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麦传Epub+Pdf夸克资源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侯麦传Epub+Pdf夸克资源
侯麥傳

作者:[法] 安托萬·德·巴克 / [法] 諾爾·艾柏

分類:傳記

ISBN:9787208156500

出版時間:2020-6-3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標簽: 傳記 

內容簡介

一位神秘、低調的電影導演,

同時從事寫作、繪畫、作曲,偶爾還客串演員的全方位藝術傢。

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

紀念侯麥誕辰100周年,簡體中文傳記首次出版。

30幅珍貴照片,全面展現電影人的一生。

我們不過活,人生就是大銀幕,就是電影。——侯麥

你是否知道他生前拍攝的二十 五部長片,在法國和世界各地共吸引超過百萬人次觀影 ?他的電影充滿濃厚的文學和哲學味道,充滿對人生的敏銳觀察和細微捕捉。

你是否知道在埃裡克·侯麥這個化名背後,隱藏著另一個名叫莫裡斯.謝赫的男子?他低調、神秘,過著一種平行生活,總是喜歡藏匿在其電影 作品背後。 他母親臨去世前都還以為兒子是一名中學老師。

你是否知道對於絕大多數電影作品,他都親自參與編劇、導演和剪輯?侯麥可以說是新浪潮導演中最貫徹“作者論”的一位,被法國電影界稱為“最自由的導演”。

這是迄今為止內容最詳實的一本侯麥傳記,描述一位生活嚴謹的唯美主義者、虔誠的天主教徒、《電影手冊》主編與電視片制作人、對政治運動冷眼旁觀的公民、法國大革命前舊制度的緬懷者……

2010年去世之後,侯麥留下的一百四十箱、多達兩萬份的資料成為撰寫本書的主要素材。讀者可以透過這本厚達六百多頁的巨著,深入瞭解這位充滿矛盾、擁有復雜人格的全方位藝術傢。

埃裡克·侯麥(Éric Rohmer, 1920—2010),本名莫裡斯·謝赫,小說傢、影評人、國際電影大師、法國新浪潮電影代表人物。學生時代主修古典文學,1942年起擔任文學教授,1957—1963年在影響力深遠的《電影手冊》雜志擔任主編。

侯麥的電影充滿濃厚的文學和哲學味道,以及對人生的細微捕捉,主要有“道德故事”系列、“喜劇與諺語”系列、“四季故事”系列等。

侯麥曾形容自己的電影在於“思想而非動作”,關切的“不是人們做些什麼,而是他們在做這些事情時心中的想法”。1983年,侯麥憑借《沙灘上的寶蓮》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1986年,以《綠光》一片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榮譽“最佳影片金獅獎”及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2001年,獲頒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

章節介紹

推薦序 神秘:侯麥電影與人生的全部表達
序言 謎一樣的“大莫莫”
第一章 莫裡斯·謝赫的青年時代 1920—1945
第二章 從謝赫到侯麥 1945—1957
第三章 在《獅子星座》下 1959—1962
第四章 《電影手冊》時期 1957—1963
第五章 實驗室時期1963—1970
第六章 四個道德故事 1966—1972
第七章 關於德國與教學活動 1969—1994
第八章 尋找帕西法爾的足跡 1978—1979
第九章 六部喜劇與諺語 1980—1986
第十章 城市的侯麥與鄉村的侯麥 1973—1995
第十一章 光影四季 1989—1998
第十二章 拍攝歷史 1998—2004
第十三章 冬天的故事 2006—2007
第十四章 病痛折磨 2001—2010
註釋
電影目錄
所選參考文獻
致謝

網盤地址:

