
四、馬嘉理事件(1875—1876 年)··············· 265
第十二章 駐外使館成為常設外交機構······················ 272
一、道歉使團與第一個駐外公使館················ 274
二、1875—1880 年間的其他駐外公使館········· 279
三、郭嵩燾的困境····································· 282
四、使館之組織及經費······························· 287
第十三章 尾聲:現代世界中的帝制中國傳統······ 300
一、對於設立外國公使館思想上的抵觸·········· 301
二、變革中的傳統:中國之於世界················ 311
附錄···························································· 318
附一 19 世紀時期外國駐華公使名錄············ 318
附二 19 世紀時期中國駐主要西方國傢
外交公使名錄·································· 322
附三 出使各國歷年收入總數表··················· 324
附四 出使各國歷年支出總數表··················· 327
註釋···························································· 330
註釋內縮寫表··········································· 330
原文註釋······················································ 332
參考文獻······················································ 377
索引···························································· 407
術語對照表··················································· 423
譯後記························································· 447

網盤地址:

書籍網盤

書友評論

  • DRYJIAYOU的評論 這本書實際上比徐著《中國近代史》更好,以晚清公使館問題為主線討論瞭中國加入國際大傢庭的過程,論述清晰、條理清晰、評價中肯,可以說是一本見微知著的大作。其背後說要回應的問題是中國的朝貢體系與西方外交體系之間的碰撞,中國如何接受瞭西方外交體系的曲折歷程,更終極的人文關懷在於現代中國的再度崛起會導致什麼。
  • 維舟的評論 原著簡明扼要,大傢手筆,也很註重當時格局下不同國傢、人物的應對,不過作者也隱含著一種進步主義的現代化史觀,這在他的人物評價上體現最為明顯。譯本有小疵,譯者所犯的一個大忌是不止一次質疑、更改原文,但其實是他自己未充分理解原文或欠缺歷史知識所致。
  • Larene的評論 外交史,徐中約的正經研究。第一部分討論外國在中國設立公使館問題,第二部分梳理中國對國際法的使用和理解,第三部分則關註中國派出公使的過往。算是理解瞭中國對公使問題到底糾結在何處和不同群體的出發點。閱讀體驗上,第一部分征引大量材料,學術氣息濃厚,後兩部分比較簡明,頗有閱讀快感……
  • Kanesroom的評論 譯筆流暢嚴謹。內容精要、生動,史傢的著作經受時間檢驗不會差
  • 寒寒寒蛩的評論 以外交史為主又不局限於外交一域,對第二次鴉片戰爭、清廷設立駐外公使館的進程等事件的梳理深入淺出,細致、嚴謹而不過分瑣碎。史實呈現的同時還以“外交”這一傳統中國沒有的術語概念為引,著重分析瞭固有“體制”與民族(主要是士大夫階層)心理,其觀點今日看來雖顯得不新穎,但在上世紀60年代卻實為超前。並且,在今天民族主義興起與渴求“大國外交”的現狀下,讀一讀作者書末的“預言”,也頗為應景。
  • 少年張浚的評論 依然是徐先生帶有寓言式的寫作,尤其是全書的最後一段話,預言瞭歷史未來發展的走向。不過,有幾個名詞的翻譯似乎過於隨意和灑脫瞭。
  • Cooltree的評論 評述精要 發人深思 百年歷程 重演不斷
  • 逆風飛揚的評論 三個階段:外國到中國設使館;中國接觸國際法;中國派遣公使。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啊。好玩的是,徐中約最後一段話讓我想起瞭《精忠報國》最後一句歌詞,那可是60年代寫的呢——比較當今的政事,更覺得這書值得玩味瞭
  • Holder Joe的評論 詳略得當,適合備課用,不錯
  • 建顏的評論 制度、孝、皇帝的傢法、新儒傢的民族優越主義、漢族文化主義及滿族的異族統治等眾多因素共同作用與1858至1860年間的歷次談判之上,隻有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人們才會明白為什麼北京會如此固執的抵制公使常駐北京這個看似無害的問題
  • 太陽光的評論 現在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可能是思想革命或戰爭的結果。未來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現在看來仍要再次經歷這種過程。需要“進入”這個被許多人質問是“誰主導”的大傢庭的,絕不會僅限於外交事務。(沒想到鴉片戰爭以來首次正式出訪的外交使團,主導者是個美國人)
  • 獅山行獨的評論 言簡意賅。
  • 麥田烏鴉先生的評論 1960年的著作,從敘事到解釋都還有可取之處。
  • 叫我妖而不孽的評論 中國近代外交史早期佳作,徐中約很有國族情懷和溫度。不得不說這是多麼艱難屈辱地進入一個比中國傢長制更霸道的傢庭啊!
  • 輝夜姬的評論 寫得挺好,翻譯得也不錯。序言中提到本書寫作的時候作者才三十來歲。人比人真是……書不厚,雖然頁數有452頁,正文隻有300來頁,一天就能看完。不過我懷疑我腦子是不是出問題瞭,最近不管看什麼書都有一種不怎麼看得懂的感覺……可能水平太差瞭。本書的註解是采用尾註的形式,全部放在最後,看起來有點不方便。還是腳註比較好。
  • 小綿羊花花的評論 佳作。
  • 故人思故國的評論 這本書是比李文傑《中國近代外交官群體的形成》早瞭一個甲子的傑作。
  • ficus的評論 一般吧,可能還是比較年輕時作品
  • soloye的評論 徐中約當年就對中國重新崛起妄圖用虛妄的“天下觀”來改變世界格局的擔憂
  • 竹圃的評論 半年前泛讀,最近幾天精讀一遍,至論頗多,幾十年前動用這麼豐富繁雜的史料卻得心應手,於今日治外交史仍大有裨益。
正文完
 0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