書籍網盤

書友評論

  • mandyzyx的評論 以畢生作品制作過程內容為主;還是譯名統一問題(無論是文中還是文外,很遺憾)、錯別字問題,細節錯誤問題,以及對翻譯質量的懷疑(暫時無從考證);成篇累積的細節錯誤太令人失望瞭,這絕對與侯麥精神相悖;可是還是要讀下去,這是現時閱書的悖論窘境;
  • 獅子想來吃小猴的評論 關於我熱愛的導演的一切。
  • 遊離我身的評論 侯麥的人生太有意思瞭,莫裡斯·謝赫和埃裡克·侯麥的雙重人生,還有各種新浪潮年代的八卦史料,尤其記得侯麥在當老師的時候,“返回巴黎的火車上,我經常遇到一個愛抽煙的人,也總是躲開他,從他說話能聽出他在亨利—佈裡松中學教哲學,後來有一天,我又得知他叫吉爾·德勒茲。但我從來沒和他說過話。”他的鏡頭從源頭捕捉藝術情感,與其它藝術保持連續不斷的、不乏沖突的對話,關乎一種安身立命的終極情懷。翻譯值得加分。
  • 歡樂分裂的評論 4.5;錯字/校對扣半星。符合理想中的傳記方式——既有生平事件的堆疊,兼有對其作品的深度探討,調研細致,以“雙面侯麥”為貫穿主線全面認知這位嚴謹、羞澀、保守、溫和、低調、儉省的新浪潮旗手,一個完美主義的強迫癥患者,一個沉迷於寫作、歷史、繪畫、音樂、建築的全才;許多細節寫得妙趣橫生,無法想象端莊如許的大導演竟如此呆萌可愛。起步於文學,早期小說成為日後創作的藍本,電影從“最後一門藝術”變成生命中“第一藝術”,將文學理想寄托於光影,終生秉持讓古典主義在電影中復活的理念;不容忍任何形式的暴力,謹慎審視當下,電影是“20世紀的大教堂”;空間的組織是首要之事,確認人物在空間內的運動態勢與目光視線的占用度,恰恰是電影鏡頭的優勢。每部電影完成都面臨褒貶不一的爭論,回望後期歷史作品,應給予不同評價。
  • 像何首烏一樣的評論 #大部頭打卡#侯麥到底是怎麼一個人,是早在看完《綠光》《雙姝奇緣》讀完他寫的情感故事後就特別想瞭解的。讀費裡尼的口述自傳《小醜的流浪》的同時讀侯麥的這本傳,就更能凸顯他的細膩和溫情(費裡尼的溫情比較“意大利”,盡管有著羅馬的古典文化底蘊。我這麼覺得的),兩位導演的畫作都很是貼合他們本人的性格。時不時翻開書中配的侯麥照片,想他是如何經歷傳中所寫事件,好像可以離這位導演更近。今年是侯麥誕辰百年,據說資料館放完費裡尼的影展就辦侯麥的?驚叫!這好像不是短評瞭……
  • Tired Hippo的評論 稱得上資料層面上的侯麥手冊,看得一本滿足:雙重生活,通向真實和日常的獨特路徑,偽裝成古典追求的現代性,等等,當然還有這等猛料:童年侯麥曾在花園裡撿樹枝用來燒貞德。
  • /;的評論 爽 這才叫biography
  • 張震老婆(V)的評論 1、侯麥電影愛好者必入;2、翻譯有些問題,但不影響閱讀;3、導演都是控制狂,侯麥是控制狂中的控制狂;4、侯麥的宗教意識、保守性和不能回避的種族主義(雖然蠻溫和)都是我不喜歡的,但仍然喜歡他的電影,他把人性寫得真太有意思瞭。5、好自私的人啊,把傢庭和電影截然分開,或許這是他維護創作的本能。
  • 小木匠的評論 2/3
  • 寫字的七七的評論 怎麼說呢,這世上聒噪的人大都相同,一邊聒噪一邊幹涉別人的人生,靜謐的人卻各有不同,在克制和不斷豐富自己領域的時候晴耕雨讀般靜謐~
  • FEAREATSSOUL的評論 時候未到。讀瞭一部分。候麥電影雖然欣賞,但必須心靜才能看得下去。看完候麥電影再讀傳記,效果更佳。
  • 的評論 他的一生都是克己 就算是在電影影像中也做不到隨心所欲
  • 唐朝的評論 非常翔實的侯麥傳記,按照時間線梳理他在學生、老師、影評人、導演等身份下的活動,涵蓋瞭他所有重要作品的創作經過,涉及他的創作偏好、方法以及他的保守思想,他和新浪潮小將們的情義和“恩怨”。不過細究的話,也有一些前後矛盾的事實表述,比如說到侯麥的晚年,不能自己做公車去公司,需要同事陪伴,但後文又說這位同事和侯麥的傢人從未見過面,這聽起來有點不合理。
  • k的評論 這一生擁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導演,一個是普通人,真好。自傳自己寫可能會更深一些,別人寫像是按照順序講故事,還講的不太好~
  • Muto的評論 倘若侯麥是一個謎,那麼閱讀《侯麥傳》便是一場令人著迷的解謎遊戲。
  • 賽璐珞和大理石的評論 溫和的右傾、西方資產階級文化至上者;虔誠的天主教徒;當拍電影時得到瞭其他藝術無法給予的幸福;喜歡與女性朋友交往;真誠的偷窺者;理論傢與教師;新浪潮的所有人都背叛過自己的經驗。
  • 明淺老師的評論 莫裡斯·謝赫。
正文完
 0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评论(没有评论)